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教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8课《短文两篇》(教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4 18:37: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短文两篇》教学案
第___单元 第__课时 授课人______ 时间_____ 签字_____
教与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 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细致入微地描写事物,对小的东西都要仔细观察和细致描写。
(2) 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生命。
(2) 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认真地对待生命。
(3) 感悟人生,理解有关生命的哲理。
教与学重点
1.感知课文内容,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与学难点
了解本文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教与学方法:
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引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对比欣赏。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比较阅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蝉》
课前准备
盛夏的午后时分,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闷热之余,更令人厌烦的莫过于大树上知知不休的蝉鸣声,吵得人难以入眠。但是了解了蝉的生活过程,它又是令我们惊讶佩服的,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利用你们丰富的网络资源,自己查查看,蝉的一生到底要经过怎样的成长与蜕变才能够响彻一个夏天?(请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并用箭头连接写在小纸条上)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生物让我们感动不已,它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性令我们惊讶佩服,同学们,你们查找到蝉的成长与蜕变过程是怎样的呢?
(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相关材料,纷纷发言)
总结:蝉虽然知知不休地令人厌烦,却又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令人尊敬,它仅仅为了一个夏天的歌唱,至少要在黑暗的地底下努力奋斗六七年,甚至十几年,我们该向蝉学点什么呢?学习课文,看看作家小思对此有什么样的感悟。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走近作者
小思简介 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1939年生,本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祖籍广东番禺。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学院中文系,翌年到罗富国师范学院学习,获教育文凭。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中国文学。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小思深受唐君毅老师影响,对儒家思想、国家民族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从唐老师身上,她学会了坚守原则,待人以爱。而且她明白到只有自我反省才能戒除缺点,继续面对将来。 唐君毅先生的《人生之体验》曾在小思失意时令她重新振作,确定人生的目标,转入人生道路的另一里程。
-
小思曾任多家中学中文教师,1978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1979年起任教于香港中文大学。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小思从事文学研究工作,多次出任文学奖评判,参与各种文学活动。
2、、学生自由地朗读课文,识别、积累词语。(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蝉(chán )收敛( liǎn )颤动(chàn )聒(guō )宽恕(shù)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写得好的句子或段落进行赏析。
学生进行交流,老师给予必要的指导。
2、思考问题:作者对生命有什么新的思索,可以从文中找出句子做出解答,并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学法指导:生命是一个很抽象的话题,特别对于初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新生来说,这个话题更显难以理解。这个问题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所以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教师要加以引导,引导学生讨论时要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
讨论并归纳:“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对它的理解是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要好好地活。此句也是全文的文眼。
3、探究质疑:(
1)这是作者由蝉引发的对于生命的深刻感悟,但作者以往对蝉的认识却是那么浅薄,以往作者眼中的蝉是什么样子的?
(2)作者对蝉的厌烦转变为宽恕、理解,那是什么让他思想转变呢?
(3)探讨:作者由以往的“烦”转变为现在的“宽恕”,这种写作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
学法指导:此题解答的时候,重点指导学生从文中找答案,并且思考作者对蝉的态度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逐步引出先抑后扬的写法。
提示:先抑蝉的厌烦、微弱、细小,听了朋友的话后令作者惊讶起来,对蝉产生了同情和理解,此处开始扬。作者运用了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好好”,在这里应怎么解释?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学法指导: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联系文章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深入地分析、解答
提示:“哪管是90年,90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是全文的文眼。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与品味
阅读“今年,……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
1、选文中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

2假如你是那只在地下埋了17年,却只能活一个夏天的蝉,你会怎么想?又怎么做?

3、从文中选择让你体会最深的句子或词语,写下你独特的感悟。

四、拓展延伸
讨论:自然界中有太多的生物让我们感动不已,它们或卑微而神奇,或强悍而悲悯
有着我们人类无法理解却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不对之敬畏的神奇色彩。还有我们人类本身,也有着许多身志坚,顽强拼搏的例子,今天我们学习了《蝉》这篇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回忆一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没有像蝉一样细微而令人敬畏的生物,或者是不寻常的人物事迹,以此来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命。
提示:从生活实际出发,由浅入深设计题目,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自由发言,教师加以点拨。
举例说明: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经播过一期感人肺腑的节目《感受坚强》,向我们大家讲述的是癌症少女张漠然的故事。张漠然年轻的生命被癌症折磨得痛苦不堪,但十七岁的花季少女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坚强的搏斗着。她感人的事迹,感动了医生、感动了亲友,感动了所有的人,尽管大家并没有挽留住张漠然的生命,但他勇敢地面对死亡、热爱生命的事迹, 让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坚强。
五、教师总结
蝉虽然烦人、弱小、微不足道,但是蝉一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历程给人的启示确实是深刻的。不管生命短暂还是长久,都应该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请大家记住保尔的这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六、布置作业
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七、板书设计



抑 扬

知知不休----令人厌烦 生命的意义(宽恕)

病蝉 ----微不足道 才、就只有、 就等(好好地活)

启 示 : 善待生命,珍惜每一天。

八、学后记

九、教后记

课堂练习提示:
1、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过
2、提示:此题旨在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3、提示:能言之成理并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第___单元 第__课时 授课人______ 时间_____ 签字_____
第二课时 《贝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经常能看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身边大大小小的事物,但是我们是否留心去观察它呢?是否通过它的表象去思考其中蕴含的道理呢?这两篇短文都各我们很好的借鉴。希望同学们能像作者一样,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席慕蓉简介
席慕蓉,另有笔名萧瑞、 ( http: / / www.21cnjy.com )漠蓉、穆伦 席连勃(蒙古语,即大江河)等。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3年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后在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任教。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1981年她“从来没有刻意去做过些什么努力”的诗集《七里香》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深得读者喜爱。
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积累本文的生字词。教师重点提示:
卑微:卑贱微小,地位底下。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苟,敷衍了事,马马虎虎。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学生再次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写的好的句子进行赏析。
2、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提示:从文中找相关的语句解答。
讨论并归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我的一圈的复杂的图样。
3、作者看到这美丽的贝壳感悟是什么?
学法指导: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解释,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讨论并归纳: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地用心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是有限,但总比贝壳的生命要长一些。空间要多一些,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地面对它,创造它,让他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4、 (1)《贝壳》中“是不是也应该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地一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学法指导:此句上承接着“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以表达一种的激的心情: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2)《贝壳》中有这样的话:“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你怎样理解“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
提示: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著的爱美的灵魂。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其实是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三)重点赏读,质疑探究
对比阅读两篇短文,说说它们的异同点。
学法指导:本题旨在引导学生把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篇课文结合起来阅读,在对比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所谓比较阅读。就是将两件或两件以上在内容或形式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的作品编为一组,相互对照,辨析异同。用以识别作品特征,提高读写能力的一种方法。通过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以便提高学生对文本的鉴赏分析能力。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为了表达某一个意思或主题可以采取不同方式(还可以采用不同的体裁。分析这个问题应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要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还要看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更要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提示:
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三、课堂练习
阅读与品味
阅读“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1.为什么古人用一枚小小的贝 ( http: / / www.21cnjy.com )壳来做钱币 (限15字之内回答)
因为贝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三段的思考是由什么引发的 (20字以内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借贝壳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 (不超过25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
A.坚硬、精致和小巧,注定了贝壳是艺术品,是不忍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
B.短暂而细小的生命,却有精致、仔细的寓所,贝壳的世界里也充满着辩证法。
C.“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这是贝壳里的生命给作者的启示。
D.“请让我也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表达作者要在有牛之年尽自己所能为世人留下更好的作品的愿望。
四、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四川大地震刚发生时,都江堰聚源中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学生王克的父亲不顾安危,骑上摩托车向学校飞奔。到校后,他径直来到儿子平时上课的教学楼前。此时,教学楼已被夷为平地。经过四小时的努力,他终于挖出了儿子。
五、教师总结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冰心老人的话揭示了生命的意义和真谛,愿每位同学都珍惜生命,珍惜时间,让生命更有意义。
六、布置作业
写作: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七、板书设计

贝 壳
席慕蓉
外形美观 ---艺术品 引人思索
以小见大 脆弱而卑微的生命消失 把握生命
尽可能把自己应做的事做好 实现价值
课堂练习提示
参考答案:
1.是坚硬、精致、小巧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件艺术品; 2.弱小短暂的生命却创造了完美的居所(或“贝壳制作的精细和贝壳里生命的短暂”); 3.人的生命更长,天地更广,应尽自己所能把事情做更好; 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