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乌江教育协作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重庆市乌江教育协作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22:25:34

文档简介

乌江教育协作体
2023-2024学年(上)期末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
初一历史试题
(分数:50分,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1929年,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青年学者是(  )
A.李捷 B.杨钟建 C.裴文中 D.贾兰坡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秦朝 B.汉朝 C.商朝 D.夏朝
3.“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A.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抵御了外来侵略 D.促进了民族融合
4.文字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是
A.甲骨文 B.字母文字 C.象形文字 D.小篆
5.2014年4月5日,甲午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揭幕,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华人华侨近万人参加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B.让部下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
C.他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D.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6.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对应错误的是( )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祖冲之——创制《大明历》
C.王羲之——《女史箴图》 D.顾恺之——《洛神赋图》
7.图片往往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下列两幅图片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春秋争霸 B.秦国崛起 C.战国争雄 D.秦的统一
8.下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其中①处所对应的政权名称是( )
A.西汉 B.西晋 C.东汉 D.东晋
9.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①赤壁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巨鹿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③④②①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10.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这些措施( )
A.实现了南北统一 B.削弱了北魏的实力
C.扩大了对外开放 D.促进了民族交融
11.“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 )
A.统一度量衡 B.统一文字
C.修筑万里长城 D.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12.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面对这种社会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
A.提倡勤俭节约 B.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大力整顿吏治 D.加强中央集权
1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20世纪70年代 B.公元21世纪70年代
C.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21世纪晚期
14.《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该材料说明
①周王室地位下降 ②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③齐、楚、秦、晋时期向周天子纳贡 ④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图为江苏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器物名)刻有铭文,大意是: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香酒、铜器、弓箭和山田、山川、奴隶等。据此文物,我们可以得出( )
A.西周是青铜器的创始朝代
B.该文字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汉字
C.当时江苏的青铜器制造水平全国最先进
D.西周实行分封制的重要史实
二、非选择题(35分)
16.七年级某班同学研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问题,结合你所学历史知识,帮他们回答问题。(17分)
【步骤一】 对峙
材料一
(1)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上图是某同学作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年代尺,请帮助他完善,并指出该时期阶段特征。(3分)
A代表的战役名称是:
C代表的政权名称是:
该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步骤二】 迁徙
材料二
《晋书》记载:“昔中原丧乱,流寓江左(“江左”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东晋政府允许侨人(“侨人”指寓居南方的北来人口)登记户籍,注明本人的原籍,并给予免除赋役之优待。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2)依据材料二,指出南方统治者面对大规模民族迁移所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指出其影响。(4分)
【步骤三】 复苏
材料三 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胜,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洛阳伽蓝记》卷二(成书于公元547年即东魏武定五年)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洛阳从“荒土”重新走向繁盛的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哪些措施促进了洛阳重新走向繁盛?(5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哪些因素推动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最终走向统一。(5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左图右图分别反映了哪一政治制度?以上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5分)
材料二 “汉承(继承)秦制,有所损益(减少和增加)。”为了巩固统治,刘邦分封诸侯异姓王、同姓王,随着封国的发展,出现“尾大不掉”之势……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王国事实上变成了和中央直接统辖的郡一样的政权。
(2)材料二中封国出现“尾大不掉”的局势后来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5分)
三、论述题
18.请根据图片反映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8分)乌江教育协作体
2023-2024学年(上)期末学业质量联合调研抽测
初一历史答案
1.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北京人遗址位于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裴文中发现第一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同年又发现用火遗迹此后,又相继发掘出土4个北京猿人头盖骨,共出土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2.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甲骨文是我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项正确;秦朝和汉朝的建立晚于商周时期,排除AB项;夏朝时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字,排除D项。故选C项。
3.D【详解】“皇帝”指孝文帝,“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指与汉人通婚,“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指改汉姓。这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汉化政策”的内容,这场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北方的封建化进程,所以答案选D。
4.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所以选A项;字母文字是相对象形文字的概念,它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象形文字是由图画文字演化而来的,是一种最古老的字体,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秦统一后,小篆成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5.C【详解】依据已学知识可知,C.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禹,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6.C【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女史箴图》是顾恺之的代表作,C项对应错误,符合题意;贾思勰的著作是《齐民要术》,排除A项;祖冲之创制了《大明历》,排除B项;顾恺之的代表作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排除D项。故选C项。
7.D【详解】通过两幅图片可以看出,七种不同写法的“马”后变成唯一的一种,七种不同的货币变成一种,就可得出正确答案“秦的统一”,即D选项;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因此选择D项。
8.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故B项正确;西汉和东汉属于三国之前的王朝,排除AC项;东晋王朝是由西晋王室后裔在南方建立起来的小朝廷,与北方的十六国相对,排除D项。故选B项。
9.C【详解】根据战役发生的时间可知,①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②官渡之战发生于200年;③巨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7年;④淝水之战发生于383年;因而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③②①④,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
10.D【详解】依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即位后,力排众议,迁都洛阳,规定官员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这些措施推动鲜卑族的汉化,促进民族交融,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北魏没有实现南北统一,排除;B项孝文帝改革增强了北魏的实力,排除;C项题干没有体现出来对外开放,排除。故选D。
11.D【详解】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因而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项正确;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和修筑万里长城都与“从政治上看”与题意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2.B【详解】西汉建立之初,由于秦末以来长期战乱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面对这种社会景象,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以维护统治,为此汉高祖和此后的汉文帝、汉景帝等多位统治者都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B正确;据此分析,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具体年份与世纪换算公式为百位数加一,十位数不变。时间为公元前的十位数和个位数值越小年代越晚,数值越大的年代越早。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即公元前21世纪早期,C正确;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不是公元,排除AB;公元前2070年属于公元前早期,排除D。故选C。
14.C【详解】依据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反映了周平王时,周王室地位衰落,诸侯强大不断进行争霸战争,兼并弱小的国家;齐、楚、秦、晋强大后,政治上由诸侯(掌控),即不在听从周天子的命令。①②④符合题意,C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齐、楚、秦、晋时期向周天子纳贡”,③错误,ABD排除;故选C。
15.D【详解】根据材料中“周康王册封夨为宜侯,赏赐他香酒、铜器、弓箭和山田、山川、奴隶等”可知,反映的是西周分封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即周天子把土地、平民和奴隶分封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故选D。
16.(1) 官渡之战 北魏 政权分立(或政局纷乱,分裂对峙),民族交融。
(2)措施:政府允许侨人登记户籍;免除赋役;妥善安置。(任意两点)影响:有利于社会安定;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3)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或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等。)
(4)国家局部统一;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民族交融;南北社会经济、文化差异缩小等等。
17.(1)分封制。郡县制,目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推恩令
18.题目:儒家思想的发展
先秦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是“仁政”、“德治”。秦始皇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汉代的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以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手里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汉武帝兴办太学,以儒家的《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作为教材,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