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3.1波的形成(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3.1波的形成(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4-03-05 09:3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新知导入
在艺术体操的带操表演中,运动员手持细棒抖动彩带的一端,彩带随之波浪翻卷。彩带上的波浪向前传播时,彩带上的每个点也在向前运动吗?
彩带上的波浪翻卷实际是振动在彩带上传播的结果。振动的传播简称为波动,简称波。波是怎样形成的?
演示
观察绳波的产生和传播
如图,取一条较长的软绳,用手握住一端拉平后向上抖动一次,可以看到绳上形成一个凸起部分,这个凸起部分向另一端传去。向下抖动一次,可以看到绳上形成一个凹下部分,这个凹下部分也向另一端传去。连续向上向下抖动长绳,可以看到一列波产生和传播的情形。
在绳上做一个红色标记,在波传播的过程中,这个标记怎样运动?它是否随着波向绳的另一端移动?
仔细观察会发现,绳子上的各点只是在一定位置上下振动,没有向前运动,而振动这种形式却传播出去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波的形成:绳子是由弹性的物体。设想把一条绳子分成一个个小段,这些小段可以看作一个个相连的质点,这些质点之间存在着弹力的作用。当手握绳端上下振动时,绳端带动相邻的质点,使它也上下振动,这个质点又带动更远一些的质点…… 绳子上的质点都跟着振动起来,只是后面的质点总比前面的质点迟一些开始振动。这样依次带动下去,绳端这种上下振动的状态就沿绳子传出去了,整体上形成了凹凸相间的波形。
新知讲解
一、波的形成
如图所示,更清楚地描绘了绳中质点的运动与波的传播的关系。图中小圆点代表绳中的质点,相邻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力,这使得一个质点的运动会影响相邻质点的运动。
质点P0在沿上下振动,依次牵动质点P1,
P2,P3,······是他们也运动起来。若在t=T时刻,质点P0到达了最高点,则P2刚开始运动。质点P0到达最高点后又开始下落,当t=T时它又回到平衡位置,而这时P2刚刚到达最高点,质点P4则刚要开始运动。下面两幅图是随后T、T时刻各质点的位置及波的形状。
一组学生手挽手排成一行,从左边第一位同学开始,周期性地下蹲、起立,依次带动旁边的同学重复他的动作,只是后边的一位总比前边的一位稍迟一点点。这样就会看到凹凸相间的波沿着队伍传播开来,而每个学生的位置并没有移动。运动会上的团体操表演常常用这种办法来表现波浪。
做一做
新知讲解
二、纵波和横波
如图表现的是绳子中传播。在这列波中质点上下振动,波向右传播,二者的方向相互垂直。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作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作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作波谷。
我们再看另一种波。
演示
观察弹簧形成的波
如图,将一根长而软的弹簧水平放置再光滑平面上,再左端沿弹簧轴线方向不断推、拉弹簧,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中观察到,弹簧圈密集的部分和稀疏的部分交替右传播,在弹簧上形成一种与横波不一样的波。
这种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我们把一系列弹簧圈看成一系列质点,它们之间由弹力联系着。手执弹簧一端左右振动起来以后,近端的质点依次带动远端的质点左右振动,但后来一个质点总比前一个质点迟一些开始振动。也就是说,后一个质点振动的相位总比前一个质点落后一些。这样,弹簧一端左右振动的状态就沿弹簧传播开来。从整体上看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
如图所示的波中,质点左右振动,波向右传播二者的方向在同一直线上。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作纵波。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位置叫作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位置叫作疏部。
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产生的声波是纵波。例如振动的音叉,它的叉股向一侧振动时,压缩邻近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叉股向另一侧振动时,又使这部分空气变得稀疏。这种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就形成声波。声波传入人耳,使鼓膜振动,就引起声音的感觉。声波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固体中传播。
例如
例题
例 下列关于横波、纵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横波和纵波传播的都只是振动这种运动形式
B、沿横向传播的波叫横波,沿纵向传播的波叫纵波
C、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波谷
D、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纵波
B
绳上和弹簧上的波是在绳和弹簧上传播的,水波是在水面传播的,声波是在空气中传播的。绳、弹簧、水、空气等是波借以传播的物质,叫做介质。组成介质的质点之间有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了机械波。
注意1:介质中有机械波传播时,介质本身并不随波一起传播。
例如:绳上或弹簧上有波传播时,它们的质点发生振动,但质点并不随波迁移,传播的只是振动这种形式。
注意2:波不但传递能量,而且可以传递信息。
产生条件:①有振源;
②有传播振动的介质。
新知讲解
三、机械波
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1)沿波的传播方向,介质中各质点由波源开始由近及远的依次开始振动,靠近波源的质点超前于远离波源的质点;
(2)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而质点本身并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①各质点振动周期相同;
②各质点振幅相同(不考虑能量损失时);
③各质点刚开始振动的方向相同。
(3)机械波通过向外传播机械振动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和信息。
例题
例 (多选)在机械波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B、各质点都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C、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D、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
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
ABD
①区别
振动是一个质点的往复运动,而波动是介质中许多质点的集体运动。
②联系
(1)都是周期性的运动:波动周期等于质点的振动周期。
(2)从构成介质的某一质点来看,所呈现的现象是振动,从构成介
质的整体来看,所呈现的现象是波动。
(3)振动是形成波动的必要条件,但有振动不一定存在波动。
(4)波动是振动形式(信息)的传播过程。
拓展:波动与振动
总结提升
1.振动的传播简称为波动,简称波。
2.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垂直的波,叫作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作波峰,凹下的最低处叫作波谷。
3.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的波,叫作纵波。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位置叫作密部,质点分布最疏的位置叫作疏部。
4.波借以传播的物质,叫做介质。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了机械波。
产生条件:①有振源;
②有传播振动的介质。
课堂检测
练习1:(多选)关于机械波的形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做机械振动,一定产生机械波
B、机械波是介质随波迁移,也是振动能量的传递
C、参与振动的质点都有相同的频率
D、后振动的质点总是跟着先振动的质点重复振动,只是时间落后一步
AB
课堂检测
练习2:(多选)一列横波沿绳子向右传播,某时刻绳子形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对此时绳上A、B、C、D、E、F六个质点说法错误的是( )
A、它们的振幅相同
B、质点A和C的速度方向相同
C、.质点D和F的速度方向相同
D、从此时算起,质点B比C先回到平衡位置
BC
课堂检测
练习3:(多选)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波的传播速度就是质点振动的速度
B、波源停止振动时,波立即停止传播
C、振动是波形成的原因,波是振动的传播形式
D、振动是单个质点呈现的运动现象,波是许多质点联系起来呈现的运动现象
CD
1、教材66页练习与应用;
2、对应章节练习册。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