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B D A C D C B C A B D B
题 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B A C C D A A C B D B D
二、材料解析题:(34分)
25、(16分)
(1)①孟子;②道家;③韩非。(6分)
(2)水利工程:都江堰。(2分)影响: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证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地区农业丰收提供了条件。或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4分)
(3)学派:法家;(2分)影响: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2分)
26、(18分)
(1)制度:分封制(2分)历史发展趋势:完成统一(或趋向统一或走向统一)(4分)
(2)秦王:秦始皇(嬴政)(2分)。功绩:统一全国(统一六国)。(2分)
(3)√×√√(8分)
三、探究题(18分)
27、(18分)
(1)多元一体(2分)
(2)举措:推行郡县制。(2分)作用: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4分)
(3)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等(4分,任答两点即可)。
(4)民族交融更能促进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发有为,更好建设我们美好的国家;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4分)2023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答题卡2023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道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8分。每小题 4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 案 B D A C D C B C A B D B
题 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B A C C D A A C B D B D
二、材料解析题:(34分)
25、(16分)
(1)①孟子;②道家;③韩非。(6分)
(2)水利工程:都江堰。(2分)影响: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证了周边地区
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地区农业丰收提供了条件。或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
国” 。(4分)
(3)学派:法家;(2分)影响:秦国国富兵强,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
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2分)
26、(18分)
(1)制度:分封制(2分)历史发展趋势:完成统一(或趋向统一或走向统一)(4分)
(2)秦王:秦始皇(嬴政)(2分)。功绩:统一全国(统一六国)。(2分)
(3)√×√√(8分)
三、探究题(18分)
27、(18分)
(1)多元一体(2分)
(2)举措:推行郡县制。(2分)作用: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4分)
(3)事件:北魏孝文帝改革(2分)。措施: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联汉姻等(4
分,任答两点即可)。
(4)民族交融更能促进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奋发有为,更好建设我们美好的国家;民
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自我完善发展的强大推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中华
民族的凝聚力。(4分)
2023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 1 页 共 1 页
{#{QQABJYYQggCAABAAAQgCAwXqCAGQkAEAAAoGQBAIIAABCBFABAA=}#}2023年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七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请勿折叠答题卡,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小唐同学在参观西安半坡博物馆时,能感受到
A.猪纹陶钵的古朴美 B.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巧妙
C.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D.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黄帝和炎帝,共同被后人尊崇为
A.治水英雄 B.一代天骄 C.兵家鼻祖 D.人文初祖
3.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A.禅让 B.世袭 C.传承 D.专制
4.青铜器反映了商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青铜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
B.商周时期工匠们铸造青铜器采用的是“泥范铸造法”技术
C.商代后期的四羊方尊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D.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5.促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 B.新兴地主阶级势力速增
C.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确立 D.社会生产力水平大提高
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下列思想主张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A.“无为而治” B.“兼爱”“非攻” C.“有教无类” D.“礼治”
7.下列图示中能正确反映秦朝疆域的是
A. B. C. D.
8.七年级(1)班同学们开展研讨活动时收集到如下图片,由此判断同学们研讨的主题是
A.儒家思想的发展 B.秦朝的巩固措施
C.秦朝灭亡的原因 D.严刑峻法的危害
9.以下是实验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排演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史实
A.文帝命人用金、银等装饰他的陵墓 B.县官张盛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文帝提拔
C.农民把田地收成的1/30上交国家 D.景帝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10.《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大兴土木 B.休养生息 C.严刑峻法 D.禁止私斗
11.右图反映的主要历史发展趋势是
A.经济逐渐恢复发展
B.社会局势日益动荡不安
C.儒学占据主导地位
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12.为了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设立太学 D.八股取士
13.历史漫画能简明地反映一定的历史现象。下面漫画反映的历史现象导致
A.百家争鸣出现
B.东汉走向衰亡
C.民族政权并立
D.藩镇割据形成
14.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下列史实与该事件有关的是
A.张骞通西域 B.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C.道教传播 D.卫温带领船队到达夷洲
15.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离骚》
16.关于佛教和道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佛教是外来宗教,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佛教信仰来世,道教注重今生
C.佛教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而道教则是提高人民整体素质的工具
D.佛教和道教都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7.关于秦汉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②《伤寒杂病论》发展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③华佗制成了“麻沸散” ④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对东汉末年整个局势有关键性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阪泉之战
19.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破坏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D.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20.从东汉末年起,北方人口陆续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气候温暖 B.南方土地肥沃
C.北方战乱频繁 D.北方自然灾害严重
21.某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材料甲 材料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南朝]沈约《宋书》
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22.西晋各地封王为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造成社会混乱,导致西晋从此走向衰落。其中破坏性最大的历史事件是
A.七国之乱 B.五胡乱华 C.黄巾起义 D.八王之乱
23.如果你想了解我国北方农业生产的状况,你应该查阅以下哪一部巨著
A.《女史箴图》 B.《齐民要术》 C.《兰亭集序》 D.《论语》
24.中国书法“兰亭奖”是中宣部批准的唯一国家级书法艺术最高奖,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专业奖。它的设立是为了纪念
A.锺繇 B.顾恺之 C.胡昭 D.王羲之
二、材料解析题(34分)
25.(16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大的社会转型期,这一时期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某校七年级(1)班的学生以“大变革的时代”为主题开展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要求。
【思想大争鸣】
材料一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主张
儒家 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墨家 墨子 “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
② 庄子 “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
法家 ③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1)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针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根据所学知识,请你在表格①②③处填上相应的内容?(6分)
【经济大发展】
材料二 ……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情况?(2分)它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4分)
【变革促发展】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商鞅的主张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的影响。(2分)
26.(1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
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右图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
材料三:嬴政26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发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货币一统。
——《史记》
(1)材料一中诸侯并立局面出现与西周哪一制度有关?(2分)归纳材料一图示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4分)
(2)材料二中的秦王指的是谁?(2分)“扫六合”赞扬的是他的哪一历史功绩?(2分)
(3)晓丽在学习完七年级历史上册内容后,在归纳知识点时由于粗心大意出现了一些问题,请你为她判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正确的请用“√”表示,错误的请用“×”表示。(8分)
①秦始皇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 )
②为便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秦朝最早统一使用的文字为楷书。 ( )
③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 )
④秦始皇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 ( )
三、探究题(18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华夏文化高度发展并由黄河流域向四方传播。到春秋初,四方异族已自觉成为一个整体,自称“华夏”、“诸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戎狄蛮夷已经逐渐融入华夏族。它吸收了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为广泛的族群。——摘编自张润棠、刘宏斌《先秦民族大融合与汉民族的形成》
材料二 汉王朝的边疆机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设立郡县。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并将郡县制推行到了边疆地区,汉王朝继承了这一制度。这些郡县不仅管理边疆地区的民政,而且管理该边疆地区的防务。二是设立属国,管理内徙边疆民族。三是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在一些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专门机构,这些专门性机构……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东汉、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逐渐形成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融……北魏统—黄河流域后,为了顺应民族交融的趋势,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促进了北方地区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吸收借鉴少数民族文化和少数民族的汉化,共同促进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
——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上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夏族的起源及发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2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秦汉王朝对边疆管理有何相同举措?(2分)归纳汉王朝设置专门性机构管辖边疆的作用。(4分)
(3)材料三中“以国家政权推动鲜卑族汉化”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并列举其中两项措施。(4分)
(4)综上,概括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4分)2023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历史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填在下列表格中)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题次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34分)
25.(1)(6分)
①
②
③
(2)(6分)
(3)(4分)
26.(1)(6分)
(2)(4分)
(3)(8分)
①( ) ②( ) ③( ) ④( )
三、探究题(18分)
27.(1)(2分)
(2)(6分)
(3)(6分)
(4)(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