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 同步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语文24唐诗三首 同步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4 21:45:4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4唐诗三首
基础通关
一、课内建构
1.给下列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邺(  )城戍(  ) 幽咽(  )
挂罥(  ) 长(   )林梢
沉塘坳(    ) 俄顷(  )
布衾(  ) 冰辙(  )
口称敕(  )   叱(  )牛
2.解释下列加着重号的词。
(1)一何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邺城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者挂罥长林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秋天漠漠向昏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卖炭得钱何所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翩翩两骑来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系向牛头充炭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名句默写。
(1)《石壕吏》中揭示“吏”与“老妇”矛盾尖锐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表现作者虽身处穷困之境,却依然心忧天下寒士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突出地体现了作者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
(5)白居易的《卖炭翁》中,写出卖炭翁极度反常、矛盾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悲惨境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6)《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提升
5.某同学根据“杜甫相关文学知识表”作出了一些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作品名称 创作时间/历史背景 作者经历
《望岳》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此时在齐、赵(今山东、河北)漫游
《春望》 757年,安史之乱时期 756年,将家小安置在鄜州,只身前往灵武投命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困居长安
《石壕吏》 759年春,安史之乱时期,唐军退守河阳,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途经新安、石壕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这首诗
《月夜忆舍弟》 759年秋,安史之乱中 客居泰州,兄弟五人散处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只有最小的弟弟在身边
A.梳理创作时间及历史背景后,推测杜甫的创作高峰在安史之乱期间。
B.阅读作者经历后,推测杜甫的作品内容大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石壕吏》等。
C.根据标题,结合作者经历,推测出杜甫的诗歌有对战争的控诉、山河的赞美、亲人的思念等。
D.梳理作者经历后,发现杜甫一生多在漂泊中追求仕途,其作品也多表现漂泊中的孤独和仕途不顺后的淡泊超然。
阅读突破
一、课内建构
6.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杜甫《石壕吏》)“独与老翁别”暗示老妇已被差吏抓走,含蓄地写出了诗人的感受,表达了他对这灾难深重的一家人的同情。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突出狂风的威力之大。
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D.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白居易《卖炭翁》)诗句勾勒出宫廷太监们潇洒的风姿,说明宫廷生活富足。
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炭翁》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B.《卖炭翁》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种方式融为一体,
用“忧国忧民”这条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8.《卖炭翁》与《石壕吏》中的老翁各有其不幸,诗人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提升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5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杜 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 制 布 裘
白居易
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注释】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半夜。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
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2分)
10.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却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3分)
(二)阅读白居易的《卖炭翁》和《观刈麦》,完成11—12题。(8分)
卖 炭 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观 刈 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参考译文】
观 刈 麦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
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不曾从事过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11.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卖炭翁》主要写了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宫市”
的腐败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鞭挞与抨击,表达了作者
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了卖炭翁在冻得发抖的时候,却一心盼望天气更冷。“愿”字写出了卖炭翁的艰难处境和矛盾心理,表达了作者对他的同情。
C.《观刈麦》主要写了农民一家人辛苦劳碌割麦和一个怀抱孩子的妇人拾麦的情景,表达了对贫困人民的同情,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
D.“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写了人们割麦精疲力竭却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惜”字就是为了赞美人们热爱劳动、
吃苦耐劳的美德。
1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与“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分析它们的共同点。(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达标
13.学完此课后,老师要求同学们研读下面几句诗,并据此写一段对杜甫的评价性文字。(不超过50字)(10分)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②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③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④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1)多么 (2)防守 (3)挂结
(4)接近 (5)高耸的样子 (6)谋求。 (7)轻快的样子(8)同“值”,价钱
(11)面对
3.(1)差役吼得多么凶狠啊!老妇人啼哭得多么可怜啊!
(2)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
4.(1)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2)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3)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4)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6)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5.D
6.D
7.A
8.相同:都是对旧社会黑暗现实的刻画与鞭挞,都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不同:《卖炭翁》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石壕吏》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9.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
10.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和广济天下苍生。
11.D
12.①都是心理活动描写;②都描写了矛盾心理(或都有反常对比);③都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不幸
13.示例: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为解救人民于苦难中而甘愿牺牲自我。他疾恶如仇,揭露社会黑暗,令人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