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八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前,进行的斗争是( )
A.抗金斗争B.抗倭斗争
C.抗俄斗争D.抗清斗争
答案:D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郑成功在抗击荷兰之前在东南沿海一带抗清。
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
2、郑成功跨海收复台湾,向入侵者严正指出“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余既来索,则地当还我……。”这里的“贵国”实行上指的是( )
A.荷兰殖民者 B.英国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日本殖民者
答案:A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郑成功收复台湾前,台湾被荷兰殖民者所占领,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史实。
3、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时间是( )
A.1553年B.1661年
C.1662年D.1683年
答案:C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1661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对知识记忆能力应加强。
4、下列关于郑成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初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
B.1662年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回台湾
C.1661年受清政府之命,率军渡过台湾海峡
D.他命令数千名步兵登陆,包围赤嵌楼
答案:C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的郑成功,决心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1661年,率军从金门横渡台湾海峡,抵达台湾。1662年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点评:考查学生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
5、郑成功治理台湾期间,为原住民的部落地名更名,如台南县的“湾里”改为“善化”。当时出现的地名还有新化、仁德、归仁等,沿用至今。该现象直接说明郑氏政权( )
A.奉明朝为正统B.传播大陆农耕经验
C.深受西学影响D.以“儒”教化百姓
答案:D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该现象直接说明郑氏政权以“儒”教化百姓,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6、郑成功之所以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A.设置台湾府县,加强管理
B.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C.从事反清复明大业
D.传播先进技术,发展台湾经济
答案:B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依据课本可知,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因此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史实的识记。对于这一内容,还可以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背景、概况和意义。
7、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是( )
①郑成功从金门出发②清政府设置台湾府③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④③②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③①④②
答案:D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回忆课本可知: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是明朝后期,郑成功从金门出发是1661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是1662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是1684年。因此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是③①④②,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史实的识记。
8、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军在雅克萨大败俄军共同的作用是( )
A.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B.稳定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局势
C.保卫了黑龙江流域的安全 D.通过条约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
答案:A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郑成功是在荷兰殖民者侵略的时候出兵收复台湾的,维护了国家和领土的完整。雅克萨之战是在沙俄侵略我国东北边境的时候进行的,捍卫了我国的主权。所以选A
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比较分析能力。
9、戚继光和郑成功共同的功绩是()
A.参加抗清斗争 B.开发建设台湾
C.巩固东部沿海 D.保卫民族主权
答案:D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都保卫了民族主权,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物的比较分析能力。
10、清政府设置台湾府是在( )
A.1683年 B.1684年 C.1685年 D.1686年
答案:B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1684年,清朝设立了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11、清朝设立台湾府,隶属于( )
A.广东省B.福建省
C.浙江省D.海南省
答案:B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点评:考查学生对清朝时期管辖台湾地区的史实的掌握。
12、清朝设置台湾府的作用不包括( )
A.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 B.扩大了清朝的疆域
C.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D.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答案:B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选项中A、C、D说法正确,B项说法错误,因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因此B项符合题意要求。
点评:本题是一道逆向选择题,考查学生分析辨析问题的能力。
13、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抗侵略B.民族团结
C.社会变革D.和平交往
答案:A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戚继光是明朝的抗倭英雄,郑成功打败了荷兰殖民者,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康熙帝率领军队两次在雅克萨打败沙俄军队,这些都是明朝和清朝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史实,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B、C、D三项和题意没有关系,本题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中国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民族英雄,凡是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历史人物都是民族英雄,如古代的郑成功,戚继光,康熙帝,近代的林则徐,左宗棠等,同学们要注意把这些民族英雄和民族间的英雄如岳飞、文天祥进行对比。
14、雅克萨之战的性质应是( )
A.抗击沙俄的正义战争 B.中国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
C.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战争 D.各民族争夺统治权的战争
答案:A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雅克萨之战是清朝为了保卫边疆、抗击沙俄侵略而组织的自卫反击战,是正义的。
点评:本题考查对雅克萨之战的认识。
15、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 )
A.沙俄侵略者 B.荷兰侵略者
C.法国侵略者 D.英国侵略者
答案:A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是沙俄侵略者,为了收复失地,赶走侵略者,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因此选A。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反对外国侵略史实。
16、曾命令清军两次围攻雅克萨,彻底击败沙俄侵略者的是(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清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朝代,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清朝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清朝封建统治,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康熙帝也是维护国家主权了民族英雄。
答案:B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所知,康熙帝率领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进行了两次围歼战并取得了胜利,是中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本题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康熙帝打败沙俄侵略者的认识。
17、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不包括( )
A.是正义的战争,各族人民积极支持 B.康熙帝指挥有方
C.沙俄军队人数少,武器落后 D.清军将士英勇善战
答案:C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当时沙俄军队人数不比清军少,武器比清军先进,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雅克萨之战。
18、《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地点是( )
A.雅克萨B.北京
C.尼布楚D.俄国
答案:C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1689年,中俄两国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双方通过平等谈判,中国在主动作出让步的情况下,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雅克萨反击战史实的识记。
19、中俄《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A.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B.中俄两国的西北边界问题
C.中俄两国的贸易问题D.蒙古的归属问题
答案:A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中俄雅克萨之战清军胜利后,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问题,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尼布楚条约》的签订,客观上遏制了沙俄继续向东扩张,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对于清朝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下列对于《尼布楚条约》叙述错误的是( )
A.双方经过平等协商
B.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C.这是中英间签订的第一个边境条约
D.条约签订于1689年
答案:C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17世纪中期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两次率军打败沙俄。沙俄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1689年经过平等协商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正式签字。这是中俄间签订的第一个边境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殖民者从澎湖逃出后,转而侵略台湾西南沿海一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族英雄是谁?他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人物的历史功绩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3)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对中国的侵略情况?
(4)此后,清政府是如何管理台湾的?
答案:(1)郑成功;收复台湾。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谁要想搞台独,只能是死路一条。中国人民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解决台湾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3)荷兰。
(4)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认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完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2、阅读下列材料:
加强海防,维护海洋权益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
材料一明朝时,一位将领年轻时曾写下豪迈诗句:“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这位将领后来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右图是福建老百姓为纪念这一将领而建的“平远台”。
材料二挽郑成功联二首
康熙帝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台湾巡抚唐景崧联:“由秀才封王,为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驱异族出境,语中国有志者再鼓雄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诗句中的“我”指谁?为什么福建老百姓要建“平远台”纪念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成功为什么能得到康熙帝、唐景崧等人的高度赞扬?郑成功“驱异族出境”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戚继光。戚继光率领戚家军荡平了浙江、福建等地的倭寇,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戚继光是人人称颂的抗倭英雄。
(2)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诗句及“受到浙江、福建等沿海人民的高度赞扬”可判断该人物是戚继光。他因抗击倭寇,得到人民的赞扬和纪念。(2)问由挽联引出对郑成功功绩的了解及评价。
点评:本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23、在我国古代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多个“盛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
(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
材料二 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丁壮之夫,不识兵器。安西诸国悉平为郡县,置开远门,亘地万余里。
——《开元纪事》
(2)据材料二,概括开元盛世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选人用人”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 (康熙在台湾)设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派兵驻守。施行“展界开海”政策,离乡背井之人纷纷还归乡里,认故亩,以耕以凿,渐次垦辟,至无旷土。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名家讲坛》
(3)据材料三,概括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
答案:(1)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铸造钱币;征伐匈奴。
(2)表现:农业发展;商业繁荣;社会安定;边疆巩固。原因:完善科举制度;任用贤才,重视吏治。
(3)措施:设行政机构;驻军;开放海禁。作用:人口增加;耕地扩大;百姓安居乐业。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1)问考查对汉武帝加强统一措施的掌握,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即可作答。(2)问第一小问考查开元盛世的表现,结合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要从“选人““用人”两个角度进行归纳。(3)问考查对史料的分析归纳能力。
点评:注意题目的要求“概括”,答题时不能照抄原文。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1)材料一是我国古代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商道图。这条商道是在哪个朝代开辟的?它的开辟起了什么作用?
(2)中国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名称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判断,这些使者来中国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引自我国古代一位民族英雄写给侵略者头目的信。这位民族英雄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4)当今世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根据以上历史事件给你的启示,你认为我国应该如何处理与外国的关系?
答案:(1)它是在汉朝开辟的。它的开辟沟通了中西交通,促进了中西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2)名称:遣唐使。目的:向中国学习。
(3)收复台湾。
(4)平等互惠,互相学习,友好交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给敢于来犯者以应有的回击。(此问为开放性问题,只要从以上两个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第(1)题根据材料一中的“丝绸之路”,链接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它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3)题根据材料三中的“台湾”,可知是郑成功的话,郑成功的主要功绩是收复台湾。第(4)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5、2012年,某些周边国家不断在中国的东海与南海挑起事端,引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度愤慨。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作出了哪些努力?
(2)材料二中“贵国”是哪个国家?中国最早设置的管辖台湾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三中“罗刹”是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
答案:(1)祖国边疆(海疆)安宁;抗击倭寇。
(2)荷兰;澎湖巡检司。
(3)沙俄或俄国;派清军进攻雅克萨或发动雅克萨之战。
(4)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是杰出的民族英雄。(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知识点: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解析:
分析:(1)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意思是作为一个守卫海疆的军人,我所立下的军功,不是为了封侯,是为了能够守卫海疆。戚继光是明朝著名抗倭将领。(2)郑成功是从荷兰殖民主义者手中收回台湾的。(3)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队为收复领土雅克萨,对入侵的俄军所进行的围歼战,是中国对俄国的第一次自卫反击战。(4)他们都展现了他们的爱国之心,都是爱国英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