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 简单机械 综合复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广东地区适用)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单元 简单机械 综合复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下学期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广东地区适用)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05 15:4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单元 简单机械 综合复习题
一、单选题
1.(2023下·广东湛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A. 扳手 B. 开瓶起子
C. 筷子 D. 托盘天平
2.(2023下·广东肇庆·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是一脚踩式垃圾桶的示意图,关于ABC和A'B'C'两个杠杆的作用,正确的是(  )

A.两个杠杆都是省力杠杆
B.两个杠杆都是费力杠杆
C.ABC是省力杠杆,A'B'C'是费力杠杆
D.ABC是费力杠杆,A'B'C'是省力杠杆
3.(2023下·广东梅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周末,小明和爸爸在公园玩跷跷板的游戏,但是爸爸的体重几乎是小明体重的2倍,使用双人跷跷板不协调。于是小明把爸爸拉到四人跷跷板跟前,安排好座位后,就顺利的玩了起来。聪明的小明是怎样安排座位的呢(  )

A.小明B位 爸爸D位 B.小明C位 爸爸A位
C.小明D位 爸爸B位 D.小明A位 爸爸D位
4.(2023下·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利用杠杆AOC翘起物体M,O为杠杆支点。现要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分别从图中a、b、c、d四个虚线方向单独施加动力作用,下列正确的是(  )

A.若动力F1作用在A点,则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B.若动力F1分别作用在B点的两个方向,两次的动力臂相等
C.若动力F1作用在C点,动力的方向沿虚线向下
D.若动力F1分别作用在A点和C点,两次的动力方向相同
5.(2023下·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所示是《天工开物》初刻本中的插图,展示了我国古代踏碓舂米的场景,图乙是复制的模型。使用图中舂米装置的好处是(  )
A.省力 B.省距离 C.省功 D.既省力又省功
6.(2023下·广东云浮·八年级统考期末)用下列轻质简单机械缓慢提起同一物体,用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7.(2023下·广东肇庆·八年级统考期末)实验室里有一些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同学们用相同的滑轮按照甲、乙、丙三种方式拉着木块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所用拉力分别为F1、F2和F3,则(  )

A.F1>F2=F3 B.F2F1=F3 D.F18.(2023下·广东江门·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物体A重1500N,若绳子自由端水平拉力F为100N时,物体A被匀速拉动,绳子自由端移动3m,不计滑轮重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  )

A.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了1m
B.拉力所做的功是100J
C.物体重力所做的功是1500J
D.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100N
9.(2023下·广东阳江·八年级统考期中)如图是一种利用滚轴和绳子组装的特殊机械,借助这种机械可以将较重的物体搬运到高处,某人借助该机械吊起一辆摩托车。不计绳和机械自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A部分可等效为定滑轮 B.该机械既可省力,也能改变力的方向
C.图中B部分可等效为动滑轮 D.若绳子被拉下6m时,摩托车上升1m
10.(2023下·广东梅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工人利用滑轮组提升一个重为400N的货物,动滑轮的重力为100N,货物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忽略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为200N B.拉力F做功的功率40W
C.货物上升1m,绳子自由端移动3m D.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11.(2023下·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这个力就会对物体做功
B.对一个物体做功越多,功率就越大
C.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重力做功为零
D.同一台机械工作时的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就越低
12.(2023下·广东梅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工人沿斜面把一箱重为1000N的货物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拉力为480N,斜面长5m、高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做功为960J
B.斜面对货物的支持力做功为2000J
C.斜面的机械效率是80%
D.货物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80N
13.(2023下·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分别以图示两种方式,将重为G的物体在相同时间内提至相同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甲、乙的机械效率为、,拉力、做的功分别为、,功率分别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14.(2023下·广东江门·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实验前,将杠杆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左端下沉,如图甲所示,此时应把杠杆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至杠杆在 (选填“任意”或“水平”)位置平衡;调节平衡后,在杠杆上A点处挂两个钩码,如图乙所示,则在B点处应挂 个钩码,才能使杠杆在原位置平衡。

15.(2023下·广东珠海·八年级统考期末)如1图所示,《天工开物》里记载的舂米机,把稻谷放在碗里,用脚踩在A点上施加动力,使石球上下运动,这种杠杆的动力臂 阻力臂(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属于 杠杆,生活中的筷子与舂米机 (选填“是”或“不是”)同一类杠杆。

16.(2023下·广东云浮·八年级统考期末)我国古代《墨经》最早记述了秤的杠杆原理,如图所示,“权”“重”对应物理学中的力,“标”“本”对应物理学中的 ;当“重”增大时,应把“权”向 (选填“A”或“O”)移动,才能平衡;若将提纽O向B端移动一些,杆秤测量范围变 (选填“大”或“小”)。

17.(2023下·广东阳江·八年级统考期末)如题图甲所示,AB为轻质杠杆,AC为轻质硬棒且与力传感器相连。已知OA的长度为30cm,OB足够长,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大小为15N。题图乙是物体M从A点开始向右匀速运动过程中力传感器读数大小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则物体M的质量大小为 g,物体M运动的速度为 cm/s,若要杆不断,物体从A点开始运动时间最长为 s。(g取10N/kg)

18.(2023下·广东梅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分别利用甲、乙两滑轮匀速提升重力均为60N的物体,其中甲滑轮的优点是 ,若滑轮重力、绳重和摩擦均不计,分别用力FA、FB和FC匀速提起重物时,FC = N,FA FB(选填“>”,“=”或“<”)。

19.(2023下·广东潮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用甲、乙、丙三种装置分别拉一重为10N的物体,每个滑轮重均为2N,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使用甲装置的好处是 ,使用乙装置水平匀速拉物体移动1m,则绳子自由端移动 m,使用丙装置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该物体,此时拉力F3= N。

20.(2023下·广东惠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一个滑轮组拉着物体G在一表面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不计绳子、滑轮的重力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其中两个滑轮中,属于动滑轮的是 (选填“A”或“B”)。若物体G重20N,匀速运动时受到地面的摩擦5N,则F的大小为 N,水平地面受到物体G的压力为 N。

21.(2023下·广东珠海·八年级统考期末)如1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拉力F为250N,人做的有用功W有和重物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如2图所示,忽略绳重和摩擦,当有用功为420J时,拉力做的功是 J,则动滑轮重为 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

22.(2023下·广东·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重物G重20N,滑轮重10N,重物G在10s内上升了2m,拉力F移动的距离 m,拉力F所做功的功率为 W,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忽略绳重及摩擦)

23.(2023下·广东佛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从水中提升物体M,已知物体M重730N,体积为9×10﹣3m3,物体M未露出水面的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将物体M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了10m,此过程拉力F做的功W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绳端移动的速度为 m/s,此过程绳端的拉力F大小为 N,该滑轮组提升货物的机械效率为 (不计绳重和摩擦,忽略水对物体阻力,g取10N/kg)。

三、实验题
24.(2023下·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在社会实践中观察到修理汽车的叔叔使用扳手时,还在扳手手柄上加了一个套筒,如图甲所示。于是小明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探究轻质杠杆的动力大小与动力臂的关系。

(1)测量时,要保持杠杆在 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 ;
(2)小明将如图乙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杠杆,使杠杆在原来的位置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明多次改变动力臂进行测量,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动力随动力臂变化的图像,则杠杆左端所挂重物的重力大小是 N(杠杆上每一小格长度为1cm)。小明发现无论如何改变动力臂,图像中每次描出的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方形面积(如图丙中阴影部分)总相等,原因是 。
25.(2023下·广东云浮·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此位置静止,此时杠杆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为了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的长度;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的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 (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到b位置时,其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图丁是猴、兔分萝卜过程的漫画图,兔子最终选择了B端部分的萝卜。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 (选填“猴”或“兔”)分得的萝卜重。
26.(2023下·广东云浮·八年级统考期末)小聪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实验数据见下表。通过分析数据,他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
(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 ;
(2)在实验过程中,提升重物时应该注意沿竖直方向 拉动。动滑轮可视为杠杆的变形,则此时其支点为 (选填“A”、“ B”或“C”)点。
实验次数 物重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1 1.0 0.7
2 1.5 1.0
3 2.0 1.3
27.(2023下·广东揭阳·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明和小强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位同学组装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实验时,小明在实验操作中拉力的方向应 ,且应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用滑轮组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次数 钩码重力G/N 钩码上升的亮度h/cm 拉力F/N 绳端移动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
1 1 10 0. 5 30
2 2 10 0. 8 30 83. 3%
3 1 10 0. 5 40 50%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出第一次实验所选择的是 (选填“甲”或“乙”)滑轮组;
(3)第一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精确到0. 1%)
(4)分析1、2次实验的数据可知,使用相同的滑轮组提升物体时,物体的重力越 (选填“大”或“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
(5)机械效率是机械性能好坏的重要标志,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下列提高机械效率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填字母)
A. 增加所提物重 B. 减轻机械自重
C. 机械加润滑油 D. 增加重物上升高度
(6)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有同学认为应静止时读数,这样测出的机械效率与钩码匀速运动时相比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因为他没有考虑到 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28.(2023下·广东深圳·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明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聪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如图是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其中一位同学在其他条件一定时的实验数据。
(1)表格中第三次实验的机械效率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分析表中信息可知该实验是探究 (选填“小明”或“小聪”)的猜想,结论是:在其他条件一定时,斜面 ,机械效率越高;
实验 序号 斜面的 倾斜程度 物块的重力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的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机械效率
1 较缓 10 0.2 5.5 1 36.4%
2 较陡 10 0.4 7.0 1 57.1%
3 最陡 10 0.6 8.5 1
(2)另一位同学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把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一个斜面;
②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把一木块 拉上去,进行相关测量,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③保持斜面的 不变,改变斜面的 ,再进行相关测量,并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④比较两次 的大小,即可初步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四、计算题
29.(2023下·广东江门·八年级统考期末)杆秤是我国古老且至今仍在使用的一种衡量工具,如图的杆秤可视为杠杆,提钮处为支点O,若不计其自重,当在挂钩悬挂被称物体后处于平衡状态,已知CO2厘米,OD20厘米,秤砣的重力为10牛,求:
(1)被称物体的重力;
(2)若这杆秤所能测物体的最大重力为200牛,求OB的长度。

30.(2023下·广东汕头·八年级统考期末)小晖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提升物体。已知被提升的物体M重为900N,加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将物体M以0.4m/s的速度匀速提升到8m的高度,拉力做的功W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钢丝绳受到的重力、摩擦力,求:
(1)滑轮组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
(2)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

五、综合题
31.(2023下·广东广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如图所示,不计质量的硬杆挂有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处于静止状态。(忽略硬杆与支点O之间摩擦力)

(1)画出:①动力的力臂;②硬杆受到的阻力;
(2)撤去动力,在B点施加与大小相等的动力,硬杆在原位置保持静止状态。此时动力的力臂 (选填“<”“=”“>”)。
32.(2023下·广东梅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甲所示是2022北京冬奥会的滑雪大跳台,回答:

(1)运动员从起点下滑,过程中先后经过M、S两点,她在这两点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如图乙所示,M点的动能为 ,在M、S两点相比,速度 ,机械能 (后两空均选填“M点大”、“S点大”或“一样大”);
(2)小明制作大跳台的模型,把跳台滑道上段简化成如图丙的杠杆,O是支点,A是这段滑道的重心,若模型支架对滑道的力F作用在B点,沿bc线;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判断,F 滑道上段所受的重力(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杠杆是 杠杆;
(3)用图丁装置模拟建造滑道,被匀速提升的模型部件重10N,每个滑轮重2N,则拉力F大小为 N。
参考答案:
1.C
2.C
3.C
4.C
5.B
6.B
7.C
8.A
9.D
10.D
11.C
12.D
13.B
14. 右 水平 3
15. 小于 费力 是
16. 力臂 A 大
17. 1000 6 12.5
18. 能改变力的方向 30 =
19. 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 2 6
20. B 2.5 20
21. 500 80 84%
22. 1 5 80%
23. 1 400 80%
24. 水平 力臂 变大 1.5 阻力与阻力臂的乘积保持不变
25. 平衡 右 6 右 变大 猴子
26. 滑轮的自重 匀速 A
27. 竖直向上 甲 66. 7% 大 D 偏大 摩擦力
28. 70.6% 小聪 越陡 匀速 倾斜程度 粗糙程度 机械效率
29.解:(1)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解得
(2)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解得
答:(1)被称物体的重力为100N;
(2)OB的长度为40cm。
30.解:(1)由题意可知,滑轮组将物体M匀速提升8m的高度,滑轮组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为克服物体M自身重力所做的功,已知物体M重为900N,匀速提升8m的高度,根据功的公式可知,滑轮组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为
所做的有用功为7200J。
(2)已知将物体M以0.4m/s的速度匀速提升到8m的高度,根据可知,这过程需要的时间为
这过程需要的时间为20s,那么拉力做功时间也为20s,结合图乙,可看到,20s内做的功为8000J,即20s内拉力做的功为8000J,此为滑轮组做的总功,根据(1)解析可知,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为7200J,再根据机械效率的公式,可知,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为
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为90%。
答:(1)滑轮组提升重物所做的有用功为7200J;
(2)滑轮组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为90%。
31. =
32. 0.5×104J S点大 M点大 小于 省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