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课后分层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课后分层练习)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19:57:40

文档简介

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一部分基础精炼
目录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1.(2023下·河南洛阳·高一统考期中)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大规模修建铁路。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英国政府一方面强令殖民当局保证在印度的铁路投资须得到固定的收益,另一方面要求印度的铁道建设、车厢生产等均由英国公司一手包办。英国的这些做法( )
A.刺激了印度民族工业发展 B.使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C.加大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D.传播了英国先进的生产方式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的印度。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英国政府一方面强令殖民当局保证在印度的铁路投资须得到固定的收益,另一方面要求印度的铁道建设、车厢生产等均由英国公司一手包办。”可得出英国的这些做法,是对印度经济的进一步掠夺,是从交通领域控制 印度的经济,加大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C项正确;英国的做法阻碍了印度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这些做法并不是使印度完全沦为殖民地的标志,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印度的掠夺,而不是客观对印度的进步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2.(2023下·高一课时练习)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区领土沦为殖民地的比重情况。这表明,当时
大洋洲 南洋各岛 非洲 亚洲 美洲
100% 98.9% 90.4% 56.6% 27.2%
A.大洋洲反殖斗争最激烈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美洲独立斗争成效显著 D.列强瓜分世界冲突加剧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据材料“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区领土沦为殖民地的比重情况”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亚非拉各国沦为殖民地,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是否大洋洲反殖斗争最激烈,排除A项;美洲独立斗争成效显著,在材料中没有说明,排除C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完成,而非列强瓜分世界冲突加剧,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3下·山东青岛·高一统考期末)欧洲人瓜分非洲的活动没有顾及非洲当地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非洲人的权益诉求,由此造成的边界、族群、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延续,为非洲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列强瓜分非洲大陆速度大大加快
C.资本主义各国对非洲殖民影响深远 D.柏林会议解决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以来的非洲。根据材料“欧洲人瓜分非洲的活动没有顾及非洲当地的实际情况”“造成的边界、族群、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延续”等信息可知,欧洲列强在非洲殖民的行为,对非洲的发展产生巨大阻力,说明资本主义各国对非洲殖民影响深远,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材料内容主要强调的是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的侵略对非洲产生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与列强瓜分非洲大陆的速度无关,排除B项;柏林会议一定程度上协调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但并未完全解决,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3下·江苏盐城·高一统考期末)如图是题为《撕图裂土》的漫画,画中右侧的红衣长腿男子代表英国,左侧的黑衣短腿男子代表法国,中间为非洲地图。该漫画反映了( )
A.“地图上作业”的原则 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列强瓜分非洲的矛盾 D.非洲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代表英国和法国的男子撕扯非洲地图,实际上是体现了英法对于非洲的瓜分和占领,说明英法是在争夺非洲,体现了列强瓜分非洲的矛盾,C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列强对非洲的瓜分,并不是“地图上作业”的原则,排除A项;仅根据英法对非洲的争夺,并不能说给直接殖民体系最终形成和非洲民族意识尚未觉醒,排除BD项。故选C项。
5.(2023下·广东河源·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陆推行大地产制和黑奴制,虽然加重了对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剥削,但却提高了美洲的劳动生产率;殖民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强化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民族压迫,却为拉丁美洲民族独立创造了前提。这表明殖民扩张客观上( )
A.推动印第安文明走向繁荣 B.加速了美洲族群交流融合
C.增强了美洲人的政治认同 D.推动了美洲社会的近代化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史(拉美)。据材料“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陆推行大地产制和黑奴制……但却提高了美洲的劳动生产率……却为拉丁美洲民族独立创造了前提”,可知欧洲殖民者的殖民统治,虽然给拉美地区带来了剥削和民族压迫,但是却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及为拉美民族独立创造了条件,客观上加速了拉美社会的近代化进程,D项正确;印第安文明遭到西方殖民者的严重破坏,并没有走向繁荣,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殖民扩张对拉美近代化的推动作用,并未提及美洲的族群融合,排除B项;仅从材料,不能得出美洲人的政治认同,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3上·高三单元测试)据学者研究,17世纪以来,原产自南美洲的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欧洲人发现后,引发了欧洲各国对金鸡纳的竞相争夺,造成南美地区金鸡纳树皮的日益稀缺以及森林的严重破坏。这一观点( )
A.强调医学进步的负面作用 B.从生态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
C.忽视了金鸡纳的医学价值 D.体现了物种交换带来的局限性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7世纪以来的南美洲。根据材料“17世纪以来,原产自南美洲的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欧洲人发现后,引发了欧洲各国对金鸡纳的竞相争夺,造成南美地区金鸡纳树皮的日益稀缺以及森林的严重破坏”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欧洲殖民地对对南美洲的金鸡纳树皮进行了疯狂的掠夺,严重破坏了南美洲的自然生态环境,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医学进步对南美洲自然环境产生了破坏影响,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并不是强调金鸡纳的医学价值,而是强调欧洲国家的掠夺破坏了南美地区的生态环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物种交换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3下·河南·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从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成为殖民活动的主角,到19世纪中后期,亚洲大部分地区沦为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下列关于这一时期亚洲殖民状况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日本吞并了中国东北 B.荷兰侵占了越南、柬埔寨
C.俄国夺得了菲律宾 D.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D项正确;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吞并了中国东北,排除A项;19世纪中后期,法国而不是荷兰侵占了越南、柬埔寨,排除B项;19世纪末美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了菲律宾,排除C项。故选D项。
8.(2023下·新疆昌吉·高一校考期中)一位英国人这样说道:“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则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这是( )
A.西欧城市兴起的表现 B.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C.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D.海外殖民扩张的影响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新航路开辟以来(英国)。题干反映了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和英国都有联系,显然这是新航路开辟以来,伴随着西方国家走上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广大亚非拉国家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题干信息是西方国家海外殖民扩张影响的结果,D项正确;西欧城市兴起的时间是10世纪,材料中的信息显然是新航路开辟以来,排除A项;材料强调英国的殖民扩张而非新航路开辟,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是为涉及中国,题干中有中国,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3下·云南·高一统考期末)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签订了《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议定书的签订( )
第三十四条 今后占领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或迄今没有这类领地而即将获得这种领土的国家,以及将要承担保护权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
A.消除列强瓜分非洲的矛盾 B.维护英国侵略非洲的计划
C.加快了非洲被瓜分的进程 D.解决列强在埃及的争夺权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和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推断题和影响题。时空是1884年(英法德)。据本题材料可得出主要结论:英、法、德等国召开柏林会议,是为了试图协调西方列强在侵略瓜分非洲中的矛盾和冲突,故而加快了瓜分非洲的进程,C项正确;“消除”,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协调各国在非洲的矛盾,并不是维护英国侵略非洲的计划,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对非洲的瓜分,并不是解决在埃及的争夺权,排除D项。故选C项。
10.(2023下·山东济宁·高一统考期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一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破进展 D.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要求西方列强要抢占更多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由此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B项正确;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早在16世纪就开始了,但殖民体系直到19世纪末才最终形成,因此殖民扩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科技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并不是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排除C项;新交通工具与殖民体系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1.(2023下·辽宁·高一校联考期末)1837年,英国“土著保护协会”成立,目标是“帮助保护手无寸铁的人,促进未开化部落的发展”,为此,非洲人成为了英国人的“拯救”对象。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B.参与列强瓜分非洲
C.为殖民活动寻找借口 D.彻底消灭奴隶制度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在18世纪初至19世纪上半叶从非洲贩卖了逾300万名黑奴,工业革命更是促使英国加快对外殖民掠夺,1837年英国成立“土著保护协会”是为自己的殖民活动寻找借口,C项正确;材料是英国资本主义扩张本性的表现,是为自身发展,而非人类进步,排除A项;1884年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列强瓜分非洲的会议,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英国要废除奴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2.(2023下·山西运城·高一康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品如潮水般涌入印度。如1814年英国向印度输入了81.8万码棉布,到1835年剧增到5177.7万码。印度引以为傲的棉纺织业被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紧密结合被不复存在,村社逐步崩溃,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 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了欧式军队,创建了自由的报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引入了西式教育,还废除了一些陋染污俗,如杀婴、寡妇殉葬等等。铁路也被英国人引入印度,到1914年为止,共修建了3.6万英里铁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印度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棉纺织业等现代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材料三 德国的工业革命是后来居上的代表。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纷纷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一些邦政府还兴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德国工业革命起步。在巴伐利亚国王支持下,德国第一条铁路于1835年建成通车。从40年代起,汉诺威、普鲁士等邦国开始规划和建设铁路。1850年以后,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煤炭、生铁产量分别在1860年和19世纪70年代初超过了法国。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德国工业化的经验。
【答案】(1)影响:摧毁了印度的棉纺织业;冲击了印度的自然经济;为印度资本主义的兴起开辟了道路;印度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推动了印度军事、教育、交通的近代化发展;推动了印度社会的移风易俗;印度快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印度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等等。(任答出三点)
(2)政府大力推进;重视教育;优先发展重工业;交通运输先行;建立统一市场。(答出三点)
【详解】(1)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印度。影响:根据材料“印度引以为傲的棉纺织业被摧毁了”可分析出摧毁了印度的棉纺织业,冲击了印度的自然经济;根据材料“农业和手工业的紧密结合被不复存在,村社逐步崩溃,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开辟了道路”可分析出为印度资本主义的兴起开辟了道路;根据材料“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印度”可分析出印度逐步沦为英国殖民地;根据材料“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了欧式军队,创建了自由的报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引入了西式教育”可分析出推动了印度军事、教育、交通的近代化发展;根据材料“还废除了一些陋染污俗,如杀婴、寡妇殉葬等等”可分析出推动了印度社会的移风易俗;根据材料“印度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棉纺织业等现代工业获得较快发展”可分析出印度快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印度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等等。(任答出三点)
(2)本题是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德国。根据材料“在巴伐利亚国王支持下”可分析出政府大力推进;根据材料“德意志各邦纷纷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一些邦政府还兴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可分析出重视教育;根据材料“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可分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根据材料“德国第一条铁路于1835年建成通车。从40年代起,汉诺威、普鲁士等邦国开始规划和建设铁路”可分析出交通运输先行;根据材料“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可分析出建立统一市场。(答出三点)
13.(2024下·高一课时练习)如表是1914年,列强对拉丁美洲累计的投资额统计。据此可知( )
国家 投资额 份额
英国 37亿美元 43.5%
美国 17亿美元 20%
法国 12亿美元 14.1%
德国 9亿美元 10.6%
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 10亿美元 11.8%
A.拉丁美洲与列强的矛盾缓和 B.欧洲列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拉丁美洲经济深受西方影响 D.美国推行门罗主义取得效果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拉丁美洲)。由材料信息可知,到1914年,西方列强主导着对拉丁美洲的投资,通过投资强化对拉美地区的经济影响,C项正确;材料是列强对拉美资本输出的表现,会进一步激化列强与拉美地区的矛盾,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列强自身经济发展程度,排除B项;门罗主义指的是美国对拉丁美洲地区的控制,材料整体反映的是西方国家对拉丁美洲的影响,与门罗主义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14.(2023·高三单元测试)葡萄牙人以他们曾最早横渡印度洋为理由,提出对印度洋主权的要求。1609年,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根据各国间贸易发展的长期实践以及罗马法原理,驳斥了葡萄牙人的要求,论证了海洋自由的原则。该原则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B.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
C.缓和西欧各国的殖民冲突 D.打破葡萄牙的海上霸权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随着荷兰造船业和工商业的发展,葡萄牙的海上霸权阻碍了荷兰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因此荷兰法学家论证海洋自由的原则,其主要目的是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B项正确;该原则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打破葡萄牙的海上霸权并不属于主要目的,排除AD项;材料未涉及西欧各国的殖民冲突,排除C项。故选B项。
15.(2024下·高二课前预习)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属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种植推广活动,是在英国政府推动和支持下,英国棉花种植协会与各殖民地政府合作开展的,殖民地政府在制定棉花销售相关法规方面给予英国棉花种植协会以特殊照顾。由此可知,英属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种植推广活动( )
A.推动了非洲地区的工业化 B.强化了殖民地对英国的依附
C.满足了资本原始积累需要 D.促进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非洲)。据材料可知,英国在非洲殖民地推广棉花种植,而且受到相关法规的特殊照顾,使得非洲殖民地沦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强化了殖民地对英国的依附,B项正确;棉花种植不属于工业化,排除A项;19世纪末英国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排除C项:19世纪中后期英国就已经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排除D项。故选B项。
16.(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从下图描绘的场景可推知,当时古巴( )
A.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主 B.延续了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D.劳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B
【详解】解读材料图片可知,这描绘了奴隶们以农场为主体,在农场中分工协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6年,古巴奴隶制结束,但种植园主希望在奴隶制结束后,奴隶转化为有偿劳动者来维护种植园经济,这种想法在一些地方实现了,所以材料图片体现出当时古巴延续了奴隶制种植园经济,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并非分散的小农经济,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古巴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相关问题,排除C项;材料图片显示当时古巴延续了奴隶制种植园经济,所以古巴的老作坊式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7.(2024·全国·校考模拟预测)有学者说:“无论是15世纪的航海图,还是17、18世纪流行的环球地图与旅行指南,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面都标示着如南美的‘食人生番’、非洲的‘狗头人’、中东与亚洲的‘野蛮人’、‘异教徒’等。”据此可知,近代以来欧洲的地图绘制( )
A.意在彰显殖民活动的正当性 B.体现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C.表明国家力量推动殖民扩张 D.旨在传播资本主义进步文明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世纪以来,欧洲殖民者对地理空间与信息的认识与呈现并不是全然客观的,而是包含着偏好、意图与价值选择。这些地图上的形象与命名反映了近代西方的观念与价值体系,制图者通过地图标记,将世界划分为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中心与边缘的二元对立价值空间,从而彰显其作为文明传播者的优越地位,为构建和巩固世界殖民体系制造舆论,意在彰显殖民活动的正当性,A项正确,排除D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指的是破坏性和建设性使命,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知制图行为是私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故无法得出“国家力量推动殖民扩张”的结论,排除C项。故选A项。
18.(2023下·高一单元测试)2022年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去世,她同时也是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亚女王、新西兰女王、巴巴多斯女王、所罗门群岛君主、牙买加女王和英联邦(52个成员国)的最高元首。这一现象最能用来说明英国( )
A.女王拥有较大权力 B.殖民掠夺的历史
C.世界影响力的增强 D.君主传统的延续
【答案】B
【详解】根据“她同时也是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亚女王、新西兰女王、巴巴多斯女王、所罗门群岛君主、牙买加女王和英联邦(52个成员国)的最高元首。”可得出这些地方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此反映的是英国殖民侵略的历史,B项正确;英国女王没有实权,排除A项;CD项与主旨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9.(2023·天津·统考一模)下面是世界殖民体系的演进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最合理的结论是( )
时期 主要殖民方式 结果
15—18世纪中期 武力征服、不等价 交换、贩卖奴隶 世界殖民体系初见端倪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商品输出 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资本输出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A.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经济手段 B.殖民政策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
C.殖民活动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D.殖民掠夺满足了原始积累的需求
【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不同的时期西方国家殖民方式各不相同,这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决定的,说明殖民政策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在每个阶段各不相同,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西方国家殖民扩张的方式在不断变化,与官商勾结无关,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15——18世纪中期的殖民扩张,满足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此后并非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排除D项。故选B项。
20.(2024下·高一单元测试)19世纪后期,西方某学者指出:应对亚洲文明在艺术和科学的贡献心存感激。如今西方大步发展,亚洲却衰落了,而帮助亚洲的方式就是“研究”他们的文化历史,“以期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复兴他们的文化”。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工业发展推动文化输出 B.亚洲文明衰落的必然性
C.殖民侵略方式的隐蔽性 D.西方希望复兴亚洲文化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后半期的世界。根据材料“如今西方大步发展,亚洲却衰落了,而帮助亚洲的方式就是‘研究’他们的文化历史,‘以期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复兴他们的文化’”可知,西方学者认为西方文明的发展是建立在亚洲文明的基础上,但是西方文明的发展又导致亚洲文明的衰落,因此要通过研究亚洲文明来复兴亚洲文明,这种复兴的方式其本质是殖民侵略,通过掠夺来实现其目的,说明殖民侵略方式的隐蔽性,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发展,排除A项;材料没有论证亚洲文明衰落的必然性,排除B项;列强希望复兴亚洲文化只是表象,排除D项。故选C项。
21.(2023上·重庆云阳·高三校考阶段练习)1904年,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小说《白菜与国王》中,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下的中美洲国家称为“香蕉共和国”。智利诗人聂鲁达《在危地马拉》中写到“从美国来的纵火犯,丢下了金元和炸弹;联合果品公司撒开绳索,树立起它的商标——死亡”。这反映出当时( )
A.拉美各国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B.美国推行门罗主义控制了拉美经济
C.拉美国家政治独立进程出现倒退 D.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的美洲。根据材料可知,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拉美进行资本扩张,影响拉美国家的经济独立发展,存在被美国控制的危险,因此反映的是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D项正确;材料仅反映的是美国对美洲的控制,未涉及其它列强,排除A项;门罗主义的实质要使美洲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材料仅体现的是美国联合果品公司在美国的资本扩张,不能证明美国控制拉美的经济,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美国的经济扩张,与拉美国家政治独立进程出现倒退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22.(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一战前,非洲仅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国家独立。二战后,非洲国家相继取得民族独立。20世纪90年代,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非洲的独立运动的胜利
A.根本原因是冷战期间美苏对峙 B.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促进非洲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标志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
【答案】B
【详解】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B项虽表述绝对,但符合史实,教材表述也使用了“摧毁了”一词,B项正确;非洲独立运动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非洲人民民族意识不断觉醒和增强,排除A项;民族意识觉醒是民族独立的前提,因此“觉醒”错误,排除C项;当今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
23.(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主要描述后殖民时代非洲人民的生存状况,聚焦于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他的作品
A.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B.体现了人们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C.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 D.反映了西方社会的迷茫和焦虑
【答案】C
【详解】几百年的殖民统治深刻影响着“后殖民时代非洲人民的生存状况”,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是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其作品正是聚焦殖民主义在今天的影响,C项正确;“浪漫主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主要是法国大革命后文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排除B项;作为生活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名作家,其作品主要反映殖民地人民的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
24.(2023下·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850—2000年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1846~1924年欧洲移出1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万~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 以华工大规模出洋为主体的海外移民潮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仅仅数十年的时间里,几百万华工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华工出洋的目的地除了原先的东南亚之外,首次包括美洲、澳洲等地。在拉丁美洲地区,早在1847年,多达7000名华工已经被运到古巴的甘蔗种植园劳作。从1847年至1865年之间,每年到古巴的华工人数平均在6000人以上。到1865年,抵达中南美洲的华人有15万人之多。19世纪60年代,华人进入美国的人数为六万余人,而在70年代,华人移民的人数几乎又翻了一番。
——摘编自潘兴明《关于近代中国海外移民动因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45年前后两个阶段人口迁移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口迁移对美洲产生的影响。
【答案】(1)不同点:第一阶段:欧洲、亚洲人口大量迁往美洲。第二阶段:亚非拉地区移民大量迁往西欧、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地区。
(2)特点:发端快,迅速形成移民潮;几百万华工大规模出洋;华工出洋的目的地范围广。
主要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在亚洲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3)影响:推动当地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导致文化交融,文化呈现多元特征。欧洲殖民者的移民导致拉美成为欧洲列强经济附庸;大批拉美移民外迁,导致当地劳动力流失和人才外流。
【详解】(1)不同点:第一阶段:根据材料表格内容可知,1850至1945年间,全球国际人口主要移出地是“欧洲、亚洲”,主要移入地是“美洲”,说明这一阶段欧洲、亚洲人口大量迁往美洲。第二阶段:1945年至2000年间,全球国际人口主要移出地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说明这一阶段亚非拉地区移民大量迁往西欧、美洲、大洋洲等发达地区。
(2)特点:根据材料“以华工大规模出洋为主体的海外移民潮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仅仅数十年的时间里,几百万华工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可知近代中国海外移民几百万华工大规模出洋,发端快,迅速形成移民潮。根据材料“华工出洋的目的地除了原先的东南亚之外,首次包括美洲、澳洲等地。”可知华工出洋的目的地范围广。
主要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中叶,中国等亚洲国家的劳工,被称为“猪仔”,远涉重洋,来到美洲。19世纪70年代,加利福尼亚等地的华工人数已接近50万,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3)影响: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生活水平,社会环境的方面都相对发达稳定。因此吸引着人口的大量迁入。 人口迁移促进一个地区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如: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的欧洲人迁往美洲,带去了大量的现代文明和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动了美洲的发展。推动当地开发,促进经济发展;导致文化交融,文化呈现多元特征。人口迁移有时也会给一个地区带来负面的影响。如:欧洲人到美洲后进行罪恶的奴隶交易,使美洲损失了大约5000-6000万人口。欧洲殖民者的移民导致拉美成为欧洲列强经济附庸;大批拉美移民外迁,导致当地劳动力流失和人才外流。
试卷第6页,共14页
试卷第5页,共14页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第一部分基础精炼
目录
第二部分能力提升
1.(2023下·河南洛阳·高一统考期中)19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在印度大规模修建铁路。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英国政府一方面强令殖民当局保证在印度的铁路投资须得到固定的收益,另一方面要求印度的铁道建设、车厢生产等均由英国公司一手包办。英国的这些做法( )
A.刺激了印度民族工业发展 B.使印度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
C.加大了对印度的经济掠夺 D.传播了英国先进的生产方式
2.(2023下·高一课时练习)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区领土沦为殖民地的比重情况。这表明,当时
大洋洲 南洋各岛 非洲 亚洲 美洲
100% 98.9% 90.4% 56.6% 27.2%
A.大洋洲反殖斗争最激烈 B.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C.美洲独立斗争成效显著 D.列强瓜分世界冲突加剧
3.(2023下·山东青岛·高一统考期末)欧洲人瓜分非洲的活动没有顾及非洲当地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考虑非洲人的权益诉求,由此造成的边界、族群、资源分配等方面的问题一直延续,为非洲的发展带来了不少的麻烦。这反映了( )
A.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B.列强瓜分非洲大陆速度大大加快
C.资本主义各国对非洲殖民影响深远 D.柏林会议解决了列强在非洲的矛盾
4.(2023下·江苏盐城·高一统考期末)如图是题为《撕图裂土》的漫画,画中右侧的红衣长腿男子代表英国,左侧的黑衣短腿男子代表法国,中间为非洲地图。该漫画反映了( )
A.“地图上作业”的原则 B.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列强瓜分非洲的矛盾 D.非洲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5.(2023下·广东河源·高一校考阶段练习)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大陆推行大地产制和黑奴制,虽然加重了对印第安人和黑人的剥削,但却提高了美洲的劳动生产率;殖民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强化了对殖民地人民的民族压迫,却为拉丁美洲民族独立创造了前提。这表明殖民扩张客观上( )
A.推动印第安文明走向繁荣 B.加速了美洲族群交流融合
C.增强了美洲人的政治认同 D.推动了美洲社会的近代化
6.(2023上·高三单元测试)据学者研究,17世纪以来,原产自南美洲的金鸡纳的抗疟作用被欧洲人发现后,引发了欧洲各国对金鸡纳的竞相争夺,造成南美地区金鸡纳树皮的日益稀缺以及森林的严重破坏。这一观点( )
A.强调医学进步的负面作用 B.从生态角度看待欧洲海外扩张
C.忽视了金鸡纳的医学价值 D.体现了物种交换带来的局限性
7.(2023下·河南·高一校联考阶段练习)从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成为殖民活动的主角,到19世纪中后期,亚洲大部分地区沦为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下列关于这一时期亚洲殖民状况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 )
A.日本吞并了中国东北 B.荷兰侵占了越南、柬埔寨
C.俄国夺得了菲律宾 D.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
8.(2023下·新疆昌吉·高一校考期中)一位英国人这样说道:“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草原有我们的牛群;秘鲁运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则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植茶叶……”这是( )
A.西欧城市兴起的表现 B.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C.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D.海外殖民扩张的影响
9.(2023下·云南·高一统考期末)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签订了《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其中第三十四条规定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该议定书的签订( )
第三十四条 今后占领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或迄今没有这类领地而即将获得这种领土的国家,以及将要承担保护权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
A.消除列强瓜分非洲的矛盾 B.维护英国侵略非洲的计划
C.加快了非洲被瓜分的进程 D.解决列强在埃及的争夺权
10.(2023下·山东济宁·高一统考期末)19世纪末20世纪初,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这一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B.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C.科学技术的突破进展 D.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著保护协会”成立,目标是“帮助保护手无寸铁的人,促进未开化部落的发展”,为此,非洲人成为了英国人的“拯救”对象。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B.参与列强瓜分非洲
C.为殖民活动寻找借口 D.彻底消灭奴隶制度
12.(2023下·山西运城·高一康杰中学校考阶段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品如潮水般涌入印度。如1814年英国向印度输入了81.8万码棉布,到1835年剧增到5177.7万码。印度引以为傲的棉纺织业被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紧密结合被不复存在,村社逐步崩溃,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开辟了道路。
材料二 英国人在印度建立了欧式军队,创建了自由的报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引入了西式教育,还废除了一些陋染污俗,如杀婴、寡妇殉葬等等。铁路也被英国人引入印度,到1914年为止,共修建了3.6万英里铁路。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印度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走上工业化道路,棉纺织业等现代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材料三 德国的工业革命是后来居上的代表。19世纪初,德意志各邦纷纷实行全民义务教育,一些邦政府还兴办中等专业技术学校。30年代,随着关税同盟的建立,德国工业革命起步。在巴伐利亚国王支持下,德国第一条铁路于1835年建成通车。从40年代起,汉诺威、普鲁士等邦国开始规划和建设铁路。1850年以后,德国重工业的发展速度一直超过轻工业,煤炭、生铁产量分别在1860年和19世纪70年代初超过了法国。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对印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德国工业化的经验。
13.(2024下·高一课时练习)如表是1914年,列强对拉丁美洲累计的投资额统计。据此可知( )
国家 投资额 份额
英国 37亿美元 43.5%
美国 17亿美元 20%
法国 12亿美元 14.1%
德国 9亿美元 10.6%
比利时、荷兰、葡萄牙等 10亿美元 11.8%
A.拉丁美洲与列强的矛盾缓和 B.欧洲列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拉丁美洲经济深受西方影响 D.美国推行门罗主义取得效果
14.(2023·高三单元测试)葡萄牙人以他们曾最早横渡印度洋为理由,提出对印度洋主权的要求。1609年,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根据各国间贸易发展的长期实践以及罗马法原理,驳斥了葡萄牙人的要求,论证了海洋自由的原则。该原则提出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民族国家的主权观念 B.推动商业资本主义发展
C.缓和西欧各国的殖民冲突 D.打破葡萄牙的海上霸权
15.(2024下·高二课前预习)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属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种植推广活动,是在英国政府推动和支持下,英国棉花种植协会与各殖民地政府合作开展的,殖民地政府在制定棉花销售相关法规方面给予英国棉花种植协会以特殊照顾。由此可知,英属非洲殖民地的棉花种植推广活动( )
A.推动了非洲地区的工业化 B.强化了殖民地对英国的依附
C.满足了资本原始积累需要 D.促进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6.(2023·广东汕头·统考一模)从下图描绘的场景可推知,当时古巴( )
A.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主 B.延续了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C.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 D.劳作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17.(2024·全国·校考模拟预测)有学者说:“无论是15世纪的航海图,还是17、18世纪流行的环球地图与旅行指南,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上面都标示着如南美的‘食人生番’、非洲的‘狗头人’、中东与亚洲的‘野蛮人’、‘异教徒’等。”据此可知,近代以来欧洲的地图绘制( )
A.意在彰显殖民活动的正当性 B.体现了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
C.表明国家力量推动殖民扩张 D.旨在传播资本主义进步文明
18.(2023下·高一单元测试)2022年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去世,她同时也是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亚女王、新西兰女王、巴巴多斯女王、所罗门群岛君主、牙买加女王和英联邦(52个成员国)的最高元首。这一现象最能用来说明英国( )
A.女王拥有较大权力 B.殖民掠夺的历史
C.世界影响力的增强 D.君主传统的延续
19.(2023·天津·统考一模)下面是世界殖民体系的演进概况表,据此可以得出最合理的结论是( )
时期 主要殖民方式 结果
15—18世纪中期 武力征服、不等价 交换、贩卖奴隶 世界殖民体系初见端倪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商品输出 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资本输出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A.殖民扩张的主要方式是经济手段 B.殖民政策随时代变化而不断调整
C.殖民活动以政府为后盾官商勾结 D.殖民掠夺满足了原始积累的需求
20.(2024下·高一单元测试)19世纪后期,西方某学者指出:应对亚洲文明在艺术和科学的贡献心存感激。如今西方大步发展,亚洲却衰落了,而帮助亚洲的方式就是“研究”他们的文化历史,“以期通过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复兴他们的文化”。这可以用来说明( )
A.工业发展推动文化输出 B.亚洲文明衰落的必然性
C.殖民侵略方式的隐蔽性 D.西方希望复兴亚洲文化
21.(2023上·重庆云阳·高三校考阶段练习)1904年,美国作家欧·亨利在小说《白菜与国王》中,将美国联合果品公司控制下的中美洲国家称为“香蕉共和国”。智利诗人聂鲁达《在危地马拉》中写到“从美国来的纵火犯,丢下了金元和炸弹;联合果品公司撒开绳索,树立起它的商标——死亡”。这反映出当时( )
A.拉美各国成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 B.美国推行门罗主义控制了拉美经济
C.拉美国家政治独立进程出现倒退 D.拉美面临继续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22.(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一战前,非洲仅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国家独立。二战后,非洲国家相继取得民族独立。20世纪90年代,津巴布韦和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非洲的独立运动的胜利
A.根本原因是冷战期间美苏对峙 B.摧毁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C.促进非洲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D.标志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形成
23.(2022上·高三课时练习)坦桑尼亚作家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的作品主要描述后殖民时代非洲人民的生存状况,聚焦于身份认同、种族冲突及历史书写等。他的作品
A.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B.体现了人们对理性主义的反思
C.探索着殖民主义的影响 D.反映了西方社会的迷茫和焦虑
24.(2023下·高二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1850—2000年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时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1846~1924年欧洲移出1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万~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 以华工大规模出洋为主体的海外移民潮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仅仅数十年的时间里,几百万华工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华工出洋的目的地除了原先的东南亚之外,首次包括美洲、澳洲等地。在拉丁美洲地区,早在1847年,多达7000名华工已经被运到古巴的甘蔗种植园劳作。从1847年至1865年之间,每年到古巴的华工人数平均在6000人以上。到1865年,抵达中南美洲的华人有15万人之多。19世纪60年代,华人进入美国的人数为六万余人,而在70年代,华人移民的人数几乎又翻了一番。
——摘编自潘兴明《关于近代中国海外移民动因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45年前后两个阶段人口迁移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其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人口迁移对美洲产生的影响。
试卷第4页,共7页
试卷第3页,共7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