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川教版第7课机器人的“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信息技术九年级下川教版第7课机器人的“感觉器官”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5-08-24 17:0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课题名称: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二、课型:新授课
三、授课教师:
四、教材分析
《机器人的“感觉器官”》是信息技术(四川 ( http: / / www.21cnjy.com )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第7课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介绍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如声音传感器、红外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如同我们的感觉器官,要会灵活的使用它们,从而控制机器人工作。学生在认识和掌握了各种传感器的作用后,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灵活的选择和使用各种传感器。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为后面的学习打好铺垫。
五、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言已经不陌生了,而本节课是对机器人传感器的学习,学生对机器人是怎么听到声音、看到物体,感受冷热等相当的好奇,学习的积极性非常的高。
六、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各种常用的传感器,并能够熟练使用超声、声音、灰度等传感器,利用它们来检测声音的强弱,光值的变化,有无障碍物等。
2、 学会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相应的传感器。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上机实践、交流和探讨掌握各种传感器的性能和作用。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敢于面对困难的能力。
2、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激发他们学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七、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声音、灰度等传感器的性能、使用参数和各种传感器的用途。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各种传感器,调试、并获取相关的参考值。
八、教学策略
本节课主要是理论知识学习,因此,主要采用讲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与演示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阅读教材结合老师的讲解与演示,理解各种传感器的作用。通过动手实践获取相应的参数。
九、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机器人教室,安装有多媒体电子教室软件、机器人编程软件的多媒体计算机,4个学生一个小组,一台电脑,一套机器人,各种传感器。
资源准备:
为本课制作多媒体PPT课件辅助教学,智慧Basic软件。
十、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导 入 (2’) 1、 播放视频《机器人总动员》电影片断。2、 通过观看影片,我们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机器人具有我们人脑的一部功能。机器人的核心是其电脑,但是光有电脑发号施令还不行,要让机器人处理视频中的各种复杂的事务,对周围的环境能够很快做反应,是要靠各种传感器来实现的,它们好像人类的眼、耳、口、鼻。3、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认识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 观看视频,体会机器人的“感觉器官”的作用。 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能够形象的了解机器人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作出相应的反应和动作。
新 课 学 习 一、 什么是传感器
机器人是靠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来感知环境,并对外界环境进行逻辑判断和思维的呢?(传感器)
向学生展示各种传感器实物。
传感器是一种电子元件或装置,它能感受(或响应)规定的被测量的物理量或化学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电信号。二、 机器人的“脸”
1、人的脸有什么功能呢?(功能之一就是表情,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
2、机器人的脸指的是什么?3、课件展示机器人的“脸”的工作状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图。
机器人的“脸”通常是一个LED显示屏或显示管,机器人对外界环境的感受和响应,都可以通过LED显示器显示出来,以便我们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对机器人的指令。三、 机器人的“嘴巴”和“耳朵”
1、什么是机器人的的“嘴巴”?
机器人的“嘴巴”实际上就是一个蜂鸣器。
2、什么是机器人的“耳朵”? 阅读教材p31的内容,了解传感器的作用以及工作原理。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31的内容,了解机器人的“脸”指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观看课件,仔细听老师讲解机器人 “脸”的使用和连接端口。老师讲完后动手实践。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32的内容。了解机器人的“嘴巴”和“耳朵”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老师再讲,记忆更深。 演练相结合,使学生更容易接掌握新知识。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老师再讲,记忆更深。
新 课 学 习 机器人的“耳机”实际上就是一个声音传感器。 3、做测定环境声强值的实验。
a、把声音传感器、LED显示模和主控器连接好。 b、编写程序并下载到机器人上进行测试。 dim v as int while(1) v=checksound(3) numdisplay(c,v) wait(1) wend向学生解释程序。 4、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音量越大,返回值越大;音量越小,返回值越小)四、机器人的“眼睛”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3—34页的内容,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什么是机器人的“眼睛”? 2、什么是超声波传感器?它的作用是什么?(测距) 3、什么是光电传感器 它的作用是什么?(分辩颜色) 4、做实验a、做检测在相同距离下,不同颜色的纸片的光值的实验。 器材:LED显示模块、主控器、光电传感器。 仔细听老师的讲解,了解每条语句的作用。 按老师的讲解和演示搭建好机器人,动手编程,下载程序到机器人上,进行测试。 用大小不同学声音做多次实验,并把每次值记下来?总结规律。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34-35的内容。了解机器人的“眼睛”。 仔细听老师的讲解,观看演示,了解每条语句的作用。动手搭建自己的机器人。并按实验要求填好记录: 通过动手实践,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养成爱动手动脑的习惯。 培养学生从现象中总结出规律的科学探究意识。
新 课 学 习 向学生讲解和演示实验器材的组装,并编程。dim s as intwhile(1) s=checklingt(1)numdisplay(c,s)wait(2)wend向学生解释程序。b、检测不同距离超声传感器的值。器材:LED显示模块、主控器、光电传感器。while(1)s=checkultrasound(3)numdisplay(c,s)wait(1)wend四、 机器人的“鼻子”
1、什么是机器人的“鼻子”?
2、机器人的“鼻子”能做什么?3、利用课件展示各种传感器,讲解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五、 机器人的“触觉”
1、机器人的“触觉”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2、通过“触觉”机器人可以感知哪些?3、利用课件展示各种传感器,讲解其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纸片颜色测出的值灰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组装自己的机器人,填写下面的记录。距离测出的值5cm 10cm 15cm 50cm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36的内容。了解机器人的“鼻子”。 观看并听老师讲解。 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37的内容。了解机器人的“触觉”。 观看并听老师讲解。 培养学生从现象中总结出规律的科学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从现象中总结出规律的科学探究意识
新 课 学 习 六、 机器人的能源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机器的能源(电池),分析各种能源(电池)优势。 观看课件,仔细听老师的讲解,了解每一种能源的优势。
探 究 活 动 下面两个任务,任选一个:1、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声控机器人,要求机器人没有“听”到声音就原地待命,“听”到声音就立即向运动。2、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机器人,要求机器人向前行进,到到障碍物则停下。 根据要求分析任务,找出要用的器村,组装机器人。分析算法,编程完成调试。 通过完成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养成爱思考,爱动手的习惯。
课 堂 小 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机器人的各种传感器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使用这些传感器来完成相应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