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单元检测卷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测试时间:90分钟;卷面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浪潮高涨,世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逐渐崩塌,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其中一年中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的是( )
A.1955年 B.1960年 C.1971年 D.1990年
2.该图是哪一集团的标志?( )
A.联合国 B.北约组织 C.欧盟组织(简称欧盟) D.世贸组织
3.与“欧元”“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两个关键词都有关系的组织是( )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欧共体 D.联合国
4.20世纪九十年代初给各个前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为东欧剧变大潮画上句号的历史事件是( )
A.波兰政变 B.罗马尼亚政变 C.德国统一 D.苏联解体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7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一体化发展②政治联合加强③民族矛盾消除④法德实现和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是四个著名的国际(区域)组织及其各自成立的年份,期中既是冷战的产物,又是冷战“遗产”的是( )
A. B.
C. D.
7.在马歇尔计划提出之际,美国认为欧洲国家必须做为一个整体来接受美国的援助,并指出欧洲国家结成经济联邦是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的必要条件。美国此举旨在( )
A.顺应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B.控制欧洲国家的内政外交
C.清除苏联对欧洲的影响 D.满足本国经济扩张的需要
8.弗雷德里克·泰勒在《柏林墙》中说:“东德的人口一直在向西德迁徙。自1955年以来,每年有约25万人迁往西德……1960年东德的境况急剧恶化,2月份迁往西德的人口还不足1万,然而5月份就已经翻了一倍多,达到20285人。”这说明( )
A.德国民族矛盾的激化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德国统一进程的加速 D.冷战导致德国分裂局面
9.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为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势力入侵,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由水泥墙、钢丝网和瞭望塔组成的封锁线,这条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柏林墙的建立,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象征着( )
A.冷战开始 B.两极格局形成 C.德国分裂 D.多极化趋势加强
10.1947.年3月,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把世界分为“自由国家”和“极权政体”两个对立的营垒,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的国家,并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这一演说预示着( )
A.冷战对峙局面已经形成 B.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C.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冷战开始 D.美苏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矛盾升级
11.有学者认为它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但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它”指的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欧洲联盟的建立
C.德国的分裂 D.丘吉尔“铁幕演说”
12.阅读下图漫画,指出变化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时代特征( )
A.美国援助遏制苏联 B.欧日崛起三足鼎立
C.美苏争霸抱团取暖 D.欧日同盟对抗美国
13.当代世界告别雅尔塔体系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赫鲁晓夫改革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八一九事件 D.苏联解体
14.九年级某班同学搜集了《苏联成立宣言》以及宣告苏联停止存在的《阿拉木图宣言》等文献资料,对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开展探究学习。其最重要探究价值在于( )
A.认识社会主义发展曲折性 B.了解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
C.剖析冷战格局的形成原因 D.认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15.请仔细观察如图,导致1980-1984年两国粮食产量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 )
A.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B.是否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D.是否突破原有经济体制束缚
16.1970年,世界上每4个科技人员中,就有一个在苏联。苏联每年的新技术发明占世界的1/3。但因为科研经费由国家无偿调拨,科研成果也不属于企业自有。结果新科技成果只有1/4在国内得到应用,且从研究到应用的周期长达10—12年。这说明( )
A.苏联的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 B.科研体制制约科技发展
C.国际环境影响科技成果转化 D.苏联高度重视科学技术
17.在经济改革出师不利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等人将改革转向政治领域,政治思想向民主社会主义倾斜。1990年3月再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上,决定修改宪法,取消苏联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材料中的“改革”最终导致了(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美苏争霸 D.冷战开始
18.将下列图片与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①——a ②——b ③——c B.①——b ②——a ③——c
C.①——a ②——c ③——b D.①——c ②——b ③——a
19.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据统计,在1975-2006年的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意见基本一致。据此可知( )
A.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 B.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
C.遏制了战后全世界范围内的军备竞赛 D.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20.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 B.亚非拉的新发展
C.社会主义的发展 D.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21.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早期的殖民掠夺 B.印度民族大起义
C.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D.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
22.一个学者说二战后以来发生的许多事情是“无法全部装在冷战这个盒子里的”,美苏冷战“分割”了世界,但冷战只是这个时代的中心,而非时代本身。二战以来发生的不能装在“冷战盒子里”的重大事件是( )
A.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 B.铁幕演说 C.马歇尔计划 D.柏林墙的修建
23.某小组在历史课上做汇报展示,下面是他们展示的部分图片,据此判断汇报的主题是( )
A.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B.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C.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D.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24.“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侧重经济领域(欧盟),一个侧重政治军事领域(北约)。……在21世纪两个联盟的主次关系将会发生变化。”导致其“主次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两极格局瓦解 B.经济区域集团化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欧洲经济的衰退
25.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美国的扶植
C.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D.西欧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4分)
26.地理位置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闲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图,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城性其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
——摘编自何一民《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中国城市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德国的扩张、法国的投降和英国的削弱对于美国推行的“欧洲均势”政策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对美国继续在欧洲事务中施加影响极为不利。东南亚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历来是美国的必争之地,日本的南下侵略行动势必同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
——摘编自刘国玲《论二战中美国从中立到参战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争夺东南亚地区的原因,并简述日美冲突的爆发及解决。
材料三 1946年打败德国之后,苏联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和资源,开始将目光集中在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国家身上,美国人也关注这一地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美国绝对不允许苏联将这些国家收入社会主义的阵营中。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及丝绸之路的支配权,苏联与美国开始了长久的冷战。
——摘编自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3)根据材料三,列举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具体表现,并分析这种地区争夺产生的影响。
27.综合探究题。历史舞台上,国与国的关系事关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和平、繁荣、稳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美日关系】
材料一
(1)指出图一事件爆发的年份,以及推动图二中“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的外因。
【欧美关系】
材料二 在二战后初期,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事关美、苏欧三方的生死存亡,美苏对决意味着欧洲只能是美国的仆从,而美国始终是领导者。冷战初期的美国是世界的……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
——门洪华《美国霸权与美欧未来》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初期欧美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冷战初期“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
【中美关系】
材料三 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权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
——部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3)指出签署材料三“公约”的会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归纳该“公约”的签署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四 “上海公报”保留了双方持有的不同意见,因此使两国达成的共识更具意义。这一外交史上的首创,也为不同制度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提供了有益借鉴。两国老一辈领导人认识到,中美虽有分歧,但都没有改变对方的意图,都乐见两国并行不悖发展,基于共同利益开展合作。这是“上海公报”体现的重要精神,50年后的今天依然有效。
——国务委员王毅在“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4)指出50年前“上海公报”发表的意义,并列举一例“两国达成的共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前国与国应当如何促进关系健康发展。
28.当今世界,风云变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困际安全组织,作为保卫全球和平的工具,它依赖于联合安全。联合安全的前提,是所有大闲参加,但该前提一直没有实现。
——摘编自【美国】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东欧的社会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西欧国家经历了许多人所说的经济奇迹,受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根据马歇尔计划、1948一1952年间,美国向西欧提供了130亿美元的援助。西欧国家通过这些援助鼓励了经济增长,提供了包括保证30天带薪休假的社会公益服务一一速度超过了美国……
尽管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商品充足方面不能与美国相比,但是在20世纪50、60年代,他们却为苏联在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感到自豪,并从中能获得安慰……从洲际弹道导弹到人造卫星的发射升空,苏联在太空竞赛一一地球外空间的冷战形式获得了主导权。苏联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领先地位引起了美国公众和政客们的恐慌。
一一摘编自【美国】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四 随着东欧剧变,“华约”于1991年7月1日解散,冷战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然而,“北约”经过一系列东扩,由最初的12个成员国已扩充到30个。由于乌克兰现任政府是亲美政权,并且谋求加入“北约”,俄罗斯于2022年2月24日发动了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5月1日至27日,美军领导的北约“欧洲捍卫者2022”和“快速反应2022”联合军事演习在九个国家举行。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三对军事政治集团之间都是什么关系?
(2)结合材料二,想想国联是在哪次会议后成立的?国联有何局限性?
(3)结合材料三,概括西欧出现经济奇迹的原因以及苏联占优势的领域。
(4)依据材料四指出冷战结束标志,想想应如何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29.杰出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思想家的引领】
(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下列两部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及该思想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
【科学家的推动】
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1765年,牛顿去世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大国崛起》解说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牛顿和瓦特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政治家的贡献】
(3)历史人物在世界历史进程中,都为本地区的民族独立与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请分别简述他们的丰功伟绩。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入高潮,绝大多数殖民地国家先后获得独立。1960年,非洲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B项正确;选项ACD时间与“非洲年”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欧盟的标志。C项正确;该图是欧盟的标志不是联合国的,排除A项;该图是欧盟的标志不是北约的,排除B项;该图是欧盟的标志不是世贸组织的,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根据所学,2002年,欧盟大多数成员国开始使用统一货币——欧元,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B项正确;AD项与欧元无关,排除AD项;欧共体时,并没有欧元,排除C项。故选B项。
4、D
【详解】据材料“20世纪九十年代初给各个前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为东欧剧变大潮画上句号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给各个前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带来巨大冲击,为东欧剧变大潮画上句号,D项正确;20世纪八十年代末波兰是第一个政变的国家,排除A项;1989年罗马尼亚政变,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90年两德合并,实现统一,排除C项。故选D项。
5、C
【详解】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他们组件走上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67年成立欧共体,实现了经济一体化,1993年成立欧盟实现了政治经一体化。C项正确;民族矛盾消除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ABD。故选C项。
6、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D项中的标志是北约的标志,北约成立于美苏冷战期间,迄今为止还依然存在,属于冷战的“遗产”,D项正确;A项是联合国的标志,联合国成立于美苏冷战开始之前,排除A项;B项是欧盟的标志,C项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这两个组织都成立于冷战结束以后,排除B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材料反映马歇尔计划提出之际,美国指出欧洲国家结成经济联邦是接受美国经济援助的必要条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此举旨在扩大欧洲市场,满足本国经济扩张的需要,D项正确;此时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还未出现,排除A项;清除苏联对欧洲的影响、控制欧洲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C项。故选D项。
8、D
【详解】根据材料内容“自1955年以来,每年有约25万人迁往西德……1960年东德的境况急剧恶化,2月份迁往西德的人口还不足1万,然而5月份就已经翻了一倍多,达到20285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苏俄两两极格局正式形成,德国已经被分裂成为东德和西德,D项正确;德国民族矛盾的激化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是在1949年,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联盟,排除B项;德国统一进程的加速与当时的状况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C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61年,民主德国政府为防止公民自由外流和西方势力入侵,沿西柏林四周筑起了一条由水泥墙、钢丝网和瞭望塔组成的封锁线,这条封锁线被称为“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柏林墙的建立,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象征着德国分裂、冷战加剧,C项正确;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开始,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形成,1991年两极格局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0、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等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这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C项正确;冷战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华约的成立,排除A项;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美苏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的矛盾升级发生在1948年,与题干中的“1947.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1、A
【详解】根据材料“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及时雨’”“是导致欧洲分裂的‘加速器’‘绝缘体’”结合所学可知,“它”是指马歇尔计划的实施。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遏制苏联。A项正确;欧洲联盟的建立、德国的分裂、丘吉尔“铁幕演说”与题干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凭借原有的工业基础和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93年,大部分西欧国家在欧共体的而基础之上成立了欧洲联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非军事化和民主化改革,日本政府利用当时有利的外部环境,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大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1968年,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随着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欧、日三足鼎立的局面,冲击两极格局,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与发展。因此变化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时代特征欧日崛起三足鼎立。B项正确;美国援助遏制苏联,与日本崛起史实不符,排除A项;美苏争霸抱团取暖、欧日同盟对抗美国,不符合史实,排除CD项。故选B项。
13、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结束,当代世界告别雅尔塔体系,D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 八一九事件推动了苏联的解体,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4、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从苏联成立再到苏联解体,其主要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A项正确;苏联的历史发展演变也只是社会主义运动的一个部分,不属于主要探究的价值,排除B项;苏联解体不是冷战形成的原因,而是冷战结束,排除C项;苏联成立时并没有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故选A项。
15、D
【详解】根据材料“198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结合所学可知,导致1980-1984年两国粮食产量明显变化主要原因是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而造成粮食产量大增,苏联虽然进行一系列改革,但是没有改变计划经济,粮食产量变化不明显,故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是否突破原有经济体制束缚,D项正确;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上台后逐渐取消,排除A项;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1953---1956年中国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但因为科研经费由国家无偿调拨,科研成果也不属于企业自有。”显示僵化的科研体制不利于科技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体现苏联科技在世界发展状况,排除A项;材料没涉及国际环境,排除C项;材料没体现苏联对科技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17、B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990年3月再苏联第三次非常人民代表大会上,决定修改宪法,取消苏联的法定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总统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苏联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在经济改革总体效果不佳,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多党合作,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这些措施使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1991年8月19日,8名苏共高级官员发动政变,试图维护原联盟体制,但不到3天,即宣告失败。这次事件后,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1991年年底,苏联解体,B项正确;东欧剧变是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样化,最终导致东欧剧变,与题意改革不符,排除A项;美苏争霸 、冷战开始与题意中的“改革”无关,排除CD项。故选B项。
18、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在民族解放运动中,1999年12月14日巴拿马运河主权交接仪式在巴拿马城举行,在1857年到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章西女王献身,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9、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不结盟运动,是新独立的广大亚非拉国家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而形成,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在1975~2006年联合国决议中,围绕着裁军和国际安全议题,广大亚非拉国家的意见基本一致,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切身利益而走向联合斗争的共同愿望,D项正确;当今世界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不能说发展中国家确立了世界多极化的格局,排除A项;当今世界还没有彻底改变发达国家主导国际政治的局面,排除B项;军备竞赛在当今世界范围内仍然存在,排除C项。故选D项。
20、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纷纷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可知材料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亚非拉的新发展。B项正确;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排除A项;社会主义的发展、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都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CD项。故选B项。
21、D
【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图一‘解放者’--西蒙玻璃瓦尔”、“图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的甘地”、“图三阿尔及利亚人民庆祝胜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美洲的独立运动中,南美洲北部地区领导人是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和印度国家大会党领袖,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1962年3月,法国政府被迫同北非阿尔及利亚临时政府签订《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同年7月1日,阿尔及利亚举行全民投票,7月3日,宣告独立,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因此图片反映的主题是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D项正确;早期的殖民掠夺、印度民族大起义、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在图片内容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BC项。故选D项。
22、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反对超级大国的控制,维护自身利益,广大发展中国家在1964年成立七十七国集团,它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所以不能装在“冷战盒子里”,A项正确;铁幕演说揭开了“冷战”的序幕,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冷战”政策下的经济措施,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争霸的具体表现,三者都属于“冷战”的范畴,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3、D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反映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1956年,埃及冒着与世界强国开战的风险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巩固了埃及的独立,而且大大提高了埃及的国际地位。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反映了二战后巴拿马的新发展,所以可以判断出探究的主题是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D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变化和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和挫折,排除B、C项。故选D项。
24、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在过去的50年里”是指“二战”后至苏联解体的50年,侧重经济领域的联盟英国是欧洲的一体化组织,侧重政治军事领域的联盟是北约组织,在美苏两级格局下,美苏冷战,北约具有主导地位,苏联解体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追求经济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在欧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导致其“主次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两极格局的瓦解,A项正确;经济区域集团化,无法看出欧洲存在两个联盟的表现,排除B项;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范畴,排除C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经济出现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
25、C
【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及所学知识可得,1967年,欧共体成立法、德、意三国都是欧共体成员国据此推断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与欧洲经济一体化有关,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是在二战后初期,排除A项;美国的扶植即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排除B项;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保障方面的,与题干中农村实现机械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第26小题12分,第27小题12分,第28小题12分,第29小题14分)
26.
(1)1840年开始,历经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通商口岸从沿海到沿江再深入内地,伴随列强的侵略步步深入,沿海、沿江城市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原因:东南亚地区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
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最大军事基地珍珠港,日美两国冲突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解决:美国对日宣战,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欧洲战事结束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3)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影响:美苏的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部地区长时期处于动荡之中,加剧了地区冲突;美苏大国争霸斗争愈演愈烈,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因素。
【详解】(1)根据材料一“近代以来,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被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圈,开埠通商城市获得优先发展,部分城市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如上海、天津、广州、南京、汉口等大城市。”可知,近代中国城市发展出现新变化的原因是1840年开始,历经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田午中日战争,中国的通商口岸从沿海到沿江再深入内地,伴随列强的侵略步步深入,沿海、沿江城市一定程度上得到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东南亚地区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历来是美国的必争之地,日本的南下侵略行动势必同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可知,美国争夺东南亚地区的原因是东南亚地区有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战略资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美国在太平洋的最大军事基地珍珠港,日美两国冲突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美国对日宣战,1942 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发表《联合国家宣言》,成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欧洲战事结束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
(3)根据材料三可知,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具体表现是政治上,杜鲁门主义出台;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美苏的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部地区长时期处于动荡之中,加剧了地区冲突;美苏大国 争霸斗争愈演愈烈,加剧了世界的不稳定因素。
27.
(1)1941年;美国的扶持。
(2)关系:西欧依赖美国,美国控制西欧(西欧是美国的仆从,美国是西欧领导者)。原因:二战沉重打击了欧洲,欧洲百废待兴,冷战初期美国为称霸世界在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
(3)华盛顿会议;造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5)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对话、应协商解决矛盾;加强两国互利合作等。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遭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太平洋美军基地珍珠港重创其太平洋舰队,第二天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最大规模,因此年份是1941年。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主要外因是美国的扶持。
(2)第一小问,根据“冷战初期的美国是世界的...欧洲依赖美援得以复兴。”可归纳出西欧依赖美国,美国控制西欧(西欧是美国的仆从,美国是西欧领导者)。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二战沉重打击了欧洲,欧洲百废待兴,冷战初期美国为称霸世界在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
(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但是,公约标榜尊重中国主程。独立。只是做表面文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九国公约》的内容,1921年,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因此会议是华盛顿会议。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九国公约》造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4)根据所学可知,1972 年,尼克松访华。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周恩来与尼克松举行了会谈。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因此共识是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5)根据“美日关系”、“欧美关系”、“中美关系”等材料可得出,如遵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对话、应协商解决矛盾;加强两国互利合作等。
28.
(1)敌对。
(2)巴黎和会;加入国联的国家有限。
(3)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高科技领域。
(4)苏联解体;
加强国际间(或大国间)交流与合作;遏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等。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世界史上的三对军事政治集团”可知,三对军事政治集团之间都是敌对关系。
(2)结合材料二“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安全组织,作为保卫全球和平的工具,它依赖于联合安全。联合安全的前提,是所有大国参加,但该前提一直没有实现。”可知,国联是在巴黎和会后成立的。在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了建立国际联盟的建议,得到了和会参与国的认可,1920年1月,国家联盟正式成立。国联的局限性表现在加入国联的国家有限,发挥作用较小,于1946年宣告解散。
(3)结合材料三“西欧国家经历了许多人所说的经济奇迹,受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得到了迅速恢复。根据马歇尔计划,1948——1952年间,美国向西欧提供了130亿美元的援助。西欧国家通过这些援助鼓励了经济增长,提供了包括保证30天带薪休假的社会公益服务速度超过了美国”概括可知,西欧出现经济奇迹的原因是由于马歇尔计划的援助。战后美苏争霸,美国为扩大资本主义阵营的实力,援助西欧,在美国的援助下,西欧经济得到快速复苏。根据材料“……但是在20世纪50、60年代,他们却为苏联在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功感到自豪,并从中能获得安慰……从洲际弹道导弹到人造卫星的发射升空,苏联在太空竞赛——地球外空间的冷战形式获得了主导权。苏联在这一领域取得的领先地位引起了美国公众和政客们的恐慌。”可知,苏联占优势的领域主要表现在高科技领域。
(4)依据材料四“随着东欧剧变,‘华约'于1991年7月1日解散,冷战也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结束”可知,冷战结束标志是1991年苏联解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国家之间要加强国际间(或大国间)交流与合作;遏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等。
29.
(1)思想:《神曲》具有人文主义色彩,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共产党宣言》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影响:图一促进人们解放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图二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了思想武器。
(2)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理论基础;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极大促进大工厂的发展,推动交通运输革命,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3)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开创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国父。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从北向南横扫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今天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被称为南美“解放者”。甘地: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卡斯特罗: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领导下,推翻了亲美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但丁《神曲》反映人文主义思想,促进人们思想解放,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共产党宣言》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提供了思想武器
(2)根据所学知识,牛顿的力学为工业革命提供理论基础。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一个崭新的“蒸汽时代”;极大促进大工厂的发展,推动交通运输革命,为火车和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3)根据所学知识,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开创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为美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是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国父。玻利瓦尔:在拉美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从北向南横扫西班牙军队,先后解放了今天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被称为南美“解放者”。甘地:甘地发动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卡斯特罗: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领导下,推翻了亲美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