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4春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 课后训练含解析(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4春高中地理第2章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课件 课后训练含解析(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3-05 08:59:06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随着矿产资源消费量的急剧增长,有些矿产资源发生短缺甚至耗竭。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矿产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的特性之一是其非可再生性
B.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多,对矿产资源的消费量比发达国家大
C.全世界矿产资源的消费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D.广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资源短缺问题
2.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是(  )
A.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B.主要矿产资源中富矿少、贫矿多
C.开采过程中采富弃贫,提高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
D.矿产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一般来说,东多西少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矿产资源属非可再生资源,这是其特性之一;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3/4的矿产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及生产力的发展,全世界矿产资源的消费量明显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也存在着矿产资源短缺问题。第2题,我国矿产资源总量大,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矿产资源中贫矿多、富矿少,加之采矿时采富弃贫,造成矿产资源的浪费;我国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中部或西部地区,而矿产品的加工消费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下表为部分国家(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读表,完成3~5题。
国家(地区) 中国 美国 澳大利亚 法国 世界
人均水资源拥有量/m3 2200 8952 18245 3357 8900
每万元GDP耗水量/m3 5045 514 387 288 1344
3.分析上表可以得出(  )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4.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5.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答案3.B 4.B 5.C
解析第3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但水资源总量大于法国;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为5045立方米,而美国仅为514立方米,我国约是美国的10倍;世界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为8900立方米,我国为2200立方米,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人口少。第4题,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原因是技术水平低以及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第5题,针对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问题,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资源安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状态或能力。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中占有基础地位。据此完成6~8题。
6.资源安全意味着(  )
①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 ②资源供给稳定、及时和经济 ③资源的开发利用不破坏资源的供给服务功能 ④尽量减少资源的使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资源安全问题根本源于(  )
A.资源供求失衡
B.资源环境破坏
C.资源需求大
D.资源供给能力降低
8.影响资源安全的因素主要有(  )
①资源禀赋 ②资源生产能力 ③资源消费需求 ④资源供给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6.A 7.A 8.B
解析第6题,资源安全意味着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供给服务功能。第7题,资源安全问题源于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第8题,资源安全问题的产生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资源生产和供给能力以及资源消费需求。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东北林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东北林区是我国主要的森林分布地带,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
材料二 东北的现有林木已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大大减少。由于毁林速度大于造林速度,森林覆盖率减小,生态环境恶化,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1)东北林业资源的减少会带来哪些环境问题
(2)东北林区在森林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方面要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你认为具体应做哪些工作
答案(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针对采育失调的现状,宜合理采伐,严格控制采伐量;对过伐林区坚持只育不采,使其休养生息;积极营造人工林(植树造林);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解析第(1)题,当森林资源受到破坏,会出现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第(2)题,注意“保护”“恢复”“发展”等关键词,从防止新问题产生、对已有问题进行解决角度采取具体的措施。
能力提升
按照原料来源的不同,盐可分为4类:海盐、湖盐、井盐和矿盐。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从盐湖中直接采出的盐和以盐湖卤水为原料在盐田中晒制而成的盐叫作湖盐;通过打井的方式抽取地下卤水进而制成的盐叫作井盐;开采岩盐矿床制得的盐叫作矿盐。由于岩盐矿床有时与天然卤水盐矿共存,加之开采岩盐矿床钻井水溶法的问世,故又有井盐和矿盐的合称——井矿盐,或泛称为矿盐。读我国陆上主要大、中型盐矿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盐矿分布特征是(  )
A.东部产湖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海盐
B.东部产海盐,西部产井矿盐,中部产湖盐
C.东部产海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井矿盐
D.东部产井矿盐,西部产湖盐,中部产海盐
2.我国的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下列有关海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海及北部湾地区的海盐场,高产期为冬季
B.东南沿海的海盐场,高产期基本上在春季
C.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为淡产季节,其他三季为高产季节
D.我国南方海区蒸发旺盛,盐场规模比北方大
3.四川井矿盐开发历史悠久。推测四川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  )
A.现代盐湖广泛发育
B.宽缓的向斜、低背斜区等地势较低处沉积作用强
C.岩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
D.在潮湿气候带更有利于盐矿的形成
答案1.C 2.A 3.B
解析第1题,东部沿海地带产海盐;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多咸水湖,产湖盐;中部地区由于地壳运动,多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盐矿,多井矿盐。故C项正确。第2题,我国南海及北部湾地区冬季气温较高,雨量少,为生产旺季,A项正确;东南沿海的海盐场春季降雨频繁,蒸发量小,海盐产量低,B项错误;淮河以北各海盐场,冬季气温低,蒸发较弱,为淡产季节,春、秋两季降水少,气温较高,蒸发较强,为高产季节,夏季雨量大且降水集中,为淡产季节,C项错误;我国北方地区晴天日数较多,而南方海区降水较多,北方盐场规模一般较南方盐场大,D项错误。第3题,四川气候湿润,少咸水湖发育,所采盐矿多为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盐矿,A项错误;从地质构造来看,地势较低的地区以沉积作用为主,流水侵蚀作用弱,利于盐矿的形成,B项正确;四川盆地降水丰富,如果盐矿埋藏较浅,盐分很容易流失,C项错误;潮湿气候带内降水较多,不利于盐矿的形成,D项错误。故选B项。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稀土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和“21世纪新材料宝库”,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2年6月20日首次发布《中国的稀土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我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我国在减少出口的同时将继续向国际市场供应稀土。
材料二 我国稀土矿比例分布示意图。
(1)根据材料及相关知识,分析内蒙古发展稀土产业的有利条件。
(2)根据上图简述我国稀土的空间分布特点。
(3)分析我国减少稀土出口的目的。
答案(1)稀土矿储量大、分布集中;煤炭等能源丰富;黄河提供工业用水;国家政策支持。
(2)我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稀土分布北多南少;北方以轻稀土为主,南方以重稀土为主;北方的稀土主要集中在内蒙古地区和山东省。
(3)有利于保护稀土资源;有利于我国稀土工业的深加工发展,提高稀土资源的附加值,增加收益;有利于保护环境。
解析第(1)题,稀土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要从水源、能源、政策、资源等方面分析。第(2)题,由图分析可知,我国稀土资源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内蒙古地区和山东省,北多南少,北方以轻稀土为主,南方以重稀土为主。第(3)题,稀土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限制稀土出口可以保护稀土资源,同时也有利于我国稀土工业的发展。(共46张PPT)
第一节 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目 标 素 养
1.通过对资源安全与资源安全问题的学习,分析资源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培养综合思维
2.通过对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的学习,理解资源安全问题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
3.通过对保障资源安全的学习,理解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学会分析某国或某地区如何解决资源安全问题,培养区域认知及人地协调观
知 识 概 览
一、资源安全问题
1.世界资源安全前景
(1)悲观论者认为,随着 人口 的迅速增长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性的饥荒和 资源 耗竭将很快到来, 资源价格 亦将随之日益攀升。
(2)乐观论者认为,资源不会枯竭;资源短缺会吸引大量的投资来开发 替代产品 ,而 科技进步 又为这种开发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资源价格不但不会飙升,反而会下降。
2.资源安全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 自然 资源供给能够得到满足的 状态 或能力。
(2)资源安全的内涵。
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 最低 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 稳定 、及时和经济的;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 供给 服务功能。
3.资源安全问题
(1)概念:如果因资源供给量 少于 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 超过 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
(2)产生的根源:资源安全问题源于资源供给与需求的 失衡 。
(3)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资源禀赋、资源 生产与供给 能力、资源消费需求,其中资源禀赋是指资源类型、数量、 质量 、分布等总体状况。
微点拨 资源安全问题源于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失衡,所以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应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分析。资源需求增长过快或者资源供给能力降低过多均可导致资源安全问题。
二、资源安全问题影响国家安全
1.国家安全的含义
传统 意义上 指一个主权国家 领土 、财产等不受侵犯,主要包括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称为常规国家安全
现代 社会 将 资源 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科技安全等非常规国家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
2.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1)资源安全在国家安全体系中的地位: 基础 地位。
(2)分类:按重要程度,资源安全可分为 战略资源 安全和 非战略资源 安全。
(3)资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①直接影响:能够动摇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 物质 基础。
②间接影响:可通过触发和放大 环境 、 经济 、军事甚至政治等领域的国家安全危机,间接影响国家安全。
微思考1结合教材第25页的案例,解释资源是如何影响瑙鲁富与贫的。
提示:瑙鲁拥有丰富的磷酸盐矿,因出售磷酸盐矿,经济一度繁荣,国家富裕,但随着磷酸盐矿的枯竭,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国家陷入贫困。
三、保障资源安全
1.方法
人类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 经济 和政策措施,
 调节 资源供给与消费需求之间的平衡,保障资源安全。
2.主要途径
(1)在资源供给方面,主要通过 四种 途径增加资源供给和保障能力,包括 挖掘 资源潜力、开发替代资源、增加 区外 资源调配与贸易、有效管控战略资源。
(2)在资源消费方面,主要通过节约和优化资源利用来 降低 资源需求,包括降低资源消耗、使用效益最大化、 规避 各种利用风险。
(3)维持资源安全还需要避免 衍生 其他安全问题。一方面要权衡资源开发利用与 自然环境 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权衡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关系。
微思考2结合教材第27页的案例分析,“的确良”为什么是“不用从地里长出来的布”
提示:“的确良”是一种化纤产品。
一 资源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重难归纳
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 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 资源消费需求
表现 受制于资源的有限性和地域性,表现为因资源供给数量达到极限或不稳定造成的资源绝对短缺 资源开发、购买、调配受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条件制约,表现为技术不足或经济、社会成本过高 受人类对资源消费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影响,表现为因资源的需求量超过资源供给能力而造成的资源相对短缺
影响因素 资源禀赋 资源生产与供给能力 资源消费需求
具体 内容 ①可开采非可再生资源减少乃至枯竭; ②可再生资源的利用超过其最大更新能力; ③资源量波动幅度超过安全范围 ①资源开发技术和经济能力不足; ②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的技术风险和区域冲突; ③资源贸易的市场、经济和运输风险 ①人口增长造成的短缺;
②消费水平提高造成的短缺;
③消费质量标准提高造成的短缺
2022年7月,江苏省首例区域间水权交易在宿迁顺利进行。宿豫区人民政府和沭阳县人民政府在水利部中国水权交易所、宿迁市水利局的见证下,正式签订了水权交易书。水权,就是水资源的使用权,即在一定期限内所拥有的水资源使用、转让、收益等权利。这种改革试点,可以盘活“沉睡”水资源并将其推向市场。
(1)进行水权交易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我国目前水资源安全问题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提示:(1)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2)水资源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水环境污染比较严重,许多地区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有许多国际性河流流经我国,在这些河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与相关国家存在矛盾等。
典例剖析
“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该年度生态赤字状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下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生态超载日”的变化说明(  )
A.技术发展,资源利用种类增多
B.经济下滑,资源供给数量不足
C.人口增加,资源消耗速度加快
D.气候变暖,资源更新周期变短
(2)应对“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加地球资源产出 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C.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D.调整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地球生态超载日”越来越提前,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说明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资源的消耗。第(2)题,人口的不断增加,加速了资源的消耗,所以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同时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地球资源量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增加地球资源产出,加大资源的开采力度,会使“地球生态超载日”提前到来;人口合理容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能随意调整。
规律总结
我国不同地区自然资源问题的空间分布
学以致用
下图示意世界上10个人口过亿的国家的资源环境安全系数。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俄罗斯资源环境安全系数高主要是因为(  )
A.地大物博,地广人稀
B.矿产资源种类多,分布集中
C.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优越
D.气温低,人均消费水平较低
(2)导致日本资源环境安全系数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源禀赋 B.科技水平
C.经济发展水平 D.消费水平
答案:(1)A (2)A
解析:第(1)题,俄罗斯地大物博,人口密度很小,因而其资源供应充足,资源环境安全系数高。第(2)题,日本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导致资源供给和需求失衡,资源环境安全系数较低。
二 保障资源安全的主要途径
重难归纳
在矿产资源日益枯竭、全球变暖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的多重压力下,以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体系正在冲击着以化石能源为支柱的传统能源体系,这一过程中核能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核电发展步伐的加快使核原料供应安全问题逐渐突显出来。从长期来看,世界核电和中国核电都将进一步发展,这将给中国铀资源安全带来进一步的压力,铀资源安全状态可能面临更大、更多的风险点。
(1)简述资源安全与资源安全问题的关系。
(2)分析保障铀资源安全的措施有哪些。
提示:(1)资源安全意味着资源的供给不低于各种用途所需的最低数量和质量要求,且是稳定、及时和经济的。如果资源供给量少于资源需求量而造成的资源短缺超过某个限度,就会发生资源安全问题。
(2)加大铀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力度;拓展铀资源进口渠道;实施铀资源储备措施等。
典例剖析
虚拟水是指在生产产品和服务中所需要的水资源。地区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是实现虚拟水资源调配的重要方式,虚拟水资源的调配是在区域资源安全问题导致国家安全问题的背景下实施的。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虚拟水净输入量统计图(单位:10亿吨)。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虚拟水净输入区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区
B.虚拟水净输入区均位于我国的东部经济地带
C.虚拟水净输出区地跨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
D.虚拟水净输出区多分布在西北及东北地区
(2)虚拟水资源调配(  )
A.由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差异所决定,利于资源安全
B.能促进不同区域间水资源的均衡,增强国家安全
C.有利于输出地区自然环境的改善,增强资源安全
D.增加水资源输出地区的经济收入,增强国家安全
C
D
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图示负值表示净输出,正值表示净输入。我国的新、内蒙古、桂及湘西地区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皖、冀、黑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C项正确。第(2)题,虚拟水资源调配体现的是农产品的贸易,输出地通过输出农产品可增加经济收入,进而维持社会经济正常运行,增强国家安全, D项正确。
方法技巧
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及目标
学以致用
稀土是镧、铈、钪等17种元素的总称,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下图为2019年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产量占比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稀土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B.属于可再生资源
C.分布不均,集中在发展中国家
D.中国产量大于储量
(2)为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我国应(  )
A.全面禁止稀土资源的开采 B.有效管控稀土资源的开发
C.坚持出口优先和提高产量 D.扩大开采规模以提高价格
答案:(1)C (2)B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稀土资源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自然资源,工业化之前还没有开发利用;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分布不均,在中国、越南、巴西等发展中国家集中分布;中国储量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大,但中国产量没有大于储量。第(2)题,为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我国应有效管控稀土资源的开发;全面禁止稀土资源的开采不现实;坚持出口优先和提高产量不利于资源保护,可能会加速资源枯竭;扩大开采规模不能实现价格的上涨,供应增加,价格反而会下跌,并且可能会造成资源枯竭。
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淡水资源贫乏。下图是该国部分区域略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国水资源紧张,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A.降水量和蒸发量大 B.淡水储存空间小
C.珊瑚生长需水量大 D.地表水下渗较多
2.该国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状况的主要途径有(  )
①收集雨水 ②跨流域调水 ③向邻国购水 ④海水淡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从气候角度看,该国降水丰富,但由于岛屿面积狭小,不利于淡水资源的储存,所以水资源紧张,B项正确。第2题,马尔代夫是岛国,面积狭小,区域内部水资源短缺,无法实现跨流域调水,②错误,D项正确。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稀土行业存在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价格严重背离价值等问题。读我国稀土矿分布比例示意图,完成3~5题。
3.我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特点是(  )
A.北多南少,北重南轻 B.北少南多,北重南轻
C.北多南少,北轻南重 D.北少南多,北轻南重
4.1970—2010年,我国稀土资源占世界的比例变化较大,主要原因是(  )
A.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B.过度开发
C.出口减少 D.产业结构调整
5.稀土产品广泛应用于风力涡轮机等环保技术领域。下列省级行政区中,风力涡轮机市场潜力最大的是(  )
A.四川 B.贵州 C.江苏 D.江西
C
B
C
解析:第3题,我国稀土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北轻(稀土)南重(稀土)。第4题,由图可知,我国稀土资源由1970年占世界70%以上迅速下降到2010年的不到30%,下降幅度大。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世界许多国家陆续探明稀土资源储量,二是过去我国过度开发稀土资源并盲目出口。第5题,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西北内陆地区,江苏地处东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科技水平较高,风力涡轮机市场潜力大。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磷矿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约70%的磷矿石用于生产磷肥,施用磷肥能促进农作物生长。近年,用磷矿石生产的磷酸铁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下图为全球磷矿资源储量、产量分布图。
(1)说出全球磷矿资源储量、产量分布特点。
(2)说明合理开发利用磷矿资源对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答案:(1)全球磷矿资源储量、产量分布不均;全球磷矿储量、产量分布不一致;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地区储量最多;我国磷矿石产量全球第一。
(2)合理开发磷矿资源,以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磷矿开采利用率,保障我国资源安全;加强磷肥生产,增加农作物产量,利于粮食安全;磷酸铁锂电池的生产,减少了传统化石燃料的使用,利于环境安全。
解析:第(1)题,根据全球磷矿资源储量、产量分布图来分析。第(2)题,从材料入手分析合理开发利用磷矿资源对保障我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示意四种电力结构。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电力结构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
A.美国、法国、加拿大、中国
B.美国、法国、中国、加拿大
C.加拿大、美国、中国、法国
D.法国、加拿大、中国、美国
2.下列城市郊区能源利用的措施,正确的是(  )
A.大同郊区利用核能
B.包头郊区利用地热能
C.重庆郊区利用太阳能
D.乌鲁木齐郊区利用太阳能
答案1.A 2.D
解析第1题,据图分析可知,④以火电为主,为我国电力结构图;②以核电为主,为法国电力结构图。第2题,大同郊区利用火电;包头郊区地热资源较少;重庆郊区太阳能资源较少;乌鲁木齐郊区太阳能丰富,可利用太阳能资源。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且以海运为主。一般将流量大于均值的货流线称为显著流。下图示意我国海上丝绸之路进口原油货流在八大区域的分布脆弱度(单位时间内港口最大流量/总流量)和集中度(某港口货流量/区域内所有港口货流总量)。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与南非之间原油货流脆弱度和集中度都较高的原因是(  )
A.区域内核心港口多
B.区域内核心港口少
C.原油贸易总量大
D.原油贸易总量小
4.有利于保障我国海上丝绸之路原油进口的措施有(  )
①投资建设沿线的中小港口,降低集中度 ②投资核心港口,增加港口的原油货运量 ③开辟新的石油运输线路,降低显著流 ④加强海运船队管理,集中时间进口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3.B 4.B
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南非地区显著流占总流量比例很大(显著流集中),可推测其脆弱度和集中度都较高的原因是区域内核心港口少,核心港口的最大流量较大,B项正确。第4题,加强投资建设沿线的中小港口,通过潜力港口分担核心港口货流量,给中国进口原油提供更多航线选择,避免因货流过度集中而导致脆弱度高,可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①正确;开辟新的石油运输线路,可减少因路线过度集中而导致脆弱度高的问题,同时也可降低显著流,从而缩减运输时间和成本,提高运输效率,③正确。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下图为我国南海可燃冰富集区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我国南海可燃冰的开采面临的主要问题有(  )
①开采技术要求和成本较高 ②运输困难,远离消费市场 ③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 ④分布不集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我国对南海可燃冰的开采和利用有利于(  )
①促进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 ②加大我国对传统能源的开采力度 ③优化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延长煤炭生产链 ④增加能源战略储备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我国南海可燃冰开采技术要求高,投入的成本也较高,且容易对开采区造成环境污染。由图可知,南海可燃冰分布较为集中,且距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地区很近。第6题,可燃冰是清洁能源,对其进行开采和利用将会加大我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力度,但不会延长煤炭生产链,故②③错误。
安徽淮南是拥有百年煤炭开采史的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煤城”,也是中国首个亿吨级煤电基地所在地,煤电等传统能源一直以来在该市经济结构中占绝对优势。某科技公司的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已在淮南顺利投产。据此完成7~8题。
7.安徽省煤炭资源集中在淮南、淮北两大煤田,这表明安徽省煤炭资源具有(  )
A.有限性 B.地域性
C.整体性 D.多用性
8.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在淮南市投产,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改输煤为输电,减轻交通运输压力
B.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C.加速煤炭资源的开发,促进经济发展
D.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
答案7.B 8.D
解析第7题,安徽省煤炭资源集中在淮南、淮北两大煤田,这表明安徽省煤炭资源具有地域性,B项正确。第8题,高倍聚光光伏产业化项目在淮南市投产,给当地带来的有利影响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质量,D项正确。与改输煤为输电无关,A项错误;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作用不大,B项错误;会减缓煤炭资源的开发,减轻大气污染,C项错误。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我国石油进口逐年增加,石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般认为,当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是一个重要的风险“警戒线”。推进中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建立必要的战略石油储备,可以防止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损失。
我国石油产量与消费量变化
(1)简述我国石油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并判断我国石油安全风险的高低。
(2)针对我国石油产销状况,试立足国内考虑,指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措施。
答案(1)石油产量基本稳定,石油消费量持续增长,需求缺口逐渐增大;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5%,远高于50%的“警戒线”,石油安全风险较高。
(2)技术创新,稳定国内石油产量;推广节油技术,发展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降低石油消耗;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增强抵御极端风险的能力。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从2010年至2018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由52.7%升高至70.5%,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远高于50%的“警戒线”;2010年至2018年我国石油产量总体基本稳定,但石油消费量不断增加,且消费量大于产量,据此判断,我国石油安全的风险较高。第(2)题,可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加大技术创新,稳定国内石油产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推广节油技术,大力发展新能源,寻找替代能源,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石油消耗;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增强抵御极端风险的能力。
能力提升
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米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条件下形成水合物。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  )
A.①、乙 B.②、丙
C.③、甲 D.④、甲
2.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
B.地壳的厚度较薄
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
D.玄武岩地层广布
3.可燃冰多形成于(  )
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
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
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
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
答案1.A 2.C 3.B
解析第1题,干热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根据图中箭头方向,丙与沉积岩可相互转化,丙是变质岩。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甲是岩浆,经冷却凝固作用(①),形成岩浆岩(乙)。A项正确。第2题,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靠近板块交界地带,岩浆活动频繁,C项正确;干热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地处高海拔地区不是主要成因,A项错误;这里地壳的厚度较厚,B项错误;玄武岩是喷出岩,D项错误。第3题,可燃冰多形成于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的板块交界地带,即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应是海沟附近的沉积岩,B项正确,A项错误。三角洲附近的浅海、高纬度的较寒冷海域与板块构造无关,C、D两项错误。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2年6月,《浙江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发布,其中自动发电控制(AGC)调频储能是重点发展方向。AGC就是自动发电控制系统,通过储能电站与其他电站发电机组协同,自动计算和调整电网频率,保证电网安全。磷酸铁锂电池因可控的成本和高效的调频能力,成为目前在建和投入使用的AGC项目最主要的储能方式。
材料二 2021年浙江省发电量及用电量分别为4222.5亿千瓦·时和5514亿千瓦·时。多年统计数据显示,浙江省用电季节变化明显,其中1—2月和7—8月是年内用电高峰。下图为2021年浙江省发电结构占比图。
(1)据材料说明浙江省的用电特点。
(2)从供需角度,分析浙江大力发展AGC储能电站的原因。
(3)说出浙江省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的条件。
答案(1)用电规模大;用电缺口大;用电季节变化大。
(2)供:火力、核能发电量大,水力、风力、太阳能发电量不稳定。需:需求量大,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大。
(3)(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丰富;浙江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常规能源不足。
解析第(1)题,浙江省经济发达,工业和居民用电量大,2021年浙江省发电量及用电量分别为4222.5亿千瓦·时和5514亿千瓦·时,且常规能源不足,发电量明显小于用电量,导致用电缺口大;同时由于气候原因,浙江省用电季节变化明显,其中1—2月和7—8月是年内用电高峰,夏季的高温和冬季的低温容易导致城市和居民用电需求额外增加。第(2)题,浙江的发电结构中,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的稳定性弱,不利于电网频率的稳定,水力和火力发电由于设备原因,调频的灵活性差,效率低,且设备损耗严重;从用电需求的角度看,浙江省冬季和夏季为用电高峰期,季节变化大,由于昼夜之间、工作日与休息日之间存在明显的用电峰谷变化,需要发展AGC储能电站进行有效调频,保证电网安全。第(3)题,可从能源数量、需求量、经济等方面分析。(共43张PPT)
第二节 中国的能源安全
目 标 素 养
1.通过对中国能源供需特点的学习,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分析我国能源供给与消费的空间配置错位,培养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
2.通过对我国石油发展历史、石油供需问题以及煤炭开发利用与能源安全的学习,理解化石燃料的供需以及生产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
3.通过对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特点的学习,对比我国能源消费特点现状与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提出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需采取的措施,培养综合思维
知 识 概 览
一、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1.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大、增长快
21世纪以来,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的 1/5 以上,均居世界第一;消费量的增长 大于 生产量的增长。
2.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
煤炭约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 60% ,与世界上以 石油 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有明显的差别。
3.油气资源相对短缺
我国石油和天然气 探明储量 分别只约占世界的1%和2%。我国的石油和天然气 消费量 分别约占世界的1/8和1/20。
4.能源供给与消费空间配置错位
我国能源主要消费区集中于 东南沿海 地区,而煤炭和石油“北多南少”,天然气和水能“西多东少”,形成北煤南运、 北油 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空间格局。
二、石油供需与我国能源安全
1.我国石油的供需关系变化及其特点
时期 供需特点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贫油论”盛行,我国的石油和石油产品主要依赖 进口 
20世纪60年代 由于 大庆 油田等大油田的开发,我国在1964年实现了石油基本 自给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 成为自给有余的 净出口 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生产量的增长明显 低于 消费量的增长, 1993年我国再次成为原油净进口国,目前已成为世界 第一 大石油进口国
2.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以及给能源安全带来的威胁
我国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俄罗斯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石油供给对 国际石油 市场的高度依赖、石油 长距离 运输,均可能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带来威胁。
微思考1大庆油田的开发对我国有什么意义
提示:大庆油田的开发,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也为我国石油工业从无到有并快速发展提供了原料。
三、煤炭开发利用与我国能源安全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数量上足以满足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需求。与煤炭相关的能源安全风险,主要来自 供需 空间明显错位导致的运输安全风险,以及煤炭生产、消费所造成的 环境 问题对煤炭开发利用的限制。
我国煤炭的主要消费区在东部地区,而主产区分布于 生态脆弱 的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地区,煤炭运输 距离长 、成本高,能源输送环节的安全保障十分重要。
四、我国未来能源需求与能源安全
1.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特点
(1)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增长,但 增速 降低。
(2)煤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最主要的能源,但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不断降低,消费总量也将在率先达到峰值后 持续 下降。
(3)核能、水电、太阳能和风能等 非化石 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显著提高。
(4)石油、天然气消费量将进一步增长,但受我国油气资源 储量 和生产能力限制,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国外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高度依赖的状况可能难以得到根本改善。
2.保障我国未来能源安全的措施
(1)充分发掘常规能源的资源潜力,通过转变 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能技术、提倡节约消费等途径,提高能源利用率。
(2)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 低碳 能源,包括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垃圾能源化利用等)、核能和天然气等。
(3)开辟 多元 、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确保能源运输通道畅通;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提高应对国际能源市场冲击的能力。
微思考2世界能源利用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提示:世界能源利用向清洁、低碳和高效方向转型。
一 中国能源供需特点与能源安全
重难归纳
1.中国能源供需特点
2.石油安全的成因及应对措施
3.煤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9—2020)》(以下简称《蓝皮书》)于2020年3月30日正式向社会发布。《蓝皮书》显示,2019年,我国原油进口量50 572万吨,增长9.5%,石油对外依存度达70.8%。
(1)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哪里
(2)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应采取哪些措施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提示:(1)我国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准噶尔盆地、海拉尔盆地、二连盆地、南华北盆地、南黄海盆地、江汉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藏北盆地和近海大陆架等。我国进口的石油主要来自俄罗斯以及西亚、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和地区。
(2)提高能源利用率;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开辟多元、稳定的国际能源供应市场;加强国家战略能源储备等。
典例剖析
某数据库显示,2020年1—7月中国原油进口量为32 004万吨,同比增长12.1%。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近70%。下图示意2015年至2020年7月中国原油进口量及增长情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措施有(  )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B
(2)下列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途径,正确的是(  )
A.控制生产规模以减少能源消耗
B.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率
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利用比例
D.立足国内能源,减少利用国外能源
B
解析:第(1)题,“开源”即适度开发、均衡生产、加强资源勘探、充分利用国内外石油资源和石油市场。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不属于“开源”方面的措施。第(2)题,用控制生产规模来减少能耗会影响经济发展;不稳定性能源也要正常开发利用;要立足国内外能源市场,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
方法技巧
化石燃料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主要措施
学以致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主要是因为
(  )
A.我国矿物能源中,煤炭资源尤为丰富
B.煤炭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比石油更方便
C.煤炭的热值比石油高
D.燃煤不会污染大气环境
A
(2)下列措施不利于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增加原煤的开采数量,提高经济效益
B.加大煤炭的加工转换,提高附加值
C.促进煤炭清洁生产和利用
D.防治煤炭生产和利用导致的环境问题
A
解析:第(1)题,我国煤炭储量居世界前列,而石油的储量有限,这是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的主要原因。第(2)题,B、C、D三项做法有利于提高煤炭利用率和保护环境,A项符合题意。
二 未来新能源分析
重难归纳
弃风限电,是指在风电发展初期,风机处于正常运转情况下,由于当地电网接纳能力不足、风电场建设工期不匹配和风电不稳定等导致的部分风电场风机暂停的现象。弃风限电现象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西部、甘肃、新疆等地区。
分析我国弃风限电现象集中在西北地区的原因。
提示:西北地区风能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工业不发达,当地用电市场规模小,生产量远远大于消费量;风电本身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而西北地区调峰能力差;跨区域输电能力不足。
典例剖析
读我国局部地区全年风速大于3米/秒的小时数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判断有关广东省风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部多,东部少 B.南部多,北部少
C.山区多,平地少 D.夏季多,冬季少
(2)广东省重点建设风电、太阳能的有利条件是(  )
A.可开发的风能总量居全国首位
B.风电、太阳能具有低碳、安全、稳定的优点
C.位于低纬度沿海地区
D.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广东省南部地区风能等时数线密集,数值高;北部地区稀疏,数值较低,说明风能在广东省的分布是南部多、北部少,南部沿海地区风能资源丰富。第(2)题,广东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地处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
方法技巧
能源短缺的原因分析与应对措施
学以致用
下图所示小岛建有世界上著名的风能发电示范区,基本能达到能源自给自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岛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原因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东北信风强而且稳定
C.盛行西风强盛 D.风沙天气频繁
(2)与该岛所在地区相比,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在发展风力发电方面的不足之处是(  )
A.风能资源不够丰富 B.土地面积狭小
C.劳动力缺乏 D.科技力量薄弱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根据该岛所处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岛地处中纬度西风带影响区,因此该岛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的原因是盛行西风强盛。故选C项。第(2)题,我国内蒙古高原离冬季风源地较近,且土地面积广阔,风能资源非常丰富,A、B两项错误; 风力发电不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业,劳动力对发展风力发电影响不大,C项错误;该岛地处欧洲,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因此我国内蒙古高原地区在发展风力发电方面的不足是科技力量薄弱,D项正确。
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和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决定了我国的能源供需特点。据此完成1~2题。
1.符合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是(  )    
A.煤炭和天然气丰富 B.水能和风能丰富
C.天然气和太阳能缺乏 D.石油和风能缺乏
2.21世纪以来,我国能源(  )
A.生产量居世界首位 B.消费量居世界第二
C.生产量大于消费量 D.生产量与消费量持平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我国能源资源具有“富煤、少油、缺气、丰水、多风”的禀赋,此外,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A、C两项错误;我国地势起伏大,降水较多,水能资源较丰富,我国受夏季风和冬季风影响,且西北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风能资源丰富,B项正确, D项错误。第2题,21世纪以来,我国能源生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中国石油供需平衡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 2000 2010 2020
国内需求量 225 441 654
国内供给量 163 203 195
供需缺口 62 238 459
材料二 2016年中国进口石油主要来源分布图。
(1)根据材料,分析我国是否存在石油安全问题,并说明原因。
(2)从能源开发利用角度,简述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
答案:(1)存在石油安全问题。一是我国石油进口量所占的比重大,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强;二是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并依靠海运,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我国的石油供给将受到严重威胁。
(2)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加强技术改造,提高燃料利用率;加大勘探力度,努力开发本国油气资源;拓宽石油进口渠道;增加石油战略储备。
解析:第(1)题,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国内供给量变化不大,而需求量呈递增趋势,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计算,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50%。我国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地区,并依靠海运,一旦该地区或海上运输发生问题,我国的石油供给将受到严重威胁。第(2)题,解决我国的石油安全问题,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和提高能源利用率,再者就是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拓宽石油进口渠道。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读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图,完成1~2题。
注:1亩=1/15公顷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会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短时间内可以从根本上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2.为了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该采取的措施有(  )
①开垦草原 ②围湖造田 ③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④改善耕地质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示时期我国人均耕地呈现减少的趋势,由于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被占用耕地多,后备土地资源少,必须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耕地减少趋势。第2题,为保证粮食自给,在保护现有耕地的前提下还要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在黄土高原陡坡开垦耕地会(  )
①改变地貌类型 ②影响降水量 ③破坏自然植被 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①地形坡度大 ②植被稀疏 ③降水量大 ④全年风大
⑤土质疏松 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陡坡耕地会破坏自然植被、松动地表土体,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第4题,地形坡度大、植被稀疏、土质疏松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原因。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土地资源构成图(图甲)和土地利用结构图(图乙),完成5~6题。
5.该区域后备土地资源所占比例是(  )
A.19% B.20%
C.21% D.22%
6.该区域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  )
A.改良土壤,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B.退耕还牧,发展乳畜业
C.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
D.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树等作物
答案5.A 6.C
解析第5题,由土地利用结构图中未利用土地的比例减去土地资源构成图中的难以利用土地的比例,即可得出后备土地资源的比例。第6题,结合图中信息和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自然特点可知,该区域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途径是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立体农业。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2023年6月25日为第33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
材料二 我国耕地数量变化图。
材料三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及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分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要解决材料三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
(3)说明b、c、d三个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我国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表现。
答案(1)变化: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
(2)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
(3)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镇化水平高)。
(4)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一些省级行政区的人均耕地已经低于警戒线;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解析第(1)题,由材料二可以看出,我国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而我国人口却在不断增长,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第(2)题,a地区为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商品粮基地;其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解决的措施主要围绕保土、保肥进行分析。第(3)题,b、c、d为浙江、福建、广东,三个省级行政区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原因可从人口、耕地总量和城镇化水平三个方面分析。第(4)题,人均耕地数量不容乐观的表现主要从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趋势、人均耕地与世界平均水平和警戒线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能力提升
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面积产量的乘积,下图示意1980—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单产与总产量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1980—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  )
A.退耕还林、还草
B.扩大耕地面积
C.加大科技投入
D.实施坡改梯工程
2.提高我国粮食单产的可行性措施有(  )
①增加基本农田数量 ②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③提高耕地复种指数 ④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1.C 2.C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1980—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与单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推断粮食总产量增加,主要依靠的是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C项正确。退耕还林、还草会使耕地面积减少,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产量的增加,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以后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B项错误。我国并未大规模实施坡改梯工程,D项错误。第2题,提高粮食单产,可通过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来实现,②③正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会影响粮食的种植面积,但不会提高粮食的单产,增加基本农田数量也不会提高粮食单产,①④错误。故选C项。
种质资源是指包含一定遗传物质,并表现特定性状、能将性状遗传给后代的动植物资源。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是种子净进口国。2020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中提出,海南将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下图示意中转基地主要工作流程。据此完成3~5题。
3.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A.全球变暖,环境恶化
B.种子老化,难以适应
C.生物入侵,空间压缩
D.环境失衡,重视不够
4.海南建成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位置优越,种子来源多
B.水热充足,育种周期短
C.地形多样,储存场地广
D.海陆兼备,育种种类多
5.海南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作用有(  )
①降低运营成本,加快育种进程 ②改良作物品种,提高粮食单产量 ③丰富种质资源,保障种子品种数量 ④扩大种植规模,提高粮食总产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3.D 4.B 5.C
解析第3题,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不断萎缩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工业和农业活动导致种子生存环境退化,此外,对种质资源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导致优质的种质流失和灭绝,D项正确;全球变暖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过程,与“近年来”不符,A项错误;种子具有遗传特性,老种子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B项错误;生物入侵也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现象,C项错误。第4题,中转基地的主要作用是鉴定、科研和开发,种子需要在土地中种植,从而快速检测其产量和质量,而海南纬度低,热量条件好,育种鉴定周期短,可以快速识别种子优劣,B项正确;作为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种子来源于全球,建在其他地方同样可以获取种子,这并非海南的有利自然条件,A项错误;海南多岛屿,相比于内陆地区,储存场地小,C项错误;海南的种子来自全球,并非自身育种种类多,D项错误。第5题,从全球选取种子,成本并未降低,扩大种植规模与农业结构调整及相关政策有关,与海南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的建设关系很小,①④错误;从全球引进优质的种质资源,选取、改良优质高产品种,可提高我国的粮食单产量,保障粮食安全,②正确;建立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可丰富我国的种质资源,保障我国种子品种数量、质量安全,③正确。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鉴于我国耕地紧张和粮食生产成本较高带来的国内外市场粮价倒挂,有人建议维持我国粮食安全应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特别是应继续增加大豆的进口量来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数据显示,21世纪以来,我国的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2015年大豆对外依存度更是达到87%。
材料二 下表为中国和印度绿化的相关数据资料。
国家 2000—2017年新增绿地面积占比/% 2017年粮食收获面积/103hm2 2017年粮食总产量/104t
森林 农田 其他
中国 42.0 32.0 26.0 102493.1 61793.0
印度 4.4 82.0 13.6 99220.0 31361.0
(1)根据材料,绘制2017年中、印两国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柱状图。
(2)与中国相比,印度在2000—2017年增加粮食产量的主要途径是           ,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为了能够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如下图。
(2)增加耕地面积 印度农业科技水平较低(旱涝灾害严重,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单产低;纬度低,水热条件较好,宜耕面积广。(答耕地资源丰富或后备耕地资源充足也可)
(3)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良种(加快农业现代化),提高国内农产品的产量和市场竞争力;优化粮食进口结构,粮食进口多元化;建立定价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粮食生产国际合作,加强海外农业投资,保障国际粮食市场的稳定供给。
解析第(1)题,单产=总产量÷面积,中国的单产=(61793.0×104)吨÷(102493.1×103)公顷≈6.03吨/公顷;印度的单产=(31361.0×104)吨÷(99220.0×103)公顷≈3.16吨/公顷。第(2)题,由表格可知,印度新增的绿地面积主要是农田,占82%,所以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途径是增加耕地面积。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旱、雨季分明,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差,导致单产低。印度位于热带,水热条件好,地形多平原,宜耕面积广。第(3)题,可以加大技术投入,培育优良品种;增加粮食的进口渠道,优化粮食进口结构;建立粮食风险预警机制,加大粮仓建设;我国可以去非洲、南美洲等欠发达地区投资,从当地进口粮食,保障我国的粮食供应。(共52张PPT)
第三节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目 标 素 养
1.通过对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的学习,认识我国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培养区域认知
2.通过对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的分析,认识增加粮食总产量的基本途径,理解在粮食安全基本保障基础上采取的调节措施,培养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
3.通过对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的学习,理解我国的粮食战略以及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了解我国保护耕地的政策,培养综合思维
知 识 概 览
一、粮食生产安全的资源基础
1.粮食安全的概念
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得到生存和 健康 所需要的足够食物。
2.我国粮食安全的立场
我国国务院于1996年发布了《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明确阐述了我国“立足国内资源,实现粮食基本 自给 ”的一贯立场。
3.耕地资源与粮食生产能力的特征
(1)人均耕地少, 后备 耕地资源有限。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数量少、 质量低 ,开发难度大。
(2)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约70%的耕地为中、 低 产田。已垦耕地存在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壤肥力降低等问题,并遭受“三废”、化肥和 农药残留 、农膜等污染。
(3)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我国约90%的耕地分布在季风气候区,东部平原丘陵地区集中了我国 70% 以上的耕地。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 优等地 和高等地,是城镇化与工业化占用优质耕地最为严重的地区。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分布着全国75%的中等地和90%的低等地,是我国 新增耕地 的主要分布区,但新增耕地往往都是质量较低的耕地。西北地区耕地仅分布在水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 绿洲 。
(4)农业气象灾害频发,粮食产量年际波动大。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频率高、
 强度大 ,平均每年约有30%的播种面积受灾。在重大水旱灾害发生的年份,我国粮食总产量减少10%以上。
微思考1粮食总产量是耕地面积与单位耕地面积产量的乘积,粮食总产量受哪些因素影响
提示:不仅与耕地的数量和质量有关,还与耕地所在区域的热量、水分和光照等资源的时空配置有关。
二、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1.途径
(1)扩大耕地数量。1949年以前的数千年中,我国主要通过扩大耕地面积实现粮食总产量的增加。1949年以后,耕地数量增加 有限 ,20世纪80年代以后耕地面积和播种面积总体呈 减少 趋势。
(2)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0世纪80年代以后,粮食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是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的。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主要依靠增加人力、物质和 技术 投入,从耕地利用率、养分和水热资源保障能力、 作物品种 和栽培技术以及田间管理水平等各个环节,挖掘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潜力。
2.调节措施
(1)通过粮食的跨区调剂,解决粮食生产与消费空间配置不均衡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维持着“南粮北调”的格局,从有余粮的南方调拨大米到北方,主要用于保障北方缺粮地区居民的 食用粮 需求。自1985年起,我国粮食供需的空间调配演变为“北粮南运”,从北方余粮区流向南方缺粮区的粮食以 玉米 为主,主要是适应畜牧业发展对饲料用粮的需求。
(2)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包括谷物和大豆)市场,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以净进口谷物为主,主要通过进口 小麦 ,解决我国食用粮总量不足与结构性短缺的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1世纪初,我国粮食进出口大体 平衡 。21世纪以来,我国粮食净进口量持续增加,其中进口大豆约占进口粮食总量的60%,占大豆消费总量的80%以上。
(3)建立粮食储备。
在我国独具特色的现代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统购统销”政策和国家粮食 储备制度 ,它们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量入为出,食陈储新”的思想。其中, 粮食储备 是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制度,对国家的粮食安全起着“蓄水池”的作用。
微思考2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提示:扩大农田灌溉面积,防洪排涝,平整土地;培育和推广粮食高产品种,研发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大力施用农家有机肥;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发展间作套种;使用农药防治病虫害;发展农业机械化。
三、未来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
1.粮食战略
我国已将粮食安全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高度,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 适度 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目标是“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 绝对 安全”。
2.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
(1)粮食需求 刚性 增长,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勉强平衡状态。
(2)粮食品种结构和生产布局矛盾突出。
(3)受 耕地 、水资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粮食产量继续增长难度越来越大。
(4)国际市场 粮食 价格大幅波动,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3.保护耕地的政策
(1)守住耕地红线。
①要做到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 永久 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
②建设占用多少基本农田,就要补充多少数量和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做到 占补 平衡。
(2)保护与改善耕地质量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我国实施了 高标准 农田建设以及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水土保持与 坡耕地 改造、高效节水等一系列水土资源保护项目。
微点拨 不是只要保证耕地保有量18亿亩(1亩=1/15公顷)的红线,就没有粮食安全问题。
保证耕地保有量在18亿亩以上是从耕地数量上来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但是耕地质量也是影响粮食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在确保耕地红线不突破的前提下,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
一 我国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重难归纳
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和高寒区域面积大,耕地面积有限,并且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地矛盾尖锐,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使我国面临严重的土地资源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建设占用、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我国耕地资源数量不断减少,加之人口不断增加,致使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近年来,我国进行了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整理,使耕地面积又发生了一些变化。2023年3月3日,自然资源部发布消息称,2022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初步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耕地净增130万亩(1亩=1/15公顷),是继2021年全国耕地总量净增后第二年实现净增加。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耕地现状。
提示:人均耕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耕地质量总体欠佳,退化和污染问题严重;耕地空间分布不均,水土资源配置不佳。
典例剖析
为了坚守18亿亩(1亩=1/15公顷)耕地红线,全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并取得良好效果。云南省按照“盘活存量、内涵挖潜”要求,积极开展旧城和旧村改造,推进建设用地整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行为属于合理利用土地的有(  )
①占用基本农田,推进城市建设 
②在低湿涝洼地挖鱼塘、筑台田,充分利用水土资源 
③城市开发过程中多建大广场 
④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生物工程防护体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2)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主要标准有(  )
①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生产优势 ②能改善生态环境 
③尽一切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值 ④不占用耕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A
解析:第(1)题,基本农田是肥力高、质量好的耕地,不能占用;城市开发区的建设要本着少占农田或不占农田的原则进行,必须适度开发。第(2)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主要标准包括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生产优势和能改善生态环境。
学以致用
目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随着人口持续增长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展,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对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大面积的宜耕、宜林荒地待垦用
B.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C.东南地区耕地广,西北地区林地广
D.南方平原降水多,故水田集中
(2)土地退化有多种类型,但不包括(  )
A.烧荒导致土地荒芜
B.水土流失导致表土损失
C.灌溉不当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
D.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沙化
B
A
解析:第(1)题,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大,但是后备耕地资源少,A项错误;耕地和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B项正确;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C项错误;南方降水多,但是受地形影响,水田比较分散,D项错误。第(2)题,土地退化类型是指依据环境及土地退化原因区分出的土地退化类别,包括土地沙化和荒漠化、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化学污染、土壤肥力下降,不包括烧荒导致的土地荒芜(土地荒芜是由于无人管理,不代表土地退化),故选A项。
二 我国中、低产田的质量提升
重难归纳
河北省盐山县通过试点,推出“成立农宅合作社,以拆除的废旧房屋入股,种植绿化苗木分红”的解决方案,即农户把老房子、路边畜舍、闲置零散地块以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所有权归农户,管理权归村集体,由合作社统一进行拆除、清理以及规划利用,种植绿化苗木,苗木的收益按比例进行分红。
早在拆除老房子之前,镇、村两级就共同协调出资统一订购了市场前景较好、收益较高的城市绿化苗木——海棠、紫叶李和金叶榆。目前,4 000多株海棠和紫叶李种植在腾出来的空地上,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为治理“空心村”趟出了新路子。
(1)我国部分农村建房缺乏统一规划,形成“空心村”。“空心村”带来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新农村建设的原则是什么
提示:(1)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
(2)生产区域和生活区域各自集中分布,使农田集中连片、工厂集聚,便于规模化经营;居住区相对集中,利于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典例剖析
下图为我国现有主要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处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例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有(  )
①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 
②土壤贫瘠,化肥施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④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2)C处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较大,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B.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C.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D.夏季风强劲
C
解析:第(1)题,图中A、B两处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例大,主要是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集聚,①正确;土壤贫瘠、施用化肥不是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原因,②错误;降水量少,淋盐作用弱,盐分随季节变化小,③正确;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与土地盐碱化无关,④错误。第(2)题,C处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大,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距海近,沿海地区海水浸渍,C项正确;人类不合理灌溉是人为原因,A项错误;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大,B项错误;夏季风强劲,降水多,不是土地盐碱化的原因,D项错误。
方法技巧
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
土地的开发整理要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水土保持,有利于集约用地,有利于增量提质,有利于资源永续利用。
学以致用
贵州省是西南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域,土壤类型丰富,山地丘陵面积高达92.5%,坡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2.90%,是贵州省农产品主要生产用地。下图示意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不同土壤类型中坡耕地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在花溪区不同土壤类型中,坡耕地占比最大的是(  )
A.黄壤 B.水稻土 C.石灰土 D.紫色土
(2)花溪区坡耕地分布最为集中成片的是(  )
A.黄壤 B.水稻土 C.石灰土 D.紫色土
(3)为确保区域粮食安全,贵州省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扩大坡耕地面积 B.提高机械化水平
C.兴修农田水利设施 D.增加经济作物比重
答案:(1)B (2)A (3)C
解析:第(1)题,据图计算可知,在四种土壤类型中,坡耕地占比最大的是水稻土,B项正确。
第(2)题,花溪区坡耕地分布中,黄壤的斑块平均面积最大,其坡耕地破碎的程度最小,因此黄壤坡耕地分布最为集中成片;水稻土斑块平均面积较黄壤小,且坡耕地破碎度较高;石灰土的斑块平均面积较黄壤稍低,且坡耕地破碎度较黄壤稍高,因此坡耕地分布集中成片程度较黄壤小;紫色土的坡耕地破碎程度最高,因此其坡耕地分布集中成片程度最小。
第(3)题,贵州省石灰岩广布,水易发生渗透,导致耕地种植缺水,因此应兴修农田水利设施,保障农业用水;坡耕地的面积扩大,将破坏生态环境,导致环境恶化,粮食安全会受到威胁;贵州省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土地较为破碎,且多为坡耕地,提高机械化水平对保障粮食安全作用较小;要保障粮食安全,应保障粮食作物种植,增加经济作物比重不能保障粮食生产。
某地流传这样一首顺口溜:“外面像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据此完成1~2题。
1.该顺口溜描述的现象是(  )
A.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 B.地表整体下沉
C.耕地分散 D.耕地面积扩大
2.下列措施可以解决该顺口溜描述的现象的是(  )
A.退耕还林 B.退宅还耕
C.土地复垦 D.修筑梯田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顺口溜描述的是“空心村”现象,它会导致农村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第2题,退耕还林是减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主要措施;土地复垦是解决土地塌陷的主要措施;修筑梯田是解决缓坡开垦导致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图表示1949—2020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单产与总产量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1949—2020年,我国粮食(  )
A.播种面积持续减少 B.单位面积产量一直上升
C.进口数量不断下降 D.总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
4.我国“藏粮于地”的有效途径有(  )
①扩大耕地面积 ②建设高标准农田 
③治理农田环境污染 ④增加劳动力投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由图可得,播种面积先增后减又增,A项错误;单位面积产量先上升,后略有下降,并不是一直上升,B项错误;材料和图中没有提到我国粮食的进口数量,无法判断,C项错误;总产量总体呈增加趋势,D项正确。第4题,建设高标准农田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从而“藏粮于地”;治理农田环境污染可以提高粮食的质量和产量,实现“藏粮于地”,故选C项。
5.下表是我国某区域2010—202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耕地 平均坡度 平均海拔/m
占用耕地 0.94° 674.46
增补耕地 8.40° 1 830.19
(1)指出占用与增补耕地分布的差异,并推断增补耕地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2)简述该区域保护耕地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差异:占用耕地分布在坡度小、海拔低的区域;增补耕地分布在坡度大、海拔高的区域。
问题:水土流失,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土壤肥力下降等。
(2)加强教育与宣传,依法保护耕地;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严格限制在坡度过大的区域开垦。
解析:第(1)题,读表可知,分布的差异主要从坡度和海拔两方面来描述,环境问题主要从增补耕地的分布特点分析。第(2)题,可从工程、法规、管理、宣传等方面提出措施。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课后·训练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是某地海岸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避风的角度来看,图中比较适合建渔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波浪能较为丰富的地点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丁 D.乙、丙
答案1.C 2.A
解析第1题,据图判断,丙处避风条件最好。第2题,从图中的经纬度来看,此处位于东北信风带,甲、乙位于迎风坡,丙、丁位于背风坡,所以甲、乙两地的波浪能较丰富。
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学原理,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将人工增殖放流的海洋生物聚集起来,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地海上放养。其主要目的是确保作为渔业生产基础的水产资源稳定和持续增长,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重点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实现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海南省三亚海洋牧场是我国第一个位于热带地区的海洋牧场。据此完成3~4题。
3.从长远来看,与粗放式海水养殖相比,三亚海洋牧场可 (  )
A.实现水产品多元化
B.缓解耕地资源紧张状况
C.减轻海洋自然灾害
D.恢复海洋原生环境
4.海南省三亚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地域特色的海洋牧场品牌,其特色定位是(  )
A.综合牧场
B.渔业养殖
C.生态修复
D.娱乐休闲
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从长远来看,海洋牧场可以充分利用海洋空间,减少对陆地耕地资源的占用,B项正确;增加水产品的类型并不是主要目的,其主要目的是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的恢复,但不是恢复海洋原生环境,A、D两项错误;对海洋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大,C项错误。第4题,三亚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可利用海洋牧场带动旅游项目,发挥娱乐休闲功能,D项正确。单纯发展综合牧场,经济效益不好,A项错误。渔业养殖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没有帮助,B项错误。生态修复是其中的一部分功能,对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影响不大,C项错误。
5.2020年4月18日民政部发布公告,国务院批准海南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三沙市西沙区管辖西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代管中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西沙区人民政府驻永兴岛。三沙市南沙区管辖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南沙区人民政府驻永暑礁。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的主要意义或职能是(  )
A.应对南海周边形势变化
B.促进海南省城镇化进程
C.加强对岛屿和海域的管理
D.开发南海资源
答案C
解析城市是区域的经济增长中心、服务中心、管理中心,三沙市设立西沙区、南沙区的主要意义或职能是加强对南海海域及其岛屿的管理,C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貌类型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地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若在甲、乙两地新建居民点,则甲地应特别注意防范 (  )
A.地震破坏 B.滑坡
C.海潮侵袭 D.暴雨
答案6.D 7.C
解析第6题,④是浅海暗礁、沙滩,风浪较小,阳光充足,适宜浮游生物繁殖,给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适合发展海水养殖业,D项正确。第7题,甲地位于冲积、海积平原,地势低平,容易受到海潮侵袭,C项正确。
海油陆采是开发水深不足3米、距离陆地较近的极浅海油藏的有效方式。近年来,胜利油田在渤海湾建设自海岸向海中延伸的道路,在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下图为胜利油田人工采油岛景观图。据此完成8~9题。
8.与海上钻井平台相比,海油陆采(  )
A.技术难度大
B.环保要求高
C.安全风险高
D.运行费用低
9.实施海油陆采可以(  )
①拓展生产空间,保障能源安全 ②宣誓国土主权,维护海洋权益 ③破坏海洋环境,影响海洋生态 ④避免海洋灾害,保障生产安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8.D 9.A
解析第8题,海油陆采是针对极浅海油田建设人工岛和与陆地相连的道路,实现海上油田的陆地开采模式,与海上钻井平台相比,建设和开采难度小,A项错误;相比海上钻井平台,海油陆采能更好地控制石油开采过程中的泄漏和扩散,落地原油可及时回收,其环保要求相对较低,B项错误;海上钻井平台的生产空间有限,会面对更恶劣的海况,而海油陆采实现了海洋石油的陆地开采模式,其安全风险相对较低,C项错误;与海上钻井平台相比,海油陆采生产环境更好,设施运行维护方便,运行费用较低,D项正确。第9题,海油陆采实现了海洋石油的陆地开采模式,可以有效减轻海洋狂风、巨浪、海水腐蚀设备等危害,保障生产安全,但并不能完全避免海洋灾害,④错误,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
10.读某海岛图,完成下列各题。
(1)①②③④四地最适合修建渔港的是   地,说明理由。
(2)A、B两处海滨浴场,目前A浴场接待游客数量较多,其区域优势是       ,但B浴场发展前景更好,分析原因。
(3)简述当地海水网箱养殖的优越自然条件。
答案(1)① 海湾风浪小,交通方便。
(2)交通便利 海岸线长,陆地面积广,接待能力强,陆地配套设施发展空间大。
(3)纬度低,水温高;海域面积广;海岸线曲折,海湾多。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①②③④中,只有①口小内大,且避开了该地的盛行风向,同时有公路相连接。第(2)题,从城市和交通布局可以看出,A处更为优越,但B处海岸线较长,陆地平坦广阔,发展空间较大。第(3)题,网箱养殖需要较大的水域,且要求风浪较小,水温高。
能力提升
下图示意中国为挪威建造的世界首座半潜式深海养殖平台,该平台造价约5亿人民币,配备了自动化保障系统。目前我国养殖产业以作坊式浅海养殖为主,深海水域利用率不到1%。读图,完成1~3题。
1.与海洋捕捞相比,海洋养殖的主要优点是(  )
A.产品品质比较好
B.产品售价比较高
C.产量提高潜力大
D.环境污染比较小
2.目前限制我国深海养殖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  )
A.缺乏设备建造能力
B.市场需求接近饱和
C.深海养殖空间不足
D.养殖设备过于昂贵
3.为了减轻远离陆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深海养殖平台设计时要考虑(  )
①降低平台建造成本 ②提高自动运作水平 ③抵御海洋恶劣天气 ④适应海底复杂地形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1.C 2.D 3.B
解析第1题,与海洋捕捞相比,海洋养殖能增加产量,但不能提高产品品质,并且由于养殖投放饲料,鱼类生长较快,质量可能下降;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海洋污染;海洋养殖产品售价会降低,故选C项。第2题,根据平台造价5亿,可知养殖设备价格昂贵是摆在发展路上的绊脚石,故选D项。第3题,平台远离陆地,自动化水平需要提升。再根据图中海域环境,可知需要防范恶劣天气,故选B项。成本无法降低,平台立于海面不深入海底,排除①④。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新建了一系列大桥,加快了各地人员、物资的交流。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东海大桥和杭州湾跨海大桥景观图。据此完成4~6题。
东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
4.按照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分类,跨海大桥属于 (  )
A.耕海牧渔
B.海洋运输
C.围海造地
D.海岛开发
5.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的东海大桥主要通行(  )
A.旅游大客车
B.公交大客车
C.集装箱卡车
D.水产冷藏车
6.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S”形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基本保持垂直。这一设计思路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
A.海啸 B.赤潮
C.潮汐 D.寒潮
答案4.B 5.C 6.C
解析第4题,耕海牧渔是综合利用现代海洋工程技术,对海洋资源的集约或立体开发利用的生产管理方式;海洋运输方面的开发利用方式包括海上航道、海港、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等;围海造地是将海域转变为陆地,以此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海岛开发是指开发利用海岛上的资源。第5题,东海大桥连接上海南汇和洋山深水港,洋山深水港主要进行集装箱运输,因此东海大桥主要通行集装箱卡车。第6题,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其风力大、潮差大、潮流急、冲刷深、腐蚀强,为了减弱潮水对桥梁的冲击作用,确保大桥的安全,因此采用“S”形设计,使桥梁与航道水流基本保持垂直,C项正确。
7.读潮汐发电站工作原理图和法国朗斯河潮汐发电站位置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潮汐发电站发电的原理是什么
(2)潮汐发电站和陆上水电站在选址上有何相似之处
(3)据图分析朗斯河潮汐发电站建设的有利条件。
(4)我国的钱塘江口适合建潮汐发电站吗 为什么
答案(1)利用海水涨落潮差的势能,通过水库控制落差,推动水轮机转动,从而驱动发电机发电。
(2)建筑大坝,将水蓄存;选择河道较为狭窄的河段(潮汐发电站要选在河口)。
(3)位于朗斯河入海口处,呈喇叭口状,有助于产生足够的潮差;沿岸地势平坦,口窄肚大,利于大坝施工,蓄水量大。
(4)不适合。一方面,目前潮汐发电和筑坝成本太高;另一方面,钱塘江大潮是世界奇观,周围地区经济发达,独特景观众多,旅游开发的价值更高,建潮汐发电站,不仅收益低,而且破坏了自然景观,得不偿失。
解析潮汐发电就是利用海水涨落潮差的势能,通过水库控制落差,推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发电。潮汐发电站的建设与陆地水电站的建设有相似之处,可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朗斯河潮汐发电站建设的有利条件从潮差和地形角度分析。我国钱塘江口不适合建潮汐发电站,具体原因从建设成本和收益角度分析。(共46张PPT)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目 标 素 养
1.通过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学习,认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难度、开发意义与服务领域,培养区域认知
2.通过分析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认识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形式及意义,理解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培养综合思维
3.通过分析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理解我国海洋国土资源现状,学会分析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意义、海洋利益争端与国家安全,培养综合思维
知 识 概 览
一、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1.滩涂概念
位于 大潮 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可为人类提供盐田、耕地、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服务。
2.海洋空间资源开发难度
海洋不同于陆地,它的环境和生态条件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 资金 投入大,风险大。
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
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 缓解 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4.海洋空间资源服务领域
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范围逐步向 深海 及海底延伸,服务于工业、农业、军事、交通运输等多个领域。
二、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形式及意义
(1)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 人工岛屿 或海上城市,可以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 沿海 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2)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等设施,可以改善岛屿与陆地的 通达性 。
2.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海洋空间概念:海洋生物资源、 海水化学 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海洋资源赋存的场所。
(2)海洋空间资源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①拥有海洋空间,就拥有了对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 权利 。
②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丰富资源类型,缓解 陆地 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③海底可为易燃、 有毒 、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
微思考海底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的条件和意义是什么
提示:条件:海底水温低且变化平缓、压力稳定。意义: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土地资源,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潜在威胁。
三、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海洋国土概念
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 底土 ,不仅包括一国的内水和领海,而且还包括该国管辖的 专属经济区 和大陆架,是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2.我国海洋国土资源
中国可主张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中国还拥有总长约1.8万千米的大陆岸线和总长约1.4万千米的 海岛岸线 ,以及大大小小的海岛11 000多个。这些海域、海岸线和岛屿等一起构成了我国广阔的海洋空间资源。
3.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意义
是宣示海洋国土主权、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可以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 管控 能力,对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 海上 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4.海洋利益争端与国家安全
(1)海洋利益争端影响国家安全。
随着各国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范围的扩大,相关国家之间产生海洋利益争端的概率也相应增加,尤其是在 争议 海域进行的空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活动,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 冲突 和摩擦,进而影响相关各国的国家安全。
(2)解决途径。
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相关法律的框架下,通过 对话协商 的方式和平处理海洋空间资源争端,保障国家安全。
一 海洋运输空间的开发
重难归纳
随着世界人口迅速增长,陆地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海洋空间有海上、海中、海底三个部分,具体包括海上人工岛、海上桥梁、海上机场、海上娱乐场、海上城市、海底隧道、海底光(电)缆、海底仓库等。目前海洋空间的利用已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扩大到生产、通信、电力输送、储藏、文化娱乐等诸多新兴领域。
(1)分析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
(2)分析日益萎缩的海冰对航运的影响。
提示:(1)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2)海冰融化,使北冰洋航线的开通成为可能,将大大缩短从太平洋沿岸前往西欧和北欧的航海距离,与经由苏伊士运河的航道相比,可以节约运输时间和燃料成本。
典例剖析
2019年10月13日,40余名专家学者在福州就台湾海峡通道的工程技术等议题展开研讨,分享研究成果和进展,并提出意见和建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影响台湾海峡通道工程修建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经济 B.地质地貌
C.矿产资源 D.气候
A
(2)专家认为不能通过填海造堤的方式修建该工程,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海水太深,投资太大
B.地震活动频繁
C.破坏海洋环境,影响海运
D.海潮、台风对海堤破坏大
C
解析:第(1)题,修建台湾海峡通道工程可将台湾岛和祖国大陆连接起来,是两岸经济、贸易发展的需要。第(2)题,填海造堤阻碍海水运动,破坏海洋环境,影响海运,故这种方式不可取。
学以致用
读某区域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建海滨浴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建港口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③处海水浅,海湾宽阔,沙滩面积广,距离河口有一段距离,受河流影响小,适合建海滨浴场。第(2)题,从图中的等深线可以看出,④处海水较深,从盛行风向来看,此处风浪较小,并且离河流的入海口较远,不易受河流带来的泥沙的影响,适合建港口。
二 海岸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
重难归纳
随着沿海开发利用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一些海区自然环境出现退化现象,海洋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1.过度捕捞和海水养殖
由于渔业捕捞力度的加大和船只数量的迅速增加,我国海域的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已出现衰退现象。如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以及其他一些底层、近底层的经济鱼类资源出现严重衰退,使我国东海舟山一带几乎形成不了鱼汛。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为增加我国沿海居民的收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养殖区的海洋生态环境带来显著影响。
2.海洋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工业、农业和沿海养殖业的发展,以及海上油气资源的开发,来自陆地、海上和大气的污染物对海洋造成了严重污染,其中,海洋污染总量的80%以上来自陆地。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海中,会造成一些近海,特别是港湾、河口区域的水质下降,影响生物资源、海洋生态及沿海居民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
3.海岸湿地围垦
海岸湿地大面积围垦和弯中取直,不仅使沿海地区失去了大面积的水产动物天然栖息地、产卵场和索饵场,引起物种种群和数量的减少,而且给垦区附近广大水域的海洋生物资源造成长期的影响。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使防浪护堤的天然屏障遭到破坏,直接给沿海居民带来财产损失。由于没有经过科学论证,许多地方围垦后出现了水源不足、含盐量高等一系列问题,使围垦之后的土地根本无法利用,不仅造成围垦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浪费,还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甚至无法恢复。
中国海域自北向南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中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黄渤海渔场、舟山渔场、南海渔场和北部湾渔场是中国的四大渔场,其中舟山渔场最大。中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海水养殖的水产品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主要品种有海带、紫菜、虾、扇贝、牡蛎、鲍鱼等。
简述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提示:(1)问题:过度捕捞,导致鱼类资源减少;沿海滩涂围垦和人工填海造陆等,导致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滩涂和沼泽资源减少,引起海洋生物种群减少;海洋污染及某些海洋工程造成的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资源衰减。
(2)对策:保护海洋环境,防治海洋污染,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管;合理捕捞,严格限制渔船数量及捕捞量,采取休渔、禁渔措施,捕养结合,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典例剖析
近年来,伴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防灾、减灾工程的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1为天津沿海地区海岸变迁示意图,图2为天津港附近海岸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图1
图2
(1)过度开发海岸带会造成(  )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③河流含沙量增加 ④海洋灾害频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为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A.定期休渔 B.停止围填海造陆
C.增殖放流 D.防治水体污染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海岸带过度开发,会破坏沿海滩涂湿地资源,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的缓冲带,过度开发会造成海洋灾害频发,导致海陆水分交换失衡。河流含沙量多少与流域的自然背景有关,与海岸带无关。第(2)题,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保护其自然生态功能。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围填海造陆,所以应停止围填海造陆。
方法技巧
海岸带开发利用
海岸带的优势:海域和陆域的交接带,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兼具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类别和品种丰富;海洋、陆地和大气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活跃,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高。
学以致用
江苏省有大片未开垦的滩涂资源,这里是重要的鱼虾贝类的产区,有众多的资源供开发。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江苏省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  )
A.基岩海岸 B.淤泥质海岸
C.红树林海岸 D.砂质海岸
(2)未来江苏省海岸的开发重点是(  )
A.开发深海旅游业 B.开辟为港口
C.建海滨浴场 D.发展滩涂养殖业
B
D
解析:第(1)题,江苏省的滩涂资源丰富,属于典型的淤泥质海岸。第(2)题,淤泥质海岸土质肥沃,适宜发展滩涂养殖业。
海洋是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开发。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海岸带开发利用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地理位置优越
B.森林资源丰富
C.生物生产力高
D.海岸带人口稠密,具有技术和资金方面的优势
B
2.关于滩涂开发利用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滩涂主要用于开发海滨浴场
B.滩涂主要用于开采矿产资源
C.水产养殖是滩涂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D.滩涂主要用来种植粮食作物
C
解析:第1题,海岸带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海岸带地区水源充足,地形平坦,生物生产力高;海岸带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具有资金和科技方面的优势;海岸带森林资源并不丰富,故选B项。第2题,滩涂海水浅,离陆地近,从事水产养殖既能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又能减轻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是主要的开发利用方式之一,C项正确。
浩瀚的大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更有真正意义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洋能源。可利用的海洋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和盐差能等。据此完成3~5题。
3.建设波浪发电站最适合的选址是(  )
A.赤道海区
B.副热带海区
C.盛行西风带海区
D.两极地区
C
4.目前,海洋能源开发不广泛的原因是(  )
A.蕴藏能量比较有限,开发价值不大
B.有污染,大规模开发会带来比较多的环境污染问题
C.能量密度比较小,需要比较大的投入
D.能量分布在远海,难以开发
5.据估算,一次日常潮汐涌入杭州湾的海水即达30亿立方米,从开发利用的角度考虑,可以在杭州湾(  )
A.利用潮汐发电 B.建设大型港口
C.发展海水养殖 D.进行海盐晒制
C
A
解析:第3题,波浪发电站应建在风浪大的地方,盛行西风带海洋上的风浪最大,波浪能最丰富;赤道和副热带海区风浪比较小;两极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合建发电站。第4题,与陆地能源相比,海洋能源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总量巨大、可再生、无污染;劣势是能量密度小、时空分布不均衡、开发利用困难、需要比较大的投入。第5题,日常潮汐涌入杭州湾的海水量巨大,具有开发潮汐能的潜力。
6.读澳门部分地区填海造陆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是    岛,B是    岛,C处是      。
(2)澳门地区近百年来土地面积扩大了一倍多。澳门填海造陆的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       ;此外,还需经过充分的       。
(3)在我国台湾岛东部沿海地区模仿澳门那样大面积地填海造陆是否可行 为什么
答案:(1)氹仔 路环 国际机场
(2)沿岸有淤积的浅滩 人多地少 科学论证
(3)不可行。台湾岛东部直接濒临太平洋,大陆架面积不大,坡度较陡。
解析:填海造陆虽然可以增加陆地面积,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但要经过科学论证,并且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否则会造成严重的海洋环境问题,因此不能盲目地进行填海造陆。(共18张PPT)
章末核心素养整合
专题一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1.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应从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条件两方面来分析。社会经济条件一般包括本地市场需求量、与外地市场的距离、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自然条件主要是影响储存量。主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条件如下。
新能源的开发,除了要考虑与矿物能源相似的条件,还要考虑以下两方面。
①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占地面积大,需要有广阔的土地条件;生物能的开发,需要考虑靠近原料地;水能的开发,需要考虑建坝条件(地质、地形、聚落分布等)。
②科技水平。科技水平往往决定着新能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
2.新能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有利影响。
①缓解能源资源短缺的状况。
②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轻大气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不利影响。
①新能源往往开发难度大,且不太稳定,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影响。
②生物能源的开发抢占了耕地,影响区域粮食安全。
【典型例题1】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上海东海大桥风电场位于东海大桥以东,该项目由34台巨大的白色大风车组成,形成一片14平方千米的海上风电示范区,装机容量达102兆瓦,通过海底电缆传回电力,可为10万户家庭提供全部用电,年减排二氧化碳效应相当于5万辆汽车停驶。下图为中国光照资源图。
(1)拉萨和重庆哪个地区更适宜发展太阳能 结合两地自然条件分别说明理由。
(2)分析上海建设东海大桥风电场的区位条件。
答案:(1)拉萨位于我国光照资源丰富带,更适宜发展太阳能。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强度大;重庆位于我国光照资源贫乏带,这里阴雨天多,多雾,日照时数少。
(2)有利因素:地处沿海地带,受冬夏季风影响,风能资源丰富;经济基础好,科技研发力量强;可以利用海洋空间,节省土地资源。不利因素:成本高,施工难度大。
解析:第(1)题,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中低纬度、大陆性气候、阴雨天气较少、地形开阔、空气流通性好、地势较高的地方往往是太阳能比较丰富的地区。第(2)题,上海地区建设东海大桥风力发电场的区位条件要从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两方面分析。
专题二 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
1.海洋环境的特殊性与空间资源开发的艰巨性
(1)环境的特殊性:海面——多变的气象状况及海水运动;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海水——强腐蚀性,海冰——强破坏性。
(2)资源开发的艰巨性:资金投入大、技术难度大、风险大。
2.海洋空间利用的领域
(1)交通运输空间。海洋交通运输的优点是连续性强,成本低廉,适宜对各种笨重的大宗货物进行远距离运输;缺点是速度慢,运输易腐食品需要辅助设备,航行受天气影响大。
(2)海上生产空间。海上生产项目建设的优点是可大大节约土地,空间利用代价低,交通运输便利;运费低,能免除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冷却水充足,取排方便,价格低廉,可避免污染危害。缺点是基础投资较大,技术难度大,风险大。
(3)海底电缆空间(通信、电力输送)。通信电缆包括横越大洋的洲际海底通信电缆、陆地和海上设施间的通信电缆;电力输送主要用于海上建筑物、石油平台等和陆地间的输电。
(4)储藏空间。利用海洋建设仓储设施,具有安全性高、隐蔽性好、交通便利、节约土地等优点。
(5)文化、生活、娱乐空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各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重视开发海洋空间的旅游和娱乐功能,利用海底、海中、海面进行娱乐和知识相结合的旅游中心综合开发建设。如日本东京附近的海底封闭公园,游人可直接观赏海下的奇妙世界;美国利用海岸、海岛开发了集游览和自然保护于一体的保护区公园。
【典型例题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珠江口伶仃洋邻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貌条件独特、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之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隧道的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选定在珠江口的伶仃洋之上,以衔接桥梁和海底隧道。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圆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这种锁定结构可以固定钢圆筒里填埋的泥沙,也不用移走海量的淤泥。
材料二 在人工岛进入海底隧道前,先要经历一段白色天体顶篷的露天隧道。在西人工岛隧道入口处,沿一段300多米长的露天隧道徐徐而下,由此正式驶入海底隧道;在海底隧道东端的尽头,又设置有一段露天隧道,从东人工岛隧道出口驶出不到200米就是大桥的香港段。
(1)根据材料,分析人工岛海上施工存在的困难。
(2)简析人工岛采用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的优点。
(3)分析在进入海底隧道前建设露天隧道的原因。
答案:(1)地貌条件独特,水沙条件复杂,人工岛成岛困难;水域内航线密集,船舶密度大,施工船舶多,相互干扰多,施工管理难度大,安全风险高;邻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上施工安全和环保要求高。
(2)避免大挖大埋导致的海域环境污染;减少对海域生物的影响,尤其对中华白海豚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围合的钢圆筒结构可保证彻底止水,岛上主体施工由水上作业转为“陆上作业”;可大大缩短工期,减少对航道通航的影响。
(3)避免司机从海面上的自然光突然进入灯光隧道后产生不适感,司机从露天隧道进入海底隧道,有一个从明到暗的光线过渡,能保证驾驶安全。
解析:第(1)题,人工岛在海上施工存在的困难主要从环境条件、安全和海洋环境保护角度分析。第(2)题,人工岛采用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的优点主要从环境条件、生物保护及缩短工期角度考虑。第(3)题,进入海底隧道前建设露天隧道的原因主要从露天隧道和海底隧道环境的差异对司机的影响角度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