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A级 必备知识基础练
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是影响所有种群数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B.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在一定时间内种群数量不变
C.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
D.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来控制种群数量
2.[2023淄博期末]下列有关种群数量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完某树林内树上蝉的数量,就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的种群密度
B.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持续下降
C.放开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但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
D.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但结果会与真实值有一定差异
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2 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已知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再捕捉到,则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为( )
A.大于100只/hm2
B.小于100只/hm2
C.小于200只/hm2
D.大于200只/hm2
4.[2022山东卷]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若在某封闭鱼塘中捕获了1 000条鱼售卖,第2天用相同方法捕获了950条鱼。假设鱼始终保持均匀分布,则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 )
A.2×104条
B.4×104条
C.6×104条
D.8×104条
5.蜘蛛是许多农林业害虫的天敌,其可作为捕食者在生产中用于生物防治。某兴趣小组针对蜘蛛种群进行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块农田里所有蜘蛛的种群数量就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B.可以通过五点取样法调查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C.若某月统计蜘蛛种群个体总数为500只,本月新生个体数为200只,死亡个体数为60只,则蜘蛛种群的月出生率为400‰
D.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蜘蛛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6.[2023临沂期末]2022年10月12日,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一周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面积约1.40万平方千米。记者获悉,目前监测到野生东北虎幼虎10只、种群数量50只以上,野生东北豹幼豹7只、种群数量60只以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调查东北虎种群数量采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B.根据统计结果可估算该区域东北虎的种群密度为0.003 6只/平方千米,东北豹的种群密度为0.004 3只/平方千米
C.决定东北虎、东北豹的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
D.东北虎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未来一段时间东北虎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将不断增大
7.下图为种群特征的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b 表示年龄结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
B.c 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虫,是从改变 a 的角度降低种群密度
D.除了图中所示特征外,种群还具有空间特征
8.[2023宿迁期末]羊草和针茅草为某草原的主要牧草,牲畜的适度踩踏和采食有利于羊草的发育。为确定草原植被类型与亚洲小车蝗爆发是否存在一定关系,将无底罩笼固定在已选好的8处样地,每处设置5个罩笼,每个罩笼内放置20只发育期相同的亚洲小车蝗跳蝻(蝗虫幼虫),每天定时记录跳蝻的存活数量和发育情况,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注:发育历期指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如幼虫到成虫)所经历的时间。
A.该调查采用的是样方法,应在每个样地中植被丰茂处随机放置罩笼
B.实验中设置多处样地、多个罩笼及一定数量的跳蝻可以减小误差
C.亚洲小车蝗在针茅草地的存活率高、发育历期短,更容易爆发
D.适度放牧可使针茅草地向羊草草地转变,降低亚洲小车蝗的爆发
9.近年来,某地山中的林木常遭到山鼠的危害,山下石榴园也常遭到黄蓟马(一种害虫)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当地林业和石榴产业的健康发展。回答下列问题。
(1)山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外,还受 和 等数量特征的影响。
(2)对于鼠害比较严重的山林,管理人员通常先使用药物灭鼠,其目的是 。而对于石榴园中的黄蓟马,技术人员则通过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的方法来降低种群数量,其原理是 。
(3)现运用标记重捕法对1公顷石榴园内的山鼠种群密度进行调查,首捕数为80只,标记后放回。重捕数为60只,其中被标记个体为10只,由于操作不当,重捕个体中带标记的个体死亡2只,则石榴园内山鼠的种群密度约为 只/公顷。
10.膏桐(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生长于云南元谋干热河谷地区。结实率和种子萌发率较高,根系发达,耐干旱耐贫瘠,是干热河谷地区保持水土、促进植被恢复的树种之一。近年来,因其种子油经过加工可制成清洁环保的生物柴油而备受关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者在同一条盘山公路的带状坡面上采用 法调查膏桐的种群密度,取样的关键是 。
(2)研究者根据膏桐的株高和直径,将膏桐的发育阶段划分为5个等级,如图所示。
分析图中幼树(Ⅱ级)比例低的原因是 ,导致种内竞争激烈,且幼树过于幼小,抗逆性较差。
(3)综合考虑膏桐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目前地少人多的现状,请就如何合理利用膏桐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膏桐的作用)提出你认为可以进一步研究的2个问题。
B级 能力素养提升练
11.[多选]下列对种群数量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迁入率、迁出率
B.若标记个体没有混合均匀即进行重捕,则最终的统计结果偏大或偏小
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结构
D.任何种群中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例均为1∶1
12.[多选]种群密度效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量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重要的法则:①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物种个体平均质量W与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最后Ki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定法则;②随着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小,即自疏现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产量恒定法则保障了种群成员间既不互相吸引也不互相排斥
B.自疏现象导致种群内个体的死亡率增大
C.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D.自疏现象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也是对不利生长环境的一种适应
13.如图为一种生物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三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分别是 。
(2)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与图中的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我国人口密度的发展趋势是 。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目的是 ,最终使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变为图中的 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而产量下降,现在通过控制网孔的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结构变为图中的 类型。
(5)如何根据年龄结构来预测种群的发展趋势
14.蝗虫主要取食禾本科植物的茎叶,是一种农业害虫,蝗灾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了重大威胁。科研工作者在蝗虫聚居地发现了一种释放量低但生物活性非常高的群居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研究表明,在群居信息素的作用下,蝗虫种群可以由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形成超大型种群。为进一步确定4-VA的作用,科研人员利用4-VA及溶剂进行图1(黑色表示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所示的室外草地诱捕实验,其结果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调查蝗虫幼虫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但调查蝗虫成虫却不适合用样方法,原因是 。有人提议采用空中拍照技术调查蝗虫成虫的种群密度,与标记重捕法相比,该技术的优点是 (答出2点即可)。但也有人反对采用该技术,你认为反对的理由是 。
(2)采用图1所示的方法进行室外草地诱捕实验时,需要设置样方,并将诱捕器置于样方内。设置样方时,实验组与对照组要交替进行,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答出2点即可)。
(3)分析图2可以得出结论:群居信息素4-VA可以吸引蝗虫种群由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其依据是 。
第1节 种群的数量特征
1.D 不是所有生物都具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对于雌雄同体的生物来说,性别比例对种群数量无影响,A项错误;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而不是固定不变,B项错误;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C项错误;不是任何生物都可以通过控制出生率和死亡率来控制种群数量,比如对于人类而言,出于人道主义,不可能用增加死亡率的手段来控制人口数量,D项正确。
2.A 调查种群密度时,调查对象为所有生长阶段的个体,所以仅调查树上蝉的数量不能得出该树林内蝉的种群密度,A项错误;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始终小于死亡率,但迁入率大于迁出率时,该种群的数量不一定下降,B项正确;放开三孩政策可调整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由于生男生女的概率基本一样,故一般不会影响性别比例,C项正确;样方法可用于调查某农田内蚯蚓的种群密度,该方法只能大致估算出种群密度的大小,因此结果会与真实值有一定差异,D项正确。
3.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灰仓鼠,第二次捕获52只灰仓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根据标记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N)/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即N∶50=52∶13,N=200,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再捕捉到,通过该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数值偏大,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小于200只,因此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是小于100只/hm2,B项正确。
4.A 根据所捕获动物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可估算种群数量,假设该种群总数为x,则有1 000/x=950/(x-1 000),计算得出x=2×104,即该鱼塘中鱼的初始数量约为2×104条,A项正确。
5.C 一块农田里所有蜘蛛的种群数量除以该农田的面积,才是该种群的种群密度,A项错误;应该用等距取样法调查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项错误;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故出生率=200/500×100%=40%(400‰),C项正确;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蜘蛛种群,如果种群所处的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种群密度可能下降,种群数量不一定能保持稳定,D项错误。
6.B 目前调查东北虎种群数量采用的方法是红外触发相机法,A项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故该区域东北虎和东北豹的种群密度分别为0.003 6只/平方千米、0.004 3只/平方千米,B项正确;决定东北虎、东北豹的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项错误;根据题中的数据不能确定东北虎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D项错误。
7.A b表示年龄结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如果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或者遭遇传染病,种群数量不一定会保持稳定,A项错误;c表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B项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虫,是从改变a(性别比例)的角度降低种群密度,C项正确;种群除了具有数量特征外,还具有空间特征,D项正确。
8.A 由于亚洲小车蝗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但采用样方法调查时应随机取样,不能特意在植被丰茂处取样,A项错误;实验设计应遵循平行重复原则,故实验中设置多处样地、多个罩笼及一定数量的跳蝻可以减小误差,B项正确;据图可知,与羊草草地相比,针茅草地中亚洲小车蝗的发育历期短,单位时间内会有更多的跳蝻发育成可繁殖的成虫,出生率提高;同时针茅草地中亚洲小车蝗的存活率高,种群密度更易增加,C项正确;由题意可知,适度放牧可使针茅草地向羊草草地转变,从而降低亚洲小车蝗的爆发,D项正确。
9.答案 (1)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2)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山鼠数量,减轻危害 改变黄蓟马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
(3)480
解析 (1)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
(2)利用药物灭鼠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降低山鼠的数量,减轻危害。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个体能改变黄蓟马的性别比例,降低其出生率,从而使种群数量下降。
(3)由于重捕后个体死亡不影响被标记个体的数目,种群总数/标记个体数=重捕个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因此石榴园内山鼠总数为80×60÷10=480(只),则山鼠的种群密度为480只/公顷。
10.答案 (1)样方 随机取样
(2)树苗(Ⅰ级)数量过多
(3)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角度:研究各种环境条件对膏桐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种子采摘量与种群密度的相关性,找到最佳采摘量
解析 (1)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其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2)树苗(Ⅰ级)数量过多,种内竞争激烈,且幼树过于幼小,抗逆性较差,导致幼树(Ⅱ级)比例低。(3)若最大限度地发挥膏桐的作用,可从增加单位面积产量角度分析,如研究各种环境条件对膏桐生长的影响,提高产量;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可研究种子采摘量与种群密度的相关性,找到最佳采摘量。
11.AD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项错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时,若标记个体没有混合均匀即进行重捕,如果在有标记个体集中的地方捕获,会导致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增多,最终统计结果偏小;如果在有标记个体稀少的地方捕获,会导致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目减少,则最终统计结果偏大,B项正确。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项正确。对于雌雄同株(体)的生物来说,种群中无性别比例,D项错误。
12.AD 产量恒定法则保障了种群成员间既互相吸引也互相排斥,维持产量的恒定,A项错误;出现自疏现象时种内竞争激烈,导致死亡率增大,B项正确;产量恒定法则即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这一规律出现的原因是高密度下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有限,种内竞争加剧,C项正确;当种群密度增加时,种内竞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小,这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也是对不利生长环境的一种适应,D项错误。
13.答案 (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2)越来越大
(3)降低出生率,减小害虫的种群密度 C
(4)A
(5)如果为增长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如果为稳定型,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如果为衰退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解析 (1)图A曲线表示幼年个体数多于老年个体数,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图B曲线表示各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相当,年龄结构属于稳定型;图C曲线表示老年个体数相对较多,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2)增长型种群的种群密度会逐渐增大。(3)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可使幼虫的数量锐减,害虫种群的年龄结构将变为衰退型。(4)在渔场中采取“抓大放小”的措施,会使幼年个体所占的比例上升,年龄结构变为增长型。
14.答案 (1)成虫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操作简便;调查周期短 蝗虫个体比较小,且大多数群居,从照片中不容易辨别个体数目
(2)实验组与对照组样方的大小要相同且合适;样方与样方之间的距离要相等;各样方与中心点的距离要相等
(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了4-VA的样方区域内蝗虫的数量明显增多
解析 (1)蝗虫成虫具有飞行能力,其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不能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空中拍照技术操作更简便,时间短,影响更小。但是因为蝗虫个体比较小,且大多数群居,从照片中不容易辨别个体数目等,也有人反对采用该技术。
(2)各样方的设置应该保持一致,如样方大小、距离中心点的距离、各样方之间的距离等。
(3)由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使用4-VA的样方所诱捕的蝗虫数量显著增加,说明群居信息素4-VA可以吸引蝗虫种群由散居型转变为群居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