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同步练习.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8-25 17:5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十九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同步练习题(王秀芬)
一、单项选择题
1.九年义务教育属于( )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基础教育 D.小学教育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九年义务教育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2.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
A.863计划 B.希望工程 C.科教兴国 D.科技兴国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科教兴国战略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3.某校八年级一班开展“品对联,颂国策”的主题活动,活动中挂出了“科技繁荣千秋旺,教育发展百业兴”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歌颂的国策是( )
A.一国两制 B.对外开放 C.科教兴国 D.和平共处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科教兴国战略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4.实施义务教育是当前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是指( )
①小学②初中③高中④大学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九年义务教育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5.据报道,某地一位家长不让孩子上初中,被学校以违反《义务教育法》告上法庭,这种情况最早可能发生在( )
A.1984年 B.1986年 C.1988年 D.2000年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法的颁布时间,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6.2008年9月1日,一个必将被历史所铭记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这是我国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的一项重大举措,是我国教育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这一举措是哪一部法律的具体体现(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7.据统计,1949年我国有普通高校200多所。到2000年,我国有普通高校1000多所。这一变化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 )
A.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B.学校数量大大增加
C.学科门类比较齐全 D.学校布局结构日趋合理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从1949年的200多所到到2000年的1000多所,说明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8.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到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B.在科教兴国战略中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C.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虽已形成相当规模,但学科门类还不齐全
D.高等学校的科研工作成绩显著,获得的国家发明奖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左右
答案:A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B项中的应是教育,不是科技,C项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不是还不齐全,D项应是三分之一,不是三分之二,A项符合题意,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9.新明中学初中七年级的周鹏辍学打工了。他的这一做法违背了( )
①《义务教育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民法通则》④《高等教育法》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法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10.教育部启动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工作,开始于20世纪( )
A.80年代 B.90年代 C.70年代 D.2001年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部启动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工作开始的时间,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1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什么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A.科技 B.教育 C.文艺 D.体育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科教兴国”战略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12.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在哪一年( )
A.1983年 B.1986年 C.1992年 D.2000年
答案:D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时间,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13.“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谁提出的(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蔡元培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方针,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14.下列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规模 B.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C.已经建成了许多世界一流大学 D.成为我国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15.我国的第一所希望小学是在哪个省( )
A.四川 B.河南 C.甘肃 D.安徽
答案:D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第一所希望小学的地点,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是在 (  )
A.1976年 B.1978年 C.1986年 D.1988年
答案:C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时间,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17.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
A.制定“八六三计划” B.恢复普通高校入学制度
C.实施“五个一工程”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
答案:D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科教兴国战略的史实,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18.下列不属于我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措施是( )
A.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B.恢复高考 C.高等院校扩招 D.设立学位制度
答案:B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我国在1977年恢复高考,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二、非选择题
19.1986年,颁布实施了《__________》,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了__________。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义务教育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20.邓小平提出:教育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三个面向方针,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21.20世纪90年代以来,实施__________的发展战略,明确提出__________。
答案:科教兴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22. 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高等学校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占__________, 获得国家发明奖,占__________。
答案:三分之一以上;全国三分之一左右。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高等学校取得的科研成就,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23.把__________作为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__________,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九年义务教育;素质教育。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
24.“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请回答:
(1)请举一个事例,说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2)邓小平将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在一起,有何意义?
(3)邓小平的讲话中,把科学技术和教育摆在怎样的位置?
答案:(1)例如:计算机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科学知识是生产力,在人的运用过程中表现为正反两方面作用,是一柄双刃剑。
教育是传授知识为发展科学输送人才的过程,同时也是思想素质教育的过程,
将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放在一起,是从知识和素质两方面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
(3)摆在首要位置,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涉及的知识多,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
(1)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对教育的发展有何指导意义?
(2) 90年代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发展战略?请谈谈实施该战略的意义.
(3) 我国政府做了哪些具体的工作?
答案:(1)它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确立了战略目标和正确方向,推动了我国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改革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http: / / www. / s q=%E7%A7%91%E5%AD%A6%E6%8A%80%E6%9C%AF%E6%98%AF%E7%AC%AC%E4%B8%80%E7%94%9F%E4%BA%A7%E5%8A%9B&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科技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http: / / www. / s q=%E5%AE%9E%E6%96%BD%E7%A7%91%E6%95%99%E5%85%B4%E5%9B%BD%E6%88%98%E7%95%A5&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http: / / www. / s q=%E4%BC%81%E4%B8%9A%E7%BB%8F%E6%B5%8E%E6%95%88%E7%9B%8A&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科教兴国;我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行使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 http: / / www. / s q=%E7%B2%BE%E7%A5%9E%E6%96%87%E6%98%8E%E5%BB%BA%E8%AE%BE&ie=utf-8&src=wenda_link" \t "_blank )等职能的表现。国家实施这些职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目标;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科教战略规划,培养高科技人才,吸引国际先进经验,加大科教含量投资等。
知识点: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方针和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知识,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