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5张PPT。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_________,成______、______的____像,物体和像在透镜的_______(填“同侧”或“异侧”)。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投影仪在屏幕成_______、______的____像,物体和像在透镜的________(填“同侧”或“异侧”)。
3.放大镜就是一个_______,放大镜成______、______的____像,物体和像在透镜的_______(填“同侧”或“异侧”)。凸透镜倒立缩小实异侧凸透镜倒立放大实异侧凸透镜正立放大虚同侧知识点1 照相机 1.(6分)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图,照相机的镜头是____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仔细观察图中树的大小和在胶片上成的像后比较,像是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凸透镜缩小倒立2.(4分)如图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上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模型照相机。这个模型照相机的_____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_____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A端朝着_______________,B端朝着______________。( 后两空均填“较暗的室内”或“明亮的室外”)凸透镜半透明纸较暗的室内明亮的室外知识点2 投影仪3.(7分)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及成像原理图。
(1)其中A是____________,光线经过它会发生____射;B是___________,光线经过它发生____射。
(2)投影片离镜头较近,屏幕上成的像与投影片上的物体相比是________、________的,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凸透镜折平面镜反倒立放大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知识点3 放大镜 4.(4分)如图所示,小明用一个透镜观察书上的一个英文单词,他看到了两个字母“YS”的像。这个透镜是____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_作用,仔细观察发现,像是_______、________的像。凸会聚正立放大5.(4分)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的,而体温计的横截面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的主要作用是(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D6.(10分)如图所示为某一同学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装置及原理图,实验现象表明实像是由_________会聚而成的,____(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实像与物体分居在透镜的________;虚像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与物体在透镜的________。知识点4 实像和虚像 实际光线能两侧不能同侧7.(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像和虚像都能显示在光屏上
B.实像和虚像都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C.虚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D.实像能用眼睛看到,但不能显示在光屏上 C8.下列光学仪器中能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是( )
A.照相机 B.凸面镜
C.平面镜 D.幻灯机
9.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AA10.使用投影仪投影时,是利用(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11.为了规范交通行为,南宁市公安部门在很多路口安装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时的现场照片,拍照时,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B.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
C.凹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D.凹透镜,成缩小的虚像BB12.物体AB通过凸透镜成像如图所示,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制造的光学仪器是( )
A.照相机 B.放大镜
C.幻灯机 D.潜望镜
13.关于实像和虚像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线经过折射所成的像是实像,经过反射所成的像是虚像
B.实像是能用光屏接收到的,虚像是不能用光屏接收到的
C.虚像是影子,实像就是实际光线所成的光斑
D.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实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BB14.如图所示是一款具有摄像功能的手机,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15.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成不同的像。应用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____(填“实”或“虚”)像,在投影仪中成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而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正立的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凸实像实倒立放大16.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_____像(以上两空均填“实”或“虚”)。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中,放大镜是逐渐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特点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_。由上述实验小林猜想,凸透镜成不同特征的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虚实远离投影仪物体到透镜的距离17.如图甲所示是某一物体的形状,图乙是供选择的物体的像的形状(不考虑像的大小)。(1)该物体在照相机的胶片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为____;
(2)在平面镜中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
(3)把投影仪的平面镜卸掉,让物体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
(4)用放大镜看到的该物体的像的形状为____。DADC课件16张PPT。第1课时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叫_________,用字母u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叫________,用字母v表示。
2.通过实验归纳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u>2f时,f<v<2f,成________、_______的____像;当u=2f时,v=____,成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当f<u时,v>2f,成_______、_______的____像,当u<f时,成_______、_______的____像。
(2)1倍焦距分虚实,2倍焦距分大小。
(3)凸透镜成实像的特点:
当u>f时,物距变近,像距变____,像变____。物距像距倒立缩小实2f倒立等大实倒立放大实正立放大虚远大知识点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提出的探究问题应该是( )
A.凸透镜对光是否有会聚作用
B.凸透镜对光是否有发散作用
C.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有什么关系
D.凸透镜是否能成像C2.(5分)把如图甲所示的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 )B3.(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我们发现( )
A.放大的像都是虚像
B.实像都是缩小的
C.倒立的像都是缩小的
D.缩小的像都是倒立的
4.(5分)小明同学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上侧,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以下操作可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凸透镜往上移 B.将光屏往下移
C.将蜡烛往上移 D.将蜡烛往下移DC5.(5分)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到的器材有:蜡烛、___________、光屏和光具座,分别把上述物体安装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得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___上。光屏的作用是承接并显示凸透镜所成的_______(填“虚像”或“实像”),光具座上的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成像时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大小。凸透镜同一高度实像物距u像距v6.(16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文同学使用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小文仔细分析数据得出,当物距u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焦距f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当物距u不断减小时,像距v在不断_______,像在逐渐变____(填“小”或“大”);
(3)当物距等于像距等于_______焦距时,成倒立、____的实像;
(4)当物距_______或_______1倍焦距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承接不到像。当物距u是8 cm时,观察到像和物在透镜的_______(填“同侧”或“异侧”)。大于增大大2倍等大小于等于同侧7.把一个凸透镜对准太阳光,在距凸透镜10 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5 cm处,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倍焦距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靠拢的过程中,光屏上所成的像( )
A.一直变大 B.一直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BA9.利用凸透镜在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实像,此时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 )
A.上半部分没有了 B.下半部分没有了
C.整个像缩小了 D.整个像变暗了
10.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 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A.f甲>f乙>f丙 B.f乙>f丙>f甲
C.f乙>f甲>f丙 D.f丙>f乙>f甲DB11.如图所示是研究凸透镜成像的一次实验位置图,光具座上A、B、C三点分别用于放置器材,其中B点应放___________(填“光屏”“蜡烛”或“凸透镜”)。若此时刚好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像,则蜡烛是放在____点,此时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u与凸透镜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凸透镜Cf<u<2f12.小张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主光轴上的A、B、C、D、E、F、G等各点(如图所示),分别按以下情况调整好光屏的位置:(1)把烛焰放在____点,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最大。
(2)把烛焰放在____点,光屏上出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最小。
(3)把烛焰放在____点,光屏上没有出现清晰实像,但通过凸透镜看物体,能够看到一个____立、________的虚像。EDG正放大13.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并将它们画出来。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照射,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____cm。
(2)如图乙所示,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否得到清晰的烛焰像?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不能,因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3)如图丙所示,烛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像是_______、_______的实像,如果此时撤去光屏,人眼在如图所示的位置____(填“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烛焰的实像。
(4)在图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如果蜡烛向左移动5 cm,为了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放大倒立能左课件17张PPT。第2课时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综合应用1.照相机成______、_______的____像,当物体靠近镜头时,像逐渐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镜头,且像逐渐变____(填“大”或“小”)。
2.投影仪成________、_______的____像,当投影胶片远离镜头时,屏幕逐渐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镜头,且像逐渐变____(填“大”或“小”)。
3.放大镜成________、_______的____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凸透镜的焦距,要想使像变大,凸透镜应逐渐_______物体。倒立缩小实远离大倒立放大实靠近小正立放大虚小于远离知识点1 照相机成像特点及调节 1.(4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AA.照相机 B.平面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2.(5分)把如图甲所示的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的地方,在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 )B2.(6分)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的焦距为80 mm,则胶卷与镜头的距离应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80 mm,所成的像为缩小、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填“实”或“虚”)像。
3.(4分)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_______(填“减小”或“增大”)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_______(填“减小”或“增大”)镜头到底片的距离。大于倒立实减小增大4.(6分)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一直线上依次排列,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稍小于2倍焦距的地方,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_______、_______的实像,该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_________。知识点2 投影仪成像特点及调节倒立放大投影仪5.(6分)张老师在使用投影仪时(如图所示),发现屏幕上的画面太小,正确的调节方法是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________(填“向上”或“向下”)调节透镜,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凸透镜到投影胶片的距离。增大向下减小知识点3 放大镜成像特点及调节 6.(4分)如图所示是小明用放大镜观察邮票的情景,已知放大镜的焦距为15 cm,则它与邮票之间的距离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于15cm7.(5分)如图所示,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B8.(5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以内时,人眼观察到烛焰成像的情形是下图中的( )C9.关于凸透镜成像及其应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景物在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是实像
B.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物体放大的实像
C.凸透镜成实像时,像不一定比物体大
D.凸透镜成实像时,像和物体的大小可能相等B10.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是她做水球透镜实验时的情景。通过水球可以看到她的像,以下有关像的判断及成像规律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 凸面镜 B.虚像 放大镜
C.实像 照相机 D.实像 投影仪
11.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 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
A.大于30 cm B.小于15 cm
C.等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CA12.如图所示是物体AB经照相机镜头成像原理示意图,当AB沿主光轴远离镜头时,则物体上A点的像A′会沿什么方向移动( )BA.A′O B.A′F
C.水平向右 D.水平向左13.物体从距凸透镜12 cm移到距凸透镜18 cm的过程中,调整光屏的位置,总能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由此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6 cm B.10 cm C.16 cm D.20 cmB14.现在有很多场所的安保工作中采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 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摄像机的镜头( )B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5 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 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5 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 m15.如图所示是小伟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的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当物距为30 cm时的成像特点可应用于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10照相机16.如下左图所示为琦琦同学的照片,用手拿凸透镜逐渐远离照片,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不可能观察到右图中的________图;若看到了图乙,这个像是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乙、丙虚像17.小华参观展览会,在一个小展室里看见一个女导游在介绍商品,如图所示。小华试着与她握手,却发现是一个虚拟导游,可望而不可及。后来她发现这个女导游只是在一个玻璃屏风后倒立的电视屏幕上经过处理的一个形象而已。则这个玻璃屏风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__,这个虚拟导游是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电视屏幕与玻璃屏风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凸透镜实像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课件17张PPT。1.物体经过显微镜物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的____像,目镜则相当于一个________,它可将物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
2.物体经过望远镜的物镜成一个_______、______的____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_。
3.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大小与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倒立放大实放大镜倒立缩小实放大镜物体本身大小物体到眼睛的距离知识点1 显微镜1.(6分)如图所示是一台显微镜,它有两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_______,靠近物体的凸透镜叫做_______。
2.(6分)显微镜的物镜成像特点与__________成像特点一样,物距u的范围是_________,目镜成像特点与___________成像特点相同。(第一、三空均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凸透镜目镜物镜投影仪f<u<2f放大镜3.(3分)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镜有发散作用,目镜有会聚作用
B.物镜有会聚作用,目镜有发散作用
C.物镜得到放大的像,目镜再次得到放大的像
D.物镜得不到像,目镜得到物体放大的像
4.(3分)显微镜下方常用一面小镜子来做反光镜,这一镜子( )
A.只能是平面镜
B.只能是凹透镜
C.只能是凸透镜
D.可能是平面镜或是凹面镜CD5.(6分)如图所示是一种玩具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___,物镜的成像情况与_________相同,目镜成像情况与_________相同。(后两空均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凸透镜知识点2 望远镜 照相机放大镜6.(6分)天文爱好者可以使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当被观察物体在物镜的两倍焦距以外时,物体成一个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填“实”或“虚”)像,这个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物体通过目镜成一个_________的____像,观察者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的原理。缩小实放大虚7.(3分)对于天文望远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看到的是景物的正立的像
B.望远镜的目镜、物镜一定都是凸透镜
C.望远镜的目镜、物镜都成实像
D.望远镜的物镜都尽量会聚更多的光
8.(4分)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的大小是由视角决定的。下面四种情况中,眼睛感觉到最高的物体是( )
A.站在20 m远的高1.6 m的人
B.18 m远的一棵高1.7 m的小树
C.20 m远的高1.7 m的栏杆
D.40 m远的高1.7 m的竹竿DB9.(3分)下列关于宇宙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发现木星的卫星的科学家是伽利略
B.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地球是太阳的行星之一
D.宇宙是由大量不同层次的星系构成的知识点3 探索宇宙 B10.小明想观察植物的细胞和远处舞台上的明星,他应分别选择( )
A.望远镜和显微镜 B.显微镜和望远镜
C.放大镜和显微镜 D.望远镜和放大镜
1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等元件构成,下列关于显微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目镜的焦距很短
B.通过目镜看到放大的实像
C.物镜的焦距很短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之和BC12.关于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的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物镜成像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B.望远镜的物镜成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
C.两者的目镜成像都与放大镜成像特点相同
D.两者的物镜成像都与放大镜成像特点相同C13.如图所示,小芳向平面镜走近时,看到自己的像在不断变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平面镜能成放大的像
B.这是小芳的一种错误感觉
C.因为走近时,像相对于眼睛的视角变大了
D.上述三种说法都正确C14.李洋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被观察的物体已经处在视野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应该( )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B15.如图所示,小强同学用两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前一后放在眼前观察远处的物体,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只放大镜对物体进行了两次放大
B.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台显微镜
C.两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相当于一架望远镜
D.将两只放大镜的位置对换后,观察同一物体的大小是相同的C16.如图所示,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做的目的是( )
A.这样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明亮
B.这样它可以扩大视角,使我们看到更广阔的宇宙
C.这样做既美观又有气势
D.这样做可以使物镜焦距更长,从而使人看得更远A17.利用安置在离地面约600 km轨道上运行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来探索宇宙奥秘的意义主要在于( )
A.能摆脱地球引力束缚而进入宇宙
B.观察天体时的距离变近
C.观察地球表面的清晰度得以提高
D.观察天体时不受地球大气层的干扰D18.小明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对眼睛视角大小的相关因素”,他通过观察不同高度的树木且不断地改变眼睛与树木的距离,如图所示,得到数据如表格所示: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
(1)在观察相同高度的物体时,视角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远,视角越______;
(2)观察者的眼睛与物体距离不变时,视角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大,视角越____。距物体的距离距离小物体的高度高度大课件16张PPT。1.透镜:中间____,边缘____的透镜叫做凸透镜;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2.光心:透镜上有一点,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________,这个点叫透镜的光心。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
4.焦点和焦距:用符号F表示_______,用符号f表示_________。厚薄中间薄边缘厚不变会聚发散焦点焦距知识点1 凸透镜和凹透镜 1.(6分)如图所示的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填字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填字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ADE中间厚,边缘薄BCF中间薄,边缘厚2.(4分)小明在家不小心打碎了一只透明玻璃酒瓶,在清扫碎片时,小明发现玻璃瓶底的形状如图所示,这个瓶底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你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凸玻璃瓶底中间厚,边缘薄知识点2 透镜对光的作用3.(6分)如图所示,小明手持凸透镜正对着太阳,下面放一张白纸,调节透镜到白纸的距离,会在白纸上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在该光斑处能将火柴点燃,则该光斑所处的位置就是透镜的________,该光斑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________,经过________的光不改变方向。焦点焦距光心4.(4分)如图是微型手电筒所用的小灯泡,小灯泡前端的A部分相当于___________,对光有_______作用。
5.(4分)关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行射向凸透镜的一束光,经折射一定交于凸透镜的焦点上
B.经过凸透镜会聚的光线一定交于一点
C.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轴的光线会聚
D.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一定不改变传播方向凸透镜会聚D6.(4分)实验室中需要用平行光做实验,现手头上有小灯泡、凸透镜、凹透镜等,以下获得平行光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小灯泡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
B.将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处,小灯泡射向凸透镜的光经凸透镜后变为平行光
C.将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主光轴上,小灯泡射向凹透镜的光经凹透镜后变为平行光
D.将小灯泡放在凹透镜的焦点处,小灯泡射向凹透镜的光经凹透镜后变为平行光B7.(4分)如图甲、乙所示实线框内各放置了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BA.甲是凹透镜,乙是凸透镜
B.甲、乙都是凸透镜
C.甲是凸透镜,乙是凹透镜
D.甲、乙都是凹透镜8.(8分)请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9.如图所示,某同学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将一张白纸在透镜另一侧逐渐远离透镜,看到的现象是( )CA.白纸上有缩小的光斑(小亮点),光斑的大小不变
B.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大,再变小
C.白纸上的光斑先变小,再变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10.小明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D11.如图所示,一塑料薄膜制成的棚顶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的雨后,阳光穿过薄膜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下列讨论正确的是( )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被点燃
B.透镜都是固定物质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的作用
C.起凸透镜作用的应是塑料薄膜
D.水和塑料薄膜共同起凹透镜作用A12.早在1 600多年前,我国学者张华就在《博物志》中说过:“削冰命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这就是冰透镜取火的典故。此时的冰透镜相当于____透镜,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艾草放在冰透镜的________处能够燃烧。
13.当小明在观察阳光通过甲、乙两副眼镜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时,发现两副眼镜形成的光斑不同,阳光通过眼镜甲形成的光斑中间比四周亮,而阳光通过眼镜乙形成的光斑中间比四周暗,由此可以判断眼镜甲是____透镜,眼镜乙是______透镜。凸会聚焦点凸凹14.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可以近似看成玻璃三棱镜和玻璃块的组合,如图所示。请你结合光路图说明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和通过凹透镜后发散的道理:光线通过透镜两侧面发生两次________造成的。通过分析我们还可以看出这样的规律:不管什么透镜,光通过它折射后,总是向透镜较____(填“厚”或“薄”)的那边偏折;厚度越大,偏折越____,透镜的焦距越____。折射厚大小15.如图所示的方框中各有一个透镜,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后的传播方向,请在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16.小敏不知道实验室准备的凸透镜的焦距。小亮给他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根据如图所示的设计方案图进行实验,测出焦距。你的意见:小亮的“方案”是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A.如果“方案”可行,请你对利用该“方案”测量焦距的具体操作提出一条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如果“方案”不可行,请提出你的解决方案:____。
(说明:若你认为“方案”可行,则选A解答,若你认为“方案”不可行,则选B解答)可行入射光与主光轴平行,光屏上的亮斑要最小最亮课件15张PPT。1.眼睛好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在视网膜上成 _______、_______的____像。眼睛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缘故。
2.近视眼患者看不清_______(填“近处”或“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______,折光能力太____所致。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 ____面,应佩戴_____透镜矫正。
3.远视眼患者看不清________(填“近处”或“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晶状体太____,折光能力太____所致。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 ____面,应佩戴______透镜矫正。凸透镜倒立缩小实形状(或厚薄程度)远处厚强前凹近处薄弱后凸知识点1 眼睛1.(6分)眼睛是一部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眼睛的讨论,错误的是( )
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2倍焦距
C.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A2.(6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青少年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以下做法中有利于保护眼睛的是( )B3.(8分)关于眼睛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B.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C.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收缩,使晶状体变得凸一些
D.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应放松,使晶状体变得扁平一些C知识点2 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4.(6分)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若来自近处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则正确的说法是( )DA.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B.该眼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
C.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D.该眼是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矫正5.(6分)小华为了看清书上的字,眼睛与书的距离和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说明小华( )
A.患上了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患上了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患上了远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患上了远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B6.(8分)请根据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在如图所示的方框内画出矫正所需的透镜并完成光路图。7.图中某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B.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C.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
D.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
8.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醛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中心厚度只有0.05 mm。近视眼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 )
A.小于0.05 mm B.等于0.05 mm
C.大于0.05 mm D.任意值DC9.报纸上放有小明的近视眼镜、爸爸的老花眼镜、奶奶度数更深的老花眼镜及妈妈的平光镜,如图所示,则奶奶的眼镜是( )A10.人眼的结构如图所示,近年来时兴一种角膜切割手术治疗近视眼,患者不用戴眼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A.用激光切割近视眼角膜,使之周围变薄相当于人造凸透镜替代镜片
B.矫正远视眼应让患者戴上凹透镜
C.用激光切割近视眼角膜,使之中央变薄相当于人造凹透镜替代镜片
D.玻璃体相当于一个焦距可变的凸透镜11.正常眼睛观察物体最清晰而又不易疲劳的距离叫做明视距离,约为_______cm。根据近视眼的结构,近视眼的明视距离比正常眼的明视距离____(填“大”“小”或“相等”)。25小12.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睛属于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_______(填“A区”或“B区”)看远处同学,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或摘下眼镜了。远视眼A区4 0.25 14.如图所示,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点燃的蜡烛、装水的透明塑料袋、光屏。装水的透明塑料袋是一个水透镜,塑料袋与装有少量水的注射器相连,可通过注射器向塑料袋中加水或吸水来改变水透镜的厚度。(1)用注射器向袋中加水时,透镜变厚,折光能力变____(填“强”或“弱”);
(2)如图所示,若光屏上刚好得到了清晰的像,当用注射器吸走袋中的一些水时,光屏上的像就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再变清晰,应向____(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如不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烛焰与注水塑料袋间加一个____透镜,这相当于____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强右凸远课件12张PPT。易错点一:对“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理解不透
易错现象:误认为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就是指光线经凸透镜后一定会聚于一点,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就是指光线经凹透镜后入射光线一定不能相交于一点。
【例1】如图所示,画出了光线经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在图中O处应填入适当类型的透镜是(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凹透镜都有可能
D.凸透镜、凹透镜都不行B【错解】A、C
【错因分析】入射光线相交于一点,就误认为经过的透镜是凸透镜而错选A。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指从凹透镜出射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远离”主光轴了,不能将发散作用理解为出射光线是发散的,如果射向凹透镜的光线是会聚的,经过凹透镜以后,可能仍然是会聚的,但比入射光线会聚的远了,这说明透镜起到了发散作用,此题正是这种情况。举一反三
1.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
D.一定是发散光束C易错点二:物距变化时对像的性质分析不到位
易错现象:不能正确判断焦距及物距变化后与焦距和2倍焦距的关系。
【例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缩小的像,光屏离凸透镜的距离为20 cm,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为30 cm时,烛焰所成的像( )
A.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B.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是正立、放大的像
D.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都有可能D【错解】A、B
【错因分析】不能根据像的性质判断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从而错选A或B。当v=20 cm时,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f<20 cm<2f,解得10 cm<f<20 cm。当u=30 cm时,若f=15 cm,则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若10 cm<f<15 cm,则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若15 cm<f<20 cm,则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举一反三
2.张宁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
B.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C.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D.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保持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B3.“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距等于6 cm时成正立的像,物距等于9 cm时成倒立的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物距等于8 cm时,成放大的实像
B.物距等于12 cm时,成放大的实像
C.物距等于16 cm时,成缩小的实像
D.物距等于18 cm时,成等大的实像B易错点三:近视眼和远视眼的视力矫正方法
易错现象:不能真正理解近视眼与远视眼形成的原因,从而选错矫正的方法。
【例3】如图所示四幅图中,分别反映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两幅图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错解】B、C
【错因分析】对近视眼,远视眼形成的原因理解不透彻而错选B或C。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本领过大,使本来会聚在视网膜上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前方,②是近视眼形成过程;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配戴发散透镜以矫正近视眼,④图为矫正过程。举一反三
4.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而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D5.(多选)小丽配戴200度的远视眼镜来矫正视力,针对这一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C.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大了
D.透过眼镜看小丽的眼睛,看到她的眼睛变小了BC课件2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