课件22张PPT。21.小石潭记huánɡ pèi liè chí yǔ kān màn yǐ chù xī liáo chuànɡ suì ɡōnɡ xuán 竹林 格外;寒冷 水中高地 小岛 不平的岩石 覆盖;缠绕;连结 表示估计数目;表示数目不确定 穿过,透 散布,铺开 愣住的样子 忽然 时隐时现 参差不齐 环绕 把……作为 长短高低不齐;分散;摆动 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深于是,就 轻快敏捷的样子 过于,太;凄清,冷清 随从 把 而 因为 作为 成为 大约 可能,能够 适宜 清澈 凄清 介词,由 动词,跟随 连语,表修饰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并列 玉环 环绕 年轻人,后生 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离开 往,到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方位名词作状语,往下 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6.重点句子翻译。(7分)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高兴起来。
(2)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约有一百多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顺着水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又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时隐时现。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般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周被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地,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7.作家作品。(7分)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失败后被贬为___________,又任_________,故亦称“柳柳州”。与____倡导“___________”,并称“_____”,同被列为“___________”之列。著有________________。永州司马柳州刺史韩愈古文运动韩柳唐宋八大家《柳河东集》介词,由 动词,跟从,随从 清澈 冷清 形容词,长短不一 动词,交错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翠的树木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3.第二段写游鱼,采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动静结合,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清澈,游鱼的形神姿态,意境深远。4.文章先写“心乐之”,后又写“悄怆幽邃”,你怎样理解“一乐一忧”?(4分)
“乐”为“忧”的表现形式,作者被贬后,寄情山水以排遣心中郁闷,欢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凉环境触发,悲伤之情油然而生。
5.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4分)
发现小石潭——潭中游鱼——小石潭源流——小石潭周围气氛二、比较阅读
【甲】《小石潭记》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凇⑷缏坛凉希?喝簧畋獭?? 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注释】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lánɡ ɡān):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清凉 愣住 向西 走到……尽头 7.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太阳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散布在潭底的石头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走了三四里路,就是青羊宫,溪水有时远有时近,竹子和柏树苍翠碧绿。8.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4分)
相同点:都使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不同点:甲文写景动静结合;乙文以静景为主。
9.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4分)
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三、课外阅读
(2014·南京)报恩塔①
明·张岱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②,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③,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④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⑤,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这 听说 方才 离开 11.翻译下列句子。(5分)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现在塔上损坏了一块砖,把砖的字号报给工部,工部下发一块砖来替补它,像当初就砌在那里一样。
12.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5分)
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成一金身信属鬼工课件18张PPT。22.答谢中书书tuí lín xiē yuè 交相辉映 四季 休息。文中指散尽 坠落 潜游水中的鱼 人间;天堂 参与,文中指欣赏 官职名 书信 共同 一共 季节 时候 休息。文中指散尽 尽,完 将要 想要 参与,文中指欣赏 和、同 共同 奇丽 零数 以来 来到 季节 时间 消散 休息 坠落 消沉,委靡 鱼 鱼鳞 大概,原来是 遮盖 名词作动词,辉映 6.重点句子默写。(11分)
(1)文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对江南山水美景赞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实是欲界之仙都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猴、鸟雀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4)实是欲界之仙都。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湖的谢灵运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一、课内阅读
答谢中书书
1.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景?共描写了哪些景物?(4分)
“美”。山峰,河流,石壁,青森,翠竹,猿鸟,游鱼。
2.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3分)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
3.“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4.“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高峰入云”与“清流见底”的写景角度不同,前者是_____,后者是_____。(3分)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6.“猿鸟乱鸣”一句中“乱”字与“沉鳞竞跃”一句中“竞”字用得好,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3分)
“乱”字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竞”字写出了“跃”的状态,争相跳跃,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写给谢中书的信仰视俯视7.本文写景的语言精练且生动,试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为例,说说该句是如何体现此特点的。(4分)
这两句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清),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种景物,境界清新。二、比较阅读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①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注释】①去月:上月。参与,这里指欣赏 退职 仅仅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从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2)仁智所乐,岂徒语哉!
佳山秀水被仁德之人所喜爱,哪里是随便说说呀!10.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分)
都采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表现了自然山川的美好,寄寓了作者强烈的热爱之情。
11.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3分)
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
评价: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广的胸怀,超凡的气度。(或: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三、课外阅读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1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红 日 将 颓 余 思 粥 担 者 即 为 买 米 煮 之 果 腹 而 归。 / / /D 14.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3分)
示例:这是一个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油菜花一片金黄,蝴蝶蜜蜂到处飞,男男女女穿着漂亮衣服,纷纷出来游玩赏春。面对美好春光,人闪深深陶醉。
15.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3分)
热爱自然,喜好和朋友相处,自由自在,闲适快乐。课件22张PPT。23.记承天寺夜游qǐn zǎo xìng xīn rán 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 清澈透明 共同,一起 承接上文,解释原因,原来是 泛称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 高兴的样子 于是,就 睡觉 只是,不过 只是 表转折的连词 文中指不汲汲于名利而, 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 无事可做的人 罢了 五官之一,耳朵 跟,向,介词 和,连词 于是,就 打洞 到 极点 寻找 不久 将要 想 清澈 空荡荡的 步,名词作动词,散步 6.重点句子默写。(4分)
(1)文中描绘了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美妙境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写月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点晴之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抒发作者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7.重点句子翻译。(9分)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月光照进门内,(我)高兴地起床出门。
(2)怀民亦未寝,想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同走到庭院中。
(3)何夜无月?保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哪里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8.作家作品。(6分)
苏轼(1037~1101),宋代_______、_______。字____,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他的父亲_____、弟弟_______合称“________”,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文学家书画家子瞻苏洵苏辙三苏A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4分)
A.庭下如积水空明。——月色洒满庭院,好像积水清澈透明。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的藻类和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C.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是缺少像我俩这样闲极无聊的人啊。D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C门 像 5.本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你认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本文表达了作者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其中有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也有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二、比较阅读
【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选自《水调歌头》)
【乙】《记承天寺夜游》端起酒杯 到 B 8.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翻译下列句子。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脱去衣服准备睡觉时,月光越窗而入,我愉快地起来走出户外。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清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指无所事事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饶有韵味。C10.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4分)
示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就像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三、课外阅读
英雄之言
物之所以有韬晦①者,防乎盗也。故人亦然。夫盗亦人也,冠屦②焉,衣服焉。其所以异者,退逊之心③、正廉之节④,不常其性耳⑤。视玉帛而取之者,则曰牵于寒饿;视家国而取之者,则曰救彼涂炭。牵于寒饿者,无得而言矣。救彼涂炭者,则宜以百姓心为心。而西刘⑥则曰:“居宜如是”,楚籍⑦则曰“可取而代”。意彼未必无退逊之心、正廉之节,盖以视其靡曼骄崇,然后生其谋耳。为英雄者犹若是,况常人乎?是以峻宇逸游⑧,不为人所窥者,鲜也。【注释】①韬(tāo)晦:隐藏不露。韬,藏匿。晦,晦迹,躲藏起来。②冠屦(jù):戴帽穿鞋。屦,鞋子、靴子。③退逊之心:谦退忍让的心,指安分守己,不作非分之想。④正廉之节:正直不贪的品格。⑤不常其性:这种美好的本性不能永久保持。⑥西刘:指汉高祖刘邦。⑦楚籍:西楚霸王项羽。⑧峻宇逸游: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指帝王的居住与游乐。所以,因此 戴帽 居住 料想 D 13.翻译下列句子。
(1)物之所以有韬晦者,防乎盗也。
物品之所以有隐藏不露的特点的原因,是为了防备盗贼。
(2)是以峻宇逸游,不为人所窥者,鲜也。
因此有高大的宫室与放纵的游乐,却不被人们羡慕的情况那是太少了。
14.本文批判、揭发了当时哪一种人?根据文章简要回答。(4分)
批评了当时借“救民涂炭”口号而窃取政权的帝王们。(或:揭发了当时的那批窃国大盗。)课件22张PPT。24.满井游记zhé yān qiàn huì zhāo xiā léi niàn zhà huī liè xié jiǎn jì huán lì mínɡ pù wū hài hú lín 冷风;兴起 小石块,碎石子 形容受束缚而不得舒展 总是,就 肥沃;滋润,润湿 一种水鸟,俗名天鹅 水波的颜色;始,初 镜匣 天晴后的积雪 美好的样子 美丽的女子;洗脸;梳掠 兽颈上的鬃毛 茶,文中指喝茶;酒杯,文中指饮酒;驴,文中指骑驴 湿透 在沙滩上晒太阳 吸;鱼 未必 耽误公事 正好 安,哪 ……的样子 然而 在 从 在 开始 才,曾经 剩下的 我 自己,自在 从 的 无实义 初,始 突然 时常 这时 肥沃 糊状的东西 在风中散开 一种披在肩上没 有袖子的外衣 怎么 恶人,厌恶 拘束,限制 拘谨,不自然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走 名词作动词,用泉水煮;喝茶 名词用作动词,举起酒杯 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6.重点句子翻译。(7分)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边,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
(2)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这时河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才闪烁发光,像鱼鳞似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刚刚打开的镜子,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子里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雪水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发髻一样。
(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不算多,(但)用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
7.作家作品。(7分)
袁宏道(1568~1610),___代文学家。字中郎,号_____,湖广公安(现在湖北公安)人,与其兄______、弟_______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_________”。著有_______________。明石公袁宗道袁中道公安三袁《袁中郎全集》B 2.翻译下列句子。(3分)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啊。
3.课文第一段写城中的“余寒”景象,有什么作用?(4分)
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烘托出作者“欲出不得”的压抑烦闷之情,反衬了满井春意盎然的景象。4.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5分)
A.本文通过对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对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满井春色图。
B.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的神韵。
C.“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将品茶、饮酒、骑驴观赏等画面合为一组镜头,写出了游人络绎不绝的盛况。
D.这篇游记,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最后一段以议论作结,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的志趣。C二、比较阅读
【甲】《满井游记》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客居 这 起,兴起 刚好,恰巧 6.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别说相公您痴迷,还有比您更痴迷的人呢!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快地喝了三大杯酒便走了。7.这两篇写景散文皆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琢之感。乙文写出了雪后西湖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甲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分)凝静清绝(或:开阔辽远、纯洁静谧、清新淡雅生机勃勃(或:春意盎然、万物复苏、乍暖还寒)8.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示例:甲文:①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寄情于山水的情怀;②表现作者淡泊名利,注重亲近大自然的愉悦心情;③表现了作者对都市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④表现了作者不因官小职闲而懊丧,反而庆幸自己有游乐时间的达观个性。 乙文:①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②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③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④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9.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4分)
往 观 者 日 数 百 人 皆 叹 其 巧 惊 其 神。 //D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孰能与我三斗粟,吾授之以吾技。
谁能给我三斗粟米,我就把我的技艺传授给他。
12.文中有人认为琢冰者这种技艺“心劳而无用”,你赞成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示例:不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这种技艺创造出来的冰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带给人们美的享受。(或:赞成这种说法。因为花了很大的功夫雕出的作品,却不能保存久远,白白地浪费人力和物力。)课件21张PPT。25.诗词五首juàn bì wù shǔ huàn qiānɡ lè mèi tún qí zhànɡ sānɡ chónɡ ào shào 文中表示多 挂住,缠绕 狠心;当面 能 灰蒙蒙的;渐近,靠近 战乱。文中指安史之乱 如何挨到天亮 高耸的样子。文中形容屋高大 访,探望 办,准备;黍子,黄米 古代外城墙 文中指窗户 端着酒杯 再;靠近,还有不邀自来的意思 猪 随时 边塞。文中指当时的西北边境 层层叠叠险峻的山峰 刻 风雨声 再年轻 3.重点句子默写。(10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 __________(历史事件)。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诗人为理想而献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美好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故人庄》中表现田园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热情交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经丧乱少睡眠安史之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3)《游山西村》诗中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农村习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源记》中有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在《游山西村》 一诗中与其境相似又能反映人生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豁然开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4)《渔家傲》词中形容边塞苍凉壮阔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关于东汉大将军窦宪的典故(建功立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描写边塞特有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将军和征夫矛盾而复杂的情绪(将士壮志难酬,思乡忧国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也提示了全词的主旨。除了这首词,作者的散文《岳阳搂记》千古流传,其中最有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到这两句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燕然未勒归无计四面边声连角起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白居易《醉歌》有“黄鸡催晓丑时鸣”“镜里朱颜看己失”这样的句子,而《浣溪沙》却反其意而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家作品。(10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是___代著名诗人,字_________,自号_____________,因他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又称为“__________”。其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变衰的历史,因而被称为“_______”。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杜工部集》杜甫唐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2)《过故人庄》作者_______,是____代著名的_________诗人。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 《过故人庄》是律诗中的五律。
(3)《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_著名爱国诗人______,字_______,号________。
(4)《渔家傲》的作者是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著名_________、_______。
(5)《浣溪沙》的作者是___代著名文学家____,号________。从体裁上来说属于____。作者擅长__________,用笔丰腴,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孟浩然唐田园诗派南宋陆游务观放翁范仲淹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宋苏轼东坡居士词行书、楷书5.重点句子翻译。(10分)
(1)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3)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
(8)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一、课内阅读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这首诗从体裁上说属于_______诗。作者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______主义诗人,人称“____”。其诗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此又被后人称为“_____”。(4分)
2.这首诗中作者描写风的威势的动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本文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和博大胸怀的句子是什么?(3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古体现实诗圣诗史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4.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3分)
示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
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二)过故人庄
5.诗人是通过哪一句诗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的?哪两句诗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朴素深厚的情谊?(3分)
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算错)。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做一简短赏析。(3分)
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三)游山西村
7.一个“___”字,表达了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__”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2分)
8.从“丰年留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________的特点,全诗表现_____________的气氛。(2分)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人们常用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0.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以及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足疑热情好客热烈(或和谐)困境中蕴涵着希望(四)渔家傲
1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句?(3分)
描绘出了边塞荒凉而又壮阔的景象。联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2.词中暗含对比,请举例说明。(3分)
作者将大雁南归“无留意”与戍边将士们不能不留下来进行对比,为下文写将士们戍边凄苦埋下了伏笔。
13.揭示词作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五)浣溪沙
14.这首词的作者苏轼在蕲水清泉寺看到一种与平常不同的现象,即 __________,于是大发感慨。(2分)
15.读词的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按要求答题。 (4分)
(1)请写出两句与词意相反的名句。
示例①黄鸡催晓丑时鸣,白发催年酉时没。
②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③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④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2)词句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心态?对你有何启发?
乐观旷达;即使在失意中也人老心不老壮志满怀的豪情溪水西流二、课外阅读
野 池
王 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
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蜒上下鱼东西。
16.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前两句描绘了池水______,植物___________的景象。(2分)
17.“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怎样的情感?(3分)
表现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满溢结果、繁茂课件10张PPT。口语交际1.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枣庄大众网6月10日讯 经典古诗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瑰丽的珍宝,对铸就学生品格、激励志向、丰富知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枣庄市市中区文化路中学深入开展中华诗诵读活动,交流与古诗相关的知识,以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策划者(学生会主席),请你完成下面的策划任务。
(1)任务一:为了营造这次活动的氛围,请你撰写宣传语,做成大条幅悬挂于学校醒目位置。
欣赏古诗佳作 陶冶人生情操(2)任务二:请你撰写一份通知,分发给各班,邀请他们加入这次活动。
通知
为了陶冶学们的情操,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增强同学们的文学修养,我校于2014年11月23日上午8:00在阶梯教室举办古诗诵读及交流活动,请各班做好准备,届时准时参加。
××学校学生会
2014年11月15日(3)任务三:诗意的解说。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中关于“春”的描绘绚丽多姿:有“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晚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忧春,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喜春。人间四月芬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2.漫步古诗苑,我们心旷神怡,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沉浸在古诗“花鸟虫鱼”的海洋中。(请分别仿照示例列举一句)
(1)带“花”字的诗句。
梨花: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写“鸟”的诗句。
黄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
老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3)绘“虫”的诗句。
蝉: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萤火虫: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
(4)绘“鱼”的诗句。
鱼: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南。(汉乐府《江南》)3.我国古代的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只要我们留心品味,便会发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看图悟诗。上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其中富含哲理的是哪两句诗?
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看图写诗。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为下边这幅画命一个诗意的名字。小桥流水人家4.假如你参加了“漫游古诗文”下列组别的活动,按要求完成相关的问题。
(1)寒梅组:“心有灵犀一点通”,读诗句,猜谜语。
①辨植物: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②识动物: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③知人物: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④游名胜: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①梅花 ②公鸡 ③诸葛亮 ④西湖(2)翠竹组:“诗词句中觅成语”。
①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①怒发冲冠 ②视死如归 ③柳暗花明课件14张PPT。第六单元 读后感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一本好书如一池清水,静人心弦;一本好书,如一壶香茗,沁人心脾。不管是《雪莱诗选》里“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还是《安徒生童话》里“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亦或是《静静的顿河》中“不要向井里吐痰,也许你还会来喝井里的水。”都向我们揭示了生活的真谛。请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从书中都学到了什么?“东施”也美丽
——古诗文读后感
“东施效颦”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越国,有个美女叫西施,有个丑女叫东施。西施每当心口痛发作时所做出的“西子捧心”状惹人怜爱,倾国倾城;于是,东施便模仿她,做出“东子捧心”状吓坏众人,招人嘲笑,从此“丑名”昭著,贻笑千年。
其实,东施何错之有!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西施的美牵人肠,但东施就一定惹人嫌吗?
东施只不过是模仿不当罢了!但也只有她的模仿不当,才能衬托出西施的“西子捧心”是多么的吸人眼球,如果是一位比西施还美的靓女做此动作,恐怕就是“西施效颦”了。现在,各种各样的服饰层出不穷,商家们抓住人们对明星向往的狂热心理,纷纷找明星为自己企业生产的服装做代言人,借助明星的“包装”来提高知名度与销量。那些服装经明星一穿戴,马上让人怦然心动,使消费者纷纷往外掏票子。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东施效颦呢?但是又有谁在乎别人嘲笑自己的“效星”行为呢?这是因为我们有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情,所以我们才会打扮自己,尝试不同的造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也正因为如此,生活才如此缤纷,趣味良多。
如此来说,东施是美丽的,她用自己的“效颦”来表达了她对美的向往和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东施是美丽的,更是勇敢的。她知道自己没有西施美丽,但她敢于尝试,敢于表现自己,如果不这样的话,她也就看不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也尝试着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这期间,不也曾遭到嘲笑和质疑吗?如果因为有嘲笑和质疑而不敢“效颦”的话,就不会有勇气去探索、去创新,就不会战胜挫折走向成功,就不会找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繁荣富强的大好局面!
敢于表现是一种美,敢于尝试是一种美,在表现和尝试中所凸现出来的勇气更是一种美,所以说“东施”也美丽! 得分点一:“东施”的丑,世人皆知,可文题却说“‘东施’也美丽”,别具一格,悖常态思维而行之,这种“反弹琵琶”的文题,是给作文戴上了一顶最璀璨的王冠。
得分点二:深刻地挖掘故事本身的思想内涵,不以成败论英雄,抓住东施敢于模仿、敢于尝试、勇于表现的精神,突显了东施的精神美!学会从成语或寓言故事中追寻那不被人们注意的思想亮点,是这类作文成功的关键。读《骆驼祥子》有感
大概在考试前的一两个星期,我读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骆驼祥子》。
可能是知识积累不够的原因,我还没能完全看懂,虽然祥子奋发向上,但到了后来,什么都没有。我从中了解到了在当时混乱的社会里,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祥子的正义、诚实、厚道使他阴差阳错地认识了很多人,有从朋友到夫妻的虎妞,有骗钱的警官,还有乐于助人的……在老舍的笔下,出现了北京市很多阶层的人物形象。如小商人,小职员,巡警……小说是通过一个洋车夫的苦难史,描绘了旧社会如何把一个正直、好强、自食其力的洋车夫从肉体到灵魂逐步毁灭的过程。祥子善良淳朴,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的积极和坚韧的精神,他唯一的愿望就是买一辆自己的车,做一个独立的劳动者。后来,经过3年的努力,他用自己的血汗钱换来了一辆崭新的洋车,但是没过多久,却被大兵抢走,接着反动政府的侦探又骗去了他所有的积蓄,虎妞对他那种推脱不开的“爱情”又给他的身心带来折磨。用虎妞的钱买了一辆车,很快,又不得不卖掉以料理虎妞的丧事。他的这一愿望在经过多次挫折后,终于完全破灭。小福子的自杀,熄灭了他心中最后一丝希望的火花,他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信心,从上进好强沦为自甘坠落。这个悲剧有力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罪行。深刻地揭示了产生这个悲剧的原因。现在社会稳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作为青少年,我们不能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望。至少,我们要学习骆驼祥子奋发向上的精神。 得分点一:从人性的本质出发去谈感悟和体验,注重人物心灵的解读,是使读后感变得深刻的诀窍,同学们应该借鉴!
得分点二:联系生活实际谈启发是读后感最大的现实意义,每一个同学都应该明白“读以致用”的道理,因此,联系自身实际和现实生活来谈受到的触动或取得的共鸣,是此类文章结尾的重要方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毅力乃成功之本,是一种韧劲,一种积累。荀子有云:“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毅力的表现往往是一个人在挫折中所展示的一股惊人的力量,有了它,人们就不会向挫折和困难低头,而会坚强地去面对。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后,我才领悟到:一个人的毅力对他的一生是有很大影响的。这本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他的一生坎坷异常,他凭什么使自己继续活下去呢?就是毅力。毅力给了他无穷的力量,老天也让他有了三次生命。他,十几岁就奔赴战场,英勇杀敌。在战场上,他被砍了好几刀都大难不死,为什么呢?仍然是毅力。保尔后来疾病缠身,但他仍不停地忘我工作,有休假疗养的机会他也不愿意放弃工作,毅力真是一种锲而不舍的精神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生活中一点小小的困难没什么大不了,只要勇敢地去面对,等事情一过,你会发觉,原来自己是有毅力的。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要自卑,要有信心,因为挫折是培养毅力的必要前提。巴尔扎克曾经说过:“挫折是块磨刀石。”再锋利的刀一直不用,也会变得钝。这时,就需要“挫折”这块磨刀石使它重新锋利起来。
要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许多名人志士也是在挫折中锻炼了自己,考验了自己,成为千古佳话。不要以为当作家写一本书是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在这过程中往往会有挫折和困难等着你去迎接。例如,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4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30年,司马迁编《史记》历时20多年,等等。古今中外,有谁能够一步登天呢?毅力需要坚持,同时也需要决断,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有毅力的人面对严峻的考验是能断然处之的,而这种断然处之,又非常有利于持之以恒。
在坚持的同时,还要有生活节律。提倡毅力并不是主张一味蛮干,是毅力和节律并行,两者都不容忽视。节律过快,频率过高,要一直坚持下去,是十分困难的。生活犹如长跑,一下冲在前面,并不一定就能夺冠。相反,如果保持适中的节律,就能取得好成绩。
为什么说毅力是成功之本呢?你想想,如果没有坚强的毅力,又怎样克服前进道路中的种种困难呢?反之,坚强的毅力是通向成功的捷径。成功者前进的每一步也许是细小的,但他一直前进着,永不停滞,积之一年,十年,几十年,那就十分惊人,十分可贵了。忽冷、忽热、忽松、忽紧,说不上毅力。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其毅力何在?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坚持,再坚持!
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心有了很大的震撼,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知道了我应该做些什么! 得分点一:引用荀子的话,在起到引出观点的作用时,又证明了观点,且恰如其分。这将成为作文的“增值点”,同学们要巧妙地运用。
得分点二:从反面论述缺乏毅力的表现,警醒人们没有毅力,就没有事业的成功,更没有精彩的人生。运用对比论证,能更鲜明地阐释观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这就为作文营造了一个增值的空间。同学们,要学会建造这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