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木兰诗 第2课时(红装英雄气,涵泳家国情)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木兰诗 第2课时(红装英雄气,涵泳家国情)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5 11:2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 坚定爱国信念,厚植家国情怀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设计人 学校
年级/册 七年级 下册 单元 第二单元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
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感悟革命领袖、革命英雄、模范人物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精神,运用多种方式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概括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通过圈点、批注等多种方法呈现对作品中语言、形象、情感、主题的理解”,“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作用”。
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反映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伟大成就、代表性人物及其感人事迹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主要内容、关键词句、表达方式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而感悟人物精神。
【学情研判】
1.诊断测试
请从所学过的表现家国情怀的文学作品中选取一篇,为同学讲解文章内容、关键词句、表达方式。
2.数据分析(测试样本为两个教学班,共计100位学生)
(1)主要内容:90%的学生基本能够完整地讲解作品内容。
(2)关键词句:75%的学生所讲作品缺少重点字词、文段的解读和品析,缺少对作品独特言语形式的细致分析。
(3)表达方式:85%的学生对所讲的内容仅仅停留在内容层面,无法分析作品中体现的情感,不理解作品是如何进行抒情的。
3.前测分析
根据前测试题完成情况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有一定的家国情怀类作品的阅读积累,但在深入细致的分析上有所欠缺,缺乏对抒情方式的关注。具体情况如下:90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90%)能够完整地讲解文章内容,但85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85%)对所阅读的作品大都停留在内容的层面上,无法深入分析其情感,缺少对作品独特抒情方式的细致分析;75位学生(占测试人数的75%)缺少对重点字词、段式结构、言语形式的解读。
【设计背景】
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选编了一组抒写家国情怀的文章。选编的5篇课文有现代诗(歌词)、新闻通讯、当代散文和南北朝乐府民歌,虽然时代不同,文体不同,但是内在情感价值相通,共同奏响了爱国情怀的乐章。在学习中要重视精读、涵泳,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抒情方式,体会作品的情境,感受作者的情怀,并做好批注,记下自己的点滴体会。其中,《黄河颂》以诗歌的形式,通过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展示了黄河所代表的中华民族的坚强与伟大。《老山界》是一篇回忆长征的散文,生动真实的记录了长征中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赞扬了红军战士英勇、乐观的精神品质。《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描写抗美援朝战士的通讯文章,歌颂了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他们身上国际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土地的誓言》是作者值“九一八”十周年创作的抒情散文,表现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誓死要回到她身边的深沉情感。《木兰诗》是南北朝时间乐府民歌,塑造了一个女扮男装,抵抗外强,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形象。
核心任务:尝试用本单元任意一种文学样式,选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写出我眼中的英雄。
五篇体裁不同,通过学习《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重点学习意象的选择、抒情方式的运用等;通过学习《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和《木兰诗》,学习如何在叙事中抒情,如何选取典型事件、描写人物事迹,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通过为本单元的5篇课文设计朗读脚本和撰写“班级诵读展示”文案,涵泳文章的思想感情,勾连古今,深入体会家国情怀,对“英雄”的理解能达到一定的思想深度。
【学习目标】
一、语言目标
(一)阅读《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木兰诗》,把握三篇文章的详略安排,找出文章中和主要内容相关的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仔细品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比读《黄河颂》《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就课文的情感进行感悟型批注、赏析型批注和补充型批注,比较三篇课文抒情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体会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不同,学习排比、互文、呼告的修辞手法以及铺陈、特写、画面叠现等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二、思维目标
(一)在阅读中自主区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理解并能准确地概括其语言表达上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二)精读课文中的特写部分,调动体验与想象,感受文章中描写的形象或场景,增强形象思维能力。
三、价值目标
(一)感受英雄的气概和情怀;
(二)抒发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三)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课段安排】
【第一课段】5 黄河颂(河山带砺 声声不息)(2课时)
【第二课段】6 老山界(2课时)
【第三课段】7 谁是最可爱的人(2课时)
【第四课段】8*土地的誓言(1课时)
【第五课段】9 木兰诗(2课时)
【单元梳理】
1. 通读课文,了解作者寄写作背景,摘录印象深刻的语句或片段,交流初读心得。
课文题目 了解作者 写作背景 我印象深刻的语句或片断 初读心得
黄河颂
老山界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土地的誓言
木兰诗
2.小组内交流自己填写的表格,相互借鉴,并在借鉴的基础上,对自己填写的表格进行补充和修订。
3. 小组共同研讨、修改、整合成一张表格,作为组内共识。每位成员,可以保留与小组不同的意见,并在自己的表格中体现。
学习评价
1. 各小组在教室中张贴本组整体感知表格,学生浏览其他小组完成的表格,在自己的作业单上记录新的学习收获,并在使自己收获最大的两个小组的表格上画“√”。
2. 得到“√”最多的一个小组将自己小组的表格发在班级群中,供同学参考。(如时间允许,条件具备,也可以将本组学习收获录制成微课,分享在班级群中)
“任务单”
“抒情方式”小贴士1.定义作者或者作品中的人物抒发情感的表述方法。2.抒情方式的类型(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如,“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选自《猫》) (2)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间接抒情含而不露,耐人寻味。①在叙述中抒情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作者敏锐地捕捉到鲁迅先生许多零散的生活细节,叙述真实可信,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亲近。②在描写中抒情“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③在评论中抒情“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

第9课 木兰诗 第2课时
——红装英雄气,涵泳家国情
教学目标:
1.了解“乐府”的相关知识;熟记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体会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
3.理解花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爱家之情。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解决了课文中的字词,疏通了文意,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探究课文内容,体会诗歌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理解木兰这一巾帼英雄形象。
【分析讨论】
1.这是一首叙事诗,依据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3段): 替父从军
第二部分(第4段) : 征战沙场
第三部分(第5段) : 建功受封
第四部分(第6-7段) :辞官还家
学习任务单
《木兰诗》叙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多次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皮影戏等多种艺术形式。精读课文,结合下面的剪纸艺术梳理故事情节,把握诗歌内容。
【分析人物】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勤劳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木兰形象特点:
深明大义 果敢坚强 英勇善战 不慕名利 谨慎机敏
热爱和平
【感悟诗情】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品析这一段写出了哪些内容?
【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互文】上下句的意思互相交错、补充。这是互文的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翻译】将军和壮士身经百战,有的不幸战死了,有的转战数载胜利回来了。
文中运用互文手法描写的句子还有哪些?找出来并翻译。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译】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译】打开每间房门,进去看看,坐坐。
(3)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译】当着窗子,对着镜子,先理云鬓,后贴花黄。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译】据说提着兔子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请看下列句子划线部分各有什么句式特点,从诗中再找些类似的句子出来。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1)这两句是复沓句。两句文字基本相同,只更换少数词语。“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复沓,又叫复唱,指几个句子一组,句子和句子之间只是更换少数的词语。在诗文中起到抒发感情、加强节奏的作用。
(2)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这两句是顶真句,又称“联珠”,后一句开头的词语与前一句末尾的词语相同,首尾相连。“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门看火伴, 火伴皆惊忙”,也是顶真。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3)这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句。此外,“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也是很工整的对偶句。另有“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等不是很工整的对偶句。
(4)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4)这几句是排比句。“东市买骏马……北市买长鞭”一节四句,也是排比句。
第5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的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旧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说说这一节语言表达的传神之美。
【明确】传神的动作描写把爷娘的“疼爱之心,阿姊的“喜悦之态”,小弟的“快乐之情”,以及木兰的“闺中情怀”“女儿本色”和伙伴们的“惊讶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从侧面衬托了木兰从军的谨慎和机敏,使木兰的形象更饱满。
结尾附文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结尾一段用兔比喻,说明在“十年征战”的生活中,识别不出木兰是女郎的原因。可以看出,木兰在艰苦的战斗生活中,不但巧妙地隐瞒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而且能同男子一样英勇无畏,为国立功,一个聪明勇敢的女英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运用比喻,对木兰的赞美。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详略得当是本诗的重要特点之一。说说哪些情节叙述得详细,哪些简略。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这样安排有两个好处:
一是有利于集中笔墨刻画木兰孝顺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人物形象;
二是有利于突出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疏远的主题。
一千多年来,花木兰奇勤孝忠勇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
这首诗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人物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寻常生活。所以,千百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
【课文主旨】
本诗通过记叙木兰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而荣归故里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个爱家爱国、不慕名利、深明大义的巾帼英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儿女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的优秀品质,也表达了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
【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本诗详写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准备行装时的活动、奔赴战场时的心态、回家后家人的欢乐以及恢复女儿装的欣喜,略写木兰征战沙场时的细节。这样处理突出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颂扬,隐含了人们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厌恶。
2.刚健明朗、质朴生动
本诗一方面多以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人物行为情态,质朴生动,富有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运用对偶、排比、互文、比喻、夸张等多种修辞,渲染气氛,刻画人物,刚健明朗。
【板书设计】
【课后检测】
夸张的表现木兰行进迅速,军情紧迫的句子是: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用夸张手法表现木兰身跨战马,矫健雄姿的句子是: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又井然有序的诗句是: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和恶劣的环境的诗句是: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持久的句子: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用比喻的手法,表现木兰谨慎、机敏的句子: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课后作业】
(1)自由诵读课文,直至背诵。
(2)完成想像作文:《木兰到家第二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