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绥化市绥棱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18:40:43

文档简介

2023一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开学考试


h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远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泽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主要命题范围:人敦版远择性必修上册、中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如同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共生共荣。如何建构与时代审美和精神向
度相吻合的文艺评论,当引起学界深入探索。

有效的文艺评论,不仅要植根于文艺创作实践,而且能够对文艺创作做出评判和预测。自
20世纪以来,西方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相继登上中国文艺评论的舞台中心。毫无疑问,外来理论

的本土化、重新语境化是一个多维而复杂的过程,它关乎文艺评论以何种文化立场来揭示、总结
和预判文艺创作实践发展的现实与趋势,以何种主体问题意识切入文艺创作实践内在肌质的审

美特性、文艺规律、精神内涵等。一方面,近百年来中国文艺剑作实践波澜壮阔、风起云涌、复杂
多变;另一方面,中国文论的累积性、推进性被学科知识的分立、隔阀有所阻滞,使得当代一些文
论缺乏一定的知识融贯性,加之文艺作品的言外之意和韵外之致,也绝不是仅仅依靠理性思辨
就可以阐释明晰的。而且,当下有些批评家,似乎很习惯地把学术同艰深联系在一起,喜欢生拼
杂凑或硬译照搬西方术语,层层包装成玄奥难懂的结构,从某种程度上并没有帮助读者更好地
理解和体验文艺作品,反倒为其设置了语言障碍。
我们在警惕文艺评论走向过度西化和学理化的同时,也要清晰地意识到,新媒体时代文艺
评论表达空间的拓展的确带来了评论门槛的降低,但其间某些缺乏学理性支撑的评论也导致了
文艺评论文体的失范,影响了当前文艺评论的严肃性和公信力。文艺评论是一项有难度的专
业,它要求评论主体拥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深厚的理论修养以及审美能力,同时还必须遵循理
论和恩辨的基本方法,以提供价值判断和审美引导为最终目的,否则文艺评论就无所依傍,不仅
失去了思想深度和说服力,更无法赢得读者的尊重。
文艺评论是理性的逻辑解析和思辨的建构活动。那么,讲究学理就非得板着面孔说话,就
一定要佶屈整牙、令人读之无味吗?当然不是。好的文艺评论不是从一个抽象概念到另一个理
论术语对文艺作品做阐释,它需要论者带着鲜活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与独特的审美去使其在更
大的范围内与读者进行有效对话。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之所以长盛不衰,正在于他没有故作
【高二开学考试·语文第1页(共8页)】
242587D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开学考试·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D[A项,“朱光潜创建了·以己度物'的文艺评论方式”错,曲解文意。文中只是说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的表
达符合“以己度物”的(评论)方式的特点,并没有说这种方式是朱光潜创建的。B项,“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理
论虽然没有思辨性”错,断章取义。原文只是说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思辨性不及西方的文学批评理论,并没
有说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理论没有思辨性。C项,“批评类的文章不受读者待见”错,过于绝对。原文是说“大
量批评文章不受读者待见”,选项少了限制词“大量”。故选D项。]
2.C(“被西方文论家借鉴与模仿”错,无中生有。)
3.C(A项,“闸明了好的文艺评论应兼具学理思辨与诗性色彩”错,文中没有阐述朱光潜《西方美学史》具有诗性
色彩;B项,“材料一第五段运用事实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错,没有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D项,“先立后
驳”错。)
4,A(材料一第三段主要论述评论家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且评论要有学理性支撑。A项,强调文学批评要关注
作品本身,与文中观点无关。B项,评论家评论表面化,缺乏学理性支撑。C项,强调评论家要有较高的专业
素养。D项,是说对文学作品进行有理性评论。)
5.①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联系紧密,有效的文艺评论能够对文艺创作做出评判和预测:②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和体验文艺作品,为读者提供价值判断和审美引导:③有利于彰显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本体精神,即学理思
辨和诗性色彩的有机结合。(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6.D(“但对他的话并不认可”错,这里才让拍自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再根据后文才让把羊送给了偷羊人
可知,才让是认可角巴的话的。)
7.A(“文中‘我'用母亲不抱孩子会被孩子疏远来比喻我'与羊的不亲近”错,不是比喻,是类比。)
8.(1)①句“抠来抠去”的动作,表现了才让对羊的亲近与爱护以及对羊的熟悉与了解,表达了才让对羊的喜欢。
(2)②句“挠痒痒”的动作,表现了才让对羊的不舍,此处是才让对羊最后的爱抚,也是一种告别。(每点2分,
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9.①才让在饥荒时,把亲手养大的两只羊送给了偷羊人,表现出博大的胸怀。②角巴认为才让不该把羊拉回来
及不能把着食物不肯舍散,表现出藏民的慈悲情怀。③姥姥意识到才让是要把羊送给偷羊人,并没有阻止才
让,这体现了无私的大爱大善。(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10.BDG(原句为:武三思慕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逃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
过三处不给分。)
11.C(B项,两个“素”均为“一向、平素”的意思。C项,前者是通“纵”,“听任”的意思,后者是“听从”的意思。
D项,前者“疾”是“快”的意思,后者“疾”是“痛心”的意思。)
12.D(“一行向扬雄借阅《太玄经》”错。是向尹崇借阅的,《太玄经》是扬雄撰写的。)
13.(1)这本书意旨深奥,我探究它多年,还不能通晓。您试着再研究探究一番,何必急着归还呢?(“寻”“更”
“遽”各1分,句意1分)
(2)一行走进来,到普寂身边并行礼。礼毕,贴在普寂的耳边悄声说话,神态极其恭敬。(“诣”“讫”“绝”各
1分,句意1分)
14.①卢鸿先是认为一行过于轻率,暗自责怪他,因为自己写的文章长达几千字,且文字偏僻,言辞怪异,一行却
只看一遍就放下了:②当一行在禅堂上一字不漏地诵读卢鸿的文章后,卢鸿满心佩服一行,并认为一行已经
不需要普寂的教导。(每点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以酌情给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武三思钦慕一行的学识品行,便请求与他结交,一行逃跑藏起来躲避他。不久一行出家为僧,隐居在嵩山
向普寂和尚拜师学习。唐容宗即位后,命令东都的留守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一行。一行以生病为借口坚决推
辞,不遵从命令。后来步行前往荆州当阳山,依傍悟真和尚学习梵律。
【高二开学考试·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2587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