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寒假作业检测
九年级历史学科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25小题 ,每题 1分 ,共计25分)
1.“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与材料所述内容相关的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望厦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今天仍对全球人民造成极大危害的毒品,曾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肆虐。为抵御毒品危害,民族英雄林则徐的伟大壮举是( )
A.平壤战役 B.虎门销烟 C.收复新疆 D.威海卫战役
3.如图反映了近代中国( )
名称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内容(部分)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维新变法开始兴起 D.自然经济彻底解体
4.费正清说:“这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里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所画舫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条件 B.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引领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运动
5.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
A.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
6.罗伯特·奥古斯德在《有限战争》中写道:“当中国变成第一个在重要战役中取得打败西方军队胜利的国家时,似乎一夜之间,中国便跃进为世界强国之列。”这说明抗美援朝战争( )
A.使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B.稳定了朝鲜半岛的局势
C.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D.打破了美国对中国的封锁
7.下图为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游行时的标语。我国农村最先进行“承包”尝试的地点是( )
A.河南安阳武官村
B.陕西西安半坡村
C.安徽凤阳小岗村
D.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8.邓小平曾指出,香港问题能够谈成,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这表明香港回归得益于( )
A.综合国力提升 B.外交人员谈判努力
C.“一国两制”实施 D.中国政府正义立场
9.法学方面的成就是罗马人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罗马民法大全》
10.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的青铜文化、希腊的民主政治和罗马的法制成就,无不充满着智慧与神奇。这表明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
A.统一性 B.平衡性 C.多元性 D.开放性
11.日本的大化改新,明确规定:要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身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12.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这说明维系封君封臣关系的纽带是( )
A.血缘 B.宗教 C.金钱 D.土地
13.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英国文学艺术家莎士比亚说:“对自己不信任,还会信任什么真理。”他们的思想体现了( )
A.人文精神 B.禁欲苦行 C.神权至上 D.契约精神
14.华盛顿被称为“国父”,圣马丁被称为“自由的奠基人”,玻利瓦尔被称为“解放者”,甘地被称为“圣雄”。这是因为他们( )
A.领导了民族解放运动 B.参与了资产阶级革命
C.主导了国际秩序建立 D.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
15.下图是《拿破仑法典》书影。1804年由拿破仑政府颁布,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丹麦和希腊的民法典就是以它为蓝本制定的;卢森堡和比利时至今仍然把它作为自己的法典使用。上述材料说明《拿破仑法典》( )
A.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
B.给被侵略国家带来灾难
C.是欧洲国家的民法参照蓝本
D.构成了完整的罗马法学系统
16.“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汽车跑起来了,飞机飞起来了。”这些现象开始出现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新经济时代
17.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是( )
A.工业革命 B.独立战争 C.美国内战 D.第二次工业革命
18.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
A.两极格局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多极化趋势
19.习近平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人类面临重大疫情、重大灾难时,需各国人民携手共进、同舟共济。在20世纪40年代,为战胜法西斯而形成了( )
A.协约国集团 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C.北约 D.欧盟
20.为了方便学习,小史将某一重要会议的内容整理成顺口溜:彻底消灭法西斯,分区占领德意志;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参加打日本。该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1.1991年底,强大的苏联结束了它辉煌而又悲壮的历程。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苏联模式的弊端
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马歇尔计划的运用
2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了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引爆这个“火药桶”的“火星”是( )
A.三国同盟成立 B.三国协约成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23.巴黎和会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公开宣称:“搜遍德国人的口袋,也要把钱找出来。”私下却说:“我们所起草的和约将为20年后的战争埋下伏笔。”他的结论的理由是该“和约”( )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统治秩序 B.平衡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实力
C.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 D.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24.21世纪初,国际形势继续走向缓和,但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威胁世界安全。这表明( )
A.恐怖主义是最大威胁 B.战争和动荡是时代主流
C.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D.实现世界和平任重道远
25.“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解决“这一任务”,美国罗斯福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推行“以工代赈” D.调整农业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3小题,共计25分)
26.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史。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北京学生于1919年呐喊“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低头!”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材料三
如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
(1)材料一中“呐喊”反映的是什么事件?该事件爆发的原因及后期的主力是什么?该事件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中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1分)
(3)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的意义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坚强部队的名称是什么?(4分)
27.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经历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屈辱自强之梦】
材料一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摘自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图A中国早期近代化探索进程示意图
【火热年代工业之梦】
材料二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摘自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宣传画·1953年)
【峥嵘岁月扬帆之梦】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迸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新时乐章复兴之梦】
材料四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
(1)写出材料一图A①和②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1分)“一五”计划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有何作用?(2分)
(3)材料三中“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指的是什么?(1分)“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的领导人物是谁?(1分)他创立了什么理论?(1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读下面三幅图
图一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图二 林肯在战场上 图三 明治初期的小学课堂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与三幅图片相关的的历史事件。 (3分)
材料二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1921年)……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这一政策)成功地应付了数年战争留下的直接危机。到1926年,工农业产量已达到1914年以前的水平……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这一政策”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材料三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他果断地采取了与传统经济政策不一样的方法,使美国获得了新生。
——《世界史》
(3)材料三中的“大萧条”指的是哪一事件?“试验”指的是什么?该“试验”采取了与传统经济政策不一样的方法,这一方法“新”在何处?(3分)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历史寒假作业检测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B C A C C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A C B C D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C D D C
二、非选择题
26.【答案】
(1)(4分)事件:五四运动;
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后期主力:工人阶级;
启示:弱国无外交。
(2)(1分)标志:中共一大召开。
(3)(4分)事件:南昌起义;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军队名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7.【答案】
(1)(2分)①洋务运动;②新文化运动。
(2)(3分)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国家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发展规划;各界齐心协力;土地改革的完成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苏联对中国的援助。
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3)(3分)改革开放;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8.【答案】
(1)(3分)事件:图一: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或俄国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图二:美国内战 (或美国南北战争)图三:日本明治维新
(2)(2分)政策:新经济政策;
影响:从国情出发,缓解了危机,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或依据材料回答,解决了战争危机,工农业产量得到恢复)
(3)(3分)事件:经济大危机(或1929年经济危机)试验:新政(或罗斯福新政)“新”:国家干预经济(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