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3-04 16:56:13

文档简介

府谷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济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亲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二章。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基态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基态N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项错误;
B.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B项错误;
C.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C项错误;
D.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D项正确;
答案选D。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能级最多容纳10个 B. 、能级的轨道数均为5
C. 、、能层中均包含能级 D. 能级的能量比能级的能量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A.能级含有5个轨道,最多容纳10个,A正确;
B.、能级的轨道数均为3,B错误;
C.、、能层中均包含能级,C正确;
D.原子中不同能级电子能量从小到大顺序是1s、2s、2p、3s、3p ;能级的能量比能级的能量高,D正确;
故选B。
3.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氯化铵溶液可以除铁锈 B. 刷牙用含氟牙膏可使牙齿更坚固
C. 氯碱工业电解槽采用阴离子交换膜 D. 铝盐与小苏打可以作泡沫灭火器药品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化铵水解显酸性,可以除铁锈,A项正确;
B.刷牙用含氟牙膏,可使牙齿中的羟基磷酸钙转化为更难溶的氟化磷酸钙,B项正确;
C.氯碱工业电解槽采用阳离子交换膜,以防止氢氧根离子与氯气接触反应,C项错误;
D.铝盐与小苏打可以发生完全双水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碳,常用作泡沫灭火器药品,D项正确;
故选:C。
4. 锰()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第一电离能比大
B. 位于VIIB族,属于d区
C.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25种空间运动状态
D. 基态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答案】C
【解析】
【详解】A.基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的最外层处于全满,能量低,稳定,因此的第一电离能比的大,A项正确;
B.位于第四周期VIIB族,属于d区,B项正确;
C.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核外有15种空间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C项错误;
D.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D项正确。
答案选C。
5. 下列各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答案】D
【解析】
【详解】A.和均为形结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均为极性分子,项错误;
B.为三角锥形结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项错误;
C.为形结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项错误;
D.为正三角形结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D项正确;
故选D。
6. 下列实验设计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按甲的电路连接对反应塔进行防腐保护
B. 用乙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C. 用丙探究硫酸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 按丁设计锌铜“双液原电池”实现化学能持续转化为电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与电源正极相连的是阳极,阳极是反应塔发生氧化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金属散热快,所以铜制搅拌器散热多,B不符合题意;
C.,丙中硫酸浓度不同,可以通过与Na2S2O3反应产生气泡快慢判断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符合题意;
D.丁中,Zn与盐酸反应,Cu与ZnCl2反应无法构成原电池,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知非金属性:,则酸性:
B. 最外层只有三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IIIA族元素
C.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位于区
D. 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的族序数一定等于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B
【解析】
【详解】A.Cl的非金属性比C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ClO4>H2CO3,HClO不是最高价含氧酸,因此不能根据Cl与C非金属性的强弱比较HClO与H2CO3的酸性强弱,A项错误;
B.最外层只有三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Ⅲ族元素,B项正确;
C.基态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位于区,C项错误;
D.元素周期表中,主族元素所在的族序数等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其余元素不一定,D项错误;
故选B。
8. 下列有关、、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B.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 中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D. 分子中的键角小于中的键角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无孤对电子,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项错误;
B.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采用杂化,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所有原子不共平面,项错误;
C.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则原子的杂化方式为,项错误;
D.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有1对孤电子对,NH中心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无孤电子对,孤电子对数越多,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的排斥力越大,因此NH3键角小于中的键角,项正确;
故选D。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合成氨反应采取循环操作主要是为了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B. 、 ,则
C. 反应 ,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D. 一定温度下,对平衡体系缩小体积,再次达到平衡时不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合成氨工业采用循环操作,主要是为了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提高经济效益,A项错误;
B.因为 ,根据盖斯定律可得,所以,即,B项正确;
C.反应能自发进行,说明,因为,则,C项正确;
D.温度不变,不变,缩小体积,平衡逆向移动,由于K不变,则再次达到平衡时不变,D项正确;
故选A。
10.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了伏打电池,其在早期被称为“电堆”。他把金属条浸入强酸溶液中时,发现在两个金属条间产生了稳定而又强劲的电流。他又用不同的金属进行实验,发现铜和锌是最合适的金属,并发明了伏打电池(即为原电池的原型)。如图是伏打电堆的一种,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湿布片所含的为饱和食盐水,则在电池工作时,铜片附近会有产生
B. 该电池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C.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湿布片上可能会有产生
D.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池质量一定不会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当湿布片所含的溶液为饱和食盐水时,铜片为正极,在铜片上得电子,铜片附近不会生成气体.A项错误;
B.由于无法判断湿布片所含溶液酸碱性,所以无法判断电池具体的电极反应式,B项错误;
C.当湿布片所含溶液为碱性时,负极会产生,由于在pH等于8.1时开始沉淀,所以湿布片上可能会产生沉淀,C项正确;
D.若湿布片所含的是饱和食盐水,根据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可知,原电池在工作一段时间后,总质量会增加,增加的质量来自于,D项错误;
故选:C。
11. 常温下,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曲线会往左下方移动
B. d点表示的过饱和溶液,b点表示的不饱和溶液
C. b点加水可以变到如图的曲线上,且此时的
D. 加入,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c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升高温度的溶解度会增大,曲线应该往右上方移动.A项错误;
B.d点表示的不饱和溶液,b点表示的过饱和溶液,B项错误;
C.b点为的过饱和溶液,加水可使其与如图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重合,但只与温度有关,此时的,C项错误;
D.加入,增大,平衡逆向移动,减小,溶液由a点变到c点,D项正确;
故选D。
12. 晶体具有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性能,超大晶体主要应用于大功率固体激光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键能: B. 键极性:
C. 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D. 基态P原子核外最高能级电子数为3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与氢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键能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O>S>P,则键能的大小顺序为H O>H S>H P,故A错误;
B.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与氢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的极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P>As,则键的极性大小顺序为H N>H P>H As,故B正确;
C.磷酸根离子中磷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0,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故C正确;
D.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5,价电子排布式为3s23p3,则原子核外最高能级是电子数为3的3p能级,故正确;
故选A。
13. 如图为水的电离平衡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四点所对应的的大小关系;b>c>a>d
B. 100℃时,0.01 mol·L 的NaOH溶液中,pH=12
C. 若d点为盐酸溶液,稀释该溶液可由d点变化到a点
D. 25℃时,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溶液中的值会逐渐减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只与温度有关,所以a、b、c、d四个点所对应的的大小关系应为b>c>a=d,A项错误;
B.根据b点可得100℃时,0.01 mol·L的NaOH溶液,此时pH=10,B项错误;
C.a点为中性溶液,稀释盐酸溶液时减小,增大,但无论怎样稀释,酸性溶液永远不可能变为中性,C项错误;
D.,的水解常数只与温度有关。25℃时,向NaOH溶液中逐渐加入溶液,会不断消耗,不变。增大,因此溶液中的值会逐渐减小,D项正确;
故选:D。
14. 常温下,用某未知浓度的溶液滴定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c点溶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点为反应终点
B.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b点溶液中,
D. a点溶液中,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c点溶液中,(符合物料守恒)可知,c点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即为滴定终点,A项正确;
B.根据c点所用溶液的体积及的浓度和体积可求得,B项正确;
C.由b点溶液可知,根据电荷守恒,C项正确;
D.a点对应溶液的溶质为,溶液中,D项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回答下列问题:
Ⅰ.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所涉及的反应为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将实验()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实验()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测定反应热,反应物的用量理论上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______(填“有”或“无”)影响;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Ⅱ.用广谱高效的二氧化氯()替代液氯进行消毒,可避免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有机氯代物。化学小组欲对用消毒过的自来水进行氯元素含量的测定(假设全部转化为),进行如下实验:向水样中加几滴溶液,用的溶液滴定(已知和可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在规格为的滴定管中,若溶液的起始读数是,则此时滴定管中溶液的实际体积为______(填字母)。
A. B. 小于 C. D. 大于
(4)如图所示,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操作______(填“甲”“乙”或“丙”),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5)滴定过程如下:
①在清水洗涤后,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次
②取标准液注入滴定管至刻度线0处,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排气泡后,记下读数
④移取待测水样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滴试液
⑤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垫上白纸
⑥______时,停止滴定,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6)重复实验2次
将操作⑥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操作或误差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滴定过程中,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变化
B.锥形瓶清洗后需要用待测水样润洗次
C.滴定完成后,俯视滴定管读数,会造成滴定结果偏高
D.若滴定结束发现滴定管中出现气泡,则使结果偏低
【答案】(1) ①. 吸 ②. 不变
(2) ①. 环形玻璃搅拌器 ②. 无 ③. 偏小 (3)D
(4)丙 (5)用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时,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6) ①. 用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时,且半分钟内不消失 ②. BD
【解析】
【小问1详解】
Ba(OH)2 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则反应热就确定,铝片更换为等质量铝粉后反应速率加快,但反应热不变;
【小问2详解】
由量热计的构造可知该装置的缺少仪器是环形玻璃搅拌器,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是指酸、碱的稀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故反应物的用量理论上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无影响;氨水中NH3 H2O为弱电解质,电离过程吸热,使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减少,造成数值偏小;
【小问3详解】
滴定管的零刻度在最上面,规格为25mL的滴定管中,溶液的起始读数是,溶液体积为10mL,由于滴定管下端有部分容器体积未计入读数,因此实际体积大于10mL,故选D;
【小问4详解】
碱式滴定管中排气泡的方法:把滴定管的胶头部分稍微向上弯曲,再排气泡,所以丙正确,原理是气体的密度比较小,尖嘴朝上,易于逸出,故答案为:丙;
【小问5详解】
已知和可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达到滴定终点时现象为:用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时,且半分钟内不消失,停止滴定;
【小问6详解】
操作⑥:用标准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时,且半分钟内不消失时,停止滴定,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A.滴定过程中,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故A正确;
B.锥形瓶清洗后不能润洗,故B错误;
C.滴定完成后,俯视滴定管读数,待测液用量偏多,会造成滴定结果偏高,故C正确;
D.若滴定结束发现滴定管中出现气泡,待测液用量偏低,滴定结果偏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BD。
16. 与化合物形成一种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的电子层中有_______个能级,其核外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___区,其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3)中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其为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4)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非极性键、_______个键、_______个手性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
【答案】(1) ①. 2 ②.
(2) ①. ②. 8
(3) ①. ②. 极性
(4) ①. 3 ②. 15 ③. 0
【解析】
【小问1详解】
Ni是28号元素,其电子层中有2s和2p两个能级;其核外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d8;
【小问2详解】
O是8号元素,其电子排布式为1s 2s 2p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p区;其基态原子核外有8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小问3详解】
的结构式为H-O-O-H,可以看出H2O2中O原子形成了2根单键,O原子还有2对孤电子对,故O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是极性分子;
【小问4详解】
含有3个碳碳非极性键,含有15个键、没有手性碳原子。
17. 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I.25℃时,HClO与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的电离平衡常数,。
(1)NaClO溶液显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现将等体积的浓度均为的HClO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溶液显碱性,试计算说明原因:___________。
(4)往50mL氨水中滴加等浓度的醋酸溶液,当混合液的时,消耗的醋酸溶液的体积恰好为50mL,则醋酸的___________。
II.25℃时,向NaOH溶液中滴加HA溶液(一种酸,酸性强弱未知)时,溶液中由水电离的浓度随加入的HA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5)根据该图判断HA为___________(填“强酸”或“弱酸”)。
(6)若稀释a点溶液,则与稀释前相比,稀释后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会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7)若c点溶液中溶质的总物质的量为,向c点溶液中加入的HA,此时溶液满足的物料守恒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
(2)10.76 (3)的,,,即的水解强于电离,所以溶液显碱性
(4)
(5)弱酸 (6)增大
(7)
【解析】
【小问1详解】
NaClO是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原因是;
【小问2详解】
将等体积的浓度均为的HClO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为1mol/L的次氯酸钠溶液,,c(ClO-)1mol/L,,,故10.76;
【小问3详解】
实验测得溶液显碱性,原因是的,,,即的水解强于电离,所以溶液显碱性;
【小问4详解】
往50mL氨水中滴加等浓度的醋酸溶液,当混合液的时,消耗的醋酸溶液的体积恰好为50mL,等体积等浓度的酸碱中和,则溶质只有醋酸铵,故醋酸铵溶液呈中性,根据盐类水解规律同强显中性可推知醋酸的电离常数和一水合氨的电离常数相等为;
【小问5详解】
c点为酸碱刚好按比例反应完为盐溶液NaA的点,该点溶液不成中性说明该盐含有弱离子,促进了水的电离,故HA为弱酸;
【小问6详解】
若稀释a点氢氧化钠的溶液,则与稀释前相比,稀释后的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降低,对水的电离的抑制作用减弱,则水的电离程度会增大;
【小问7详解】
若c点溶液中溶质NaA的总物质的量为,向c点溶液中加入的HA,此时溶液满足的钠元素和A元素的物料守恒式为。
18. 是存在于燃气中的一种有害气体,脱除的方法有多种。回答下列问题:
(1)Claus氧化回收硫的反应原理为:
① ;
② ;
③ 。
则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气态分子中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有关。已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共价键
键能 339 246 120
结合(1)中反应原理,___________。
(3)电解法治理是先用溶液吸收含的工业废气,所得溶液用情性电极电解,阳极区所得溶液循环利用。
①进入电解池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4)工业上采用高温热分解的方法制取,在膜反应器中分离出。下,分解:。保持压强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在密闭容器中,关于上述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填字母)。
A.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低压有利于提高的平衡分解率
C.维持温度、气体总压强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则v(正)D.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当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图中点: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时,反应的_______(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答案】(1)
(2)464 (3) ①. FeCl2、HCl ②.
(4) ①. AB ②. 50% ③. 20.2
【解析】
【小问1详解】
,,故答案为:-233;
【小问2详解】
,可求得:a=464,故答案为:464;
【小问3详解】
2Fe3++H2S=2Fe2++S+2H+,因此进入电解池的溶质为FeCl2、HCl,亚铁离子在阳极被氧化生成铁离子:,故答案为:FeCl2、HCl,;
【小问4详解】
,温度升高,硫化氢的体积分数减小,硫蒸汽和氢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反应正向进行,因此Kp随温度升高增大,A正确;反应正向体积增大,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低压有利于提高硫化氢的平衡分解率,B正确;恒温恒压,通入氩气,对于反应相当于减小压强,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C错误;恒容容器,都是气体参加的反应,密度是定值,密度不再变化不能判断平衡,D错误,Q点硫化氢和氢气的体积分数相等,即物质的量相等, ,1-x=x,x=0.5,硫化氢的转化率为0.5mol÷1mol=50%;1330℃即为Q点,则,故答案为:AB、50%、20.2。府谷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化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济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亲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选择性必修2第一章~第二章。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基态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中正确的是
A. B. C. D.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能级最多容纳10个 B. 、能级的轨道数均为5
C. 、、能层中均包含能级 D. 能级的能量比能级的能量高
3.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是
A. 氯化铵溶液可以除铁锈 B. 刷牙用含氟牙膏可使牙齿更坚固
C. 氯碱工业电解槽采用阴离子交换膜 D. 铝盐与小苏打可以作泡沫灭火器药品
4. 锰()及其化合物应用广泛,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第一电离能比大
B. 位于VIIB族,属于d区
C. 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有25种空间运动状态
D.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
5. 下列各组分子,都是非极性分子的是
A. 和 B. 和 C. 和 D. 和
6. 下列实验设计或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按甲的电路连接对反应塔进行防腐保护
B. 用乙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C. 用丙探究硫酸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 按丁设计锌铜“双液原电池”实现化学能持续转化为电能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已知非金属性:,则酸性:
B. 最外层只有三个电子的元素,一定是IIIA族元素
C.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的元素位于区
D. 在周期表里,元素所在族序数一定等于基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8. 下列有关、、和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的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B. 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
C. 中原子的杂化方式为 D. 分子中的键角小于中的键角
9.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合成氨反应采取循环操作主要是为了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B. 、 ,则
C. 反应 ,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D. 一定温度下,对平衡体系缩小体积,再次达到平衡时不变
10.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了伏打电池,其在早期被称为“电堆”。他把金属条浸入强酸溶液中时,发现在两个金属条间产生了稳定而又强劲的电流。他又用不同的金属进行实验,发现铜和锌是最合适的金属,并发明了伏打电池(即为原电池的原型)。如图是伏打电堆的一种,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若湿布片所含的为饱和食盐水,则在电池工作时,铜片附近会有产生
B. 该电池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C.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湿布片上可能会有产生
D.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池质量一定不会变
11. 常温下,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曲线会往左下方移动
B. d点表示的过饱和溶液,b点表示的不饱和溶液
C. b点加水可以变到如图的曲线上,且此时的
D. 加入,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c点
12. 晶体具有优异的非线性光学性能,超大晶体主要应用于大功率固体激光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键能: B. 键极性:
C. 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D. 基态P原子核外最高能级电子数为3
13. 如图为水的电离平衡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四点所对应的的大小关系;b>c>a>d
B. 100℃时,0.01 mol·L 的NaOH溶液中,pH=12
C. 若d点为盐酸溶液,稀释该溶液可由d点变化到a点
D. 25℃时,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溶液,溶液中的值会逐渐减小
14. 常温下,用某未知浓度的溶液滴定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c点溶液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点为反应终点
B.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b点溶液中,
D. a点溶液中,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回答下列问题:
Ⅰ.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能量变化。
(1)()所涉及的反应为______(填“放”或“吸”)热反应,将实验()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_。实验()为稀盐酸和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应测定反应热,反应物的用量理论上对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______(填“有”或“无”)影响;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数值()会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Ⅱ.用广谱高效的二氧化氯()替代液氯进行消毒,可避免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有机氯代物。化学小组欲对用消毒过的自来水进行氯元素含量的测定(假设全部转化为),进行如下实验:向水样中加几滴溶液,用的溶液滴定(已知和可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3)在规格为的滴定管中,若溶液的起始读数是,则此时滴定管中溶液的实际体积为______(填字母)。
A. B. 小于 C. D. 大于
(4)如图所示,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方法应采用操作______(填“甲”“乙”或“丙”),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5)滴定过程如下:
①在清水洗涤后,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次
②取标准液注入滴定管至刻度线0处,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③排气泡后,记下读数
④移取待测水样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滴试液
⑤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垫上白纸
⑥______时,停止滴定,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6)重复实验2次
将操作⑥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操作或误差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滴定过程中,眼睛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B.锥形瓶清洗后需要用待测水样润洗次
C.滴定完成后,俯视滴定管读数,会造成滴定结果偏高
D.若滴定结束发现滴定管中出现气泡,则使结果偏低
16. 与化合物形成一种物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的电子层中有_______个能级,其核外价层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
(2)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___区,其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___个不同运动状态的电子。
(3)中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其为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4)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中含有_______个非极性键、_______个键、_______个手性碳原子(连有4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
17. 电解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回答下列问题:
I.25℃时,HClO与的电离平衡常数分别为,,的电离平衡常数,。
(1)NaClO溶液显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现将等体积的浓度均为的HClO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___________()。
(3)实验测得溶液显碱性,试计算说明原因:___________。
(4)往50mL氨水中滴加等浓度的醋酸溶液,当混合液的时,消耗的醋酸溶液的体积恰好为50mL,则醋酸的___________。
II.25℃时,向NaOH溶液中滴加HA溶液(一种酸,酸性强弱未知)时,溶液中由水电离的浓度随加入的HA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
(5)根据该图判断HA为___________(填“强酸”或“弱酸”)。
(6)若稀释a点溶液,则与稀释前相比,稀释后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会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7)若c点溶液中溶质的总物质的量为,向c点溶液中加入的HA,此时溶液满足的物料守恒式为___________。
18. 是存在于燃气中的一种有害气体,脱除的方法有多种。回答下列问题:
(1)Claus氧化回收硫的反应原理为:
① ;
② ;
③ 。
则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键能(气态分子中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有关。已知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
共价键
键能 339 246 120
结合(1)中反应原理,___________。
(3)电解法治理是先用溶液吸收含的工业废气,所得溶液用情性电极电解,阳极区所得溶液循环利用。
①进入电解池的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4)工业上采用高温热分解的方法制取,在膜反应器中分离出。下,分解:。保持压强不变,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
①在密闭容器中,关于上述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填字母)。
A.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低压有利于提高的平衡分解率
C.维持温度、气体总压强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氩气,则v(正)D.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当气体密度不再变化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②图中点: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时,反应的_______(为以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