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3-04 22:33:26

文档简介

泸县四中初2023级七年级上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5:BAABD 6-10:BCBAB 11-15:BABBB 16-20:BCCBB 21-25:DCDDB
26.(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孔子主张以德治国;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百家争鸣。
(3)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董仲舒。
(4)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7.(1)分封制。
(2)制度:郡县制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 特点:机构比较完善、职责明确、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辖、地方官吏由皇帝任免等。
(3)颁布“推恩令”。
(4)措施: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货币名称:圆形方孔半两钱; 敌军:匈奴族。
(5)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28.示例如下:
观点一:暴政败国
论述:商纣王,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周武王联合众多部落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为政贪婪腐败,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最终,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周幽王时期朝政腐败激起百姓怨愤,最终致使西周灭亡。秦始皇在位时期,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秦二世即位,为巩固地位,凶残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对民众剥削更为残酷,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公元前207年秦被人民起义推翻了其短暂的统治。
结论:暴政不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要做一位勤政爱民,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的统治者。
观点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禹建立夏朝,但是末代君主桀搜刮民财,贪图享乐,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失去民心,最终被商汤所灭,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商朝末代君主商纣时同样实行暴政。民不聊生,最终被周武王所灭,商朝灭亡。秦二世贪婪暴虐,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取得“楚汉之争”的胜利,夺取了天下,遂立了西汉。统治者如果希望统治长久,就必须勤政爱民,得到民众的支持,得民心者得天下。泸县四中初2023级七年级上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生活在距今
A.约300万年 B.约170万年 C.约70-20万年 D.约3万年
2.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3.《史记》提出“祖黄帝说”,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的祖先,还是匈奴人、鲜卑人的共同祖先。材料体现的观念是
A.民族认同 B.华夷有别 C.民族差异 D.国家统一
4.“夏桀本是亡国君,夏朝历时四百七……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在前771。”上述历史歌谣主要反映了
A.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B.暴政导致亡国的规律
C.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社会等级制度的确立
5.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有“廪”(指粮仓)、“畎”(指田间水沟)、“园田”(指为农田施肥)等字,这反映出商代
A.手工业的新发展 B.私有观念的产生
C.赋税负担的繁重 D.农业技术的进步
6.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以“尊王攘夷”为口号,最终成就霸业,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楚庄王 D.宋襄公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据此可知,当时的社会特点为
A.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B.春秋霸主先后相继,战国七雄同时并存
C.王室衰微,大动荡、大变革 D.铁制工具和牛耕开始被普遍使用与推广
8.作家余秋雨曾经写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至今还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主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工程师”是
A.大禹 B.李冰 C.蒙恬 D.李春
9.“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道家学派古语出自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10.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右图货币在全国统一通行。这一货币是
A.“五铢”钱 B.“半两”钱 C.蚁鼻钱 D.五铢钱
11.秦朝灭亡后,爆发了一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下列关于楚汉之争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战争持续了四年之久 B.项羽势力弱小,却一味依赖武力
C.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于用人 D.项羽战败,自刎而亡
12、与“巨鹿之战”“垓下战役”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A.项羽 B.刘邦 C.陈胜 D.吴广
13.西汉时期,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车骑都没有增加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光武帝 D.汉景帝
1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A.窦宪、窦固 B.卫青、霍去病 C.窦固、霍去病 D.窦宪、卫青
15.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16.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域地区(包括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 B.西域都护的设置 C.丝绸之路的开辟 D.班超经营西域
17.历史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下列历史事件与影响之间的因果联系对应正确的是
A.黄巾起义——直接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B.郡县制创立——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C.张骞通西域——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族的联系
D.秦统一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18.近年来,“新冠肺炎”来势汹汹,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中国东汉时期提出在诊断上要辨证分析病情和“治未病”理论的名医是
A.神农氏 B.扁鹊 C.张仲景 D.华佗
19.“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诸葛亮 C.周瑜 D.司马炎
20.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春秋战国后我国历史上又一个大分裂的时期,其间曾经短暂统一过全国的政权是
A.曹魏 B.西晋 C.东晋 D.北魏
2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下列属于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是
A.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
B.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C.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
22.《资治通鉴》中记载,“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岀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这段话反映的“魏主”改革的措施是
A.迁都洛阳 B.整顿吏治 C.改用汉姓 D.改穿汉服
23.《资治通鉴》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对鲜卑贵族说:“朕为天子,何必居中原!正欲卿等子孙渐染美俗,闻见广博。若永居恒北,复值不好文之主,不免面墙耳。”据材料判断,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是
A.受到北方其他少数民族的侵扰 B.孝文帝仰慕洛阳城的繁华
C.提高鲜卑族的地位和扩大影响 D.接受和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24.某首歌曲的歌词里写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
A.顾恺之 B.司马迁 C.祖冲之 D.王羲之
25.“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材料中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
A.精耕细作 B.顺应天时 C.多施肥料 D.开垦荒地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26.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老的中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春秋后期:老子道,孔子仁
战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强调以法治国
秦: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依据材料分别指出老子和孔子在政治上的主张,并用一句话来评价孔子。(8分)
(2)依据材料指出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代表人物著书立说这一事件的名称。(2分)
(3)依据材料可见秦汉时期对待儒家思想态度不同,但目的相同,请问他们的目的是什么?西汉武帝接受了谁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实际分析,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分)
27.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实行郡县两级行政管理体制,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郡的行政长官称为郡守,军事长官称为郡尉,并设郡监主管监察。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县长官称县令,不满万户则称县长。县令(长)主管县内政务,同时设县尉主管军事。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此外,县下设乡,乡下设亭,亭下设里。乡设三老,分别为有秩、啬夫、游徽,分掌地方教化、诉讼、赋税等事务。
材料三: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颁布法令,削弱地方封国割据势力,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汉帝国走向强盛。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材料四:
秦朝 汉朝
思想 焚书坑儒 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统一政权的精神支柱。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 改革币制,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军事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万大败敌军,收复黄河以南土地。 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汉军三次发动对敌军的战争,获得大胜,使北部诸郡得以安宁。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材料中所述的历史乱象的相关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写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及目的是什么?分析这一制度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武帝为打击王国势力采取的措施。(2分)
(4)材料四表格中汉朝维护思想统一的措施是什么?秦朝统一后的货币名称?秦汉共同面对的“敌军”是哪一少数民族?(6分)
(5)根据以上材料归纳秦汉时期的历史发展特征。(2分)
28.阅读下表内容,完成任务。(15分)
建立时间 朝代 人物 内容 结果
约公元前1600年 商朝 商纣王 对外征伐,耗费国力,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公元前1046年渭水流域的周族首领周武王联合众多部落在牧野击败商朝军队。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公元前1046年 西周 周厉王 周幽王 周幽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在位期间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化,政局不稳,为政贪婪腐败,重用奸臣虢石父主持朝政,加重对百姓的剥削。 周厉王与民争利,引发国人暴动。周幽王时期朝政腐败激起百姓怨愤,最终致使西周灭亡。
公元前221年 秦朝 秦始皇秦二世 秦始皇在位时期,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秦二世即位,为巩固地位,凶残杀死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对民众剥削更为残酷,穷奢极欲,使人民陷入无法生活的境地。 公元前207年秦被人民起义推翻了其短暂的统治。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字数80-120)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