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3节 电阻 -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3节 电阻 -教学设计(表格式) 人教版 九年级全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05 15:3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电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电阻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重要物理量,是课标一级主题“物质”下的二级主题“物质的属性”里的内容,是初中电学重要内容之一。此节内容由《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两部分组成。
学情分析
学习此节内容的学生是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电流》、《电压》、《串并联电路电流规律》、《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等内容。已具备学习本节课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
建立电阻的概念,认识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物理意义,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重点)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难点)
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1.认识电阻的概念、符号、单位,会进行电阻单位换算。 2.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3.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二)科学思维: 体验利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因素过程,熟练掌握控制变量法。 (三)科学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内在动力,严谨认真、实事求实、持之以恒的品质,热爱自然、遵守科学伦理的自觉行为。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工具
镍铬合金丝、铜丝、小灯泡、电流表、开关、导线若干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导体多是用铜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铁也是导体,即多又便宜,想想看,为什么很少用它来做导线呢?”为主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新课内容。 积极讨论、举例
(二)新课讲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演示实验)把粗细、长短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小灯泡亮度。 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 锻炼学生观察能力
2.在归纳总结学生分析的实验现象的基础上,通过讲解引出“电阻”概念、符号、单位、单位换算及电路符号。 认真听讲,记录笔记
3.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分析讨论,归纳导入部分问题。 熟读教材,积极讨论,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归纳。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4.(学生实验)组织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举例说明” (6)评估:指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方案。 (2)积极举例,提出假设。 (3)结合教材和已学知识设计实验。 (4)按照实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5)分析与验证:分析所收集的数据,归纳出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提出物理问题、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与制定方案的能力 培养学生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基于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5播放关于讲解半导体和超导体的视频并让学生自由畅谈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三)小结
引导学生对所探究内容进行总结,并反思本节课所学知识。 总结反思所学知识 锻炼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四)巩固
用教材95页1、2、3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认真独立的完成题目。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五)作业
95页4、5题
七、板书设计
16.3电阻 一、电阻 1.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符号为R。 2.单位:⑴基本单位:欧姆 ⑵常用单位:千欧、兆欧M ⑶1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二、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步骤: 3.结论:电阻大小与导体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