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共18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盐都能食用,故称食盐
B.氯化钠能融雪是因为其溶液的凝固点比水低
C.盐都有咸味,都是白色晶体
D.使用大量氯化钠融雪,对公路周围农作物的生长无影响
2.梳理和归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关于NaHCO3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俗称:苏打
B.用途:可作发酵粉和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
C.物理性质:白色固体
D.化学性质:可与稀HCl、稀H2SO4反应
3.在“粗盐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操作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下列各步骤中做法正确的是( )
A.溶解:用玻璃棒搅拌以加速溶解
B.过滤:直接将粗盐水倒入漏斗中
C.蒸发:等蒸发皿中水分蒸干便停止加热
D.计算产率:将精盐直接转移到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4.盐在日常生活中是用途非常广泛的一类物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添加大量的亚硝酸钠来保鲜食品 B.硝酸钾在农业上可用作复合肥
C.农业上常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用纯碱除去面粉发酵生成的酸
5.过氧化氢被称为“绿色氧化剂”,为了便于贮存和运输,工业上常将其转化为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 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
A.氯化钠 B.石灰水 C.盐酸 D.二氧化锰
6.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称取5.0 g粗盐,溶解后剩余1.0 g,经过过滤、蒸发得到3.0 g精盐,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得到的精盐为混合物
B.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玻璃棒
C.该实验得到精盐的产率为60%
D.蒸发后,所得精盐潮湿,会导致产率偏高
7.下列物质与其对应的用途中,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盐——用作调味品
B.小苏打——用作焙制糕点的发酵粉
C.纯碱——用于玻璃、洗涤剂的生产
D.碳酸钙——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8.在粗盐提纯的分组实验中,小民同学在计算产率时发现产率明显偏高,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造成产率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
A.操作①中粗盐没有充分溶解 B.操作④中有液体溅出
C.操作⑤中水分没有完全蒸干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9.用药匙分别取2 g碳酸氢钠、碳酸钠粉末加入烧杯中,再各倒入约20 mL稀盐酸,搅拌片刻,同时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其温度变化,绘制图形如图a和图b,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的CO2质量相等
B.从实验现象中可判断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速率快
C.实验结束后,测得两个烧杯中盐酸均有剩余,则与碳酸氢钠反应剩余的盐酸较少
D.根据图形a和b可判断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二、填空与计算题(共22分)
10.(1)从H、C、O、Na、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填写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①清洗炉具的洗洁剂中的碱____________;
②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碱____________;
③常用于蒸馒头的一种盐____________;
④俗称为“纯碱”的一种盐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可用稀盐酸来除去。写出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小明用鸡蛋壳做了如下实验:将鸡蛋壳与盐酸混合,有气体产生;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请你回答:
(1)试推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鸡蛋壳中含有________离子。
(2)鸡蛋壳是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产生的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2.氯化钠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在海水中储量很丰富。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杂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做粗盐(含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100 g 10%氯化钠溶液。
(1)以上操作中有明显错误的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2)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3)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填操作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
(4)实验结束后称量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发现产率较低,其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过滤后,滤液还是浑浊就蒸发
B.蒸发时未充分蒸干
C.蒸发时有液体溅出
D.把固体从蒸发皿转移到天平上称量时,有较多固体粘在了蒸发皿上
(5)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固体依然不纯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6)若使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变成2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可以达到目的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水 B.蒸发溶剂
C.倒出一些原溶液 D.加入一定量5%的氯化钠溶液
(7)提纯后的精盐属于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8)食盐水中含有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依次通过以下操作将杂质除去: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加过量的试剂A;④过滤;⑤加适量的盐酸。则试剂A是
;除去MgCl2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12分)同学们在验证碳酸钠的化学性质时,分别取少量的碳酸钠溶液于四支试管中,做了如图实验。
A B C D
(1)A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____________性。
(2)B试管中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4)D试管中产生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四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烧杯内,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上层为红色溶液。为处理废液,将烧杯内混合物过滤后,向红色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液中一定没有的溶质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氯化钙 D.氢氧化钙
(6)继续加稀盐酸至溶液颜色恰好消失,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除酚酞外)。
参考答案
1.B 2.A 3.A 4.A 5.A 6.C 7.D 8.C 9.D
10.(1)NaOH Ca(OH)2 NaHCO3 Na2CO3 (2)CaCO3+2HCl=CaCl2+H2O+CO2↑ Mg(OH)2+2HCl=MgCl2+2H2O
11.(1)二氧化碳 CO32- (2)混合物 (3)CO2+Ca(OH)2=CaCO3↓+H2O
12.(1)⑥ (2)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①⑤②③⑥④ (4)CD (5)AB (6)B (7)混合物 (8) 碳酸钠溶液 2NaOH+MgCl2=Mg(OH)2↓+2NaCl
13.(1)碱 (2)Na2CO3+2HCl=2NaCl+H2O+CO2↑ (3)Ca(OH)2+Na2CO3=CaCO3↓+2NaOH (4)有白色沉淀生成 (5)CD (6)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