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五中高2023级高一下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 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中的S元素只存在于游离的侧链基团中
B. 糖类只含C、H、O,既可提供能量也可构成细胞结构
C. 叶绿素含C、H、O、N、Mg,能吸收、传递、转换光能
D. 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中含有铁元素,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
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泡和中心体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B. 细菌无线粒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重要结构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用于制备细胞质膜
3. 为验证“K+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无机盐”,某同学将大豆幼苗放在相应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下列与实验设计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生长旺盛、长势相同的若干大豆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B. 为保证根系对K+的吸收,应尽量提高培养液中K+的浓度
C. 实验过程中需定期补充培养液,定期通入空气增加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D. 出现缺钾症状后需要再向培养液中添加K+,并继续观察幼苗生长状况
4. 在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等对实验成败起关键性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甘蔗汁富含糖类且近于白色,可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 花生子叶切片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用清水冲洗以去除浮色
C. 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高温处理过的淀粉酶时仍会出现紫色反应
D. NaOH溶液为斐林试剂与葡萄糖的显色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5. 水被认为是生命的摇篮,下列关于水分子的特性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形成氢键 B. 非极性分子 C. 良好的溶剂 D. 具有较高的比热容
6. 下列实验中选用的试剂与其作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 试剂 作用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酒精溶液 洗去浮色
B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A液 营造碱性环境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检测酒精
D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碳酸钙 保护色素
A. A B. B C. C D. D
7. 清华大学程功团队研究发现:携带登革病毒的伊蚊叮咬人时,存在于伊蚊唾液中的AaVA-1 蛋白能够结合人体内抑制免疫细胞自噬的 LRPPRC蛋白,通过激活免疫细胞的自噬过程进而促进登革病毒感染人体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免疫细胞的自噬过程与溶酶体有关
B. LRPPRC蛋白合成增多会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
C. AaVA-1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有关
D. 与 AaVA-1 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普遍存在于伊蚊的体细胞中
8. 光面内质网具有多种功能,既参与磷脂、糖原的合成,又能合成糖脂和糖蛋白中的糖类分子。肝脏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中一些特有的酶可以清除脂溶性的废物和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从而使肝脏细胞具有解毒功能。肝炎患者肝脏细胞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常常会解聚成离散状态,并从内质网上脱落,该现象被称为“脱粒”。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面内质网与细胞膜上糖被的形成有关
B. 发生“脱粒”会提高肝脏细胞的解毒功能
C. 机体代谢增强,肝脏细胞光面内质网的面积会增大
D. 肝炎患者的肝脏细胞内合成的分泌蛋白可能会减少
9. 如图为李某体检时医生制作的血液临时装片,甲、乙分别为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甲到乙的过程中,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细胞面积放大的倍数
C. 观察到甲时的物镜镜头与装片的距离比乙远
D. 若不调节光源和光圈,乙的视野比甲要亮
10. 内质网能对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行折叠,折叠的蛋白质被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后与细胞器X融合,最后通过细胞膜分泌至细胞外。据此分析,细胞器X最可能是( )
A. 溶酶体 B. 中心体 C. 高尔基体 D. 线粒体
11. 研究发现,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C蛋白介导,C蛋白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蛋白可能参与了核孔的构成
B. 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C. C蛋白缺失会影响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D. C蛋白缺失可能会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
12. 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具有细胞核
B. [②]染色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C. [③]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④]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自由通道,无选择性
13. 在如图实验装置(初始状态)中,a侧装有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b侧装有质量分数为5%的淀粉溶液,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通过。下列关于液面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侧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B. b侧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C. 当液面停止变化时,两侧液面持平
D. 当液面停止变化时,a侧液面低于b侧
14. 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丁都含有磷脂分子
B. 动物细胞中都含甲,植物细胞中都含丙
C. 甲、乙、丁都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D. 甲、 丙都与细胞中的能量转换有关
15. 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下列关于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通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
B. 通道蛋白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需要与该物质结合
C.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的速率只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D. 有些无机盐离子可借助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进出细胞
16. 将大小、生理状态相同的两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C段,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
B. 甲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 KNO 溶液
C. AC 段,乙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速率和细胞液浓度都逐渐变大
D. 10min后取出乙细胞并置于清水中,可能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17. 如图表示有氧呼吸的某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膜结构表示线粒体内膜,B侧是细胞溶胶
B. O 和H 结合的过程中释放大量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释放
C. 图中该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中有水的生成
D. H 通过 ATP合成酶以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方式进入 A侧,以驱动 ATP的合成
18.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
B. 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但不消耗能量
C. 轮藻细胞吸收 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
D. 变形虫摄取单细胞生物等食物,既需要膜蛋白的参与,又需要消耗能量
19. 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线粒体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植物数据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20 25 30 35 40 45
光照下叶绿体CO2吸收总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黑暗中CO2释放量(mg/h) 0.60 075 1.00 150 2.25 3.00
A.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B.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5℃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 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D. 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0℃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20.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某植物在不同CO2下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自变量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B. a点为光补偿点,b、c点不是光饱和点
C. b点时叶肉细胞内三碳酸合成速率较 a 点高
D. 若在 c 点条件下补光处理,会提高光合速率
第II卷 非选择题(60分)
21. 图1表示构成细胞的几种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其功能,图2为某种脑啡肽的结构式。
(1)图1中X、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_________,单体 A 是_________。
(2)若E是纤维素,那么B 是_________。若E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外骨骼中,则E是_________。
(3)F 能携带大量遗传信息,是因为不同F 分子上C 的数量不完全相同,且C 的_________极其多样。生物大分子 D除可行使图示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_.(写出两项即可)等功能。
(4)图2中脑啡肽是由_________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若组成该物质的单体平均分子量为128,则该脑啡肽分子量大约为 _________。
22. 请回答下列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问题:
I.图1表示温室大棚内光照强度(X)与作物光合速率的关系。图2表示某同学以某种作物为材料,研究环境因素对其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
(1)图1曲线中,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XC时,可采取_________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_________(光质)最有效。
(2)由图2分析可知,在_________条件下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显著。图中植物光反应产生O2的速率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放氧速率,理由是_________。在25℃、低光强条件下细胞呼吸的耗氧速率为30μmol·g-1·h-1,则在该条件下该植物生成C3的速率为_________μmol·g-1·h-1。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将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加入100mL锥形瓶中,将其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用传感器定时检测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为酵母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
(3)图甲中t1-t3时间段酵母菌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图乙中均有NADH和ATP产生的过程为________(填序号),在过程③中,丙酮酸中能量的主要去路是________。
(4)在实验初期,酵母菌的数量变化为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
(5)在实验后期,酵母菌数量在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有葡萄糖的大量消耗导致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大量二氧化碳产生导致培养液的_________下降,以及________的产生。
(6)t3时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大于t1时,原因是________。
23. 为研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图1为人工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人工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图2为细胞膜和人工膜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比较。请回答: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与人工膜相比,细胞膜中还含有________,这也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2)图1中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其原因是________。
(3)图2中通过人工膜与细胞膜的速率相同,甘油通过这两种膜的速率也相同,说明这两种分子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跨膜运输:根据人工膜对和甘油这两种分子通透性的差异,说明________也会影响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4)图2中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比通过人工膜________(填“大”或“小”),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
24.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联系。请结合分泌蛋白合成及运输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胰蛋白酶的合成和分泌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方法(技术)。用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发现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在该细胞器中,氨基酸之间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产物转移到内质网加工、折叠,再经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进一步的修饰加工,最后由__________包裹向细胞膜移动。
(2)一些蛋白质若发生错误折叠,则无法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而导致在细胞内堆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细胞内损伤的线粒体等细胞器会影响细胞的功能。其调控机制如下:
①据图分析可知,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线粒体会被__________标记,被标记的蛋白质或线粒体会与__________结合,被包裹形成吞噬泡,吞噬泡与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融合,其中的多种水解酶便将吞噬泡中物质降解。
②该过程的某些降解产物__________、磷脂(甘油、磷酸及其他衍生物)和单糖等营养物质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中该过程会__________(填“增强”、“不变”、“减弱”)。
25. 炸薯条是常见的快餐食品。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有差异。若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检测还原糖含量,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制备马铃薯块茎提取液,结果如下表所示。
方法 提取液颜色 提取液澄清度 还原糖浸出程度
一 浅黄色 澄清 充分
二 深红褐色 澄清 充分
三 浅红褐色 不澄清 不充分
回答下列问题:
(1)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____等还原糖。
(2)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块茎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____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这种方法制备提取液时还原糖浸出程度____,并且提取液的颜色____,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观察。
(3)检测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操作步骤:取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提取液2mL分别注入不同的试管,____,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泸县五中高2023级高一下期开学考试
生物试题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I卷 选择题(4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蛋白质中的S元素只存在于游离的侧链基团中
B. 糖类只含C、H、O,既可提供能量也可构成细胞结构
C. 叶绿素含C、H、O、N、Mg,能吸收、传递、转换光能
D. 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中含有铁元素,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糖类一般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为一定含有C、H、O、N;血红蛋白上的铁是血红素的一部分,不是氨基酸的组成部分。
【详解】A、蛋白质中的硫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中,一般以二硫键的形式存在,连接两个氨基酸的R基,使得R基稳定不再游离,A错误;
B、糖类一般含有C、H、O,几丁质还含有N,糖类可提供能量如葡萄糖,也可构成细胞结构如纤维素,B错误;
C、叶绿素含C、H、O、N、Mg等元素,参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中可以吸收、传递、转换光能,C正确;
D、铁元素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但在构成血红蛋白的氨基酸中不含有铁元素,铁元素没有在氨基酸上,D错误。
故选C。
2.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液泡和中心体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
B. 细菌无线粒体,因此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C.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重要结构
D.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用于制备细胞质膜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膜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膜结构构成。
部分细胞在进行信息交流时,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进行信息识别,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重要结构,但不是必需结构,如植物细胞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交流。
【详解】A、中心体无膜结构,不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A错误;
B、细菌无线粒体,但有的细菌(如需氧型细菌)能进行有氧呼吸,B错误;
C、部分细胞在进行信息交流时,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进行信息识别,当细胞间形成通道时,如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就不需要受体,C错误;
D、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膜结构只有细胞膜,易获得纯净的细胞膜,D正确。
故选D。
3. 为验证“K+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无机盐”,某同学将大豆幼苗放在相应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下列与实验设计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选择生长旺盛、长势相同的若干大豆幼苗作为实验材料
B. 为保证根系对K+的吸收,应尽量提高培养液中K+的浓度
C. 实验过程中需定期补充培养液,定期通入空气增加培养液中的溶解氧
D. 出现缺钾症状后需要再向培养液中添加K+,并继续观察幼苗生长状况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干信息分析可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钾离子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无机盐,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钾离子,因变量是植物生长情况。
【详解】A、实验中的无关变量需保持一致,选择生长旺盛、长势相同的若干绿色小麦幼苗作为实验材料,A正确;
B、培养液中铁离子的浓度应该适当,浓度过高会使植物细胞失水,B错误;
C、实验过程中需定期补充培养液,定期通入空气增加培养液中的溶解氧,以便细胞进行有氧呼吸,C正确;
D、出现缺钾症状后需要再向培养液中添加K+,并继续观察幼苗生长状况,这样能够起到第二次对照目的,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D正确。
故选B。
4. 在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等对实验成败起关键性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甘蔗汁富含糖类且近于白色,可作为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
B. 花生子叶切片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需用清水冲洗以去除浮色
C. 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高温处理过的淀粉酶时仍会出现紫色反应
D. NaOH溶液为斐林试剂与葡萄糖的显色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蔗糖)。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甘蔗汁富含蔗糖,但蔗糖不是还原糖,因此不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A错误;
B、检测花生种子中的油脂时,子叶切片经苏丹Ⅲ染色后,需用酒精洗去浮色,B错误;
C、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经高温处理后没有破坏肽键,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经高温处理过的淀粉酶时仍会出现紫色反应,C正确;
D、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是A液和B液混合后在使用,不是创造碱性条件,D错误。
故选C。
5. 水被认为是生命的摇篮,下列关于水分子的特性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形成氢键 B. 非极性分子 C. 良好的溶剂 D. 具有较高的比热容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的主要功能有: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②细胞内的生化反应需要水的参与;③为细胞提供了液体环境;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详解】A、水分子之间会形成氢键,A正确;
B、水属于极性分子,B错误;
C、水中的自由水属于良好溶剂,C正确;
D、水的比热大,能缓和温度变化,D正确。
故选B。
【点睛】
6. 下列实验中选用的试剂与其作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 试剂 作用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 酒精溶液 洗去浮色
B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A液 营造碱性环境
C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检测酒精
D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碳酸钙 保护色素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淀粉遇碘液变蓝。
【详解】A、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染色后需要用50%酒精洗去浮色,A正确;
B、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需要双缩脲试剂,其中双缩脲试剂A液是氢氧化钠,营造碱性环境,B正确;
C、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用来检测CO2,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用来检测酒精,C错误;
D、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加入二氧化硅的目的是充分研磨,释放出更多的光合色素,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色素不被破坏,D正确。
故选C。
7. 清华大学程功团队研究发现:携带登革病毒的伊蚊叮咬人时,存在于伊蚊唾液中的AaVA-1 蛋白能够结合人体内抑制免疫细胞自噬的 LRPPRC蛋白,通过激活免疫细胞的自噬过程进而促进登革病毒感染人体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免疫细胞的自噬过程与溶酶体有关
B. LRPPRC蛋白合成增多会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
C. AaVA-1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有关
D. 与 AaVA-1 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普遍存在于伊蚊的体细胞中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自噬通俗地说, 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
【详解】A、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所以免疫细胞的自噬过程与溶酶体有关,A正确;
B、由题意可知, LRPPRC蛋白的作用是抑制免疫细胞自噬,所以LRPPRC蛋白合成增多不会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B错误;
C、AaVA-1蛋白存在于唾液中,属于分泌蛋白,所以其蛋白空间构象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的加工、修饰,C正确;
D、与 AaVA-1 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普遍存在于伊蚊的体细胞中,但 AaVA-1 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仅在唾液中特异性表达,D正确。
故选B。
8. 光面内质网具有多种功能,既参与磷脂、糖原的合成,又能合成糖脂和糖蛋白中的糖类分子。肝脏细胞的光面内质网中一些特有的酶可以清除脂溶性的废物和代谢产生的有害物质,从而使肝脏细胞具有解毒功能。肝炎患者肝脏细胞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常常会解聚成离散状态,并从内质网上脱落,该现象被称为“脱粒”。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光面内质网与细胞膜上糖被的形成有关
B. 发生“脱粒”会提高肝脏细胞解毒功能
C. 机体代谢增强,肝脏细胞光面内质网的面积会增大
D. 肝炎患者的肝脏细胞内合成的分泌蛋白可能会减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详解】A、题意显示,光面内质网具有多种功能,既参与磷脂、糖原的合成,又能合成糖脂和糖蛋白中的糖类分子,据此推测光面内质网与细胞膜上糖被的形成有关,A正确;
B、肝炎患者体内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常常会解聚成离散状态,并从内质网上脱落,该现象被称为“脱粒”,该现象会导致内质网功能异常,故机体的解毒功能降低,B错误;
C、题意显示,光面内质网具有多种功能,既参与磷脂、糖原的合成,又能合成糖脂和糖蛋白中的糖类分子,因此,机体代谢增强,肝脏细胞光面内质网的面积会增大,C正确;
D、分泌蛋白的合成与粗面内质网有关,肝炎患者的粗面内质网会“脱粒”,据此推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内合成的分泌蛋白可能会减少,D正确。
故选B。
9. 如图为李某体检时医生制作的血液临时装片,甲、乙分别为低倍镜和高倍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甲到乙的过程中,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
B.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细胞面积放大的倍数
C. 观察到甲时的物镜镜头与装片的距离比乙远
D. 若不调节光源和光圈,乙的视野比甲要亮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意分析,图中甲为低倍镜下的视野,乙为高倍镜下的视野,低倍镜换用高倍镜的步骤为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光圈。
【详解】A、由甲到乙的过程中,是低倍镜换高倍镜的过程,不需要调节粗准焦螺旋,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细胞长度或宽度的放大的倍数,B错误;
C、由于换用高倍物镜后,高倍物镜的较长,因此,观察到甲时的物镜镜头与装片的距离比乙远,因为乙为高倍镜下的视野,C错误;
D、乙为高倍镜下的视野,实际观察到的面积小,因此,若不调节光源和光圈,乙的视野比甲要暗,D正确。
故选C。
10. 内质网能对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进行折叠,折叠的蛋白质被内质网形成的囊泡包裹后与细胞器X融合,最后通过细胞膜分泌至细胞外。据此分析,细胞器X最可能是( )
A. 溶酶体 B. 中心体 C. 高尔基体 D. 线粒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大致是:首先,在游离的核糖体中以氨基酸为原料开始多肽链的合成。当合成了一段肽链后,这段肽链会与核糖体一起转移到粗面内质网上继续其合成过程,并且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内, 再经过加工、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内质网膜鼓出形成囊泡,包裹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还能对蛋白质做进一步的修饰加工,然后由高尔基体膜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的过程中,需 要消耗能量。这些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详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内质网鼓出的囊泡包着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到达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囊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后期高尔基体再形成包裹着蛋白质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因此,细胞器X应是指高尔基体,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研究发现,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C蛋白介导,C蛋白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染色质功能异常。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C蛋白可能参与了核孔的构成
B. 肌动蛋白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C. C蛋白缺失会影响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D. C蛋白缺失可能会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核包括核膜(双层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核仁(与rRNA和核糖体的合成有关)、核孔(具有选择透过性)和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
【详解】A、肌动蛋白进入细胞核需要C蛋白介导,而蛋白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C蛋白可能参与了核孔的构成,A正确;
B、核孔是物质运输的通道之一,具有选择透过性,肌动蛋白不可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B错误;
C、C蛋白缺失可导致肌动蛋白结构、功能异常,引起细胞核变形,核膜破裂,C蛋白缺失会影响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C正确;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结合题干,C蛋白缺失可能会影响细胞核控制细胞代谢的能力,D正确。
故选B。
12. 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真核细胞中都具有细胞核
B. [②]染色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着色
C. [③]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 [④]核孔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自由通道,无选择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①是核膜,②是染色质,③是核仁,④是核孔。
【详解】A、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就没有细胞核,A错误;
B、由图可知②是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B错误;
C、由图可知③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正确;
D、由图可知④是核孔,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故选C。
13. 在如图实验装置(初始状态)中,a侧装有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b侧装有质量分数为5%的淀粉溶液,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和葡萄糖通过。下列关于液面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侧液面先下降后上升
B. b侧液面先上升后下降
C. 当液面停止变化时,两侧液面持平
D. 当液面停止变化时,a侧液面低于b侧
【答案】D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必须具备的的两个条件:①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有浓度差;水分子表现出的移动方向:低浓度→高浓度(顺水分子的相对含量的梯度)。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初始状态下,a侧葡萄糖分子数多于b侧淀粉分子数,水分子向a侧移动的多,导致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随着葡萄糖分子穿过半透膜进入b侧,而淀粉分子不能穿过半透膜进入a侧,使两侧葡萄糖分子数相等,导致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最后液面停止变化时,b侧液面高于a侧,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4. 如图是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乙、丙、丁都含有磷脂分子
B. 动物细胞中都含甲,植物细胞中都含丙
C. 甲、乙、丁都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
D. 甲、 丙都与细胞中的能量转换有关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器:细胞器是悬浮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具有特定结构功能的微小构造。细胞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液泡、核糖体、中心体。其中,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只存在于植物细胞和低等动物,中心体只存在于低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线粒体是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的主要产生场所。分析题图可知:甲是线粒体,乙是高尔基体,丙是叶绿体,丁是内质网。
【详解】A、甲线粒体、乙高尔基体、丙叶绿体、丁内质网都是具膜细胞器,都含有磷脂分子,A正确;
B、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中不含甲(线粒体),植物的根细胞中不含丙(叶绿体),B错误;
C、乙高尔基体和丁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密切相关,甲线粒体为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密提供能量,C正确;
D、甲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将有机物中的能量转化为ATP中的能量和热能; 丙叶绿体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都与细胞中的能量转换有关,D正确。
故选B。
15. 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下列关于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通道蛋白不具有特异性
B. 通道蛋白在运输物质的过程中需要与该物质结合
C.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的速率只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
D. 有些无机盐离子可借助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进出细胞
【答案】D
【解析】
【分析】转运蛋白可以分为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变化;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详解】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都具有特异性,A错误;
B、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B错误;
C、若是主动运输,载体蛋白运输物质的速率受载体蛋白数量和能量的限制,C错误;
D、有些无机盐离子可借助通道蛋白或载体蛋白进出细胞,如钠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也可以通过载体蛋白出细胞,D正确。
故选D。
16. 将大小、生理状态相同的两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液泡体积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C段,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
B. 甲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 KNO 溶液
C. AC 段,乙溶液中的细胞失水速率和细胞液浓度都逐渐变大
D. 10min后取出乙细胞并置于清水中,可能观察不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曲线图分析,处于乙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液泡的直径逐渐减小,说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乙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处于甲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直径先减小,然后增加,说明细胞处于甲溶液中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又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该过程中细胞先失水,然后又吸水。
【详解】A、结合图示可以看出,AC段乙溶液中液泡的直径不断变小,说明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且由于原生质层具有伸缩性,因此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A正确;
B、甲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当KNO3溶液浓度较大,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同时细胞会主动吸收K+、NO3- ,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开始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正确;
C、AC段,乙溶液中的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的浓度不断变大,由于原生质层两侧的浓度差不断减小,因此细胞失水速率不断减小,但细胞液浓度因为失水而逐渐增大,C错误;
D、10min后,取出乙中细胞再放入清水中,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细胞也可能因失水过多已经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D正确。
故选C。
17. 如图表示有氧呼吸的某个阶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膜结构表示线粒体内膜,B侧是细胞溶胶
B. O 和H 结合的过程中释放大量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释放
C. 图中该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中有水的生成
D. H 通过 ATP合成酶以协助扩散(易化扩散) 方式进入 A侧,以驱动 ATP的合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线粒体内膜,图示过程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能量。
【详解】A、图中膜结构上发生了氧气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的过程,同时有ATP的合成,因而代表的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因此图示的结构表示线粒体内膜,线粒体为双层膜,B侧不可能为细胞溶胶,A错误;
B、O2和H+结合的过程中释放大量能量,主要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正确;
C、图中该过程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该阶段中有水的生成,图中膜结构表示线粒体内膜,上面附着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C正确;
D、由图可知,H+通过ATP合成酶以协助扩散方式进入A侧,以驱动ATP的合成,即ATP的合成过程利用的是氢离子的梯度势能,D正确。
故选A。
18. 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糖分的结果
B. 葡萄糖进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需要借助转运蛋白,但不消耗能量
C. 轮藻细胞吸收 K+,既消耗能量,又需要借助膜上的载体蛋白
D. 变形虫摄取单细胞生物等食物,既需要膜蛋白的参与,又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A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消耗能量。
【详解】A、果脯在腌制中慢慢变甜,是细胞死亡后,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后,糖分扩散进入细胞所致,A错误;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协助扩散,需要借助转运蛋白,但不消耗能量,B正确;
C、一般情况下,细胞内钾离子大于细胞外的钾离子,轮藻细胞吸收K+是逆浓度梯度进行,既消耗能量,又需要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
D、变形虫摄取单细胞生物等食物的方式是胞吞,既需要膜蛋白的参与,又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故选A。
19. 将某种植物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实验以该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与线粒体呼吸作用CO2的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对该植物数据表格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20 25 30 35 40 45
光照下叶绿体CO2吸收总量(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黑暗中CO2释放量(mg/h) 0.60 0.75 1.00 1.50 2.25 3.00
A.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0℃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B. 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45℃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
C. 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35℃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D. 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温度均保持在40℃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答案】C
【解析】
【分析】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是将CO2还原为糖的反应,且产生O2。呼吸作用是将糖类氧化成的反应,且消耗O2。本题植物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总量代表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称为净光合作用。净光合速率大于0,有机物积累,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表中光照下叶绿体CO2吸收总量代表光合速率,黑暗中CO2释放量代表呼吸速率。
【详解】AB、由表可知,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的积累量分别为:0.4、0.5、1.5、1.75、1.5、0.5,因此昼夜不停地光照,温度为35℃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A、B错误;
C、温度均保持在35℃条件下,12小时光照能积累的量可用1.75 mg/h ×12h=21mg表示,12小时黑暗消耗的量可用1.50 mg/h ×12h=18mg表示,该植物存在有机物的积累,能正常生长,C正确;
D、温度均保持在40℃条件下,12小时光照能积累的量可用0.5 mg/h ×12h=6mg表示,12小时黑暗消耗的量可用3.00mg/h ×12h=36mg表示,该植物不存在有机物的积累,所以不能正常生长,D错误。
故选C。
20. 某研究小组测定了某植物在不同CO2下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的自变量有光照强度和CO2浓度
B. a点为光补偿点,b、c点不是光饱和点
C. b点时叶肉细胞内三碳酸合成速率较 a 点高
D. 若在 c 点条件下补光处理,会提高光合速率
【答案】D
【解析】
【分析】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其中实际光合速率可用O2的利用量、CO2的固定量、有机物的制造量表示;净光合速率可用光照下O2的释放量、CO2的吸收量、有机物的积累量表示;呼吸速率可用黑暗中CO2的释放量表示。
【详解】A、由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A正确;
B、a点时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强度,为光补偿点,b、c点所对应的光照强度达到饱和,但b、c不是光饱和点,B正确;
C、b点是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速率远大于a点,因此暗反应速率和光反应速率也大于a点,即b点时叶肉细胞内三碳酸合成速率较 a 点高,C正确;
D、c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光饱和点,再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速率不会升高,此时限制因素为CO2浓度,D错误。
故选D。
第II卷 非选择题(60分)
21. 图1表示构成细胞的几种生物大分子的组成及其功能,图2为某种脑啡肽的结构式。
(1)图1中X、Y代表的元素分别是_________,单体 A 是_________。
(2)若E是纤维素,那么B 是_________。若E 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外骨骼中,则E是_________。
(3)F 能携带大量遗传信息,是因为不同F 分子上C 的数量不完全相同,且C 的_________极其多样。生物大分子 D除可行使图示功能外,还具有_________.(写出两项即可)等功能。
(4)图2中脑啡肽是由_________种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若组成该物质的单体平均分子量为128,则该脑啡肽分子量大约为 _________。
【答案】(1) ①. N、P ②. 氨基酸
(2) ①. 葡萄糖 ②. 几丁质
(3) ①. 排列顺序 ②. 运输、催化、调节
(4) ①. 4##四 ②. 568
【解析】
【分析】分析甲图:D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为蛋白质,A表示氨基酸;E为多糖,B表示葡萄糖;F为核酸,C表示核苷酸;M、N分别表示DNA与RNA中的一种;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因此,X表示N元素,Y表示P元素。氨基酸种类由其R基决定。
【小问1详解】
由图1可知,D代表蛋白质,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是C、H、O、N,因此元素X是N;而核酸F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元素Y代表的是P元素,蛋白质的单体为氨基酸;
【小问2详解】
纤维素等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若E是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则E表示的物质是几丁质;
【小问3详解】
核酸能携带大量遗传信息,是因为不同核酸分子上核苷酸的数量不完全相同,且核苷酸的排列顺序极其多样。蛋白质除可行使图示的结构物质和免疫的功能外,还具有运输、催化、调节等功能。
【小问4详解】
有图可知,脑啡肽中共有5个氨基酸,4种R基,故由4种氨基酸组成;组成脑啡肽的5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构成脑啡肽的过程中共脱去了4分子水,生成了4个肽键,其分子量为128×5-18×4=568。
22. 请回答下列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问题:
I.图1表示温室大棚内光照强度(X)与作物光合速率的关系。图2表示某同学以某种作物为材料,研究环境因素对其光合速率影响的实验结果。
(1)图1曲线中,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XC时,可采取_________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如遇连阴天,温室需补光,选用_________(光质)最有效。
(2)由图2分析可知,在_________条件下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显著。图中植物光反应产生O2的速率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放氧速率,理由是_________。在25℃、低光强条件下细胞呼吸的耗氧速率为30μmol·g-1·h-1,则在该条件下该植物生成C3的速率为_________μmol·g-1·h-1。
Ⅱ.某课外活动小组将40mL活化酵母菌和60mL葡萄糖培养液加入100mL锥形瓶中,将其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用传感器定时检测培养液中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结果如图甲所示。图乙为酵母细胞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
(3)图甲中t1-t3时间段酵母菌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图乙中均有NADH和ATP产生的过程为________(填序号),在过程③中,丙酮酸中能量的主要去路是________。
(4)在实验初期,酵母菌的数量变化为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原因是________。
(5)在实验后期,酵母菌数量在逐渐下降,其主要原因有葡萄糖的大量消耗导致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大量二氧化碳产生导致培养液的_________下降,以及________的产生。
(6)t3时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大于t1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光照强度 ②. 二氧化碳浓度(CO2浓度) ③. 适当遮光(适当遮荫) ④. 红(蓝紫)
(2) ①. 高光强 ②. 大于 ③. 植物放氧速率等于光反应产生氧气的速率减去细胞呼吸消耗氧气的速率 ④. 230
(3) ①.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不全不给分) ②. ①② ③. 保留在酒精(乙醇)中
(4) ①. 增加 ②. 培养初期溶液中溶氧较高,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较多,细胞增殖快
(5) ①. pH ②. 酒精(乙醇)
(6)产生相同的二氧化碳,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多
【解析】
【分析】1、无机盐在植物细胞中具有建构组织细胞和调节生命活动的功能,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过程是主动运输过程,可以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在缺氧的条件下,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具有毒害作用;
2、I中图1,A点是光的补偿点,此光照强度下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强度;B点是光的饱和点,B点之前,随光照强度增增,光合作用增强;C点之后,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3、Ⅱ中图甲,t1→t2时间内,O2浓度不断下降且曲线变缓,说明O2减少速率越来越慢,该段时间内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t3后O2浓度不再变化,说明酵母菌不再进行有氧呼吸,此时进行无氧呼吸。
图乙中①细胞呼吸第一阶段,②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而③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
【小问1详解】
当光照强度小于B时,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增强,因此该阶段限制作物增产的因素是光照强度;
当光照强度大于B小于C时,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可通过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来增大光合速率;
光照强度大于C时,随光照强度增加,光合速率下降,此时可以采取遮光(遮荫)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
如遇连阴天,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率降低,此时温室中可以补充光照,因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故选用红(蓝紫)光效果较好。
【小问2详解】
由图2分析可知,相比于低光照,在高光照条件下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更显著。
图中植物光反应产生O2的速率是植物真正的光合速率,会大于减去了植物细胞呼吸耗氧速率所得的放氧速率。
在25℃、低光强条件下植物的放氧速率为85μmol·g-1·h-1 ,细胞呼吸的耗氧速率为30μmol·g-1·h-1,则在该条件下该植物固定二氧化碳的速率是115 μmol·g-1·h-1,所以生成C3的速率为115 μmol·g-1·h-12=230μmol·g-1·h-1。
【小问3详解】
图甲中t1-t3时间段O2浓度不断下降,酵母菌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均有NADH和ATP产生,对应图乙中①②的过程,过程③为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此过程中丙酮酸中能量的主要去路是保留在乙醇中。
【小问4详解】
实验初期,由于培养液中葡萄糖充足,溶氧较高,酵母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细胞增殖速度快,酵母菌的数量会增加。
【小问5详解】
在实验后期,因葡萄糖的大量消耗导致营养物质供应不足,以及大量二氧化碳产生导致培养液的PH下降,还有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等使酵母菌数量在逐渐下降。
【小问6详解】
t3时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t1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因产生相同的二氧化碳时,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多,所以t3时葡萄糖的消耗速率大于t1时。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细胞中无机盐的作用和植物细胞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根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3. 为研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图1为人工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人工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图2为细胞膜和人工膜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比较。请回答:
(1)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与人工膜相比,细胞膜中还含有________,这也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2)图1中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的脂双层,但是,小肠上皮细胞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其原因是________。
(3)图2中通过人工膜与细胞膜的速率相同,甘油通过这两种膜的速率也相同,说明这两种分子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跨膜运输:根据人工膜对和甘油这两种分子通透性的差异,说明________也会影响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4)图2中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比通过人工膜________(填“大”或“小”),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1) ①. 磷脂双分子层 ②. 蛋白质
(2)小肠上皮细胞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同时在ATP提供能量的条件下,载体蛋白可以逆浓度梯度将葡萄糖运入小肠上皮细胞。
(3) ①. 自由扩散 ②. 分子大小
(4) ①. 大 ②. 细胞膜上有水通道蛋白,水分子可以从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解析】
【分析】从图1中看出,甘油和CO2分子能透过人工脂双层结构,葡萄糖不能;从图2中看出与细胞膜相比,人工膜运输H2O的速率较低,而运输甘油和CO2的能力基本相同。
【小问1详解】
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与人工膜相比,细胞膜中还含有蛋白质,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这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的结构基础。
【小问2详解】
葡萄糖不能通过无蛋白质脂双层,小肠上皮细胞上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同时在ATP提供能量的条件下,载体蛋白可以逆浓度梯度将葡萄糖运入小肠上皮细胞。
【小问3详解】
CO2 和甘油通过人工膜与细胞膜的速率相同,其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人工膜对 CO2 和甘油这两种分子通透性的差异,说明分子大小会影响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小问4详解】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速率比通过人工膜大,因为细胞膜上有水通道蛋白,水分子可以从通道蛋白进入细胞。
【点睛】本题通过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图解考查了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识记能力。
24.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联系。请结合分泌蛋白合成及运输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胰蛋白酶的合成和分泌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方法(技术)。用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发现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在该细胞器中,氨基酸之间发生了__________反应。产物转移到内质网加工、折叠,再经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器)进一步的修饰加工,最后由__________包裹向细胞膜移动。
(2)一些蛋白质若发生错误折叠,则无法从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而导致在细胞内堆积,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细胞内损伤的线粒体等细胞器会影响细胞的功能。其调控机制如下:
①据图分析可知,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线粒体会被__________标记,被标记的蛋白质或线粒体会与__________结合,被包裹形成吞噬泡,吞噬泡与__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融合,其中的多种水解酶便将吞噬泡中物质降解。
②该过程的某些降解产物__________、磷脂(甘油、磷酸及其他衍生物)和单糖等营养物质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由此推测,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中该过程会__________(填“增强”、“不变”、“减弱”)。
【答案】(1) ①. 同位素示踪法(同位素标记法) ②. 核糖体 ③. 脱水缩合 ④. 高尔基体 ⑤. 囊泡
(2) ①. 泛素 ②. 自噬受体 ③. 溶酶体 ④. 氨基酸(或核苷酸) ⑤. 增强
【解析】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依次经过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线粒体提供能量,以囊泡的形式转运。
【小问1详解】
为探究胰蛋白酶的合成和分泌路径,可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或同位素示踪法研究。核糖体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的场所,用3H标记的亮氨酸培养豚鼠胰腺腺泡细胞,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核糖体。核糖体上合成的肽链进入到内质网中进行加工,而后到高尔基体中进行进一步加工。最后加工成熟的蛋白质由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包裹着向细胞膜移动与细胞膜发生融合,然后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出去。
【小问2详解】
①图中显示,错误折叠的蛋白质或损伤的线粒体会和泛素结合而被泛素标记,被标记的蛋白质或线粒体会与自噬受体结合,被包裹形成吞噬泡,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吞噬泡与溶酶体融合,其中的水解酶便将吞噬泡中物质降解。某些降解产物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无用的废物会被分泌到细胞外。
②蛋白质可被蛋白水解酶降解为氨基酸,氨基酸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根据题干,某些降解产物可以被细胞重新利用,所以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会通过增强溶酶体的自噬作用,来获取所需的养料。
25. 炸薯条是常见的快餐食品。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有差异。若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检测还原糖含量,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制备马铃薯块茎提取液,结果如下表所示。
方法 提取液颜色 提取液澄清度 还原糖浸出程度
一 浅黄色 澄清 充分
二 深红褐色 澄清 充分
三 浅红褐色 不澄清 不充分
回答下列问题:
(1)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____等还原糖。
(2)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块茎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____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这种方法制备提取液时还原糖浸出程度____,并且提取液的颜色____,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观察。
(3)检测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操作步骤:取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提取液2mL分别注入不同的试管,____,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4)结果分析: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多少可通过比较____进行估量。
【答案】25. 葡萄糖
26. ①. 一 ②. 充分 ③. 浅
27. 分别向各支试管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1 mL,将试管置于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28. 砖红色颜色的深浅(或砖红色沉淀的多少)
【解析】
【分析】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由 C、H、O 三种元素构成,根据能否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可以分为单糖、二糖、 多糖。根据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糖和非还原糖。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
小问1详解】
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等还原糖,这些还原糖能用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
【小问2详解】
做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浅的植物组织。因此据表分析,三种马铃薯提取液制备方法中,方法一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这种方法制备提取液时还原糖浸出程度充分,并且提取液的颜色浅,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观察。
【小问3详解】
检测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还原糖含量的操作步骤:取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块茎提取液2mL分别注入不同的试管,分别向各支试管加入新配制的斐林试剂1mL,将试管置于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
【小问4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