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寒假学习效果检测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本次学习效果检测!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答题时,请注意: 1.本卷共 8 页,有四大题,30 小题。满分为 16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本卷 g 取 10N/kg
4.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 选、错选均不给分。)
1. 2024 年 1 月,温州迎来罕见的降雪,如图的美丽雪景随处可见。雪形成的方式之一是低温
环境下云层中的液态水在下落中变成雪花,此过程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 B. 凝华
C. 凝固 D. 液化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时,需经历如下的实验流程。回答 2-4 题。 (第 1 题图)
2. 在切取洋葱表皮时,通常选择锋利的刀片来增大压强。这种改变压强的方法是
A. 增大受力面积 B. 减小受力面积 C. 增大压力大小 D. 减小压力大小
3. 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正确盖盖玻片可以避免装片产生气泡影响观察。下列盖片方式合理 的是
A B C D
4. 借助显微镜按照正确操作流程观察临时装片时,可以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物像是
A B C D
5. 货车长时间行驶后,司机有时会用铁棍敲击车轮,凭借声音判断轮胎内的空气是否充足。
这主要是因为空气充足时振动频率较大,则声音的
(
D.
音调较低
①
)A. 响度较大 B. 音调较高 C. 响度较小
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影响菜豆种子萌发的因素 ”设计了图甲实
验, 图乙为菜豆种子结构的示意图。回答 6-8 题。
(
②
③
)6. 图甲实验中,比较① 、②两个种子,小组研究的影响因素是
A. 温度 B. 水分 C. 空气 D. 光照
(
甲
乙
(第
6-8
题图)
)7. 菜豆种子萌发过程所需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图乙结构中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实验中的菜豆种子萌发后就可以生长成一个植株。菜豆的这种繁殖方式为
A. 有性繁殖 B. 营养繁殖 C. 出芽繁殖 D. 分裂繁殖
1
9. 科学中常利用模型帮助理解客观事物。如图是将蔗糖加入水中充分溶解后的溶液模型,其 中“ ○ ”代表蔗糖微粒。则合理的溶液模型是
A B C D
10. 平衡鸟玩具是一种通过向塑料鸟内加入重物,使鸟实现在手指上平衡的玩具。下列重物
放置情况能使平衡鸟平衡的是
A B C D
11. 运动会上,班级之间进行拔河比赛。为获得胜利,需要增大队员和地面的摩擦力,下列 措施可行的是
A. 穿鞋底花纹少的鞋子 B. 戴粗毛线编制的手套
C. 选择体重更大的队员 D. 选择力气较大的队员 (第 11 题图)
12. 鲸的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瓜头鲸、座头鲸、蓝鲸、抹香鲸四种。为辨别鲸的种类,小明 制作了图甲的鲸分类检索表,则图乙中的瓜头鲸应是检索表中的
A. W B. X C. Y D. Z
13. 小明家浴室装修需要在天花板上安装吸顶灯,如图为该浴室的俯视图。为使人能够在照
2
镜子时看到的人像更加明亮清楚,吸顶灯安装的位置最好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① 镜子② (
人
) ③④
(第 13 题图)
14. “渐冻症 ”是一种神经元疾病。患者做膝跳反射检查时,有感觉,但小腿无法抬起。据
此推测“渐冻症 ”患者反射弧中发生病变的结构是
A. 感受器
(
(第
14
题图)
)B. 传入神经
C. 神经中枢
D. 传出神经
15. 科学中常用数学方法来表示某些量的关系。下列图像中能用阴影面积表示相应的量的是
A .速度 B .密度 C .压力 D . 电阻
(
地
月
) (
月
)二、填空题(本题有 6 小题,17 空,每空 2 分,共 34 分。)
16. 雁荡山是 5A 级景区,景区内山清水秀,随处可见
经过雨水溪涧长期冲刷形成的 V 型谷(如图甲所示)
图乙是景区内常见的植物“羊角藤 ”,它会发出一
股淡淡的清香,令人神清气爽。
(1)形成雁荡山 V 型谷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 。
(2)据图乙可判断“羊角藤 ”为 ▲ 植物。
(3)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在景区内能够闻到“羊角藤 ”清香气味的原因 ▲ 。
17. 2023 年 5 月 10 日(农历三月廿一),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的 飞船天舟六号顺利发射升空。
(1)天舟六号发射当天,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接近于 ▲ 。
3
(
日
)
A
6、月
地
B
(
日
)
(
地
)
C
(
日
)
(
地
)
月 D
(
日
)
(2)图甲火箭正加速升空,此过程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和其自身重力的大小关系是 ▲ 。
(3)结合海南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如图乙所示) ,从地理位置分析,海南文昌作为我国火
箭四大发射基地的地势特点是 ▲ 。(写出一点即可)
18. 项目化学习小组利用海水提取精盐。具体过程如下:
(1)海水晒盐:用烧杯收集一定量海水,置于阳光下暴晒获得粗盐,如图甲。据图分析③
号烧杯中的海水是 ▲ (选填“饱和 ”或“不饱和 ”)溶液。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甲 乙
(2)精盐获取:将上述粗盐,再经过图乙操作可获得精盐,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3)产率计算: 已知精盐产率=精盐的质量/粗盐的质量×100% ,在粗盐精制过程中,上述 ⑤中操作出现晶体飞溅可能会造成精盐产率 ▲ 。(选填“偏大 ”“偏小 ”或“不变 ”)
19. 如图甲是兴趣小组利用空塑料瓶和两根吸管制作 的一台简易水培植物浇水器。在塑料瓶中装入一定 量的水,拧上瓶盖,即可实现自动浇水,保证水位 线始终与 B 吸管下端相平。培育时对于喜阳水培 植物,需将该装置放在阳台,其茎会向光生长, 茎向光生长后内部结构变化示意图如图乙。
B
(
水位线
)A
(
乙
)甲 (第 19 题图)
(1)分析图乙,发现 a 处生长素浓度大于 b 处,则生长素的作用是 ▲ 。
(2)当水位线与 B 吸管的下端开口相平时,水就不会从A 吸管中流出。其原因是 ▲ 。
(3)为调节 A 管出水口水量,小明构思调节结构如图丙所示。通过旋转芯部就可调节滴水 的速度。设计的不同芯部横截面如下图所示,其中能实现调节功能的有 ▲ 。(可多选)
4
空心
空心
丙 A B C D
20. 如图甲为某智能镜子,其内部结构如图乙所示。当人靠近镜子,手按压总开关的①结构, 镜子内部的③ 、④结构连通,形成通路,镜子配置的摄像头就会检测用户脸上的信息,并 在镜面的显示屏上提供合适的护肤建议。
(
显示屏
)传输信号
镜面
(
②
) (
③
) (
镜面
显示屏
)感光组件
(
①
) (
传输
信号
)摄像头
④
甲
总开关
乙
(1)为防触电,按压开关中 ▲ 结构应为绝缘体。(填写结构序号)
(2)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于感光组件,其原理如图乙,该像的特点为 ▲ 。(写出两点) (3)当用户靠近镜子时,开关 S1 自动闭合,摄像头工作。图像识别系统被唤醒后 S2 自动闭 合,智能模块启动,开始分析用户脸上的信息。下列电路设计符合该要求的是 ▲ 。
A B C D
21. 关于地壳变动的原因,科学家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提出了各种假说,相关材料如下:
(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证据如
下:
现象
1: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吻合度
非常高
现象
2:大西洋两岸的生物具有亲
缘关系
现象
3:北美洲、非洲、欧洲在底
层、岩石上遥相呼应
象
20
世纪初
有科学家对大陆漂移说提出质疑:
理由
1:冰期时代,海平面比现代低
50
米,白令海峡曾露出过水面在两
大洲之间形成千里通道,生物可以
通行。
理由
2:漫长地质历史中或许有动植
物依附于漂木、海流运载、鸟类携
带等远涉重洋。
地质学家赫斯发现远离大洋中
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
提出“海底扩张说
”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
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
在“
大陆漂移说
”和“海底扩
张说
”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的
板块构造学说
过渡阶段
现代
)
(1)过渡阶段质疑大陆漂移说的理由,是想否定魏格纳寻找到的现象 ▲ 。(填序号)
(2)结合板块构造学说发展过程,分析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
A. 科学理论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B. 先进的科学技术可以促进科学理论发展
C. 赫斯提出的“海底扩张说 ”属于科学假说
D. 现代的板块构造学说是基于大量的证据提出,一定正确
(
甲
乙
丙
) (
小组讨论后采用合适的方案,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 (
①
②
)
三、探究题(本题有 4 小题,每空 3 分,共 39 分)
22 . 辣木是热带 、亚热带常见的一种集观赏与食用多重优点的树木 。扦插所选用的辣 木树枝的长度与扦插的土壤是否会影响辣木树枝成活? 小组就这一 问题展开探究。
【实验实践】 利用长度不同的树枝与三种不同种类的土壤设计实验如下(图中每组各 选用不同长度的树枝 50 根。
(1) 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为 ▲ 。
【处理数据】经过实验 ,小组成员记录了每组成活植株的数量并计算成活率 ,如下图。
(
(
2
)
请你简单说明小组判断植株是否成活的方法
▲
。
40cm
60cm
80m
40cm
60cm
80cm
40cm
60cm
80m
【得出结论】
(
3
)结合实验数据,该小组
成员得出的结论是
▲
。
)
【反思总结】(4)小组成员还提出“插穗的直径粗细可能也会影响辣木树枝的成活率 ”, 请你针对该假设设计对应试验方案 ,用表格形式表示。
23. 自行车比赛中减小空气阻力是提高成绩的关键。某小组为了探究“骑行时受到的空气阻 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设计了两种探究方案。
方案一:用电风扇产生稳定气流吹向静止的骑行者,骑行者腹部绑有压力传感器如图甲。 方案二:让骑行者朝一定方向骑行,骑行者腹部绑有压力传感器如图乙。
实验 压力传感器倾角θ ° 压力传感器示数/N
1 90 8.03
2 45 7.11
3 25 4.45
4 0 3.12
甲 乙 θ表示上半身与水平面的夹角
(1)本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
(2)请帮该小组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案,并说明理由 ▲ 。
(3)分析实验数据,在冲刺阶段,运动员上半身尽量与地面保持平行的原因是 ▲ 。
24. 如图甲,水库大坝通常建造成上窄下宽的形状。为了解释其原因,小明和小红根据生活 观察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水库大坝蓄水量大,底部压强大。 猜想二:水库大坝底部的水深度大,压强大。
(
③
④
⑤
)
5
验证猜想一,小明选用如图乙所示的两根玻璃管编号① 、② , ②号玻璃管是一根上端粗,下 端与①号玻璃管一样细的玻璃管,下端均封有相同的橡皮膜,加入相同深度的水,观察橡皮
膜凸起情况。
验证猜想二,小红选用如图丙所示的三根长度粗细相同的玻璃管,下端封有相同的橡皮膜,
编号③-⑤ 。向其中注水,深度依次增加,观察橡皮膜的凸起情况。
(1) 若猜想一不正确,则小明所做实验的现象为 ▲ 。
(2) 小明认为猜想一没有得到证实前,小红的方案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 (3)小明的方案中只要增加一步操作,就能独立验证猜想二,增加的操作是 ▲ 。
25. 小明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 ”时,用两节新的干电池、定值电阻(10Ω、
20Ω 、30Ω 、40Ω) 、“40Ω 1.0A ”的滑动变阻器以及其它相关器材进行如下实验:
①连接各实验器材如图甲,并将 10Ω的定值电阻接入 AB 间。
②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显示一定电压,记录此时电流表示数。
③依次将 20Ω 、30Ω 、40Ω的定值电阻替换原有电阻,接着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 使电压表的示数 U 与原先相同,读出电流表示数并记录。
A B
(
乙
)甲
(1)利用 20Ω的电阻进行实验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的电流为 ▲ 。
(2)将 30Ω的电阻更换进 AB 后,闭合开关,不管怎么移动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示数都
为 0 ,则可能出现的电路故障为 ▲ 。
(3)根据本实验中各器材的参数,完成整个实验的过程中电压表保持不变的读数不能低
于 ▲ 伏。
四、解答题(本题有 5 小题,第 26 题 6 分,第 27 题 6 分,第 28 题 4 分,第 29 题 10 分,
第 30 题 16 分,共 42 分)
26 .睡眠对健康很重要,充足的睡眠使人精神充沛。研究发现,人体中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
对睡眠有重要影响。褪黑素的分泌过程如图甲,人体一昼夜体内褪黑素水平如图乙。
6
甲
乙
(1)为了解在校 2000 名学生的周末睡眠情况,下列做法较为合理的是 ▲ 。(可多选)
A. 选择初三全部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B. 选择全校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C. 在校门口随机选择 2 名学生调查 D. 每个班级随机选择 8 名学生调查
(2)分析人体一昼夜体内褪黑素分泌水平可知,褪黑素对睡眠有 ▲ 作用。(选填“促
进 ”或“抑制 ”)
(3)针对褪黑素的作用与分泌过程,请你提出提高睡眠质量的方法并说明原因 ▲ 。
(
消毒物品
次氯酸钠质量
分数范围
①墙壁地面消毒
0.
1%
~
0.2%
②食用餐具消毒
0.2%
~
0.4%
③医疗器械消毒
0.4%
~
1%
)27. 2023 年冬季甲流、乙流、支原体肺炎高发。专家建议可购置 84 消毒液,对家庭物品进行 局部消杀。某品牌 84 消毒液瓶体标签如图甲,查阅相关物品消毒质量分数范围如表乙。
“XX 牌 ”84 消毒液 【有效成分】次氯酸钠 【规格】1000 毫升 【质量分数】25% 【密度】1.2 克/毫升 【注意事项】有腐蚀性和刺激性气味, 见光易分解
甲 乙
(1)根据标签,该消毒液保存时注意事项是 ▲ 。(写出一点)
(2)根据表乙,若按最高质量分数配比配制 1000 克次氯酸钠溶液用于餐具消毒,请计 算需要加水多少克。
28. 生长毛发是恒温动物的特征之一。草原上不同体型的哺乳动物体毛呈现一定的规律性的
变化,如表所示。
体型 小型 中型 大型 巨型
体毛 浓密、较长 浓密、较短 较为浓密、很 短 非常稀疏或 完全退化
第 28 题表 第 28 题图
材料一:动物主要通过细胞内部的呼吸作用产生热量。
材料二:动物主要通过皮肤直接散热。
材料三:动物体型变大时,身体的体积和表面积按一定比例增长,如图所示。
请结合材料,从体温调节的角度分析,解释哺乳动物随体型增大出现体毛变稀变短甚至出现
退化现象的原因。
29. “漏刻 ”俗称水钟,是中国古代最普遍的计时工具,如图甲。其内部结构如图乙,壶体 是一个底部带有小孔的容器,壶内有标有刻度的箭杆和箭舟组成的竖直杆。使用时,用水装 满壶体,让箭舟漂浮于水中,壶中的水由小孔缓慢流至壶外,箭杆随之逐渐下降,通过箭杆
上标注的刻度即可获取时间。已知箭舟和轻质箭杆的总质量为 500 克。
浮力(牛)
壶体
(
小孔
)时间(秒)
甲 乙 丙
(1)计算要使箭舟漂浮,它的体积至少多大。
(2)水从小孔流出直至流干,在图丙中绘制箭舟受到的浮力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
(3)“漏刻 ”只能用于粗略计时,导致其小孔出水速度无法控制恒定的原因是 ▲ 。
7
(
甲
) (
F/牛
)30.在学习了密度知识后,老师布置作业:根据图甲测量液体密度的原理制作“新型密度计 ”。
某项目化小组讨论并制定了如表 1 的项目成果评价表。
表 1 项目成果评价表
指标 待改进 良好 优秀
读数次数 2 次以上(3 分) 2 次(5 分) 1 次(10 分)
刻度 无规律(3 分) 有规律但不均匀 (5 分) 有规律且均匀 (20 分)
根据老师的要求与表 1 的项目成果评价表,项目化小组分别设计了电子式和机械式两款密度
计如下表所示:
电子式密度计 机械式密度计
材料 两个长度为 5 厘米的均匀电阻丝 R,R= 10 欧姆,电源 U=4 伏、弹簧、电压表、标有 体积刻度并剪去上口的矿泉水瓶 简易支架 两个标有体积刻度并剪去上口的矿泉水瓶。
设计图 (
V
) R R S P
设计原理 利用材料,连接电路图如上。闭合开关 S, 在矿泉水瓶中倒入 100 毫升待测液体,滑 片 P 随之下降,电压表示数 ▲ , 即可 将电压刻度转换成对应密度刻度。 将两个矿泉水瓶对称挂于简易支架两侧。在左侧瓶 中倒 100 毫升待测液体,右侧瓶中加水至支架平衡 后,即可将体积刻度转化成对应密度刻度。
【设计原理】
(1)在电子式密度计的原理中,随着指针 P 下降, 电压表示数 ▲ (选填“变大 ”“变
小 ”或“不变 ”)
【刻度标定】
1.2
(2) 电子式密度计: 使用前滑片 P 指在电阻丝 R 最上端,闭合开 1.0
0.8
关,加入 100ml 的水,滑片 P 向下移动,稳定后电压表的示数即可 0.6
(
0.4
)标为 1.0g/ml 。若密度计中弹簧所受拉力 F 与长度变化量△x 的关系 0.2
如图乙。计算说明密度值标为 1.0g/ml 所对应的电压表示数为多少? 0 0.5 1.0 1.5 2.0 2.5 3.0△x/厘米
(3)机械式密度计:通过计算说明右侧瓶中 150 毫升刻度标定的密度值。 乙
【产品评价】
(4)依据表 1 的项目成果评价表,选择其中一款密度计评价得分,并简要说明依据。
【产品迭代】
(5)为提升密度计测量的精确度,请选择其中一款密度计并提出一种可行的改进方案。
8八年级寒假学习效果检测
科学试题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不选、多
选、错选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C B B A B B D A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C A A D C
二、填空题(本题有 6小题,17空,每空 2分,共 34分。)
16.(1)雨水/雨水冲刷/降水/流水/水/水力 (2)被子植物/种子植物/被子/种子
(3)分子始终在做热运动/分子在不断运动/清香气味分子在空中运动/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运动
17.(1)D (2)推力>重力/ 推力大于重力
(3)海拔低地势平坦/平坦/地处沿海/没有山峰/海拔低(意思对给满分,不对不给分)
18.(1)饱和 (2)⑦⑥⑤ (3)偏小
19.(1)2分:促进植物细胞生长速率/ 促进植物生长/ 使植物生长加快/ 促进生长
1分:生长的更长(表述有缺漏)/ 促进细胞分裂 / 促进细胞发育
0分: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增加/ 接近光源等与问题无关的答案
(2)2分: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 瓶外气压大/ 瓶内气压小/瓶内气压不足(要提到
外界压强)
0分:内外大气压相等/ A比 B气压大/ B的压强大于 A的压强/瓶内没有空气
(3)ACD(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少选扣 1分)
20.(1)①②(错选全扣,漏选扣 1) 1分:按钮/ 底座 填开关不得分
(2)倒立缩小的实像(三点中写到其中两点即可,有错全扣,只写了 1点得 1分)
1分:镜像倒立 / 比原来物体小
(3)B
21.(1)2
(2)ABC(错选全扣,漏选扣 1分)
三、探究题(本题有 4小题,每空 3分,共 39分)
22.(1)刻度尺 (卷尺,米尺也给 3分)
(2)扦插树枝底端长出根 ( 回答“长出新芽”“长出新叶”给 3分,表达出“长高了”“长长了”
给 3分;“是否枯死”给 3分;“观察是否生长”,不给分 )
(3)扦插所选用的辣木树枝的长度与扦插的土壤会影响辣木树枝成活。椰糠最适合
用于辣木树枝的扦插。在 40cm-80cm 的范围内,扦插树枝越长,成活率越高。
细则:扦插所选用的辣木树枝的长度与扦插的土壤会影响辣木树枝成活(1 分)。椰
糠最适合用于辣木树枝的扦插(1 分)。土壤种类相同时,扦插树枝越长,成活率越高
(1 分)。
(4)
实验序号 扦插土壤 扦插长度 插穗的直径粗细 成活率
1 椰糠 80cm 0.1
2 0.2
3 0.3
23.(1)骑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与人上半身与水平面的夹角有关(3 分)
或骑行时受到的阻力与压力传感器倾角有关也给 3 分
(2)选择探究方案一(1 分)。
方案一中人相对于地面静止,风扇吹出的风速大小不变,便于控制无关变量(或
方案二中较难控制骑行速度的大小,会影响实验结果)(2 分)
或 选择方案一(1 分),人不动,风扇吹出气流稳定,容易控制变量(2 分)
(3)由实验可知,夹角越小,人骑行所受到的阻力越小(2 分),因此在冲刺阶段,
为了更好地提高速度,运动员上半身应尽量与地面保持平行(1 分)。
或倾角越小,人骑行所受阻力越小,所以运动员尽量与地面保持平行有利于提高速
度(3 分)
24. (1)3 分:①,②两个橡皮膜凸起的程度相同/ 凸起程度相同(一样)
1 分:1 和 2 都凸起
0 分:凸起程度不同/ 其中某个更大
(2)3 分:改变深度的同时改变了水量(深度与蓄水量关系正确答出得 3 分)
2 分:继续加水橡皮膜凸起可能是水体积过大(表述不准确)/ 大坝深度不同的
地方蓄水量不同
1 分:没有控制单一变量(存在两个变量)
(3) 3分:倾斜玻璃管①(或者②)来改变水深度,比较底部橡皮膜凸出情况 / 倾
斜试管,加入相同质量的水(1加至与 2相同或者 2减至与 1相同)
1分:水量增加(加水)
其余答案 0分
25.(1) 0.1A (2)AB 处短路了/ 电阻短路/ AB 之间短路 (3)1.5V/1.5
四、解答题(本题有 5小题,第 26题 6分,第 27题 6分,第 28题 4分,第 29题 10分,
第 30题 16分,共 42分)
26.(1)BD(少选给 1 分,错选不给分) (2)促进 (2 分)
(3)踩分点:①昏暗环境(意思相同即可)②有利于褪黑素的分泌
2 分:在睡觉之前制造一个较为昏暗的环境,增加褪黑素的分泌
0 分:早睡早起等不得分
27.(1)避光或密封
(2)m 质=0.4%(1 分)×1000 克=4 克(1 分),
m 浓=4 克÷25%=16 克(1 分),
m 水=1000 克-16 克=984 克(1 分 )
28. 答题要点:①动物产热与动物体积关系②动物散热与皮肤面积关系③体积增加速度与皮肤
面积增加速度比较④产热与散热关系
满分示例:(踩点给分,加粗字体为得分点)
产热:动物主要通过细胞内部的呼吸作用产生热量,动物体积越大,细胞越多产热
越多。(1 分)
散热:动物通过皮肤直接散热,皮肤面积越大,散热越快。(1 分)
但体积的增加速度比皮肤面积的增加速度大,产热更多。(1 分)
产热散热关联:为使产热等于散热维持平衡,需要减少动物体表的毛发,增加散热。
(1 分)
29.(1)因为漂浮,所以 F 浮=G(1 分) G=mg=0.5kg×10N/kg=5N(1 分)
V=F 浮/ρ水 g=5N/(1×103kg/m3×10N/kg)=5×10-4m3(3 分)
(2)
浮力(牛)
(3 分)
时间(秒)
(3)随着液体漏出,液面深度下降,液体压强减小,流速变慢
2 分:写到水减少即满分
1 分:只写出压强变化 或 低于小孔顶端,水流速不同
如:
其他答案不得分
30.(1)增大/变大 2 分
(2)电路中的电流 I=U÷2R=4V÷20Ω=0.2A (2 分)
F=G=mg=ρ水 V 水 g=0.1kg×10N/kg=1N (1 分)
由图乙可知,△x=2.5cm (1 分)
测量的电阻丝阻值为 R'==5cm÷2.5cm×10Ω=5Ω (1 分)
电压表对应的示数:
U'=I R'=0.2A×5Ω=1V (1 分)
(3)m 水=ρ水 V 水=150 克(1 分)
ρ=m/V=150 克/100 厘米 3=1.5 克/厘米 3(2 分)
(4)(加粗字为踩分点,每点 1 分)①读一次数,②刻度均匀,③总评 30 分
选择电子式密度计,密度计只需要读一次示数就可以,因此读数次数指标
为 10 分,计算可得其刻度为有规律且均匀,是一次函数,所以得
分 20 分,总分 30 分。
选择机械式密度计,密度计只需要读一次示数就可以,因此读书次数指标
为 10 分,因为ρ刻度=V 水ρ水/100,因此ρ刻度与水的体积成正比,刻
度有规律均匀,所以得分 20 分,总分 30 分。
(5)选择电子式密度计,选用长度变化随拉力大小变化更明显的弹簧(2 分)
选择机械式密度计,左瓶中倒入待测液体体积增大或右瓶倒密度比水小的
已知液体(2 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 分:系数变小;增大电压;减小摩擦力;增大单位长度电阻;瓶子细一些
1 分:系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