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23: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分)在《汉谟拉比法典》中,第42至52条是租借田地而出现的各种情形的规定;第114至119条是对各种债权债务的规定(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C.种姓制度等级森严 D.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2.(2分)“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
A.基督教会 B.西欧庄园 C.自由城市 D.垄断组织
3.(2分)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共同的文化贡献是(  )
A.创造出了完整的代数学
B.编成比较详尽的民法典
C.建立地跨三大洲的帝国
D.传承与沟通东西方文化
4.(2分)法国史学家西米勒指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这一“变革”最根本的是指(  )
A.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
B.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
5.(2分)如图为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图,导致图中③方向人口迁移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传播 B.罪恶的三角贸易
C.美国的独立战争 D.拿破仑对外战争
6.(2分)“本宪法及依照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即使与任何一州的宪法或法律相抵触,各州的法官仍应遵守。”该法律条文最有可能出自(  )
A.《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7.(2分)“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十月革命”,这两组史实说明(  )
A.革命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
B.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8.(2分)巴黎公社成立时,一位在巴黎的俄国人说:“破天荒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不是沽名钓誉者,不是空谈者,真正来自人民的人。”这段话主要阐述了巴黎公社的(  )
A.建立背景 B.政权性质 C.指导思想 D.运行机制
9.(2分)19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国史纲》介绍近代西方一场战争:将废奴视为战争起因,称“已而有废止奴隶之事,而内乱起焉(  )
A.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B.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实现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
D.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10.(2分)他是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阐述了其后两百年间都被视作真理的三大运动定律(  )
A.牛顿 B.达尔文 C.海厄特 D.爱迪生
11.(2分)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预测:一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他认为一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D.直接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12.(2分)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提到“现在我们开始勤奋、细心、刻苦地学习实行一种新的转变”。“新的转变”指的是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13.(2分)在1944年的一次重大战役中,美英盟军通过海陆空立体作战,突破了希特勒吹嘘的西洋铁壁”。这次战役(  )
A.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B.扭转了苏德战场形势
C.促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14.(2分)如图是1951年的东欧漫画,图中人物将绳子(绳子被画成英文“马歇尔计划”形状) 系着的救生圈抛出,可用于研究(  )
A.战后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B.苏联模式对东欧的影响
C.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5.(2分)如图为1990年纳米比亚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邮票画面以纳米比亚地图为背景,中间是挣脱镣铐的双手在放飞和平鸽。该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  )
A.体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精神
B.表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
C.标志所有非洲国家摆脱殖民主义枷锁
D.推动纳米比亚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
16.(10分)强力的改革影响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 件
1869年 鹿儿岛、山口、高知、佐贺四藩联名上书奉还版籍,撤去各镇干道间的关卡
1871年 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并重金聘请欧美教授在大学任教
1873年 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1876年 天皇视察劝业试验所和福岛县二本松制丝会社的工厂设备等
1883年 修建“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
——摘编自《讲谈社 日本的历史》
材料二 祝捷会会场飘满彩旗,处处都是带有“帝国万岁”“陆海军万岁”字眼的装饰,显示了普通民众对战争的热情和支持。而作为国家后备军的学生们高唱军歌
——摘自夏目漱石《哥儿》
材料三 正是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参照系。借鉴其成功经验资本主义起死回生。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新政”首次大规模尝试实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危机”的方法,它摒弃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成功“结束了大萧条噩梦”。
——摘编自孔根红《危机与变革、前途与命运》
(1)(2分)指出材料一中所涉及的明治维新相关措施。
(2)(4分)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治维新。
(3)(4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对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取”与“舍”并简述新政的积极影响。
17.(10分)某班历史小组围绕“工业革命与社会变化”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4分)写出图1中交通工具的名称及发明者。图2是福特公司生产车间的老照片,请从中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
材料二 在这里,(工业) 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英]阿萨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2)(6分)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有关工业文明的观点,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加以证明(要求:至少两个论据)。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通市九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每题2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2分)在《汉谟拉比法典》中,第42至52条是租借田地而出现的各种情形的规定;第114至119条是对各种债权债务的规定(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奴隶制度相当发达
C.种姓制度等级森严 D.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答案】A
【解答】据题干“在《汉谟拉比法典》中,第42至52条是租借田地而出现的各种情形的规定;第242至243条对牛的租赁价格做了明确规定”可知。故A符合题意,排除B,排除C,排除D。
故选:A。
2.(2分)“若干散落居住的家庭组成小群体,处于某个领主保护和控制之下,便形成了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基本社会单位”指的是(  )
A.基督教会 B.西欧庄园 C.自由城市 D.垄断组织
【答案】B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是西欧庄园;基督教会控制了中世纪欧洲的精神世界;自由城市与题干“中世纪乡村的基本社会单位”不符合;垄断组织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故选:B。
3.(2分)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共同的文化贡献是(  )
A.创造出了完整的代数学
B.编成比较详尽的民法典
C.建立地跨三大洲的帝国
D.传承与沟通东西方文化
【答案】D
【解答】拜占庭帝国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罗马古籍。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设立“智慧宫”、图书馆。为延揽翻译人才,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大量的希腊、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共同的文化贡献是传承与沟通东西方文化;创造了完整代数学的是阿拉伯帝国;阿拉伯帝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它们没有追求并模仿中国文化;编成比较详尽的民法典是拜占庭帝国,排除B,排除C。
故选:D。
4.(2分)法国史学家西米勒指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最进步的变革”。这一“变革”最根本的是指(  )
A.古希腊罗马文化复兴
B.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C.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来临
【答案】C
【解答】根据材料“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结合所学可知。依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项正确,文艺复兴宣传的是资产阶级思想。“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B项,不符题意。
故选:C。
5.(2分)如图为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主要迁移方向图,导致图中③方向人口迁移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传播 B.罪恶的三角贸易
C.美国的独立战争 D.拿破仑对外战争
【答案】B
【解答】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将火器;在非洲掳获黑奴,卖给当地的种植园主、烟草等产品返回欧洲,故这个以贩卖黑奴为中心的贸易被称为“三角贸易”。故B符合题意,不是工业革命的传播;美国的独立战争,排除CD。
故选:B。
6.(2分)“本宪法及依照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即使与任何一州的宪法或法律相抵触,各州的法官仍应遵守。”该法律条文最有可能出自(  )
A.《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答案】B
【解答】《独立宣言》发表后,各州先后制定了州宪法,各州各行其是,代表国家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各州派出代表齐聚费城,经过争论和妥协。宪法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国会与最高法院及其相关机构各司其职;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故B符合题意,不是出自《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
故选:B。
7.(2分)“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马克思主义诞生与十月革命”,这两组史实说明(  )
A.革命是社会进步的唯一动力
B.思想解放推动社会发展
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答案】B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由此可知,B项正确,没有突出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材料反映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也不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项。
故选:B。
8.(2分)巴黎公社成立时,一位在巴黎的俄国人说:“破天荒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不是沽名钓誉者,不是空谈者,真正来自人民的人。”这段话主要阐述了巴黎公社的(  )
A.建立背景 B.政权性质 C.指导思想 D.运行机制
【答案】B
【解答】结合材料信息“巴黎公社成立时”“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的不是沽名钓誉者,不是空谈者,真正来自人民的人,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这段话反映了巴黎公社的政权性质;巴黎公社出现背景是在普法战争和巴黎围城战争结束后,政府的腐败和经济困境导致了人民的不满情绪高涨,法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让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日益恶化。材料信息未体现这一背景;结合所学可知,以保护人民利益为指导思想,排除C项,排除D项。
故选:B。
9.(2分)190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万国史纲》介绍近代西方一场战争:将废奴视为战争起因,称“已而有废止奴隶之事,而内乱起焉(  )
A.开启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B.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实现了北美殖民地的独立
D.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条件
【答案】D
【解答】根据材料“而内乱起焉,称南北战争”可知。结合所学知识,经过南北战争,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D项正确,排除A项,排除B项,排除C项。
故选:D。
10.(2分)他是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阐述了其后两百年间都被视作真理的三大运动定律(  )
A.牛顿 B.达尔文 C.海厄特 D.爱迪生
【答案】A
【解答】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牛顿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的科学发现。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正确,排除B项,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碱性蓄电池,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
故选:A。
11.(2分)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预测:一战“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他认为一战(  )
A.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B.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
C.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D.直接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答案】B
【解答】根据材料“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可知,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觉醒;材料未涉及一战对人类社会的灾难;材料未涉及一﹣战的性质;二战直接导致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故选:B。
12.(2分)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提到“现在我们开始勤奋、细心、刻苦地学习实行一种新的转变”。“新的转变”指的是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答案】B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因此列宁提到的“新的转变”是新经济政策,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巩固了工农联盟,B项正确,排除A项,排除CD项。
故选:B。
13.(2分)在1944年的一次重大战役中,美英盟军通过海陆空立体作战,突破了希特勒吹嘘的西洋铁壁”。这次战役(  )
A.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B.扭转了苏德战场形势
C.促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D
【解答】A.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排除A项。
B.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排除B项。
C.1941年12月3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D.根据材料“1944年”“美英盟军”“突破了希特勒吹嘘的西洋铁壁”结合所学可知,1944年6月6日,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故选:D。
14.(2分)如图是1951年的东欧漫画,图中人物将绳子(绳子被画成英文“马歇尔计划”形状) 系着的救生圈抛出,可用于研究(  )
A.战后西欧国家走向联合
B.苏联模式对东欧的影响
C.美苏冷战对峙局面
D.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答案】C
【解答】结合所学知识,1947年,即马歇尔计划,稳定资本主义制度,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东欧是社会主义阵营,反映了美苏冷战对峙的局面;战后西欧联合的第一步是1951年法、意,与题干信息不符;苏联模式的特点是单一的公有制,而材料反映的是马歇尔计划,排除B项,排除D项。
故选:C。
15.(2分)如图为1990年纳米比亚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邮票画面以纳米比亚地图为背景,中间是挣脱镣铐的双手在放飞和平鸽。该邮票纪念的历史事件(  )
A.体现了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精神
B.表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
C.标志所有非洲国家摆脱殖民主义枷锁
D.推动纳米比亚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答案】C
【解答】据“邮票画面以纳米比亚地图为背景,中间是挣脱镣铐的双手在放飞和平鸽”及所学知识可知,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
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在题干图文中未有体现,排除A项,排除B项,排除D项。
故选:C。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
16.(10分)强力的改革影响历史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事 件
1869年 鹿儿岛、山口、高知、佐贺四藩联名上书奉还版籍,撤去各镇干道间的关卡
1871年 逐步建立小学、中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并重金聘请欧美教授在大学任教
1873年 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1876年 天皇视察劝业试验所和福岛县二本松制丝会社的工厂设备等
1883年 修建“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室,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
——摘编自《讲谈社 日本的历史》
材料二 祝捷会会场飘满彩旗,处处都是带有“帝国万岁”“陆海军万岁”字眼的装饰,显示了普通民众对战争的热情和支持。而作为国家后备军的学生们高唱军歌
——摘自夏目漱石《哥儿》
材料三 正是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参照系。借鉴其成功经验资本主义起死回生。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新政”首次大规模尝试实行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反“危机”的方法,它摒弃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成功“结束了大萧条噩梦”。
——摘编自孔根红《危机与变革、前途与命运》
(1)指出材料一中所涉及的明治维新相关措施。
(2)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明治维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对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的“取”与“舍”并简述新政的积极影响。
【答案】(1)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等。
(2)评价: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但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取”: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舍”:抛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方式。
积极影响: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工业生产有所恢复,就业人数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解答】(1)措施:根据材料一“鹿儿岛、山口、佐贺四藩联名上书奉还版籍;根据材料一“逐步建立小学、大学三级教育体制,成为推广欧式生活的场所”可知措施是向西方学习、文化和生活方式,仿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可知措施是实行征兵制;根据材料一“天皇视察劝业试验所和福岛县二本松制丝会社的工厂设备等”可知措施是大力发展近代经济等。
(2)评价:根据材料一涉及的明治维新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富国强兵;根据材料二“祝捷会会场飘满彩旗,显示了普通民众对战争的热情和支持,高喊‘万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
(3)“取”:根据材料三“正是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模式为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参照系。借鉴其成功经验资本主义起死回生”和“在宏观层次上运用国家政权干预经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舍”:根据材料三“它摒弃古典自由主义的传统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舍”是指抛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方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积极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工业生产有所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
故答案为:
(1)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向西方学习、文化和生活方式,建立新式军队。
(2)评价: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3)“取”:借鉴苏联计划经济模式,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舍”:抛弃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方式。
积极影响: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就业人数逐步增加;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7.(10分)某班历史小组围绕“工业革命与社会变化”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写出图1中交通工具的名称及发明者。图2是福特公司生产车间的老照片,请从中找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
材料二 在这里,(工业) 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英]阿萨 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2)从材料二中提炼一个有关工业文明的观点,并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加以证明(要求:至少两个论据)。
【答案】(1)名称及发明者: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
成果:汽车的发明和生产流水线。
(2)观点: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斯蒂芬斯设计的蒸汽机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飞机和汽车的发明,更加便利了人们的出行。但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污染加剧;贫富差距拉大,阶级矛盾尖锐,不利于社会稳定。综上可知,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解答】(1)名称及发明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图1是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
成果:根据材料图2信息可知涉及的是主要成果是汽车的发明和生产流水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2)观点:根据材料二“在这里,(工业) ,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在这里,又是最野蛮的”可自拟观点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阐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是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电力的广泛应用和内燃机的使用;飞机和汽车的发明。但是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贫富差距拉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故答案为:
(1)名称及发明者:斯蒂芬森发明的蒸汽机车。
成果:汽车的发明和生产流水线。
(2)观点: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斯蒂芬斯设计的蒸汽机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更加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导致环境污染加剧,阶级矛盾尖锐。综上可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