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20:02:32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主要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2+选择性必修3第一、二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公在殷遗民管理的问题上遵照“启以商政,疆以周索”的原则,采取了册封微子启、强行迁徙殷遗民中的顽固分子、分割殷民中的平民部分、对商人进行德政教化等一系列措施。 西周的这些措施
A.旨在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巩固了贵族间的政治联系
C.加强了各族间的文化交流D.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2.英、美、法、德等西方国家通过法律确立了文官制度。这些法律规定职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不得兼任议员;不得公开发表政见,对政府任意批评;政府不能轻易地解除文官的职务,文官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这些规定
A.保证了政治和管理的结合B.利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C.表明西方政党间斗争激烈D.规范了国家政务官的选用与管理
3.下图所示为2011~2019年我国法律服务业务结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
A.已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
C.民主和法制为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D.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4.在1928年的《非战公约》中,帝国主义国家提出了各自的保留条件。美国维护门罗主义为其国防体系的一部分权利;英国主张世界上某些区域,其“幸福和完整”,对于英国的和平和安全具有特殊和重大利益关系,因而保卫这些区域不受攻击,必须视为一种自卫措施;法国则保留在其同盟国遭受攻击时给予支持的权利。这说明该公约
A.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B.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C.对于战争缺乏有效的约束力D.增强了集体安全机制的影响力
5.下表所示为1870~1948年中国历次船钞税率的变化情况。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我国.
A.国内关税与国境关税并立的现象B.经济结构的变动较经济发展迟缓
C.不断失去了自主调整税率的权力D.关税征收深受国内金融状况影响
6.20世纪末,西方国家在贫穷落后的城乡社区施行“社区企业家项目”,依靠与鼓励贫困社区所驻地的中小企业参与改造贫穷社区和“城中村”,其目的不只是解决废弃旧房的维修与重建问题,更重要的是以此为突破口,对贫民区进行综合治理。据此判断,该项目的实施
A.弥补了政府对社区管理的不足B.秉持着济贫互助的理念
C.使社区享有--定的行政管理权D.意在稳定社区周边秩序
7.据记载,万历八年(1580年)福建人陈振龙把甘薯从海外引种到福建,当时大家对这种新作物
并不了解,因此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万历二十二年和二十三年,泉州一带水稻歉收,凡甘
薯种得较多的地方,很多人以甘薯充饥,得免饥馑。自此,福建种甘薯的人越来越多。这可用
于说明在我国.
A.外来物种传播有赖于人们认识的深化B.物种交流完善了当地的经济结构
C.人地矛盾是影响物种推广的主要因素D.物种传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8.1870~1913年间,德国的钢产量从17万吨猛增至1 832 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 931万吨,到1913年德国的钢铁产量比英法两国总和还要多。从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来看,1870年德国为13% ,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达到16% ,仅次于美国。这一时期德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A.体现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日趋扩大B.为国家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C.表明生产技术的市场化形成了行业垄断D.缘于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9.据统计,1996年国际银团贷款为5 3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全球外汇市场日平均交易
量1989年为5 900亿美元,1992年为8 200亿美元,1995年猛增至11 900亿美元。目前世界证券交易中心主要分布在纽约、伦敦、东京、巴黎、上海、孟买及新加坡等地区。这反映出
A.国际金融组织成立打破贸易壁垒B.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提高
C.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得到提升D.经济活动由全球关系取代了国家关系
10.凌家滩文化中的城市大多沿河而建,以三个台阶为界线划分成三处功能不同的区域。第一
区域是普通部落成员的居住区,第二区域是部落首领的宫殿区和部落会盟、祭祀、操演的场所,第三区域是大型墓葬区,中央有一处高约一米的祭坛。这反映出凌家滩文化遗址中的城市建设
A.取决于部落的宗教信仰B.凸显出权力中心特征
C.形成了浓厚的宗族观念D.具有高超的建筑水平
11.下图所示为2015~2020年我国高铁客运量及旅客周转量占比情况(单位:%)。据此可判断,我国
A.交通体系呈现立体发展的趋势B.高铁发展冲破了传统运输的弊端
C.高铁核心技术发展领先于世界D.技术进步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12. 16~17世纪,瘟疫在西欧频繁爆发,人口大量死亡,基督教束手无策。世俗医学要求当局注
意城市公共卫生、清除各种污秽;建议民众重视卫生保健,实施隔离、清扫街道等,有效防止
了疫病的进一步传播 ,而传统宗教疗法祈祷、忏悔等几乎被抛弃。据此可知,西方疫病
A.客观上冲击了宗教的权威性和神圣性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C.促使西方国家民众信仰危机开始出现D.直接导致欧洲宗教运动兴起
13.孟子认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墨子提出了“兼相爱、交相利”的主张,认为人要变“自爱”为“兼相爱”,还要兴天下之利,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使民众和国家富足。这反映出儒墨两家
A.思想主张呈现融合趋向B.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
C.具有功利实用主义倾向D.站在相同的阶级立场
14.莱布尼茨(1646~1716 ,德国哲学家、数学家)曾和在华传教士白晋维持了6年的通信联系,
他们有关《易经》的讨论对莱布尼茨的数学研究很有帮助。他们发现,《易经》卦图和莱布尼茨的数学二进位十分相似,从而推动了莱布尼茨二进制算数的完善。这种现象表明当时
A.东学西传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B.中国传统科技发展领先于西方国家
C.传教士占据文化交流的主导地位D.东方文化点燃了西方思想解放之路
15.古埃及的神灵众多,在西底比斯的帝王谷的一处陵墓的墙壁上,描绘和记载了741位不同的
神衹。埃及人不仅崇拜狮子、狼、鹰、河马和鳄鱼等凶狠动物,而且猫、狗、山羊、公羊、蜜蜂,甚至甲虫等大大小小的动物也都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这反映了古埃及
A.农业是文明产生的基础B.法老权力至高无上
C.宗教神学思想意识浓厚D.使用图画文字记事
16.朝鲜古代文献大多是用汉语文言文写的,如高句丽建国初期,就有人用汉文记下高句丽史事一百卷,叫作《留记》;公元414年,高句丽在辑安城东九华里处建的好太王碑,四面环刻汉字碑文,共44行,每行41字,竟达1775字。这可用于印证
A.中韩文化渊源相同B.儒学得到了朝鲜社会的普遍认同
C.东亚文化圈已形成D.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3分,第19题15分,第20题12分,
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一
秦始皇认为周朝采用的封建制,致使地方方国或封国权力过大,中央政权无法对其有效
控制,最终采用了郡县二级制的治国方式。西汉初期,刘邦吸收周代的封建制和秦朝二级制的优缺点,形成西汉特有的既有封国存在,又采用了二级制地方行政层级的体制。到了东汉末年,原来只是虚设的州演变成一级行政机构,三级制的地方行政层级体制就此形成。隋朝对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层级体制的混乱局面进行了有效治理,主要做法是撤郡、并省州县,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二级制地方行政层级体制。唐朝进一步对州县进行合并,同时,设立“道”来划分监察官员的巡察区域。唐后期为了边防军事需要设立方镇(亦称藩镇),道与方镇逐渐融合,演变成了一级行政机构。于是,地方行政层级体制从原来的二级制变成三级制。
摘编自宋学文《中国地方行政层级体制的历史嬗变规律辨析》
材料二
宋太祖吸取唐朝失败教训,“杯酒释兵权”,对节度使“收其支郡,夺其兵权,制其钱谷”,
不许地方州郡一级长官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并派文官担任州郡长官。又以天下土地形势,根据交通线设置路作为地方最高一级政权,路分置经略安抚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分别掌管地方的军、政、刑、财,这四司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同时,“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对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而言,行政层级少,则管理幅度大,容易失控;行政层级多,则管理链条长,效率低下。因而,地方行政层级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存在一个可容忍的变动区间。地方行政制度的这种内在要求,接纳中央集权演变而来的新的高层政区,必须使原有的高层政区级别逐层下降或取消,以保持地方行政层级的相对平衡。纵观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史,县作为地方行政层级的基层政区,是相对稳定的。县以上地方行政层级,受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博弈的影响往往处于震荡变动之中。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至唐地方行政层级演变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层级变迁的规律。(8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 分)
材料
20世纪中后期,东南亚大多数国家货币均与美元或美元一揽子货币相关联,然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迅速,美元汇率上升,各国却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对汇率政策做出调整,让本国货币汇率和美元一同攀升,进而大大降低了出口竞争力,增加了外贸逆差。这部分国家因为采用固定汇率制,所以汇率机制毫无弹性可言,进而便提供了良好机会给国际投资资本。再加上这些国家未有较多的外汇储备,政府未集中精力干预外汇市场,所以收效甚微,反而承受的损失较大。另外最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金融监管往往不到位。基于此,政府引导银行向外借款,毫无目的地刺激投资,导致房地产、证券市场有大量外资流入,使虛拟经济膨胀巨大。
摘编自赵瑞琳《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
(1)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中后期东南亚国家面临的经济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东南亚国家如何防范此类经济问题提出建议。(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世纪世界城市化进程及地区差异。
材料二
从1978年年底到1997 年年底,我国城市化水平由17. 9%提高到29. 9%,年均增长0.63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后前29年城市化速度的2. 5倍,是世界同期城市化平均速度的2倍。1992年以后,逐步加快了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一批陆上边境口岸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开始享受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城市的数量和在城市人口中的比重开始呈增长趋势。到1997年末,有731个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和分行)分布在中国大陆的29个城市,其中700家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63%集中在北京(243家)和.上海(215家)两个城市,其次是广州(61家)和深圳(54家)。
摘编自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其对当代我国城市化的启示。(7 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代,人类社会面临着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文明冲突、战争威胁等诸多难题。习近平怀着高远的全球视野和深刻的人类情怀,立足于5000年中华
优秀文化和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把握,指出中华文化对新时代世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应以中华文化的“和合”价值观引领新时代世界和平与发展,以中华文化的“公正”价值观引领新时代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中华文化的“包容”价值观引领世界多样文明交流互鉴。在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重新焕发光彩,为世界的美好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摘编自粟莉《习近平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中华文化”为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开学考试·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考查西周政治。根据材料“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册封微子启、强行迁徙殷遗民中的顽固分子、分割殷民
中的平民部分、对商人进行德政教化”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西周的这些措施,体现了对原来商朝
统治区采取“恩威并施”的措施,旨在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故选A项。B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各族”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D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2.B考查西方文官制度。根据材料“通过法律确立了文官制度”“职业文官不得参加政党或工会”“政府不能轻
易地解除文官的职务,文官一直服务到退休为止”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规定利于促进政府工作
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推动国家治理水平的提高,故选B项。文官制度实现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而不是结合,
故排除A项;C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西方文官属于“事务官”,故排除D项。
3.B考查中国法律建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2011一2019年的法律服务受理案件数量的比例
中可以看出,该时期国内法律服务业务主要以民事诉讼代理为主,占比超过70%,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刑事案件事务次之,占比0%左右:行政诉讼代理业务量最少,但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这可用于说明该时
期我国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故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C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
除:D顶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故排除
4.C考查1928年的《非战公约》。根据材料“美国维护门罗主义为其国防体系的一部分权利”“因而保卫这些
区域不受攻击,必须视为一种自卫措施”“法国则保留在其同盟国遭受攻击时给予支持的权利”等信息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非战公约》虽然宜布缔约各国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但
是公约并未明确区分侵略战争与自卫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侵略者可能借口它所进行的武装侵路不
是“战争”而进行脱罪,同时未规定制裁侵路的具体措施,使美英法有所保留,这些保留超出合法自卫的范围,
实际是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维护殖民统治的表现,说明《非战公约》对战争缺乏有效的约東力,故选C项。
A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材料并未涉及“法西斯国家”,故排除B项:这些保留内容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集体
安全机制的影响力,而不是“增强”,故排除D项。
5.D考查近代关税。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船钞税率自1870年以后在长时间里未作改动,直到
1933年,国民党政府“废两改元”,致使银两购买力下降,税率有所提升。随着抗日战争期间货币发行量增
加,通货不断膨胀,船钞税率不断上涨。但随着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船钞税率随之调整。这可用于说明近
代关税深受国内金融状况的影响,故选D项。中国于1931年开始取消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故排
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近代经济结构”,故排除B项: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但通过“改定
新约运动”等措施,中国在关税自主上取得巨大进展,故排除C项。
6.A考查西方社区管理。根据材料“西方国家在贫穷落后的城乡社区施行‘社区企业家项目”“依靠与鼓励
贫困社区所驻地的中小企业参与改造贫穷社区和‘城中村?”“更重要的是以此为突破口,对贫民区进行综合
治理”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措施利于弥补政府对社区治理的不足,故选A项。材料主要体现企
业家帮助社区,材料并未体现“互助”,故排除B项;“行政管理权”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这一措施意在
推动社区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而不是稳定社区周边秩序,故排除D项。
7.A考查明朝时期外来物种的传播。根据材料“当时大家对这种新作物并不了解,因此其没有受到人们的重
视”“泉州一带水稻款收,凡甘薯种得较多的地方,很多人以甘薯充饥,得免饥馑…越来越多”等信息并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由于对外来物种认识的不断深化,促进了其传播,故选A项。“经济结构”材料并未体
现,故排除B项:C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故排除;D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
8.D考查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1870~1913年间,德国的钢产量从17万吨猛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
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1870年德国为13%,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达到16%,仅次于美国”等
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德国工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得益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率先进行了科学与技
术的结合,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故选D项。A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1871年德意志实现了
统一,和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B项:C项材料并未反映,故排除。
9.C考查金融全球化的发展。根据材料“1996年国际银团贷款为5300亿关元,比上年增长68%”“全球外汇
市场日平均交易量1989年为5900亿美元,1992年为8200亿美元,1995年猛增至11900亿美元”“世界证
券交易中心主要分布在纽约、伦敦、东京,巴黎、上海、孟买及新加坡等地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
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贷款、外汇不断提升,证券交易中心也扩展到世界各地,这反映出金融市场的国际
化水平得到提升,故选C项。“国际金融组织”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A项:B项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D项
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10.B考查中国早期文化遗址的城市建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凌家滩文化中的城市分为居住区、
宫殿区和部落会盟、祭祀,操演区、大型嘉葬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的功能不同,这一设计凸显出权力中心的
特征,故选B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浓厚的宗族观念”材料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
【高二开学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2587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