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望海潮》 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 望海潮》 教案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5 06:2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望海潮》
教学目标
1、通过意象,分析文句;通过诵读,品味作者笔下杭州的繁华、富庶、祥和以及美丽的景色。
2、体会作者对杭州繁荣壮丽,百姓生活富足祥和的惊叹、赞美和羡慕之情。
3.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运用联想和想象,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
重点难点
重点
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难点
1.感受词的意境、情韵,领悟词人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诗中铺陈、点染的手法。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提到江南,你会想到什么 小桥流水,亭台楼阁,还是杏花烟雨,绿柳扁舟,或是涉江采莲的女子,撑着油纸伞的丁香姑娘……我们每个人眼里的江南都不一样,然而无一例外,都是如诗如画般的美丽。今天让我们跟随柳永的脚步,畅游江南,在《望海潮》中感受钱塘盛景的魅力。
(设计意图:用诗情画意的语言描绘江南美景,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注意读音,指导节奏。
参差(cēn cī)天堑(qiàn)罗绮(qǐ)豪奢(shē)
叠巘(yǎn)钓叟(sǒu)干骑(jì)
2.学生齐读,初步感知本词大意。
据说,此词被人传播吟唱,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与美丽,从而更加强了他南侵的野心。为此,谢驿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安万里愁。”这首词为什么有如此魅力呢?
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大致翻译本词,体会大意。
翻译: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江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
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干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3.自由诵读词作,概括词的内容。
明确:
《望海潮》开头总览杭州的优越位置和悠久历史,接着描绘此地风景优美、市井的繁华以及人民生活的平和安乐。
4.再读诗文,找出词眼。
(学生回答:好景。)
(设计意图:加强诵读,感知诗词大意和情感基调。)
5.词的上片是如何赞美杭州的
明确: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地理形势的优越、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称杭州为“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城市,字字铿锵有力。
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风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人口的繁盛。“云树”三句,由城内写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高耸入云。 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 曲折的态势。 “怒涛”一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 “天堑无涯”,钱塘江一望无际。
“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井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的殷富。
6.下片重点描写西湖,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的
明确:先写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花、湖中的荷花。柳永在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练,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了出来,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泛夜”“弄晴”,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一个“泛”字,表明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垂钓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欢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戏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地描绘。这几句生动地描画出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煊赫声势。笔致洒脱,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笑傲于山水之间。
词作最后委婉称扬孙何的执政能力和与民同乐的作风,暗示孙何将因政绩卓著而入朝执政。词的最后两句虽然有粉饰升平的味道,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初年繁荣豪奢的社会现实。
三、鉴赏诗歌,分析意象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词中出现的意象,并作简要分析。
2.幻灯片显示:
上片:烟柳 画桥 风帘 翠幕 十万人家 云树堤沙 怒涛 天堑 珠玑 罗绮
——杭州(美丽、富庶、繁华)
下片:重湖 叠巘 桂子 荷花 羌管 菱歌 钓叟莲娃 千骑 高牙 箫鼓 烟霞
———西湖(美丽、祥和)
(设计意图:分析意象是赏析诗歌的基础,这一环节为下文鉴赏情感奠定基础。)
四、整体鉴赏,把握情感
(一)设计问题,小组探讨
1.“好景”分自然之景和人文景观,自然的美景体现在哪里
2.人文景观写了什么
(二)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1.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钱塘江壮丽之景)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西湖美景)
一处写钱塘江,一处写西湖,这两处都是自然美景,照应词中的“形胜”。
2.
(1)街市美丽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建筑精巧,设施美丽,楼阁参差,人口密集。具体写杭州的繁华和人烟阜盛。
(2)市民生活豪奢: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具体写杭州的繁华和富庶,它体现在市场上的珠宝之多,人民穿着绫罗绸缎,社会风气是竟相比豪奢。
(3)百姓游西湖之乐: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杭州百姓游西湖的热闹和快乐,无论白天还是晚上,无论老人还是姑娘都享受着游玩的快乐。
(4)官员游西湖之乐: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写官员与民同乐,一派和谐繁荣的景象。
这些都是人文景观。
(三)小结
这首词描写了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从地理位置上是东南重镇;从历史传统上看是三吴都会,自古繁华;自然景观方面有钱塘江,有西湖,有壮丽,有秀美;从市井面貌上看,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百姓生活方面呈现出安居乐业的祥和局面。
从全词看,作者全面,细致地描绘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和赞美之情。
五、再读诗歌,分析表现手法
1.学生再读诗歌,找出文中所用的表现手法。
2.学生各抒己见。
示例:
(1)运用铺陈手法。
铺陈是运用浓墨重彩对描写对象进行渲染、呈现、讴歌等,产生文句上的形式美,表达上的情感美的一种手法。这首词选取最典型、最具表现力的景物,从最有特色的角度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对杭州的繁华景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描绘。特别是对钱塘江和西湖的描写,非常充分,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杭州的繁荣、美丽、富饶。
(2)善于点染。从全篇看,开头三句是点;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详细描绘,是染。如对西湖的描写,“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染。 其中的染,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山色之美,二是湖荷之胜,三是人文风貌之佳。
(3)大量运用数词(十万、十里、千骑等)。
(4)融情入景,作者把对杭州的喜爱完全融入到了对景物的刻画中。
(5)动静结合,视听结合。
(设计意图:词中铺陈、点染手法的运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表现手法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上课策 略,提课堂效率。)
六、概括主旨,拓展延伸
1、概括主旨
这首词是一首投赠之作,运用铺叙的手法着力描写杭州城内外的美丽景象,表现了杭州的繁华,展现了一派物阜民康、和谐安定的社会风貌。这首词一方面表达了词人对杭州的喜爱与赞美,一方面借以歌颂此地的地方长官治理有方,政绩卓著
2.看前人如何评柳词。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柳永)其词格固不高,而音律谐婉,词意妥帖,承平气象,形容曲尽,尤工于羁旅行役。”
宋翔凤《乐府余论》:“柳词曲折委婉,而中具浑沦之气,虽多俚语,而高处足冠群流,倚声家当尸而祝之。如竹诧所录,皆精金粹玉,以屯田一生精力在是,不似东坡辈以余事为之也。”
刘熙载《艺概》:“耆卿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善于叙事,有过前人。惟绮罗香泽之态,所在多有,故觉风期未上耳。”
(设计意图:展示前人对柳词的评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柳词的风格。)
七、课堂小结
江南胜景叫人魂牵梦萦,展开柳永的《望海潮》,满眼是商肆繁荣的承平景象,更有天赐美景:八月钱塘江大潮、西湖秀色。如果钱塘大潮是晴空排浪、怒涛汹涌的黄钟大吕;那西湖美景就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丝竹管弦。美的景致、美的笔调、美的韵律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间天堂”的富庶与美丽,为我们提供了美的享受。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大声齐读全词,来感受这位婉约词人的豪放之气。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结束本课教学,加深影响,体会诗词的情感。)
八、布置作业
运用铺叙的手法,从各个角度来铺陈渲染,写一篇文章,以此来夸耀你的家乡。
板书设计
望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