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五单元17.花儿为什么这样红1.走近作者
贾祖璋(1901~1988),浙江海宁人,著名的生物科普作家。早在30年代,他就已是我国科学小品的开拓者之一,60多年笔耕不辍,他的作品以多姿多彩的文学方式生动活泼地传播以生物学为主的科学知识,实现了文学与科学的联姻,1981年3月《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获全国科普作品一等奖。
2.主题解说
这篇事理说明文以花朵呈现万紫千红为重点,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种花色的成因,科学地说明了花的色彩是由于它们自身的各种条件和需要,以及自然、人工等因素对它们作用的结果。4.重点聚焦
(1)师:如何理解课文的标题“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生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出自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著名插曲,人们对此非常熟悉,以此为标题,易于吸引广大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生乙:这是一个问句,易引起人们的思考,极富吸引力。
生丙:从内容上看,抓住了人们所熟知的花的特征提出问题,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
(2)师:你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个问题的吗?
生:本文从花儿的物质基础、物理学原理、生理需要、进化观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六个方面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了科学说明:纵观全文,在说明的过程中,是按“花红”的主要原因到次要原因,花的自身条件(内)到外部因素的顺序来排列的,即由主到次、由内到外的结构顺序。5.难点突破
师:作者在课文中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作为段落的第一句,它是以什么形式出现的?出现过几次?为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个句子在文中出现了七次,以它作为段首句,能明确揭示文章说明的中心。
生乙:“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多是以设问的形式出现。除第一段是总提,后面几段都是分别设问,能起到揭示说明角度及内容的作用;这样写既能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又能把文章的层次说清楚,步步深入。6.学法点津
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1)从分析标题入手,弄清说明对象,说明文的题目往往就是说明对象。(2)说明文开篇使用中心句点明事物的说明对象。中心段(中心句)里面的一些形容词就揭示了说明文(段)对象的特征。(3)从重点段及关键语句入手,它们往往体现了该文说明对象的特征。(4)说明方法是为准确说明说明对象特征服务的,所以我们还可以从说明方法的使用上反推说明对象的特征。
要明确段落的说明对象:找段落的小的中心句,再找出中心句的句眼,从句眼中辨析陈述对象。
格式:说明对象=题目或关键句(首括句、中心句、过渡句、总结句)。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选文没有明显揭示事物特征的标志语,我们就要根据内容加以概括;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事物的特征不止一个,所以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完整、全面、不遗漏。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周易》
【译文】仁慈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仁”的一面;智慧的人观察事物,看见的是其“智”的一面。
【感悟】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生活中也应该遵照此规则,要看到事物的阴阳转化而顺道相行,逆道必不可行。(wěi) (zhuó) (nèn) (luǒ) (huì)(mì) (tuì) (ruǐ) (diàn) D “大都”一词说明并不是所有的花初开时都浓艳。“纯一”从品种上说花种纯粹,“显著”从程度上说花色显眼,“鲜艳”从色泽上说花色光彩美丽。4.(2014,金华)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全社会厉行节约之风,给高端餐馆企业和星级酒店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B.学习制作凤冠,不仅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更要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
C.除了《金华味道》销量不错外,新华书店其他类似书籍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
D.沙金兰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负责市区约70多万人饮水安全的重要任务。
[点拨:A项去掉“由于”;B项应改为“不仅要看对这种传统技艺有没有兴趣,还要有一种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D项去掉“约”或“多”。]CC 6.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有些白花,例如菊花,萎谢之前微呈红色,表示它这时也含有少量的花青素了。
(2)红、橙、黄光波长,热效应大;蓝、紫光波短,热效应小。
(3)至于白花,那是因为细胞液里不含色素的缘故。
(4)“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
(5)再如大丽花,原产墨西哥,只有八个红色花瓣。人工栽培的历史仅二三百年,却已有上千种形状、颜色不同的品种。
(举例子)(作比较)(作诠释)(引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7.哪种颜色的花最多?有人统计了4197种花的颜色,作了如下分类:从这个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 ,结合课文和物理学知识,推断一下黑色花的生活环境是
阴暗潮湿、常年低温。白色、黄色和红色的花最多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回答下列问题。
8.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内容。
介绍了花儿这样红是人工培育的成果。
9.请具体分析选段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三种花的栽培过程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由果到因,先分说再总说的逻辑顺序时间顺序
10.选文第一段举了哪三个例子?有何作用?
举了人工培育牡丹、大丽花、虞美人三个例子,说明了人工选择大大加快了自然选择的进程,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显著成果。
11.结尾一段中,“更”有什么表达效果?
“更”字表强调,突出说明人工培育比自然选择效果明显得多。
12.请谈谈“人工培育”花卉有何实际意义。
人工培育能让花卉姿态万千,色彩斑斓。这可以更好地美化生活环境。 中国红为什么这么红
①比较一下常见的颜色,便可知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黄色尽管有暖暖的氛围,很阳光,但由于涉及皇权,不宜作喜庆的主色,何况黄色还多少会给人不安之感;月华般的白色清淡、纯洁、素雅,犹带百合花般带露的诗意和温厚的纯粹,恰似点染闲愁、淡然走出戴望舒雨巷的女子,却无法做民间喜庆的主色;紫色低调、冷艳、神秘、优雅、浪漫,犹带紫槿花、勿忘我、紫丁香那般淡淡的自恋,与昂扬热烈的喜庆却风马牛不相及;绿色无疑象征希望和蓬勃的生命,是今天誉满全球的环保色,然却冷静有余,热烈不足,与喜庆氛围又怎能和谐?
②唯有红色是对视觉冲击最强烈的颜色,是最有生气的颜色,犹同释放出激情与能量,犹同生命在燃烧,具有促使人们垂注和凌驾任何色彩之上的强烈力量。红色最热烈、最活泼、最鲜亮、最艳丽、最精神,能教人双眼一亮,教人印象深刻,教人兴奋雄起,是无可取代、责无旁贷的最适合喜庆的颜色。⑦中国红将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打造得美轮美奂。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社会习俗里。习俗的形成无疑必须经过选择,比如中国红被确立为喜庆颜色就是经由中国人聪明的选择,尔后才传染开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乃至约定俗成,形成集体心理定势。如果这种习俗看得见、摸得着而且符合生理选择,比如中国红,其固定性还会更强,习俗带有的守恒性和排他性,还会弱化或被淹没异类思想。比如,中国人春节皆贴红春联,如果有的人家贴的是绿春联,便会被视作异类。
⑧中国红与青花蓝、琉璃黄、国槐绿、长城灰、水墨黑和玉脂白构成了一道缤纷的中国传统色彩风景线。13.第①②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其作用是
14.第④段加点的词“依次”能否删掉?请说明理由。
“依次”是按顺序的意思,表明人眼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是有顺序的。如果删去就变得无序了,不符合客观实际。所以不能删去。
15.按照文意,填入第⑤段空处的词语是
A.只要 因为 B.即使 何况
C.既然 何况 D.倘若 因为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中国红是最适合喜庆的颜色。D16.中国红早已成为华夏民族喜庆的色彩习俗,除春节贴红春联外,请再举出生活中的两个例子:
(1)结婚时贴红“囍”字;
(2)受表彰时戴大红花。17.根据文意,在下面读书卡片的编号处填上恰当的内容。18.请你借鉴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针对某一种现象,写一段100字左右的介绍性的文字。
放在水里的筷子看起来变弯了,水里的石头看起来变近了,把一块厚玻璃放在钢笔的前面,从侧面看,笔杆好像“错位”……凡此种种,都是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就称为“光的折射”。
课件22张PPT。第五单元18.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3.重点聚焦
师:本文的标题是“雨林的毁灭——世界性灾难”,作者为何说雨林毁灭所带来的灾难是世界性灾难呢?
生:分析本文的结构,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先列举大量数据和事实说明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动植物物种;接着承接上文,说明地球上物种多样性、生命多样性的毁灭又将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进而引起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解、洪水泛滥等一系列的毁灭性灾难。而无论是物种灭绝还是大气被破坏,它们所带来的危害都是全球性的,是要由全人类共同承担的。所以,作者说雨林的毁灭是世界性的灾难。4.难点突破
师:课文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雨林的毁灭及其严重影响,但在文章首尾引用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的话,其用意何在呢?
生甲:首尾两段引言,实是巧发议论,意在向世人发出警告。首段引言在警示世人的同时,又能为下文展开说明作铺垫;尾段引言更具警示作用,使人在思考中增强对环境的忧患意识,进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生乙:采用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阐释事理,更能突显主旨,引人关注。5.学法点津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征,在阅读中是常见的一个考点,所以我们要作为一个重点来把握。
[典型例题]“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句中加点的“至少”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参考答案]“至少”一词不能去掉,因为这个词说明雨林潜在生物资源之多,去掉后就不能表达这个意思了,说明文语言也就不准确了。
[技法点睛]要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首先了解常考题型,有品味词语和回答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两种。答题模式为:品味词语=本义+语境义+准确性;回答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不能。原因=本义+语境义+去掉后的影响+准确性。“本义”即从修饰限制、表示程度等角度理解。“语境义”即结合具体语境,体会其表达作用。落脚点都是语言的准确性,这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征。6.拓展延伸
世界三大热带雨林群系
印度马来雨林群系:此群系包括亚洲和大洋洲所有的热带雨林。亚洲雨林主要分布在菲律宾群岛、马来半岛、中南半岛的东西两岸,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斯里兰卡南部以及我国的南部等地;大洋洲雨林面积很小。
非洲雨林群系:非洲雨林群系的面积不大,主要分布在刚果盆地。
美洲雨林群系:该群系面积最大,以亚马逊河为中心,向西扩展到安第斯山的低麓,向东止于圭亚那,向南达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向北则到墨西哥南部及安的列斯群岛。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感悟】我们要有远见卓识,不要只看到眼前利益。就像地球资源的利用,不仅要考虑资源的枯竭,还应尽量防止对环境的破坏。(bīn) (nüè) (驯) (焚) (qī) (烬) (摄) (滥)一种原始的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木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指含意深刻,耐人寻味。3.依次填入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雨林的消失,意味着人类将永久丧失一大批物种。物种将( )灭绝。
②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远不止( )无数的动植物物种。
③树木将从空气中摄取的二氧化碳以葡萄糖的形式( )起来。
④同以前所发生的灾难一样,生命将再次受到( )的考验。
A.面临 毁灭 保护 严格 B.濒临 消灭 保存 严格
C.濒临 毁灭 保存 严峻 D.面临 消灭 保护 严峻
[点拨:“濒临”有接近,临近的意思;“面临”指面前遇到(问题、形式等);“消灭”是消失灭亡;“毁灭”是毁坏消灭。]C4.同学们采访了环保部门的相关人员,就如何改善空气质量获得如下信息。其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改善空气质量,根本在于探索新型的工业化道路和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是关键,②要严格限制高消耗、高污染企业的规模,③增加清洁能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比重,④尽早推进与清洁能源相配套的排放标准。
(1)第①句,修改意见:
去掉“根本在于”(或去掉“是关键”)。
(2)第④句,修改意见:
把“推进”改为“制定”(或“实施”)。5.指出下列各句中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已查明有3000种植物有抗癌功能,其中70%在热带雨林生长。
(2)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木材进口国,每年用木材生产的大量一次性木筷子,可以建造1.1万间住宅。
(3)据估计,需毁掉6平方米的巴西雨林方可换得100克汉堡包。
(列数字)(举例子、列数字)(列数字、作比较)不能,因为大部分表示绝大多数,去掉了就变成了所有的昆虫都在热带雨林生活,与事实不符。不能,“大约”表估计,去掉了就表示确实发生在那个时候,而现在又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能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雾霾笼罩天空,整个天空灰蒙蒙一片。一群大雁排成“人”字形,正从雾霾区飞过。只见它们都戴着大口罩,眼睛里充满着惊恐与不安。空气污染(雾霾)严重,急需治理。阅读“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远不止毁灭无数的动植物物种”到“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8.请概括选段内容。
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9.选文最后一段的说明顺序是
10.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所造成的双重后果是什么?
一是减少光合作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二是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
11.作者如何评价毁林兴建农场的双重后果的?你有什么办法和措施挽救雨林,避免灾难的蔓延?
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禁止砍伐、焚烧雨林,制定《国际雨林保护法》。限制伐木,限制生产一次性木筷,研制新材料代替木材。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人类捕鸟,灾难其后(2014,东营)
林 森
①湖南省新化县槎溪镇鸟坳村位于千年鸟道的罗霄山脉,是候鸟南飞的必经之地,近年来,这里已成候鸟迁徙路线上的一个断点。难以计数的候鸟丧命于此。有当地村民表示,有一天打下来的鸟就足有1吨。这条迁徙路线上,大多是小型鸟,每只只有100克左右,1吨差不多就是10,000只野生鸟。
②多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
③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余条。 在欧洲1000只紫翅椋鸟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④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与其伴生的90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很多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蜂鸟、食蜂鸟、太阳鸟、啄花鸟、锈眼鸟、鹦鹉等鸟类嗜食花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⑤与渡渡鸟一样,大颅榄树也是毛里求斯的一种珍贵特产。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颅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某种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的关系。
⑥海鸟眼睛的盐腺,能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据此人们就能把地球上占总水量97%的海水进行淡化。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还有一些鸟类能飞越几千米的高空而保持脑血管供血畅通,不会缺氧,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供氧不足的高原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
⑦鸟类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进食相当于其体重的食物。在呼吸和进食的同时,鸟类具有较强的富集有害物质的功能,空气和食物如果被污染,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⑧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等,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不开鸟类。
⑨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1/8,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威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
⑩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失,甚至殃及鱼类。例如,每两种鸟类灭绝,必然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消亡。失去了这些为数众多的生物资源,人类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拮据。更严重的是,如果大量植物随着鸟儿的消失而灭绝,人类生存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12.作者为什么说“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
原因:①保护环境和粮食;②维护生物多样性;③在仿生学中发挥重要作用;④在环境监测方面发挥作用;⑤直接为人类提供生活之需。
13.第④⑤⑥段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第④⑤段均说明鸟类能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第⑥段说明鸟类在仿生学上的重要作用,第④⑤段、第⑥段按照先主后次的顺序来说明,与本文介绍鸟类功能和作用采用的顺序一致,不能调换;第④段、第⑤段按照从一般到个别的顺序来说明,不能调换。1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示例一:如“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运用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鸟类濒临灭绝的各种原因分别所占的比例,引人深省。示例二:如“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运用举例子,具体真切的说明了燕子、啄木鸟等鸟儿都能吃害虫的事实,令人信服。
15.阅读第④⑤⑩段,概括说明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以及“鸟类的灭绝与植物乃至人类的生存”具有怎样的“关系”。
原因:①栖息地破坏和改变;②人类捕杀;③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关系:某种鸟类的灭绝就伴随着某一种或多种植物消失;而植被减少或失去植被,人类就会面临土地沙漠化和空气无氧化的境地,生存将陷入严重危机。16.赞扬身边的保护环境的行为,发现破坏环境的现象,并想出应对之策。请以“保护环境”为话题,写一篇短小精悍的演讲稿,300字左右。
绿树摇曳,鲜花盛开,四季常青,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美丽、绿色的祖国,谁不期盼?谁不热爱?可在平日生活中,人们乱倒垃圾、乱贴广告、乱泼污水、乱写乱画、乱停乱放、乱砍滥伐……这些行为使水土流失,环境恶化,许多珍贵的动物绝种,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了美化我们的生存空间,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让我们的环境更美丽,让祖国水更清、天更蓝、树更绿,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少用一张纸,少扔一片垃圾做起,全面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爱惜一草一木,不随意攀折,践踏花草树木而是要见缝植绿。课件21张PPT。第五单元19.海洋是未来的粮仓3.重点聚焦
(1)师:作者为什么说“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生甲: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年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这种海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
生乙: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如果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生丙: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如南极磷虾等,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2)师: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力地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生甲: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方法。
生乙:如第3段首句对“粮食”中“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列数字说明“粮食”产量多、质量好。第4段先分类别说明藻类种类多;后举例子、列数字说明其增产潜力大;再举培育新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类含丰富蛋白质;最后拿1公顷水产藻类与40公顷陆产大豆作比较,突显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4.拓展延伸
世界海洋日
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其历年主题是——
2009年: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
2010年:我们的海洋,机遇与挑战
2011年:我们的海洋,绿化我们的未来
2012年:海洋与可持续发展
2013年:团结一致,我们就有能力保护海洋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
【译文】水既能托载着船前进,也能使船倾覆。
【感悟】这句话深刻地指出,凡事都具有两重性,好的事情如不加以适当引导就会造成坏的结果,坏的事情如经合理疏导则可以引出好的结果。(sǒnɡ) (藻) (lāo) (jué) (磷) (zhè)(ɡū) (喻) (tái)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不用说就可以明白。3.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
B.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
C.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D.人类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点拨:A提示下文应该用冒号;B顿号与连词不能同时使用;C短语间应该用逗号,词语间才用顿号。]D4.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1)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2)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
分类别、举例子
(3)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作比较、列数字5.(2014,北京)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洋、关注海防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祖国海洋事业的热情。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资源的勘探者呢,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
B.我愿意当一名海军战士,驾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C.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准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D.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将来能当一名海洋资源的勘探者,是我的理想。C6.在2015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即将到来之际,郑州市某中学八年级(2)班开展以“世界海洋日,请善待海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下列任务。
(1)假如你是组织者,请根据下列提示,补全整个活动的流程:确定课题→ → →展示成果。
(2)2012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题是:“海洋与可持续发展。”试说说你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示例:为了人类的当前和未来,世界各国应履行各自及共同承担的责任,保护海洋环境,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管理海洋资源。制订计划实施计划阅读“当然”至“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然后做题。
7.概括选文说明的内容。
海洋中的藻类能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8.选文第二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其作用。
分类别,如第二段第二句。这样条理清楚,不至造成概念上的混乱,还有举例子、列数字。
9.选文第二段中的“据说”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据说”表依据来源,说明了在国外人们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给人类创造了大量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去掉后语言不准确。
10.选文两段文字间有怎样的关系?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第一段总说,第二段分说,两段是总分关系。阅读“砍伐和焚烧热带雨林远不止毁灭无数的动植物物种”到“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回答下列问题。
8.请概括选段内容。
地球上生命多样性的毁灭意味着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气。
9.选文最后一段的说明顺序是
10.利用“刀耕火种”毁林兴建农场所造成的双重后果是什么?
一是减少光合作用,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二是放火毁林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环境进一步恶化。
11.作者如何评价毁林兴建农场的双重后果的?你有什么办法和措施挽救雨林,避免灾难的蔓延?
这不是一般性的灾难,它会造成更多的动植物死亡。禁止砍伐、焚烧雨林,制定《国际雨林保护法》。限制伐木,限制生产一次性木筷,研制新材料代替木材。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海洋中也有“沙漠”
①提起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等词汇,人们会马上想起干旱缺水的沙漠。不过科学家最近发现,在海洋中同样存在一些地方,在那里,动植物都不见踪影,可谓是海洋中的“沙漠”地带。
②在热带南太平洋地区,大约有一半的地方,其面积比整个欧洲的面积还要大,由于缺乏营养盐而导致海洋中的浮游植物无法生存,使这里成为不毛之地,从而被称为海洋中的“沙漠”。海洋沙漠被称为海洋低氧区、海洋缺氧区,或者海洋死亡区。
③200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北京召开的大会上发布了《2006年全球环境展望年鉴》,该报告称,海洋沙漠数量已经达到了200个,在过去两年中增长了34%。自从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沙漠的数量和面积一直在扩大。④梦科学家认为:造成海洋“沙漠”面积扩大的原因可能是全球气候变暖。因为研究早已表明,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洋水温升高,而海水升温后溶解氧的能力会有所下降。研究证明,这种现象与海水温度日益升高有密切关系。在0摄氏度的时候,1千克海水可以携带大约10毫升的溶解氧,但如果温度升高到25摄氏度,1千克海水携带的溶解氧就减少到4毫升。根据不久前美国研究人员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这种海洋沙漠扩张化同时导致海水表面温度平均每年递增1%,相当于0.02摄氏度到0.04摄氏度。海水升温还使不同水层屏障现象更加恶化,阻止深度海域的营养物质上升到达海洋表面向生物提供食物。
⑤在赤道太平洋一些海域的海洋表层,水温常年平均为27摄氏度左右,但由于没有上升流将深海中含有高营养盐的海洋底层冷水带到表层海水,再加上海洋的层化作用,导致表层海水中营养盐极端缺乏,因此这里作为海洋食物链基础的浮游生物的数量也极少。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洋流的变化,在许多热带海洋区域,海洋层化现象进一步加剧,导致海洋沙漠化的区域进一步加大,这种现象引起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关注。
⑥由于海洋中缺少氧气的“死亡区”——鱼类和海洋植物的墓地快速增长,正逐渐威胁着地球的健康。受全球变暖影响,海洋沙漠面积正在逐渐扩大,已危及许多海洋生物的生存。如果全球气温继续升高,就可能给海洋生物以及依赖海洋生存的地区的人们带来“严重后果”。随着海洋沙漠不断扩大,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许多物种被迫离开深海栖息地前往含氧充足的海域,这意味着它们将不得不为争夺新的生存空间而展开残酷的竞争。11.第④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12.下面两句话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请任选一句,结合语境简要回答。
①提起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等词汇,人们会马上想起干旱缺水的沙漠。
②再加上海洋的层化作用,导致表层海水中营养盐极端缺乏,因此这里作为海洋食物链基础的浮游生物的数量也极少。
我选(①)句:
不能去掉。“马上”就是“立即”,表现出人们反应之快,说明了人们对干旱缺水的沙漠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的特点留下的印象之深刻,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②不能去掉。“极端”一词说明了缺乏的程度严重,也说明了海水温度高、海洋的层化作用对表层海水中营养盐的影响大,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列数字和作比较。具体说明了海水升温后溶解氧的能力有所下降。13.为什么说全球气候变暖可能是造成海洋“沙漠”面积扩大的原因?请仔细阅读选文④⑤段,分点概括。
①海水升温后溶解氧的能力下降。②海水升温使水层屏障现象恶化,阻止营养物质上升。③洋流的变化,加剧了海洋层化现象。
14.结合选文最后一段内容,简述加点字“严重后果”是指怎样的后果?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说说你能做些什么。
导致海洋生物大量减少;依赖海洋生存的地区的人们失去生计,无法生存。大力宣传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劝说亲友购买小排量汽车;写信给相关工厂劝说减少废气排放;参与植树造林。(合理即可)15.请你选取一种事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表现出事物的特点。(100字左右)
示例:冬日的雪纯净、洁白,飘飘扬扬,零零落落地落下。那雪,像鹅毛,像芦花,像棉絮,远远地望去,白白的雪与那浅蓝色的天似乎连成一片,像一幅一气呵成的风景画,一切都那么纯洁、透明,到处很静,连风都不愿打扰这宁静的时刻。名著导读——《水浒传》
【开卷概览·名著亮相】
《水浒传》由我国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所著,又名《忠义水浒传》。它是以北宋末年宋江等起义为背景创作的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这是一场“草莽英雄”高举“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大旗与黑暗的社会针锋相对的斗争,揭示了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客观事实,描述了封建社会中农民革命必然失败的历史悲剧。在思想内容和文学艺术上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主要人物形象·典型故事情节】
黑旋风李逵:淳朴真诚,鲁莽憨直,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反抗精神最彻底,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典型的游民形象。相关情节有:黑旋风斗浪里白条、黑旋风沂岭杀四虎、黑旋风探穴救柴进、李逵月夜闹东京等。
花和尚鲁智深:嫉恶如仇,正义无畏,仗义豪爽,粗中有细,勇而有智的豪侠形象。相关情节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花和尚倒拔垂杨柳、鲁智深大闹野猪林等。豹子头林冲:武艺高强,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有美满的小家庭,幸福自足,这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使他安于现状。当妻子被高衙内调戏时,他息事宁人;在刺配沧州时,他仍不反抗。总之,他在被逼上梁山前逆来顺受、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直到高俅施展赶尽杀绝手段时,他才认识到敌人的狠毒,终于忍无可忍,手刃陆谦,被逼上梁山,其后变得精明果敢、凶狠泼辣。相关情节有: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林教头刺配沧州道、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雪夜上梁山等。
智多星吴用:下层知识分子,视野开阔,头脑灵活,梁山泊的军师,能谋善断,是梁山起义军的智囊人物,在梁山的兴起及发展壮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相关情节有:吴用智取生辰纲、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吴用智赚玉麒麟、吴用智取大名府等。及时雨宋江:人民理想的忠义之士,起义军中最有威望的领袖,是个非常复杂的人物形象。他攻读经史,胸怀大志;身在公门,精明练达,深通谋略;仗义疏财,广结江湖好汉;有军事、组织才能。但他忠孝思想根深蒂固,想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其封建正统思想严重,导致梁山义军被招安。其性格中既有反抗性,又有妥协性,对起义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相关情节有:宋公明私放晁天王、宋江怒杀阎婆惜、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宋江大破连环马、宋公明夜打曾头市等。
行者武松:自小习武,武艺高强。性格急侠好义、刚猛不屈、敢做敢当、嫉恶如仇、知恩图报。相关情节有: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景阳冈打虎等。课件15张PPT。第五单元20.世纪之交的科学随想(1)师:“科”与“技”哪一个更重要一些?二者是什么关系?请谈谈你的看法。
生:“科”和“技”哪一个更重要些,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回答,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我国当前国情来讲,鉴于传统教育方式影响较大,鉴于迎接挑战的需要,我国尤其需要高水平的原始性创新,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研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此同时,围绕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也应加强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二者的关系是互为依存的。(2)师: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哲学在鼓励创新上有什么差异?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生甲:中国的教育哲学强调基础知识,按部就班的训练,而美国的教育哲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会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
生乙:无论是美国式教育,还是中国式教育都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采用哪种教育方式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可一概而论,主观臆断,盲目选择。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译文】广博地学习知识,仔细地询问知识,谨慎地思考知识,明确地分辨知识,全心全意地运用知识。
【感悟】只有学习广博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发展科学,服务人民,为祖国的富强做准备。D D 3.下列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1)优质的服务使宴宾酒楼在开业不久就引起业界瞩目的重要原因。
把“使”改为“是”(或去掉“的重要原因”)
(2)本产品具有抗紫外线、抗摩擦和防静电,能够满足室内外环境要求。
“静电”之后加上“的作用”(或“的功能”)
4.文中“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到2%”一句中的“只”起到了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只”强调了美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率之低,并和下文他们粮食产量之高形成更为鲜明的对比,突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5.指出下面的语段中出现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1)为什么在这两百多年间能够产生这么多的新事物呢?归根到底,很简单,是因为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
作诠释__解释了产生新事物是工业发展的结果。让人更清晰地明白这一原因。
(2)我可以随便举个例子:一百年以前,世界的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80%以上;今天,美国的农业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1%到2%,可是他 们生产出来的粮食,不仅可以供全美国人食用,还可以出口到世界各地去。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__有力地说明了“工业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的生产力”。6.观察以下漫画,回答问题。(1)根据漫画的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示例:高投低产
(2)漫画反映了怎样的问题?
反映了某些高校存在科研投入很多,但成果用于经济发展的却很少的问题。
(3)作为一名学生,你认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科研投入与经济效益挂钩,这样才能解决科研与经济的脱节问题。 “玉兔”自述
大家好,我是“玉兔”号月球车。终于从着陆器肩膀上走下来跟大家见面,心情很激动呢。听说江湖上有很多关于我的疑问,今天就由我来一一解答好啦。
A.是不是只“胖兔子”?
大家都很关心我的长相。我有1.1米高、1.5米长、1米宽,体重嘛,是140公斤。虽然看起来分量不轻,但我并不是一只“胖兔子”,为了节约燃料,也为了轻柔着陆,我跟小伙伴着陆器都辛苦地进行了“瘦身”,没有一丝“赘肉”。跟其他国家的月球车兄弟相比,我也是非常精致轻巧的。前苏联的“月球车一号”足足有756公斤重,美国有人驾驶的“巡行者1号”重量也超过了200公斤。虽然是只兔子,但我有一对漂亮的翅膀。不过这对翅膀不是用来飞的,而是获取和保存太阳能的帆板。到达月球表面后,我就张开翅膀,不断地吸收着太阳能。翅膀前面,是我的两只“前爪”,可以钻孔、研磨、采样。我的脑袋上还有一个定向天线和几个太阳敏感器。跟其他兔子不同,我有六只“脚”——六只小小的轮子;“兔子”跑得有多快说起来,我也算是一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哦不,机器兔子。专家说,走得不快不要紧,只要能顺利“翻山越岭”,我就是机智灵巧的“越野兔”。我的活动范围目前设定是10公里。据说除了美国“阿波罗号”的三辆载人月球车外,前苏联的月球车l号和2号也被留在了月球上。这里还有“嫦娥一号”英勇撞月留下的痕迹。虽然我也很想去看一看这些几十年前就来到月球的朋友们,但是月亮太大了,恐怕很难跑过去跟它们打招呼了。 7.仿照A处小标题在文中B处横线上拟一个小标题。
8.文章主要介绍了“玉兔”哪两方面的特征?
本文主要介绍了“玉兔”的体型大小与轻重及运动方面的特征。
9.“玉兔”在月球上遇到小障碍,有哪些解决方法?
“玉兔”可以接受地面的遥控操作,还可以自主处理图像,识别障碍,甚至还能规划路径。
10.文章第2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玉兔”号与前苏联和美国的月球车重量进行对比,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玉兔”号的精致轻巧。11.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我国的“玉兔”号月球车。
B.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使文章亲切自然,生动形象。
C.文中加引号的词语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我国月球车的特点。
D.本文是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