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一国两制”构想最早是针对( )
A 台湾问题 B 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D 钓鱼岛问题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国共合作;提出国家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进行了全面阐述,可见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故此题应选A考点:“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
点评: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
2、 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政府决定用什么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
A.一国两制 B.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C.武力解放台湾 D.“三不”政策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史实的掌握,教材中提到 “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据此可知,故选B。A选项一国两制方针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C选项武力解放台湾是新中国成立到1979年这段时间的对台政策。D选项“三不”政策是20世纪80年代台湾当局的大陆政策。
点评:掌握关于台湾不同时期的各种政策
3、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三不”是指( )
①不接触 ②不谈判 ③不妥协 ④不合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台湾对大陆政策的理解,教材中有:“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据此可知三不政策内容,选①②③,故选B。
点评:掌握三不政策内容
4、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 ?
A?一个中国 B?两种制度 C?和平谈判 D?互补互利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史实的掌握,教材中提到:“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包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据此可知,故选A
点评:掌握江泽民主席提出的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5、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它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个省、一个区,还保持它原有的制度、生活方式……材料中提到的“独特的模式”指的是( )
A、承认台湾独立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授权两个民间团体进行政治对话 D、放弃使用武力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可以采取独特的模式,社会制度不变,台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降低,外国资本不动,台湾可以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通过上述内容的描述我们可知,这种“独特的模式”就是指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故选B
点评:了解关于台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内容
6、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这种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形成于( )
A新中国成立时 B20世纪50年代中期 C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D“九二共识”后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和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故选B
点评: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台态度
7、、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一观点表明:( )
A、“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B、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D、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从上述内容看,这是邓小平对台湾实行一国两制政策的阐述,祖国统一是趋势,是民心所向,统一后实行一个政府,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两种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选D
点评:深刻理解“一国两制”的内容
8、、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的构想史实的掌握。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为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ABC选项都是“一国两制”构想要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据此可知,故选D。
点评:理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目的
9、江泽民在接受法国记者的采访时曾说:“我们一贯主张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两岸政治谈判解决两岸间的政治分歧,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的统一。”下列关于中国政府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方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缓和两岸紧张关系 B.于1949年提出
C.台湾可以保留军队 D.实行“一国两制”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史实的掌握。教材中提到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据此可知,中国政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故选B。
点评:理解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力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10、台湾同胞“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这一想象出现至少在哪一年( )
A.1949 B.1950 C.1977 D.1989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台湾同胞同大陆同胞最早实现通话的时间的掌握,教材中:“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因此台湾同胞“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这一想象出现至少在1987年以后,故选D
点评:了解台湾和大陆开始交往的时间和政策
11、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②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③推进和平统一祖国大业 ④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关于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共识的内容:“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第二年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由此可知,①②是20世纪90年代初期,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故选A。
点评:掌握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共识的内容
12、“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毛泽东说此话针对的是解决( )
A.西藏问题 B.澳门问题 C.香港问题 D.台湾问题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根据教材“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毛泽东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据此可知,毛泽东此话是针对台湾问题,故选D
点评: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对台湾的政策
13、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后,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近38年的隔离状态被打破,这始于( )
A.1949年 B.1956年 C.1976年 D.1987年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参考教材:“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逐步采取了一些开放措施。”1987减38等于1949,故选D
点评:掌握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的时间
14、在一国两制的构思下,对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地区的是( )
A设立特别行政区 B社会经济制度长期不变
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可以保利自己的军队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香港澳门地区与台湾地区在与大陆统一后除了在国防权及外交权归中央政府 ( http: / / www. / s q=%E4%B8%AD%E5%A4%AE%E6%94%BF%E5%BA%9C&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外,立法权 ( http: / / www. / s q=%E7%AB%8B%E6%B3%95%E6%9D%83&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终审权,司法权都归他们自己实行,有高度的自治权。但是对台湾地区的自治程度更高,他们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够对大陆构成威胁,而香港澳门地区是中央政府派驻军队,驻军费由中央政府负责。故选D
点评:掌握“一国两制政策”对港澳和台湾的区别
15、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之所以迅速发展,最根本的一点是( )
A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
C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D“海协会”和“海基会”的共同促进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正确方针的指导下,顺应民心,也有利于海峡两岸的共同发展,故选B
点评:掌握“一国两制”政策的出发点
16、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重要一步是在( )
A.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 B.大陆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C.“汪辜会谈 ” D.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的八项主张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根据教材:“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根据此内容可以判断,此题选项为C
点评:掌握在海峡两岸关系进展中“汪辜会谈 ”的历史意义
17、下列关于台湾问题的形成和解决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②台湾问题由于涉及到美国、日本,现已成为国际问题③我国政府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 “一国两制”的④.目前台湾岛内“台独”势力是阻碍中国统一的主要障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有关台湾方面历史知识的识记、分析和判断。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台湾与大陆再次分裂,所以台湾问题完全是中国内政,与任何别的国家无关,绝不是国际问题,所以②是错误的。A、C、D都包涵②,为解决台湾问题,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③正确。所以选B。
点评:了解台湾问题产生的原因、背景和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科学构想。
18、下列史实有利于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是( )
①三大战役的胜利 ②“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③香港澳门的回归 ④大陆综合国力的增强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三大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之后蒋介石才逃往台湾,才有了历史上的海峡两岸问题,所以①是错误的,应排除,②③④都有利于海峡两岸的统一,故选D
点评:掌握有利于海峡两岸问题产生的背景及统一的历史条件
19、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其中最根本的前提是( )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坚持国共两党平等谈判 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B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海峡两岸关系。海峡两岸关系是在“一国两制”的前提下解决海峡两岸关系,“一国两制”的前提的前提就是一个中国,所以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故选B
点评:时刻记住,港澳台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一国两制”,离不开“一国两制”就必须坚持一个中国
20、“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之殇!”于右任的.《望大陆》反映了台湾同胞希望( )
A.回到大陆 B.安葬在大陆 C.祖国统一 D.台湾“独立”
答案:C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于右任先生是一位爱国诗,他的诗代表了台湾同胞的共同心愿,思念故乡 ( https: / / www. / s wd=%E6%95%85%E4%B9%A1&ie=gbk&tn=SE_hldp00990_u6vqbx10" \t "_blank ),思念亲友,热心期望祖国统一。故选C
点评:了解台湾同胞思想,盼团圆,盼统一的心情
二、填空题
21、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海峡两岸经济上 、
答案:相互促进 互补互利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恢复交往后二十多年来形成的可喜局面,依据教材内容:二十多年来,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引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往来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点评:掌我海峡两岸恢复交往后二十多年来经济上初步形成的可喜局面
22、随着海峡两岸交流日益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 ,次年祖国大陆成立了
。
答案:海峡交流基金会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海峡两岸在“一国两制”政策指引下日益密切的交流,并分别在1990年和1991年分别成立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点评:掌我海峡两岸恢复交往后二十多年来经济上初步形成的可喜局面
23、1995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的 成为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答案:八项主张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提出的八项主张
点评:掌握江泽民八项主张的背景和内容
三、材料分析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春风犹化千层雪,海水流连两岸新。”随着连战、宋楚瑜访问大陆——“和平之旅”“搭桥之旅”“历史性握手”“跨越海峡的握手”成为国人最热门的话题。热情的网民为此写了一首小诗:紧紧相握的双手摊开了冰封六十年的大门,和平搭桥之旅注入互信双赢的春天气息。背井离乡的骨肉同胞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
阅读材料,请感悟小诗意蕴,评说时政热点:
1、“背井离乡的骨肉啊,何时才能踏上回家的路?”他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什么共同心愿?
2、“踏上回家的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请你说说理由?
3、在通向“互信双赢”的路上,还有许多曲折和障碍,怎样才能真正解决台湾问题?
答案:1、期盼祖国早日完成统一
2、因为它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体现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3、坚持“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和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的分裂活动。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遗留下的台湾问题给两岸同胞带来的骨肉分离之苦及海峡两岸恢复交往后人们的喜悦心情,表明了海峡两岸人们强烈渴望祖国早日统一,反对台湾独立的愿望。
点评:了解海峡两岸交往的意义。
25、阅读下列材料: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不以政治分歧去影响、干扰两岸经济合作;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等。
请回答:
⑴上述八项主张是谁提出的?目的是什么?
⑵其中,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什么?
⑶这些主张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答案:⑴江泽民,推动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
⑵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⑶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知识点:海峡两岸的交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推进祖国统一大业史实的掌握。第(1)(3)问可依据教参内容:“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这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可知答案。第(2)问依据教参内容:“其中包括:‘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可知答案。
点评:关于1995年初,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