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 伟大的历史转折》 分层作业
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 )召开。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是( )
A.思想解放 B.经济建设 C.阶级斗争 D.拨乱反正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B项正确;思想解放和实事求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阶级斗争不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排除C项;拨乱反正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
A.毛泽东 B.习近平 C.邓小平 D.周恩来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C项正确;毛泽东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排除A项;习近平是新时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排除B项;周恩来并不是中央领导集体核心,排除D项。故选C项。
4.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
A.刘少奇 B.聂荣臻 C.贺龙 D.雷锋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恢复刘少奇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A项正确;聂荣臻同志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尊敬与爱戴,排除B项;贺龙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卓越领导人。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排除C项;雷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指以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为基本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雷锋精神影响了后来一代一代的中国人,排除D项。故选A项。
5.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C.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B项正确;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排除A项;1978年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的召开作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排除C项;1985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排除D项。故选B项。
6.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案】实践
【解析】根据所学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 。
【答案】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析】根据所学伟大的历史转折的知识可知,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1.下图的文章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的发表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拨乱反正的开展
【答案】C
【解析】根据题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题文中的这一“思想解放运动”是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项正确;两个凡是”指的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在1977年2月7日发表的社论《学好文件抓好纲》中一经提出,便引发了党内对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排除A项:粉碎“四人帮”后,召开了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并着重阐述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排除D项。故选C项。
2.1978年5月11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这篇文章历时七个月修改,增删十数次,直接或间接参与的理论界,新闻界人士数十人。此次大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为党确立新的思想路线奠定基调。该基调是( )
A.反对迷信,提倡科学 B.反对专制,提倡民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1978年5月11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 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 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C项正确;反对迷信,提倡科学与新文化运动有关,排除A项;反对专制,提倡民主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包干到户,自负盈亏,排除D项。故选C项。
3.这一伟大决策,对于这个国家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承载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如今“三中全会”这4个字已经变成了专属名词,一提起它,人们立刻就能想到1978年那个冬天。材料中的“伟大决策”是指( )
A.实施“一五计划”,开启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确立“三个代表”思想,明确改革奋斗目标
【答案】B
【解析】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把政治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B项正确;1953年实施“一五计划”,排除A项;中共十二大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排除C项;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
4.学历史我们必须要分清史实和史论。史实是对历史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个人的感彩;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史论的是( )
A.在北京召开 B.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C.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D.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分析选项可知,D项中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一表述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历史会议的评价,属于史论,D项正确;ABC三项的表述是在介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地点与会议内容,是对历史的客观陈述,属于史实,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5.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经济特区的建立
【答案】A
【解析】根据“1979年10月……《市场报》……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可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并取得了巨大成就,A项正确;经济建设的发展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政策的指导才开始的,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排除C项;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在1980年,排除D项。故选A项。
6.中国面貌的历史性巨变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材料主要表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意义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可知,材料表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即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D项正确;背景指的是促进全会召开的因素,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会议的过程,排除B项;材料主要描述的是会议的影响,没有说到这是一次什么样的会议,排除C项。故选D项。
7.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
A.提出“拨乱反正” B.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纠正了“左”倾错误方针 D.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答案】D
【解析】据所学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我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我党的工作重心是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拨乱反正”,与八大不符,排除A项;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与八大不符,排除B项;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左”倾错误方针,与八大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8.语言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的变化,流行语的变迁也总是与时代的发展如影随形。回顾历史,1978年后我国可能出现的流行词语应该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西藏解放、八字方针、五位一体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双百方针、兴边富民、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回顾历史,1978年后我国可能出现的流行词语”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A项正确;1951年西藏解放;八字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与题干中的“1978”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与题干中的“1978”时间不符,排除C项;1956年提出双百方针;1998年提出兴边富民;以阶级斗争为纲,是1957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提出的政治路线,与题干中的“1978”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工业和交通运输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各一例。
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1952年 1956年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个体经济 71.8 7.1
资本主义经济 6.9 趋于零
(2)上述表格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变革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革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确立了怎样的社会制度?
材料三
(3)粮食产量图所示由A到B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B到C变化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材料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向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4)材料四的会议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一决策的历史作用。
【答案】
(1)理由:实现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意思相近即可)
举例:工业成就: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解放牌汽车;③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东北工业基地。
交通运输成就:①武汉长江大桥②新建宝成、鹰厦等30多条铁路③建成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各项任答一例即可)
(2)变革: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
变化: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初级阶段)
(3)原因: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1961年,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4)伟大决策: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历史作用: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解析】
(1)理由:根据材料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可知,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的理由为实现工业化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意思相近即可)
举例工业成就、交通运输成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交通运输建设也取得很大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工业和交通运输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为工业成就:①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解放牌汽车;③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形成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东北工业基地。交通运输成就:①武汉长江大桥②新建宝成、鹰厦等30多条铁路③建成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各项任答一例即可)
(2)变革:根据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和说所学知识可知,表格中“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比例在上升,个体经济在急剧下降,资本主义经济趋于零”可得出,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三大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社会变革。
变化、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变革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从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变革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3)原因:根据材料三“1957到 1965 年中国农业发展状况曲线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57年到1962年,A到B下降趋势。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总路线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所以,粮食产量图所示由A到B变化的原因是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原因:根据材料三“1957到 1965 年中国农业发展状况曲线图”和所学知识可知,从1962年到1965年,由B到C变化为上升趋势。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所以,由B到C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61年,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4)伟大决策:根据材料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和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历史作用:根据材料四“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向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可知,这一决策的历史作用概括为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1.梳理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下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是伟大的历史转折点,B项正确;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与题干无关,排除A项;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32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正确总结,实事求是地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科学论述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中共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老照片折射着历史,下面这幅老照片中人们在疯抢刊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报纸。图中的现象说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B.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国家大事日益关心
C.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报纸不出售,而是散发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大会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人们在疯抢刊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报纸”结合所学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A项正确;照片内容体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人们是因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而欢呼,不仅仅是关心国家大事,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得到了人民的热烈拥护,和“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报纸不出售,而是散发”无关,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大会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3.(新情境·文学作品)报告文学《热流》《中国农民大趋势》《两用人才的开发者们》《奔涌的潮头》《在大时代的弯弓上》《原野在呼唤》《经济和人》等作品相继问世得益于( )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改革开放的推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双百”方针的提出
【答案】B
【解析】《热流》展现1986年长江漂流事件,《中国农民大趋势》展示了中国农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创造的新历史,《两用人才的开发者们》是1984年徐志耕的作品,《奔涌的潮头》是1984年的作品,《在大时代的弯弓上》是1984年蒋巍的作品,反映林业企业改革,《原野在呼唤》是王兆军20世纪80年代的作品,《经济和人》是陈祖芬1985年的作品,根据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上述作品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貌,B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A项;1958年,全国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1956年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排除D项。故选B项。
4.照片真实地呈现历史场景,图画反映了历史现象,各种史料都会记录历史情况。 请仔细阅读和观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 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 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来,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全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科
(1)材料一的图1和图2所示场景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两个重大历史时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阐述图1和图2的历史事件“新”在哪里。
(2)材料二的图3和图4所示场景是新中国政权巩固和国家建设中的两个英雄人物。请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图3或者图4中的一幅,简述这一幅图中的英雄事迹如何反映该时期的奋斗特点。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观点。请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土地改革的影响。
【答案】
(1)图1“新”: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图2“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图4: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上世纪60年代,率领1205钻井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端水保开钻、勇跳泥浆池制井喷,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打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他把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石油工业,他身上所体现的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观点:土地改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影响:巩固政权;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图片信息,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所以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依据材料二图片信息和所学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根据材料二,选取图3或者图4中的一幅,简述所选图中英雄的事迹即可,突出当时的时代特点,如选取图4,再进行简述:王进喜是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上世纪60年代,率领1205钻井队“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端水保开钻、勇跳泥浆池制井喷,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打出了大庆石油会战第一口油井,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他把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石油工业,他身上所体现的铁人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依据材料一信息“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辽宁全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可提炼观点是:土地改革使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依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巩固政权;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5.现代以来,我国召开的历届重要会议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发展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界代表进入会场。
(1)观察图,说说这次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0人,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法律;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报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会议制定的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它规定的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材料三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这篇社论是对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方针作的解读?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怎样的伟大意义?
材料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刚开始的照搬苏联模式,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曾发生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失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逐渐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取得巨大成就。.……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阅读材料四,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答案】
(1)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意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观点:民族发展振兴要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
论证: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照搬苏联模式到逐渐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就。由此可见。民族的发展振兴要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
【解析】
(1)文件:根据图片信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商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2)性质:根据材料二“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结合所学知识,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权力机关:根据所学知识,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3)会议:根据材料三“……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结合所学知识,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材料中的社论是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作的解读。伟大意义:根据所学知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4)本题是开放性问题,只要观点明确,史实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逐渐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取得巨大成就。.…………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可提炼观点:民族发展振兴要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从照搬苏联模式到逐渐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就。由此可见。民族的发展振兴要走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 伟大的历史转折》 分层作业
1.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 )召开。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是( )
A.思想解放 B.经济建设 C.阶级斗争 D.拨乱反正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
A.毛泽东 B.习近平 C.邓小平 D.周恩来
4.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他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他”是( )
A.刘少奇 B.聂荣臻 C.贺龙 D.雷锋
5.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事件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的召开
C.中共十一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二届四中全会的召开
6.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7.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 。
1.下图的文章发表于1978年5月11日的《光明日报》,此文的发表引发了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这场思想解放运动是( )
A.“两个凡是”的提出 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拨乱反正的开展
2.1978年5月11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这篇文章历时七个月修改,增删十数次,直接或间接参与的理论界,新闻界人士数十人。此次大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为党确立新的思想路线奠定基调。该基调是( )
A.反对迷信,提倡科学 B.反对专制,提倡民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3.这一伟大决策,对于这个国家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承载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如今“三中全会”这4个字已经变成了专属名词,一提起它,人们立刻就能想到1978年那个冬天。材料中的“伟大决策”是指( )
A.实施“一五计划”,开启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确立“三个代表”思想,明确改革奋斗目标
4.学历史我们必须要分清史实和史论。史实是对历史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个人的感彩;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史论的是( )
A.在北京召开 B.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C.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 D.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5.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B.经济建设的发展
C.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D.经济特区的建立
6.中国面貌的历史性巨变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材料主要表述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A.背景 B.过程 C.性质 D.意义
7.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
A.提出“拨乱反正” B.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纠正了“左”倾错误方针 D.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8.语言的变化折射出社会的变化,流行语的变迁也总是与时代的发展如影随形。回顾历史,1978年后我国可能出现的流行词语应该是( )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西藏解放、八字方针、五位一体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双百方针、兴边富民、以阶级斗争为纲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要实现工业化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举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在工业和交通运输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各一例。
材料二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1952年 1956年
国营经济 19.1 32.2
合作社经济 1.5 53.4
公私合营经济 0.7 7.3
个体经济 71.8 7.1
资本主义经济 6.9 趋于零
(2)上述表格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变革后,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革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确立了怎样的社会制度?
材料三
(3)粮食产量图所示由A到B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由B到C变化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材料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向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4)材料四的会议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主要得益于哪一历史性决策?根据材料四,概括这一决策的历史作用。
1.梳理知识结构图有利于厘清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下图中的空白处应填写( )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D.中共十四大
2.老照片折射着历史,下面这幅老照片中人们在疯抢刊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的报纸。图中的现象说明(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改革开放的决策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
B.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国家大事日益关心
C.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报纸不出售,而是散发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大会
3.(新情境·文学作品)报告文学《热流》《中国农民大趋势》《两用人才的开发者们》《奔涌的潮头》《在大时代的弯弓上》《原野在呼唤》《经济和人》等作品相继问世得益于( )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改革开放的推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双百”方针的提出
4.照片真实地呈现历史场景,图画反映了历史现象,各种史料都会记录历史情况。 请仔细阅读和观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 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修堤坝2. 2万多座,修沟渠4000多千来,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全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科
(1)材料一的图1和图2所示场景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和建设的两个重大历史时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要阐述图1和图2的历史事件“新”在哪里。
(2)材料二的图3和图4所示场景是新中国政权巩固和国家建设中的两个英雄人物。请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图3或者图4中的一幅,简述这一幅图中的英雄事迹如何反映该时期的奋斗特点。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观点。请从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土地改革的影响。
5.现代以来,我国召开的历届重要会议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发展社会主义都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各界代表进入会场。
(1)观察图,说说这次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材料二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开幕,到会代表1210人,这次会议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法律;听取审议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报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会议制定的宪法的性质是什么?它规定的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材料三 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社论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这篇社论是对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方针作的解读?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怎样的伟大意义?
材料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从刚开始的照搬苏联模式,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曾发生过“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失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逐渐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取得巨大成就。.……古今中外的历史都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来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阅读材料四,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