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5 10:39: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历史 第二单元 同步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1.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2. 中国传统的中医中药为防治疾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河南历史上,有一位名人,他关心民生,弃官从医,潜心医学研究,成为著名的坐堂医生,他的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治疗原则。这位名人是( )
A.孙思邈 B.李时珍 C.张仲景 D.华佗
3.某校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一课后,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围绕着如何遏制校园内“损坏公物”的行为进行分组讨论,产生了若干观点。这些观点虽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你认为其中哪个组的观点更为合理( )
A.儒家组:损坏公物属于道德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说服教育解决
B.法家组:损坏公物属于犯罪行为,应依照法律条款惩处
C.道家组:损坏公物属于无意识行为,可以让学生闭门修炼自行解决
D.墨家组:损坏公物属于奢侈浪费行为,要提倡节俭
4.西周一平民在田中劳作,关于他可能使用的农具错误的是( )
A.用石镰收割庄稼 B.用装有木柄的骨耜耕地
C.用铁制的犁耕地 D.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5.中央电视台有一则广告词:“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四川旅游依然美丽。”广告中提到的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青城山则被誉为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据此推断,这两处人文景观分别最早形成于( )
A.春秋、战国 B.春秋、秦朝
C.战国、西汉 D.战国、东汉
6.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我们吃粽子、划龙舟,据说都是为了怀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你知道他是谁吗?( )
A.李白 B.杜甫
C.屈原 D.白居易
7.商鞅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下列属于商鞅“不法古”表现的是( )
A、实行“分封制” B、实行“县制”
C、统一货币 D、重视儒家思想
8.2014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我们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会主义法治国家。下列能为我们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更多借鉴的是( )
A、孔子的思想 B、墨子的思想
C、韩非的思想 D、孙武的思想
9.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分封制规定,受封诸侯对周王应尽的义务主要有
①统治和管理辖区内的土地和人民
②定期朝见周王
③向周王交纳贡赋
④带兵随周王出征作战
⑤拥戴周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0.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获悉,国内首套高中国学教材将进课堂,这套自主研发的传统文化通识教材主要由《道德经》和“四书”组成。历史上有“四书五经”之说,其中“四书”是指( )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B.《大学》、《诗经》、《论语》、《春秋》
C.《周易》、《诗经》、《论语》、《孟子》
D.《大学》、《中庸》、《周易》、《春秋》
11.近日,武昌工学院教师董雯娟因堵车,上课迟到20分钟,她当着班上98名学生的面,做完了20个俯卧撑,为班规“买单兑现”。以下人物的观点和董老师做俯卧撑为班规“买单兑现”最为相似的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改革、法治 D.兼爱、非攻
12.下列成语故事反映春秋战国历史的有( )
①退避三舍 ②卧薪尝胆 ③三顾茅庐 ④ 破釜沉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3.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但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大型水利工程却经受了大地震的考验。它是 (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赵州桥
14.下列诸侯国中,既在春秋时期称过霸,还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齐国 B.韩国 C.晋国 D.赵国
15.学习了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后,张伟同学整理了一下学习笔记,其中正确的是( )
A. 封国的统治者全都是周王的子弟、亲戚
B.封国的统治者称天子
C.封国和西周都是平等的国家
D.受封者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第II卷(非选择题)
16.(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后人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写诗赞到: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李冰因修筑了哪一水利工程获得后人如此称赞?这一水利工程修筑在我国的哪一条江上?
(2)你认为该水利工程在当时的功能有哪些?
(3)由我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兴修联系到今天的水利工程建设,说说2003年6月1日正式下闸蓄水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在哪些方面发挥效益?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3)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
(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18.(2015·江苏泰州)九年级(1)班小明同学所在的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采用了编制年代尺和收集史料的方法,增强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编制年代尺】
(1)请写出A、B两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统一的王朝名称。
【收集史料】
材料一
材料二
(2)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属于哪种史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更为可信的是哪种史实?
【论从史出】
(3)从材料一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出自哪部史书?并说明韩非子的思想主张。
(4)小明参观了“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南海一号”及所载的文物可以帮助他从哪些方面了解宋朝经济的发展状况?
19.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
──《左传》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建国之初,实行了怎样的政治制度?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
材料二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材料三 “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有参决。
——摘自《明史·职官志》
(4)这是哪一朝代官制发生的变化?文中的“帝”在地方设立了什么机构?
(5)上述四则材料反映的制度,在当时都起到了加强君权、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参考答案
1.C
2.C
3.A
4.C
5.D
6.C
7.B
8.C
9.C
10.A
11.C
12.A
13.A
14.A
15.C
16.(1)工程:都江堰,岷江。
(2)功能:防洪灌溉
(3)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将在防洪、灌溉、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方面发挥巨大的综合效益。
17.
(1)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春秋时期
(3)韩赵魏三家分晋
(4)秦朝 公元前221年
18.
(1)秦朝。隋朝。
(2)材料一属于第二手史料,材料二属于第一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更为可信。
(3)《史记》。韩非子提倡法治,他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商业;手工业。
19.
(1)分封制;周天子的亲属、功臣。
(2)公元前221年;郡县制。
(3)主父偃;目的是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明朝;在地方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5)国家制定政治制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要不断地进行创新。(说法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