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文言文
语言发展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古人用的是文言,比如“之乎者也”、“君子固穷”之类,我们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流行语,如“吓死宝宝了!”。
想象一下,如果把今天的流行语用文言文来表达,会有一种什么效果?
1、求心理阴影面积
2、吓死宝宝了
3、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4、主要看气质
5、有钱,任性
6、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A、请君莫羡解语花,
腹有诗书气自华。
B、一言难尽意,
三令作五申。
C、心如死灰,
灰厚几何?
D、家有千金,
行止由心。
E、欲图大事,
莫拘小节。
F、堪惊小儿啼,
能开长者颐。
1、求心理阴影面积
2、吓死宝宝了
3、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4、主要看气质
5、有钱,任性
6、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C、心如死灰,
灰厚几何?
F、堪惊小儿啼,
能开长者颐。
E、欲图大事,
莫拘小节。
A、请君莫羡解语花,
腹有诗书气自华。
D、家有千金,
行止由心。
B、一言难尽意,
三令作五申。
吾将携汝,汝携阿堵。
我带上你,
你带上钱。
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例题导学,方法指导】
第一步:留意标题
第二步:结合注释
第三步:对症下药
第一步:留意标题
晏子使楚
童趣
爱莲说
凿壁偷光
铁杵磨针
师说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
[注释](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
第二步:结合注释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媪]ǎo,年老的妇女。[卒]完成。
第三步:对症下药
1、词语解释题
2、句子翻译题
3、内容理解题
1、词语解释题
1)巧借课内知识联想
“会有土寇”
“自鲁之齐”
“衣素衣而出”
2)联系上下文揣摩
注意:
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一、词语解释题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通假字
词性活用
A.实词
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隆》
(信)-(伸):(伸张)
所识乏者得我与《鱼》
(得)-(德):(感激)
(与)-( ):(吗)
古今异义
遂用猖撅《隆》古义:( )
今义:( )
牺牲玉帛《曹》
古义:( )
今义:( )
失败
猛而放肆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放弃自己或损害二方的利益
一词多义
故
过秦,汉之故都《上》( )
故不为苟得也《鱼》 ( )
既克,公问其故《曹》 ( )
作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 ( )
一鼓作之《曹》 ( )
过去的
所以
原因 缘故
写
振作
词性活用
佳木秀而繁阴《醉》
(发荣滋长 形作动)
神弗福也 《曹》
(赐福,保佑 形作动)
百姓熟敢不算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隆》
(用算[盛])(用壶[装] 名作状)
实词解释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 缺)
选贤与能 (举)
男有分,女有归 ( 女子出嫁)
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晓雾将歇 (古义 : 今义: )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飞奔的马)
天下之伟观也 观潮(景观、观看 )
解释实词的方法
联系课内法
组词法(单音节组成双音节)
语境法
词性界定法
针对“之、其、而、于、以等”虚词,平时要多问,多思考。
B.虚词:
要重视积累
二、句子翻译题
1.三个“遵照” :
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
2.四个步骤
①审。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②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
③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④抄。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纸上。在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媪]ǎo,年老的妇女。
[卒]完成。
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1),衡乃穿壁(2)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3),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
[注释](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
2、句子翻译题
a、直译关键字词
b、意译大致句义
c、保留专有名词(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2、句子翻译题
d、删去无意义词(之乎者也做助词时)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环滁皆山也”
“颓然乎其间者”
e、变通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释][媪]ǎo,年老的妇女。[卒]完成。
找出文中的省略句及倒装句并翻译。
凿壁偷光
……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4)给以书,遂成大学(5)。
[注释](1)[逮]及。(2)[穿壁]在墙上找洞。(3)[文不识]姓文名不识。
(4)[资]借。(5)[大学]大学问家。
找出文中的倒装句并翻译。
总的要求: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具体方法: 保留 对译 替换
调序 增补 删除
翻译原则:字字落实,文从句顺。
(信、达、雅)
小结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
翻译下列句子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隆》
微斯人,吾谁归?《岳》
贤能为之用。 《隆》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消失。
诸葛孔明,是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
④疑问句要注意固定形式.(疑问代词“何、安、恶、盍等”)
如: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
译:
①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充省略内容;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
②判断句多译成“…是…”的格式;
如: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译:
③倒装句要按现代汉语语序加以调整;
如: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弱,
第三次(击鼓)(士气)消失。
诸葛孔明,是一条潜伏的神龙啊。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这两个人,难道曾经拿着笔学做这样的文章吗
3、内容理解题
a、联系上下文;
b、摘录关键词句;
c、组织语言文字。
规律方法:
一关键:理解句意。
两原则:结构完整 不改原意
一规律:
划分句子朗读的节奏
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动补之间、
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发语词后和连词前可
停顿。
划分句子朗读的节奏
此 可 以 为 援 而 不 可 图 也。
将 军 身 率 益 州 之 众 出 于 秦 川。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其 气 充 乎 其 中 而 溢 乎 其 貌。
叙事议理: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③湘水。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⑤。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⑥之甚,身且死,何以货⑦为?”又摇其首,遂溺⑧死。 (选自柳宗元《哀溺文》)
[注]①永:地名,指永州。②氓:老百姓。③绝:横渡。④中济:渡到河水中间。⑤怠:疲倦。⑥蔽:蒙蔽,这里是糊涂的意思。⑦货:财货,这里指钱。⑧溺:淹没。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斜体词的意思。
①故患有所不辟也 ( )( )
②贤者能勿丧耳 ( )③永之氓咸善游 ( )
④有顷,益怠 ( )⑤吾腰千钱 (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亦我所欲 B、二者/不可得/兼
C、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D、已济/者立/岸上
3、译句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4、请简要概述[乙]段的故事内容。
5、阅读[甲]、[乙]两则材料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练习
赵人患鼠,乞猫于山中。山中人与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去夫猫也。”
1、解释下列斜体的词语
A、赵人患鼠 ( )B、乞猫于山中 ( )
C、盍去诸 ( )D、弗食鸡则已耳 ( )
E、盍去诸( )F、去饥寒犹远( )
2、下列划分音节有误的一项是( )
A、善捕/ 鼠及鸡 B、告/ 其父/ 盍去诸
C、吾之患/ 在鼠 C、则/窃 吾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非若所知也。
②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
分析品味
写人记事型
分析人物思想性格。(注意议论句,抒情句)
概括事件。
品析写作特色。
谈认识(联系实际)
分析品味
写景状物型
概括景物特征(注意描写句,抒情句)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品析写作特色.
分析品味
叙事议理型
明确作者态度,观点.(注意议论句,抒情句.)
理解内容.
结合议论文的知识解决问题。
谈启示,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