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评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B C D B A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D B C C D B C D
非选择题(60分)
21.(1)禅让制;尧、舜、禹。(8分)
(2)分封制;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4分)
(3)顶端:周天子,底端:奴隶。(4分)
(4)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分)
22. (1)商鞅变法;军事上采取了奖励军功的措施。(4分)
(2)商鞅变法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分)
(3)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皇帝。(8分)
23.(1)统一全国。(2分)
(2)曹操,雄才大略,唯才是举;刘备,坚忍不拔,知人善用;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4分)
(3)赤壁之战。曹军战败,孙刘联军获胜。以少胜多。(6分)
24. (1)抵御匈奴。(2分)
(2)漠北之战;设置了西域都护。(4分)
(3)①鲜卑;②氐;③羌。(4分)
(4)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2分)
①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②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③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④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4分)七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评价历史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并填写在相应位置。本卷共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学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在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某远古人类遗址,他们去的地方是 ( )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浙江河姆渡 D.陕西半坡村
2.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
A.种植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骨耜
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表明华夏族 ( )
A.通过不断交融而形成 B.构成中华民族的主体
C.居住分散,交通发达 D.有统一的文化和信仰
4.“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酷刑,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 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 )
A.早期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的亡国规律
C.等级制度的形成 D.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5.《大美中国》丛书在介绍甲骨文时说道:“有如此丰富的文字档案做资本,殷商从此结束了只在史载和传说中被感知的历史。”这主要强调甲骨文 ( )
A.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B.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
C.使商朝历史有文字可考 D.是体系较完整的文字
6.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水利工程的兴修 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D.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使用
7.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
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评价(部编版) 第1页 (共6页)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8.李泽厚曾说,儒家一贯强调“孝悌”是立国之本,强调作为社会等级的伦常秩序的重要性,总是非常有用和有效。这突出了儒家 ( )
A.对稳定封建社会的作用 B.建立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C.是阶级社会的产生根源 D.阻碍了民主科学的传播
9.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 ( )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大一统”局面的首次出现
C.封建国家的大分裂和民族交融加强
D.封建社会繁荣、开放,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10.秦朝因暴政在农民起义中灭亡、刘邦因“约法三章”在楚汉之争中胜利,给我们的相同启示是
( )
A.得民心者得天下 B.刑法不能太严酷
C.为人不能太骄傲 D.强者定能胜弱者
11.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 )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 D.虚怀纳谏
12.“诸子学说,兴于上古政治制度之变化;而其衰也,则衰于西汉中世统一学术之后,此亦时代环境使然。”“西汉中世统一学术”指的是 ( )
A.焚书坑儒 B.颁布“推恩令”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建立刺史制度
13.西汉文帝、景帝、东汉光武帝等调整统治政策,使国家走向兴盛,出现了盛世局面。导致盛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
A.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14.《汉书·地理志》称番禺为一都会,为“珠玑、犀、玳瑁、果布(龙眼、荔枝)之凑”,是南方及海外所产珍奇物品的集散地。这表明当时番禺 ( )
A.手工业发展水平高 B.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
C.是全国的商业中心 D.不受重农抑商的影响
15.下列关于造纸术的发明,不正确的是 ( )
A.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B.西汉时期已经出现用麻做的纸
C.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D.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16.关于曹操兵败赤壁,史学家裴松之评价说:“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疫大兴,以损凌厉之锋,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 ”据此可知曹操的失败 ( )
A.早有预料 B.完全可以避免
C.有其客观因素 D.因其大意轻敌
17.下列哪项不是西晋的主要特点 ( )
A.是权臣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 B.是短期统一的朝代
C.制定了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 D.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18.南朝时,如果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为活跃的大都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
A.广州 B.建康 C.苏州 D.杭州
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评价(部编版) 第2页 (共6页)
19.南北朝时期,南朝尚清淡,崇文采,雅有远韵,善为文章;北朝重武功,性雄豪,工骑射,果敢决断;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士人把“以武达”和“以文通”同等地视为振兴家门的途径,这反映了当时 ( )
A.南北文化冲突导致国家分裂 B.南方成为了全国文化中心
C.民族交融促使多元文化交融 D.北方制度远远落后于南方
20.北方的少数民族以武力占据北方后要立国中原,以汉法治汉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制作毛毡、奶酪、酥油的技术,逐渐为汉人所接受。这说明 ( )
A.中外交流的加强 B.中原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
C.商业贸易的繁荣 D.民族文化的交流具有双向性
得分 评卷人
21.中国古代曾创造出许多制度,制度的创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古者舜耕于历山,陶河滨,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材料二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材料三
(1)材料一的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制度 和这一制度有关的三个人物分别是谁 (8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评价(部编版) 第3页 (共6页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的什么制度 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4分)
(3)材料三中位于金字塔顶端和底端的分别是什么人 (4分)
(4)根据材料二和三,分析这一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2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鞅申变法改良之义,孝公大为赞赏,重用之;鞅“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材料二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他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到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统治时期。为了巩固这来之不易的大一统,王朝在行政机构上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处处体现出国家最高权力的所属。
(1)材料一所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请你说说材料中提及“兵革大强”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分)
(2)请分析材料一中所述之事与材料二所说王朝的建立有何作用 (2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评价(部编版) 第4页 (共6页)
(3)请你说说在行政机构上此王朝在中央设置了哪些主要官职 国家最高的权力是属于谁 (8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摘自曹操《步出夏门行》
(1)材料一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你最喜欢这一时期的哪一位英雄,并用一句话说明理由。
(4分)
材料三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
(3)材料三追忆的是我国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 此战役的结果如何 这一战役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6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评价(部编版) 第5页 (共6页)
24.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
材料二 是时孝武因其余财府帮(tǎng古代指收藏钱财的府库或钱财)之蓄,始有钩深图远之意,探冒顿(mòdú)之罪,校平城之雠(chóu同“仇”)。遂命票骑,勤任卫青,勇惟鹰扬,军如流星,深入匈奴,割裂王庭,席卷漠北,叩勒祁连,横分单于,屠裂百蛮。
材料三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材料四 在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内,各民族有了很大的发展,民族间的交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征。南方汉越在矛盾与冲突中交流和融合,西部贸易交流频繁,北方边境战争不断。民族的分化、重组与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动力,并注入了新鲜血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修长城的目的 (2分)
(2)材料二记述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次战役 此后西汉王朝如何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4分)
(3)结合所学并依据材料三,说说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主要北方少数民族除材料中的羯族和匈奴外还有哪些 (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秦汉时期民族间交流的特征是什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方地区出现的民族交融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评价(部编版)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