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单元 总复习
单 元 备 课
第 10单元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4课时
主要内容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成长小档案;二是教学活动;三是全册所学知识的综合练习。
教材分析 教材中主要通过练习来回顾学过的知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并在练习中把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形成知识体系。总复习时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对本学期的知识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更牢固的掌握。2.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知识领域的角度回顾梳理知识,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养成回顾与整理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3.通过总复习的学习,使学生捉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牢牢掌握所学知识。难点: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教与学建议 1.准备必要学具,如多媒体课件。2.提倡方法多样化。启发式教学法,组织小组合作,分组讨论。
单元课时分配 1.数与代数(1) 1课时2.数与代数(2) 1课时3.图形与几何 1课时4.统 计 1课时
第1课时 数与代数(1)
课题 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律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4页第1题,第106~107页练习二十五第1、2、3、6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算式各部分间的关系,熟练掌握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会正确进行四则运算及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2.经历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归纳整理和练习过程,体验归纳整理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回顾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各部分间的关系、顺序、运算律等知识点。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教师: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复习,巩固这两部分的知识点,提高大家的计算正确率。 1.复习四则运算。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一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3)有关0的运算。加法: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例如:14+0=14。减法:当被减数等于减数时,差是0。例如:38-38=0。乘法: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54×0=0。除法: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例如:0÷13=0。0不能作除数。(4)括号。①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②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运算的算式,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③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5)解决问题。①根据船的租金及限乘人数,先计算哪种船的人均租金更便宜。②假设所有人都乘坐租金便宜的船,如果正好坐满,无空座,那么这种租法最省钱;如果没坐满,就再调整,调整时要做到尽量让船坐满。 2.复习运算律。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连减的运算性质:a-b-c=a-c-b 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除法的运算性质:a÷b÷c=a÷(b×c)(b、c均不为0)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做几道相关练习题巩固一下吧!(板书:数与代数(1))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4第1题。(1)指名学生口答第(1)、(2)题,全班交流。(2)指名学生上台板书第(3)题,其余学生独立完成。(3)教师集体订正、评价。(4)学生观察算式,指名学生回答,并追问为什么,全班交流。2.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练习二十五”第1题。(1)教师指名学生板书,其余学生独立计算。(2)教师集体订正、评价。3.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练习二十五”第2题。(1)组织学生回顾运算律。(2)学生独立完成填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3)教师集体订正、评价。4.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练习二十五”第3题。(1)教师指名学生板书,其余学生独立计算。(2)教师集体订正、评价。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律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07页练习二十五第6题。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关注学生的易错点。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1)1.复习四则运算。(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3)有关0的运算。(4)括号。(5)解决问题。2.复习运算律。
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复习课,目的是让学生“温故知新”。分为两部分:一是整理,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对比梳理,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将容易模糊的知识清晰化;二是复习,但绝不是简单的重复,是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对原来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再学习。
第2课时 数与代数(2)
课题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加减法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4页第2题,第106~110页练习二十五第1、4、5、7、18、20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正确读写小数、改写小数及比较小数的大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掌握移动小数点使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会改写名数,会正确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掌握小数的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培养抽象概括、自主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整理和复习与小数有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教师: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加减法的复习,巩固这两部分的知识点,提高大家的计算正确率。课件出示教材P104第2题,学生分组讨论和交流。 1.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①小数的意义。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②小数的数位顺序表。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数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万分位……计数单位……万千百十一(个)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③小数的读法。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小数点读作“点”;最后读小部分,从左往右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④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位上的数字。(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①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O”,小数的大小不变。②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①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②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就是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点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位。把一个数缩小到原数的、、……就是把这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4)小数与单位换算。①将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低级单位的数÷进率=高级单位的数。②把含有低级单位的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单名数,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变,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再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的小数部分。③将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可以用这个数乘两个单位间的进率。高级单位的数×进率=低级单位的数。(5)小数的近似数。①小数的近似数。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②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改写时,只要在万位或亿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去掉小数末尾的“0”,同时在数的后面加上“万”或“亿”字即可。 2.复习小数的加减法。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1)小数加减法。①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②从末位算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计算减法时,被减数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数位上的数加在一起后再减。③小数部分的位数不够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先在小数部分位数较少的小数末尾添“0”补位,再进行计算。④得数的小数点要与竖式中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没有括号的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3)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整数加法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因此在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要仔细观察每个数的特点,注意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及每个数前面的运算符号,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做几道相关练习题巩固一下吧!(板书:数与代数(2))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练习二十五”第1题。(1)教师指名学生板书,其余学生独立计算。(2)教师集体订正、评价。2.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练习二十五”第4题。(1)指名学生朗读题目。(2)组织学生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3)教师指名学生板书,其余学生独立计算。(4)教师集体订正、评价。3.课件出示教科书P107“练习二十五”第5题。(1)学生独立完成填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2)教师集体订正、评价。4.课件出示教科书P107“练习二十五”第7题。(1)指名学生朗读题目,组织学生分析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填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3)教师集体订正、评价。5.课件出示教科书P110“练习二十五”第20题。(1)教师指名学生板书,其余学生独立计算。(2)分组讨论解题方法。(3)教师集体订正、评价。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小数的加减法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10页练习二十五第18题。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关注学生的易错点。培养推理能力。
板书设计 数与代数(2)1.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4)小数与单位换算。(5)小数的近似数。2.复习小数的加减法。(1)小数加减法。(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3)整数加法运算律推广到小数。
教后反思 这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小数的产生和意义以及小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进行复习的。小数性质的理解和运用是本节课复习的重点。本节课完成了预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到复习课的乐趣。学习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整节课的复习设计合理,但知识点之间的过渡不是很自然,语言不够精炼,探究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也不是很充足。
第3课时 图形与几何
课题 图形与几何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页第3题,第107~110页练习二十五第8、9、10、11、12、13、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复习,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征,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内角和、多边形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不同分类等知识,加深对等腰、等边三角形的了解,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比较、概括、类比的能力,增强空间观念。2.经历由物体到对应视图,由视图想象物体形状的过程,能够灵活、正确地转换,发展推理、想象的能力和空间观念。进一步认识平移、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识别平移、轴对称图形,能够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利用平移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想象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 回顾和整理图形的特征,巩固视图及图形的运动等知识。
教学难点 正确、灵活地解决与图形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教师: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观察物体、三角形和图形的运动的复习,巩固这三部分的知识点,提高大家的计算正确率。 1.复习观察物体。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1)从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那一面数出看到的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形状。(2)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时,观察到的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3)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的几何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复习三角形。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1)三角形的特性。①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②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①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②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3)三角形的分类。①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②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4)三角形的内角和。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②多边形的内角和=180°×(边数-2)。 3.复习图形的运动。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1)轴对称。①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点之间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②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a.“找”,找出所给图形上每条线段的端点;b.“定”,根据对称轴确定每个端点的对称点;c.“连”,依次连接这些对称点,得到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2)平移。①确定方格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的方法。a.根据箭头的指向确定平移的方向;b.找出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一组对应点,对应点之间的格数就是图形平移的距离。②在方格中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a.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能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b.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c.连点成形。③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求法:可以运用平移的方法,将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做几道相关练习题巩固一下吧!(板书:图形与几何)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5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集体订正、评价。2.课件出示教科书P107“练习二十五”第8题。(1)引导学生回忆长方形、平角的特征等相关知识。(2)学生独立计算。(3)指名学生回答。(4)教师集体订正、评价。3.课件出示教科书P107“练习二十五”第9题。(1)指名学生朗读题目,组织学生分析题意。(2)学生独立完成填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3)教师集体订正、评价。4.课件出示教科书P107“练习二十五”第10题。(1)学生先独立数一数,再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数的时候要有序,不重复、不遗漏,将锐角、直角、钝角分别用不同的标记记上,再填空。(2)指名学生回答,课件展示过程,教师集体订正、评价。5.课件出示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五”第11题。(1)学生独立完成连线。(2)课件出示正确答案,教师集体订正、评价。6.课件出示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五”第12题。(1)学生独立画一画,教师巡视指导。(2)课件出示正确答案,教师集体订正、评价。7.课件出示教科书P108“练习二十五”第13题。(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生独立计算。(2)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做的。(3)教师集体订正、评价。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观察物体、三角形和图形的运动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10页练习二十五第17题。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有意识地渗透初步的几何推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 图形与几何1.复习观察物体。2.复习三角形。(1)三角形的特性。(2)三角形三边的关系。(3)三角形的分类。(4)三角形的内角和。3.复习图形的运动。(1)轴对称。①轴对称图形的性质。②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2)平移。①确定方格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的方法。②在方格中画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③运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
教后反思 本节复习课中的练习的设计要围绕新课标去认真分析,不仅要求学生达到辨析、巩固、扩展、熟练应用的效果,而且要求学生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在复习三角形的知识时,先将学过的图形的知识进行复习,以便学生在后面的应用,提高做题效率。从基础知识的回顾到复习整理提高,再到实践应用,始终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交流,来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并体验探索和成功的快乐。
第4课时 统 计
课题 统 计 课型 复习课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5页第4题,第109~110页练习二十五第14、16、19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认识、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2.进一步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应用意识。3.经历整理知识、反思学习、自我评价的过程,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平均数,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教学难点 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备 注
一、回顾复习教师:同学们,前面的知识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鸡兔同笼、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复习,巩固这三部分的知识点,提高大家的计算正确率。 1.复习平均数。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1)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数可以表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对一组数据有很好的代表性。(2)求平均数的方法。①移多补少法;②公式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2.复习条形统计图。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1)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中,用两种(或多种)不同颜色(或底纹)的直条描述两组(或多组)数据,这样的统计图叫做复式条形统计图。(2)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本质上是相同的。 3.复习鸡兔同笼。教师出示课件如下,并引导学生一起回顾知识点。“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列表法、假设法。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做几道相关练习题巩固一下吧!(板书:统 计)二、当堂训练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5第4题。(1)指名学生说一说从统计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2)学生先独立绘制统计图,再分组讨论下面三个问题。(3)指名学生回答下面三个问题,追问第(2)问的想法,第(3)问要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发言。(4)教师集体订正、评价。2.课件出示教科书P110“练习二十五”第16题。(1)指名学生朗读题目。(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再独立完成。(3)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第一问的原因。(4)教师集体订正、评价。3.课件出示教科书P110“练习二十五”第19题。(1)指名学生朗读题目。引导学生找到图中的有效信息,并理解该题与“鸡兔同笼”问题之间的联系。(2)学生独立完成。(3)指名学生回答,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教师集体订正、评价。学生可以用列表法解决,也可以用假设法解决,完成后交流:哪种方法既简便,又能保证正确,还能较快地找到答案?四、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复习了鸡兔同笼、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根据学生谈话归纳整理成板书。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09页练习二十五第14题。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举例说明。加深对平均数适用范围的理解。
板书设计 统 计1.复习平均数。(1)平均数的意义。(2)求平均数的方法。2.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3.复习鸡兔同笼。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复习鸡兔同笼、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主动复习,共同回顾和整理所学的知识。在整个教学中让学生做复习的主人,多让学生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逐步形成系统、完整、明确的知识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