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式微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5 16:0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了解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所谓《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乐调、创作者、地区各不相同。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具见《通志序》)赋指平铺直叙,比即比喻, 兴指先言他物,再借助联想引出作者要写的事物。
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最有成就的部分。《诗经》中共有十五国风,共160篇。比较常见的篇目,如《关雎》、《蒹葭》、《桃夭》、《定之方中》、《柏舟》、《君子偕老》、《伐檀》、《硕鼠》、《伐柯》、《东山》、《鸿雁》、《灵台》、《氓》、《七月》等。
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多数为公卿贵族所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为歌功颂德之作,小雅多讽刺之声。常见的篇目如《采薇》、《鹿鸣》、《江汉》、《思齐》(前两篇属小雅,后两篇属大雅)等。
颂即祭祀和颂圣的乐曲,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分别为31、4、5篇。
常见的篇目如《我将》、《有客》、《玄鸟》等。


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与子成说(shuō):和你立下誓言。此处"说"并不通"悦"字。
比朱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通篇用比的。
兴朱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即是用雎鸠鸟在河中叫起兴。《魏风·伐檀》也是用兴这种表现手法的突出例子。

了解式微
本诗出自《诗经·邶风》。
微,昏暗。
邶风,邶地的民歌
。邶,今河南淇县北部一带。
式,语气助词。
式微,意思是天黑了。
创作背景
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史称刑措不用者四十年,这时可称为周代的黄金时期。昭、穆以后,国势渐衰。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请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注释
邶风:邶地的民歌。
式微:天黑了。式,语气助词;微,昏暗。
胡:何,为什么。
微:(如果)不是。
君:君主。
中露:即露中,在露水中。
躬:身体。
式微
诗经·国风·邶风〔先秦〕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君主,何必还在露水中劳作!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了养活你们,何必还在泥浆中劳作!


赏析
关于此诗主旨,《毛诗序》说是黎侯为狄所逐,流亡于卫,其臣作此劝他归国。刘向《列女传·贞顺篇》说是卫侯之女嫁黎国庄公,却不为其所纳,有人劝以归,她则“终执贞一,不违妇道,以俟君命”,并赋此诗以明志。二说均牵强附会,因为无论是实指黎侯或黎庄妇人,都缺乏史实佐证。余冠英认为“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诗经选》),乃最切诗旨。
诗凡二章,都以“式微,式微,胡不归”起调: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诗人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短短二章,寥寥几句,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在艺术上,这首诗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从此诗所用韵脚分析,前章用微韵、鱼韵,后章为微韵、侵韵,这些韵部都较适合表达哀怨沉痛的情绪。诗人的随情用韵,使诗情藉着韵脚所体现的感情基调获得了充分的强调。所以方玉润评此诗云:“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诗经原始》)
由于《毛诗》将此诗解说成劝归,历代学《诗》者又都以毛说为主,所以“式微”一词竟逐渐衍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归隐”意象,如唐王维“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渭川田家》);孟浩然“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都下送辛大夫之鄂》》;贯休“东风来兮歌式微,深云道人召来归”(《别杜将军》)等等,由此也可见出此诗对后世的影响。
艺术特点
本诗共有两个特点
一是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
二是以韵脚烘托情感气氛。诗共二章十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章换韵,故而全诗词气紧凑,节奏短促,情调急迫。
充分表达出了服劳役者的苦痛心情以及他们日益增强的背弃暴政的决心。
本诗写了什么内容?
劳役者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家人急切地盼望他们回家。
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
本诗有哪些艺术特色?
重章叠句 反复咏叹
直抒胸臆 质朴率真
名家点评
"语浅意深,中藏无限义理,
未许粗心人卤莽读过。"
方玉润《诗经原始》
这是苦于劳役的人所发的怨声。
余冠英《诗经选》
教师总结
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但如果是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采用这种虽无疑二姑作有疑的设为形式,是诗篇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二怨自深矣。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