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份第1周
历史
一、单选题
1.火车票记录了铁路事业的发展。以原沈阳至北京的T12次列车为例,1997年车次前没有字头,运行时间要10小时37分;经过几次提速后,“12次”前先后更改为“K”“T”字头。2004年京沈间开通以“D”字头开头的动车组列车,只需要3小时59分。车次字头的变化反映了中国( )
A.交通运输科技水平的提高 B.铁路运输服务体系不断升级
C.严密的铁路运输网的形成 D.交通建设事业走在世界前列
2.秦国实施户籍相伍与集乡聚为县。县既由基层的乡聚组成,乡聚以下又有什伍之组织,将过去血缘关系的氏族组织,改造成为从户开始经什伍到乡聚再到县的严密的地缘关系组织。秦国此举( )
A.废除了贵族政治的基础 B.顺应了兼并战争的需要
C.开创了国家治理新模式 D.加强了对基层社会控制
3.相传刘邦在用剑斩杀了白帝之子化身的白蛇后,得知了自己赤帝之子的身份。西汉建立后,此剑成为国之重器。到了东汉,皇帝出行时有专人背负此剑随行。两汉统治者将斩蛇剑视为国之重器的动机是( )
A.借助历史规范仪卫制度 B.弘扬尚武勇毅政治传统
C.将汉代天命思想符号化 D.强化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4.唐代的民间窑口长沙窑以其瓷器上的诗文而闻名。据统计,长沙窑90%的题诗为佚名者所作,多以白话撰写,语言真切、通俗。例如“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家中无学士,官从何处来。”“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题诗安瓿上,将于买人看。”这说明当时( )
A.民间手工业充满活力 B.民众文化水平整体提升
C.商业导致诗歌的繁荣 D.科举成为主要选官方式
5.据《土司底簿》记载,明代的土司实际上是世袭的,但新土司向朝廷请袭时“必以并无世袭之文上请”,而皇帝圣旨上也必定写上“姑准任事,仍不世袭”等话。明廷这一做法( )
A.实际上放松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B.消除了土司制赖以存在的基础
C.不利于改土归流政策的广泛实施 D.维护了中央对民族地区的主权
6.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 )
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7.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财源是各省的协饷。各省督抚对此态度不一,有的想方设法拖延和减少协饷,有的与中央讨价还价,还有的则尽其所能援助,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左宗棠的私人关系。这反映出当时( )
A.国家权力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地方督抚力量削弱清王朝统治根基
C.社会矛盾尖锐统治危机加深
D.政府内部未达成对收复新疆的共识
8.甲午战争后,清廷多次大量举借英镑、法郎等外债,用以筹措赔款。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有官员上书提出,“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且“耗物力于无形之中”,中国应铸造自己的“英镑”和“先令”。这一观点提出的原因是( )
A.币制差异加剧了债务危机 B.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财富流失
C.清朝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 D.列强资本输出威胁民族工业
9.1913年2月28日,《新闻报》刊载漫画《醉翁之意》,亭中正在饮酒的人物是宋教仁。该漫画意在说明宋教仁( )
A.缺乏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 B.把推翻封建专制作为目标
C.以议会斗争追求政治抱负 D.争取再造共和的坚定决心
10.阶段 项别 赞皇 临城 内邱 元氏 昔东 和东 平东 井陉
调整前 脱离生产的村干部 166 106 48 42 93 45 90 33
调整后 脱离生产的村干部 79 37 25 25 56 34 57 16
上表为1943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下辖的太行区对村干部的调整情况。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应对日军囚笼政策 B.落实精兵简政原则
C.“三三制”的推行 D.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11.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在批孔批儒反传统过程中,一方面反对把原始儒学(孔孟)与后世儒学(宋明理学)截然划开,认为两者一脉相承,另一方面指出儒学中的民本主义与近代西方民主主义是两回事。陈独秀这些做法在当时主要是为了( )
A.否定专制统治 B.确立民主共和制 C.传播启蒙思想 D.理性认识传统文化
12.1919年,《北京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记载:“北京大学发行杂志多种,专以提倡过激派伪说。平时教授学生亦本此旨。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过激派伪说”指马克思主义 B.“政治问题”指俄国十月革命
C.“此次罢学风潮”指五卅运动 D.“远因”指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13.1921年6月,《共产党》杂志指出:“所谓国会省议会县议会,无一不演出种种怪状丑态,简直到了末路了……试问南北各派政党……(哪一派)担当这改造政党、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大责任呢?”这一评论旨在强调( )
A.武装斗争是唯一的变革途径 B.中国革命现实的迫切需要
C.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南北混战造成了国家分裂
14.1972年,新中国于“重返”联合国后不久便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周恩来批示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设立一个环境保护办公室;次年,直属于国务院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它们成为国家环保局(后改组为生态环境部)的前身。这一进程说明,新中国( )
A.外交突破推动治理体系发展 B.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C.积极组织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
15.毛泽东在某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指出:苏联片面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在国家和农民的关系问题上把农民挖得很苦;把什么都集中到中央,地方一点机动权都没有。……中国应当找出一条符合中国情况的道路。该报告( )
A.反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有了新认识 B.标志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重大转移
C.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顺利实施 D.旨在揭露苏联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
16.1950年11月,新中国召开第一届戏曲工作会议,会上有人提出戏曲应该“百花齐放”,周扬认为这个提法很好,便向毛泽东作了汇报,得到了肯定。1951年4月,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毛泽东为该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泽东的这些表态( )
A.强调戏曲发展的关键性作用 B.调动了曲艺人士投身社会建设
C.增强了“双百”方针的影响力 D.指明了中国文化建设的新方向
17.公元前8世纪左右地中海地区形成了一个文明交流共同体,下表为该地区经济状况。
地区 经济活动
大多数地区 以本地农业为主要的经济活动形式
古希腊 本地农业仍然是主要的社会与经济基础,城邦的社会与政治力量的主体是自由农民
古代埃及 农业的地位和重要性也远远高于商业活动。商业活动主要是为了获取原料和一些贵重物品
这反映出当时( )
A.农业技术的发展较快 B.社会阶级分化的进程加快
C.工商业发展面临困境 D.区域文明交流的规模有限
18.早期的东罗马帝国皇帝赋予执事官特殊的权力,其权力日益坐大,逐渐成为帝国最重要的官员,拥有庞大的下属机构,对地方官员进行监督,“不论各省区发生任何情况,只要他们认为重要,需要汇报,就立刻上报给皇帝和执事官”。据此可知执事官( )
A.适应了帝国的发展形势 B.建立了完备的监督体系
C.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D.有权代理皇帝行使决策
19.据考古发现,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是西非,典型代表是今尼日利亚中部高原,该地区正好接近班图人的起源地,而铁器的传播路线大致与班图人的迁徙路线相吻合。由此可知( )
A.非洲文明地域差异性明显 B.铁器起源于非洲西部地区
C.班图人迁徙推动铁器传播 D.铁器在非洲自西向北传播
20.16世纪之后,世界各大洋进入海盗横行时代。这种罪恶活动遍布加勒比海、中国东南沿海、北大西洋、印度洋和非洲东西沿岸等各个海域。甚至出现了诸如“海盗国家”英国、“北欧海盗”瑞典等臭名昭著的鼓励海盜劫掠国家。海盜猖獗现象客观上反映了( )
A.海盗劫掠成为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
B.西欧国家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C.全球贸易中心逐渐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西欧
D.大洲之间商贸活动日趋繁荣
21.宗教改革之前,英国主教群体在国家世俗和宗教事务上拥有诸多特权,如司法豁免等;宗教改革之后,主教的职能被限制在宗教领域,并被取消了一系列宗教特权。这一变化( )
A.破坏了天主教会的信仰基础 B.推动了英国的近代国家建构
C.勾勒了理性王国的发展蓝图 D.催生了英国君主的世俗权力
22.1943年8月,美英在原子能研究领域进行全面合作达成协议,明确规定没有双方同意,不得与第三方交流任何有关原子能的情报。1944年6月,美英就控制钍和铀矿资源达成协议,双方成立“联合开发托拉斯”,到1945年已控制全世界97%的铀矿石和65%的钍矿。美英这一系列举措( )
A.彻底摧毁了法西斯国家的武器发展 B.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的关键
C.隐含战后遏制苏联实力发展的企图 D.使得垄断资本主义扩展到军事领域
23.20世纪90年代中期,有61%的法国人、45%的德国人和32%的意大利人认为美国文化是对他们本国文化的一种威胁。法国发生了一系列抵制、捣毁快餐麦当劳餐厅的运动,《谁在扼杀法国》、《美国的集权主义》和《不要对山姆大叔感恩》等书位居畅销书榜。这表明( )
A.美国对欧洲实施文化渗透 B.美国影响力在欧洲部分地区受阻
C.法国书籍出版业迅猛发展 D.美国已经占领欧洲餐饮业的市场
二、材料题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的张伯苓,不仅是教育家,也是体育家。在他创办的学校里,体育真正摆在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他幼年体质孱弱,在进入北洋水师学堂后,就格外重视这所军事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了自己的体质,使他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门知识的学习中。近代中国是落后的,这种落后也体现在体育上,张伯苓提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同时张伯苓还认为“研究问题,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标志首先体现在身体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上,只有在身体上自立才能进一步实现行动自立、经济自立和精神自立,而身体上的自立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的。正是基于这些认识,张伯苓力倡“教育里没有了体育,教育就不完全”的思想。
——摘编自王彦力《张伯苓;中国注重体育第一人》
(1)根据材料,概括影响张伯苓力倡体育教育思想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张伯苓体育教育思想的作用。
25.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一切其他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罗马人将工商业看成卑贱的职业,那些在对外征服中获得巨额财富的高级官员和新兴骑士利用一切机会扩大其地产。贵族依仗权势采用各种手段,加紧对小农土地的兼并。由于奴隶劳动排挤了自耕农经济,无业游民进入城市,为大地产出售商品粮提供了市场。罗马共和国时期,出现了一种拥有数千犹格土地的“拉蒂芬丁”型地产。
——摘编自隋竹丽《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农业结构的遽变》
材料二:客观地看,工厂主颁布严厉的规章制度,推行苛刻的工厂纪律,对工人实施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以强制其适应机器大生产方式,这一点值得肯定。历史学家艾什顿指出:“显然,如果18世纪的工人在工作时拒绝服从统一的管理,那么就不会有工厂制,不会出现生产增长,因此,实际上也不会出现19世纪那样的生活水平。”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古罗马“拉蒂芬丁”型地产形成的原因,指出与这种地产直接相关的农业劳作方式。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围绕“工厂规章制度”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6.银行国有化是国家所有制经济形成过程中的一条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7年以前,在俄国各商业信贷银行的股份中,外国资本占了42%。1917年12月27日,苏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银行国有化法令》,规定全部私人银行一律收归国有,与国家银行合并,关闭贵族土地银行和农民土地抵押银行以及相互信用公司,取消外国银行设立的分支机构。银行国有化以后,原俄国家银行改组为俄罗斯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人民银行,原商业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转入人民银行。列宁指出:“为了俄国土地上不仅消灭地主,而且要根本铲除资产阶级的统治,铲除资本压迫千百万劳动群众的可能性,苏维埃政府采取的措施之一,便是过渡到银行国有化。”只有实行银行和铁路的国有化,才使苏维埃政府“有可能着手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经济”。
——摘编自王帅《前苏联金融制度演进过程综述》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随着根据地的扩大而逐渐形成了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根据地银行体系。1948年,以根据地银行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银行。1950年的“全国金融业联席会议”确立了私营行庄的社会主义改造总体思路。1952年,为配合即将开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决定将所有私营行庄及合营银行合并为一个大的公私合营银行。1954年实现了公私合营银行和人民银行各级储蓄机构的合并。1957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公私合营银行机构、人员、业务财产移并我行处理原则》,将公私合营银行的机构、人员、业务财产,全部转移入中国人民银行。
——摘编自信瑶瑶《新中国70年银行制度建设:思想演进与理论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7年俄国银行国有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17年俄国银行国有化与新中国初期银行国有化在过程上的异同,并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93年6月,雅各宾派上台的第二天,国民大会颁布了第一道土地法令,它规定已经没收的逃亡的贵族土地及王室、教会的土地,均分成小块卖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允许他们在十年内分期付款;使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得到迅速发展,小农经济在法国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大革命后,由于小土地经营占绝对优势,其内部缺少活力,也不具备开放性,只能在封闭的传统农业生产范围内徘徊。尽管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但农村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农业的长足发展的局面,而是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向资本主义农业演变的过程。
——摘编自夏洪亮《论雅各宾派土地政策的得与失》
材料二: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存在的弊端逐渐显现。为了解决新时代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新问题,中共及时调整了农村土地政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2014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要求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三权分置”农村土地政策的确立,是我们党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实际和我国具体国情对农村土地政策的又一伟大探索。
——摘编自周超《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法两国土地政策调整的不同方面。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21世纪初土地政策调整的重大意义。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曼彻斯特的城市化
甲:在该城的某些部分……地下室的潮湿程度根本不宜给人居住……据我所知,有许多工人家庭在这种墙上滴水的地下室住上一段时期后就与世长辞……使穷人最受苦的是通风不足。最常见的后果是寒热病,我还屡次见到由此引起的肺痨病例……
——《1793年医师关于曼彻斯特城工人住宅的调查报告》
乙:
1837年曼彻斯特和拉特兰郡人口平均寿命
丙:以棉纺工业中心的曼彻斯特为例,18世纪80年代,第一家蒸汽动力的棉纺厂在曼彻斯特建立,1794年为3家,而到1821年则多达66家。1853年时,曼彻斯特的棉纺厂数为108家,达到了顶峰。除了厂房,城市中还有其他大量生产性建筑。
1849年曼彻斯特市布里奇沃特街区
——据梁远《近代英国工业城市规划演进研究(1848—1940)》等整理
材料二:
1863年,议会颁布《碱业法》,要求抑制工业生产中的有害气体; 1868年、1875年,英国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 1875年,议会颁布《公共卫生法》,设立公共卫生局,对供水、排污、贫民窟清理进行监督; 1876年,“首都公共事务委员会”开辟新街道,缓解交通拥堵;议会颁布第一部环境保护法《河流污染防治法》。
——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经过19世纪工业城市改造工程,现代都市整洁、卫生、舒适的物质环境初露端倪,居民的工作、居住和生活条件大为改观,走过了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摘编自《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1)材料一可用于说明曼彻斯特城市化中的什么问题?概括说明理由。为更好地说明这一问题,还需要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
(2)根据材料,为我国某新兴工业城市提几条加强城市管理的建议。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料中的李鸿章
李鸿章(1823~1901),本名章铜,字渐甫、子黻,号少荃(一作少泉),安徽省庐州府(今属合肥市)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将领,清末重臣。李鸿章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晚清社会的重要人物,对晚清转型时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通过对其留存的相关史料进行研究,更能清楚地了解认识李鸿章。下表是研究李鸿章的部分相关史料。
史料1 《钦定剿平粤匪方略》编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同治五年(1866年)奏报、上谕
史料2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编自咸丰十一年(1861年)至同治十三年(1874年)
史料3 《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编自光绪七年(1881年)至光绪十年(1884年)
史料4 《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编自光绪元年(1875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史料5 《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史料6 《义和团档案史料》1959年出版
史料7 《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1992年出版
——整理自《中国近代史料在近代史研究中的运用》等
(1)根据上表并结合李鸿章经历过的重大历史事件,请对这些史料进行分类整理,并判断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鸿章的社会形象加以阐释。
三、论述题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都城的变迁模式
中国古代都城的变迁经历了从“长安时代”到“北京时代”的转移。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迁的原因。(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车次字头的变化反映的是火车车速的不断提高,这是交通运输科技水平不断
提高的结果,故选A项。题干未体现铁路运输服务体系的升级,排除B项;题干选取的是沈阳—北京车次,无法体现铁路交通运输网形成,排除C项;“走在世界前列”题干无法体现,排除D项。
2.答案:B
解析:据题干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通过采取设置县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便于集中力量应对形势需要,提高国力在兼并战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故B项正确;A项,废除贵族政治的基础的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C项,开创国家治理模式不是目的,故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治理,不符合主旨,故错误。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相传刘邦在用剑斩杀了白帝之子化身的白蛇后,得知了自己赤帝之子的身份。西汉建立后,此剑成为国之重器。到了东汉,皇帝出行时有专人背负此剑随行”可知,两汉统治者将斩蛇剑视为国之重器,是因为刘邦斩蛇剑是自己身份的象征,是汉代天命思想的体现,C项正确;材料中的斩蛇剑是汉代天命思想的体现,不是借助历史规范仪卫制度,排除A项;材料中的斩蛇剑是汉代天命思想的体现,不是弘扬尚武勇毅政治传统,排除B项;材料中的斩蛇剑是汉代天命思想的体现,不是强化儒家思想统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4.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据材料“唐代的民间窑口长沙窑以其瓷器上的诗文而闻名”可知,材料中的瓷器为民营手工业,“长沙窑90%的题诗为佚名者所作,多以白话撰写,1语言真切、通俗”体现了民营手工业通过多种方式促进销售,反映了民间手工业充满活力,A项正确;材料仅为手工业行业,不能反映民众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排除B项;长沙窑的瓷器上“多以白话撰写,语言真切、通俗”,虽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诗歌的发展,但就整个唐代来说,并非商业导致诗歌的繁荣,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科举选官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
5.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材料中明代土司实际上是世袭的,但新土司向朝廷请袭时却要声明并无世袭之文,而皇帝圣旨上也必定写上“姑准任事,仍不世袭”等话,这说明明廷是在维护中央对民族地区的主权,D项正确;新土司就任需要向朝廷请袭时并要得到皇帝的圣旨批准,这说明明廷并未放松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排除A项;消除了土司制赖以存在的基础说法绝对,排除B项;改土归流政策是在清代推行的,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日记中涉及土地租佃关系、雇佣关系,加上本来存在的自耕农经济的经营方式,可以说明,明代松江地区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多样,故选D。A错在“普及”,排除;材料未涉及地主剥削程度及地主收入依赖家庭副业的信息,排除B、C。
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主要财源是各省的协饷。各省督抚对此态度不一,有的想方设法拖延和减少协饷,有的与中央讨价还价,还有的则尽其所能援助,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与左宗棠的私人关系”可知,地方督抚对于中央决策讨价还价,体现了地方督抚力量削弱清王朝统治根基,B项正确;A错在“根本”,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社会矛盾尖锐,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政府是否达成共识,而是对中央命令的阳奉阴违,排除D。故选:B。
8.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面对国际银价下跌的趋势”“借款一项,吃亏尤巨而久”“耗物力于无形之中”可知,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大量举借外债,但由于国际银价下跌,加剧了清政府的债务危机,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大量举借外债,但由于国际银价下跌,加剧了清政府的债务危机,而非通货膨胀导致国家财富流失,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大量举借外债,但由于国际银价下跌,加剧了清政府的债务危机,而非清朝的贸易逆差不断增加,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在甲午战争后大量举借外债,但由于国际银价下跌,加剧了清政府的债务危机,而非列强资本输出威胁民族工业,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A.材料没有涉及宋教仁与群众的关系,故A错误;B.1913年封建专制已经被推翻,故B错误;C.根据漫画“醉翁之意”“总统”“内阁”等信息可知,宋教仁主张建立责任内阁,通过议会斗争追求政治抱负,故C正确;D.此时中华民国已经成立,“再造共和”漫画信息无法体现,故D错误。
10.答案:B
解析:材料中“1943年晋冀豫边区政府下辖的太行区对村干部的调整”反映出脱产干部越来越少,这主要是为减轻根据地人民的战争负担,节省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克服严重的物质困难,在根据地进行了精兵简政,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不符,均排除。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思想,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的素养。陈独秀反对把原始儒学与后世儒学区分,指出儒学的民本主义不同于近代西方民主思想,这些做法彻底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这主要是因为传统儒学思想是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彻底否定儒学就彻底否定了封建专制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故选A项;当时中国已在形式上确立民主共和制,陈独秀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制,故排除B项;C项不是主要目的,故排除C项;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思想不是理性认识,故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中国)。根据材料“此次罢学风潮近因虽由政治问题发生,而其远因,未始不由此种学说有以致之......审察学生举动几类俄国过激派之所为”可知,教育部主事认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近因是政治问题,而远因则是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而在中国宣传的学说,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作用,因此,“过激派伪说”指马克思主义,A项正确;“政治问题”指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排除B项“此次罢学风潮”指五四运动,而五卅运动发生于1925年5月30日,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C项;
“远因”指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排除D项。
故选A项。
1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A项,材料并未强调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中《共产党》杂志认为国会、议会等政治机构已经走到了末路,没有任何一派政党能够承担起“改造政治、改造中国”的重任,这说明中国革命现实的迫切需要。故B项正确;C项,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反帝反封建,材料并未涉及。故C项错误;D项,材料并未提及南北混战。故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新中国“重返”联合国之后,不但积极参与联合国的会议,还从中吸纳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并相应调整了政府部门设置,适应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故选A项;材料只体现了新中国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并未完整体现新中国自行组织开展多边外交活动,故排除C项;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和国际秩序的变革并不是材料主旨所在,故排除B、D两项。
15.答案:A
解析:材料核心信息是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突出了中国经济建设要注意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比例;反对苏联对农民的掠夺;政治上不能搞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故毛泽东的报告体现了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认识,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社会主义总路线中有“左”倾的信息,这与材料意思相违背,排除C项;揭露弊端不是目的,目的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排除D项。
16.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毛泽东不仅肯定了戏曲应“百花齐放”,还亲自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些表态能够激发曲艺界人士参与国家文化建设的热情,让他们发挥自身的专长,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戏曲的发展“百花齐放”,而不是强调戏曲的关键性作用,排除A项;材料时间是1950—1951年,“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毛泽东对新中国戏曲事业的表态,“指明了中国文化建设的新方向”这一表述过于夸大,排除D项。
17.答案:D
解析:根据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左右,地中海沿岸大多数地区仍以本地农业为主要的经济活动形式,商贸活动和文明交流在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中并不占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农业在本地区的经济地位,并未涉及农业技术,排除A项;通过材料可知这一时期地中海地区的农民占有重要地位,工商业者所占比例较低,体现不出明显的阶级分化,排除B项;材料并未涉及影响工商业发展的因素,排除C项。
1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东罗马帝国的皇帝赋予执事官的权力是与帝国发展形势相适应,尤其是对各省的监督,这与帝国疆域不断扩大,需要加强对地方管理是适应的;故A项正确;B项,题干提及了执事官的监督职能,但这并非意味着就建立起了完备的监督体系,而且“完备”表述过于绝对,故错误;C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地方的行政问题,故错误;D项,题干中并未提及“决策权”的问题,故错误。
19.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据材料铁器的传播路线大致与班图人的迁徙路线相吻合"可知,撒哈拉以南非洲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是西非,铁器的传播路线与班图人的迁徙路线一致,说明班图人的迁徙推动铁器的传播,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非洲其他地区文明,看不出不同地区的差异,排除A项;材料“最早使用铁器的地区是西非"表明撒哈拉以南非洲这一片区域内西非人最早使用铁器,但不代表铁器起源于此,铁器也可能从其他区域传入这一地区,排除B项;材料仅提到了铁器的传播路线,但并未具体说明传播方向,“从西向北”无从得出,排除D项。故选C项。
20.答案:D
解析:海盗伴随新航路开辟而增多,大多集中在海路要道,这反映的是各大洲之间商业贸易的繁荣,D项正确;商业贸易是英国荷兰等国家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排除A项;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已经开辟,排除B项;全球各地都有海盗,无法说明贸易中心转移到西欧,排除C项。故选D项。
21.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主教在宗教改革前后权力的演变。宗教改革前,英国主教在国家世俗和宗教事务上拥有诸多特权,弱化了王权;而宗教改革后,英国主教的权力受限,王权得到强化。这有利于英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国家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所涉及的是英国主教权力的变化,并未涉及民众的信仰问题,排除A项;理性主义是17-18世纪启蒙运动的核心内容,时间不相符,并且材料所涉及的是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宗教改革前,英国就已经完成了封建化,由此可知英国君主的世俗权力并不是由宗教改革催生的,排除D项。
22.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英两国在研究原子弹出于打击法西斯势力以赢取战争的胜利,同时也是在为战后布局,特别是针对苏联发展核武器,美英达成了保密协议,因此,隐含着遏制苏联的企图,故C正确。B项,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的关键应该是反法西斯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非使用原子弹的结果,故错误;A项,“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故错误;D项,题干中并未涉及垄断资本主义,更未提及垄断资本主义扩展到军事领域,故错误。
2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冷战结束后,欧洲的一些国家抵制美国文化,故B项正确;A项,题干信息的主体应该是欧洲,而非美国,而且也看不出美国对欧洲文化渗透,故错误;C项,与题干主旨不符;D项,该表述是对题干中“麦当劳餐厅”一词的过度发挥,而且德国、法国、意大利也不能代表整个欧洲,故错误。
24.答案:(1)因素:近代以来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张伯苓对于体育价值的感受;体育教育对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意义重大;张伯苓个人的教育认知。
(2)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为后来五育并举理念提出奠定基础;丰富了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有利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近代化;将体育教育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结合,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近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1)通过材料“在进入北洋水师学堂后,就格外重视这所军事院校开设的体育课程,通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了自己的体质,使他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各门知识的学习中”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以来新式学堂教育的发展;通过材料“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可知,张伯苓对于体育价值的感受;通过材料“只有在身体上自立才能进一步实现行动自立、经济自立和精神自立,而身体上的自立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的”可知,体育教育对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意义重大;通过材料“研究问题,固然要紧,而熏陶人格,尤其是根本”可知,张伯苓个人的教育认知。
(2)作用:通过材料“一个人的人格形成标志首先体现在身体逐渐摆脱对他人的依赖上,只有在身体上自立才能进一步实现行动自立、经济自立和精神自立,而身体上的自立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实现的”结合所学可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为后来五育并举理念提出奠定基础;丰富了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有利于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近代化;将体育教育与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结合,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近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产生了深远影响。
25.答案:(1)原因:传统重农观念的影响;对外扩张的推动;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贵族政治的保障。劳作方式:庄园式劳作。
(2)示例观点:规章制度的实施推动了经济发展。论述:明确的规章制度是工厂制发展的产物。规范化的管理有利于机械化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器的效能,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潜力,从而促进生产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提高社会生活水平。总之,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管理推动生产有序进行,使工厂制进一步发展。
解析:(1)第一小问,由“古罗马人将工商业看成卑贱的职业……利用一切机会扩大其地产”,可得出传统重农观念的影响;由“在对外征服中”,可得出对外扩张的推动:由“由于奴隶劳动排挤了自耕农经济,无业游民进入城市贵族依仗权势采用各种手段”,可得出奴隶制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贵族政治的保障。第二小间,联系所学,可得出为庄园式劳作。
(2)本问为开放型问题,可分别从正、反两方面拟定题目进行论述。若赞成历史学家的观点可从工厂制形成、生产力发展,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进行论述。
26.答案:(1)积极影响:打击了俄国资产阶级和外国干涉势力;增强了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实力;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
(2)异:①俄国采用国家法令形式并快速国有化;中国在银行体系内逐步改革并分段实施。②俄国时间短;中国时间较长。同:都设置了人民银行作为统一管理机构。原因:①俄国十月革命后面临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威胁;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逐步恢复。②俄国银行外国资本占比大,需要摆脱外国资本的控制;新中国结合国情对民族工商业(包括银行)采用赎买方式实施社会主义改造。③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前缺乏办银行经验;中国共产党曾在民主革命时期积累了办银行的经验。
解析:(1)积极影响,据材料一“1917年以前……外国资本占了42%”“苏俄中执行委员会通过了《银行国有化法令》”并结合所学苏俄国际国内形势可以得出:打击了俄国资产阶级和外国干涉势力。根据材料一《银行国有化法令》规定的内容可得出:增强了苏维埃政权的经济实力;巩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根据材料一“只有……国有化,才使苏维埃政府‘……建设新的社会主义经济’”等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奠定了基础。
(2)第一小问,不同点可根据材料一“《银行国有化法令》”、材料二“全国金融业联席会议”“将所有私营行庄及合营银行合并为一个大的公私合营银行”“《公私合营银行机构、人员、业务财产移并我行处理原则》”及所学,可以得出:俄国采用国家法令形式并快速国有化;中国在银行体系内部逐步改革并分段实施。根据材料所述时间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俄国时间短;中国时间较长。相同点根据材料一中“人民银行”、材料二中“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得出:都设置了人民银行作为统一管理机构。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1917年12月27日,苏俄中央行委员会通过了《银行国有化法令》”、材料二“1950年的‘全国金融业联席会议’确立了私营
行庄的社会主义改造总体思路”并结合所学中俄两国面对的国际国内形势,得出原因:俄国十月革命后面临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威胁;新中国成立初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国民经济逐步恢复。根据材料一“规定全部私人银行一律收归国有……取消……分支机构”和材料二“1950年……确立了私营行庄的社会主义改造总体思路。1952年……国家决定……合并为一个大的公私合营银行”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因:俄国银行外国资本占比大,需要摆脱外国资本的控制;新中国结合国情对民族工商业(包括银行)采用赎买方式实施社会主义改造。根据材料一“外国资本占了42%”和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了……根据地银行体系。1948年……组建中国人民银行”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因: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前缺乏办银行经验;新中国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曾在民主革命时期积累了办银行的经验。
27.答案:(1)不同:法国: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维护大革命成果;中国: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法国:落后小农经济得到充分、长期发展;中国:向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法国: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向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中国: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法国:农业经营形式单一;中国:农业经营形式多样化;法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中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2)意义:极大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科技化和现代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
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题。时空是:1793-2014年的法国、中国。依据材料“国民大会颁布了第一道土地法令,它规定已经没收的逃亡的贵族土地及王室、教会的土地”及材料“我们党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实际和我国具体国情对农村土地政策的又一伟大探索”,可得出法国:摧毁封建土地制度,维护大革命成果;中国: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依据材料“使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得到迅速发展,小农经济在法国国民经济生活中占有很大比重”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可得出法国:落后小农经济得到充分、长期发展;中国:向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依据材料“大革命后,由于小土地经营占绝对优势”及“中共及时调整了农村土地政策”,可得出法国: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向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中国: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前提;依据材料“由于小土地经营占绝对优势,其内部缺少活力,也不具备开放性,只能在封闭的传统农业生产范围”及“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可得出法国:农业经营形式单一;中国:农业经营形式多样化;依据材料“尽管法国大革命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但农村并没有出现资本主义农业的长足发展的局面”及“我们党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实际和我国具体国情对农村土地政策的又一伟大探索”可得出法国:农业经济发展缓慢;中国:农业经济迅速发展。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题。时空是:21世纪初的中国。意义可根据“我们党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实际和我国具体国情对农村土地政策的又一伟大探索。”的提示得出极大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维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依据“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可得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据“鼓励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可以得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科技化和现代化;联系知识也可得出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
28.答案:(1)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甲:贫富分化加剧,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疾病横行。乙: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不协调,城市人口人均寿命短。丙:城市布局不合理,空气污染严重,影响居住环境。三则材料共同反映了曼彻斯特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城市环境问题。方面:曼彻斯特城市化前的城市居住条件、基础设施、医疗卫生状况;城市化后的交通拥挤状况;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
(2)建议:加强政府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居民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调整能源结构;应用新科技,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培养环保意识。
解析:
29.答案:(1)史料1、7属于文献史料,且都属于档案资料,史料价值较高。可用于研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汉族地主官僚的崛起。史料2、5属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高。可用于研究李鸿章参与洋务运动的情况。史料3、4属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高。可用于研究李鸿章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作用。史料6属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高。可用于研究李鸿章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与作用。(只要按历史事件分类可酌情给分,未按历史事件分类不给分)
(2)阐释:
清朝晚期,清政府统治腐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李鸿章积极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积极交涉,维护了国家与民族利益。作为封建士大夫,他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具有阶级局限性。
总之,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要历史人物,勇于承担、锐意进取,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时代和阶级局限,以维护腐朽的清政府统治为己任,具有落后性。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钦定剿平粤匪方略》”、“《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档案史料》”可分析出史料1.7属于文献史料,且都属于档案资料,史料价值较高,结合太平天国运动可知,这些史料可用于研究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汉族地主官僚的崛起。根据材料“《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请设铁路公司借款开办折》”可分析出史料2.5属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高,结合洋务运动可知,可用于研究李鸿章参与洋务运动的情况。根据材料“《清光绪朝中法交涉史料》”、“《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可分析出史料3.4属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高,结合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可知,可用于研究李鸿章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的作用。根据材料“《义和团档案史料》”可分析出史料6属于文献史料,史料价值较高,结合义和团运动可用于研究李鸿章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与作用。
(2)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晚清中国。阐释:结合晚清史实可分析出清朝晚期,清政府统治腐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激化,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结合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兴办的洋务企业可分析出李鸿章积极参与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结合所学可知,在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积极交涉,维护了国家与民族利益。作为封建士大夫,他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腐朽落后的封建统治,具有阶级局限性。总之,李鸿章作为晚清重要历史人物,勇于承担、锐意进取,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时代和阶级局限,以维护腐朽的清政府统治为己任,具有落后性。
30.答案:长安和北京分别代表了中国历史前期和后期都城的典型,这种转变可称之为从“长安时代”到“北京时代”的转移。从“长安时代”到“北京时代”的转换,意味着作为历史主要舞台的生态环境区域,从农牧交错带转移到沿海地带。贯穿欧亚大陆的交通干线,由内陆的陆路向沿海的水路、海路移动,相比于受大陆生态环境极大制约的长安,北京通过利用水运和海运,逐渐超越生态环境制约,显得更具优越性。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主要谷仓地区由华北平原向江南移动,长江下游成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地,北京所处位置使其能够直接通过人工大运河与长江下游的粮食产区连接。游牧地区出现了新的强大游牧民族,这些民族势力范围与北京相邻。非汉族政权主要据点由西北移到东北,与农业地区主要政权据点的移动发生联动,从而使农牧两地区政权进行交流的主要舞台从中国大陆西北部的长安移向了东北部的北京。中国都城经历了从“长安时代”到“北京时代”的变迁模式,是由军事、经济、交通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根据图片信息我国古代都城的变迁受到丝绸之路、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关系、经济重心南移、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史实分析这一变迁的原因。根据材料“农牧交错带”、“谷仓地带的移动”、“大运河”可得出中国古代都城转移的原因包含着军事、经济、交通等方面:其次结合游牧民族侵扰中原政权、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大运河修建后北京的交通便利等史实分析都城变迁的原因。要注意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论述充分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最后,对所闻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