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七年级 历史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
A.300万 B.170万年 C.70万年 D.20万年
2. 《史记 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下列关于“少典之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他教民开垦耕种B.他制作陶器发明纺织 C.他制作乐器琴瑟D.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①农作物的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铁制农具的使用 ④聚落 ⑤磨制工具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⑤
4.很多小孩子会背诵《三字经》。其中“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告诉他们,夏朝实行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选举制
5. 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
A.棉花与水稻 B.棉花与玉米 C.水稻和玉米 D.水稻和粟
6. 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记载。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7.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该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周王室衰微,统治力大大降低 B.兼并战争连绵不断
C.诸侯完全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D.分封制已彻底瓦解
8. 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大动荡、大变革、大思想、大科技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其中,大思想指的是( )
A.诸侯争霸 B.铁器牛耕 C.社会转型 D.百家争鸣
9..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迄今世界上出土的造型奇特、做工精美的青铜器是的(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利簋 D.大盂鼎
10. 清朝名臣李光地在《榕村语录》评价一场战役时说:“项羽精采,最是沉船破釜,能断而行,所以成破秦之功。”这场战役是( )
A.坂泉大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11. 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朝代中,最早推行这一制度的是( )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12. 练习“五禽戏”可以起到一定的康复医疗、防疫袪病、增强免疫力的效果。创编“五禽戏”的名医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司马迁 D.扁鹊
13.“风声鹤响,草术皆兵”这一成话典故出自古代东晋与前秦的一次著名战役,该战役是( )
A.官渡之战 B.巨鹿之战 C.长平之战 D.淝水之战
14. 关于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祖冲之——圆周率
C.吴道子——《洛神赋图》 D.王羲之——《兰亭集序》
15.某工程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成都平原变为“天府之国”,开创了中国古代水利史上的新纪元。该工程是( )
A.长城的修筑 B.始皇陵的修建 C.灵渠的开凿 D.都江堰的修建
16.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7. 1877年,西方学者首次使用了“丝绸之路”一词,用于描述汉代时期的中国和中亚,西亚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交通线。这里介绍的是“丝绸之路”的( )
A.产生背景 B.主要行人 C.路线走向 D.开通前提
18.汉朝文帝、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与这一局面形成息息相关的是( )
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B.推恩令的颁布 C.盐铁官营的实施 D.张骞通西域的成果
19. 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的意图是( )
A.学习中原文化 B.避免思乡之苦 C.消灭鲜卑贵族 D.减少洛阳人口
20.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一种艺术。为其提供物质条件的是( )
A.甲骨文 B.造纸术 C.圆周率 D.印刷术
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共10分)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 雪》
(1)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2分)
A、都是开国皇帝 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2)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谁的建议?(1分)实行了什么政策?(1分)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3)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哪个大臣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什么?(2分)
(4)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强统一,还在经济上把哪两个方面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2分)
(5)结合材料,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2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5分)
材料一:
材料一图片所反映的是古代沟通中西方交通的陆上要道,它的名称是什么?(1分)为这条
要道的开辟奠定基础的开拓者是谁?(1分)
图片中的长安,在我国如今哪座城市?(1分)
这条要道的开辟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2分)
2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国乘开放之风,因改革而兴,秉创新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捕自<魏书 咸阳王禧传》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归纳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了哪些汉化措施?(4分,不的摘抄原文)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
材料一: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作……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的浪潮”的主要原因。(1分)
(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二者是什么关系?(1分)为什么?(2分)
(3)你认为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还有哪些?(2分)
(4)结合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的原因,谈一谈你对发展经济的感想。(3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历史(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5 BDDBD 6—10 AADAD 11—15 ABDCD 16—20 CCAAB
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21、(共10分) (1)B(2分) (2)主父偃;推恩令;(2分)
(3)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2分)
(4)铸币权;煮盐、冶铁的经营权。(2分)
(5)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2分)
22、(共5分)
(1)丝绸之路;张骞。(2分) (2)西安。(1分)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1分)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1分)
23、(共6分)措施:学汉语;采汉姓;穿汉族服装;提倡同汉人通婚等。(4分)作用:促进了北方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等。(2分)
24、(共9分)
(1)主要原因:北方战乱频繁,民族矛盾尖锐。(1分)
(2)因果关系。(1分)因为: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分)。
(3)江南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社会比较安定;南下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共同努力;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4)国家必须高度重视经济的发展,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维护安定的国内经济建设环境;要大力发展科技,还要注意环境保护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