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上第一单元第1课人类的形成同步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人类出现在
A.亚洲 B.非洲 C.美洲 D.南极洲
答案:B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在非洲大陆上,英国人类学家发现了南方古猿遗骨化石,南方古猿是“正在形成中的人”。由此人们推测,非洲大陆应该是人类最早的发源地,故正确答案应为B项。
点评:考查世界上最早的人类
2、原始社会解体和国家的产生的标志是( )
A.阶级的产生和阶级矛盾的出现 B.私有制的产生
C.私有制度和奴隶制度的发展 D.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一系列国家机器的出现
答案:D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原始社会 解体和早期国家产生的原因和标志的掌握,原始社会解体和国家产生的原因:生产力的进一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原始社会解 体和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统治阶级设置的一系列的机构和设 施:如:军队、政府、监狱和城墙等的出现。解决此题要抓住题干中的“标志”二字。故选D 。
点评:考查国家的产生的标志
3、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
A.火的使用 B.直立行走
C.出现氏族 D.学会使用工具
答案:B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A项火的使用增强了人类的体质,对人脑的发育有促进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C项体现的是由血缘关系联合的集体,是人类已经进化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选项不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故选B。
点评:考查人的直立行走
4、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比男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当时妇女人数比男子多 B.当时婚姻使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C.妇女是当时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组织者 D.当时的人们对妇女比较尊重
答案:C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这道题考察的是学生对母系氏族社会内容及特点的分析了解。考查学生对历史原因的理性思考能力。解答这类题,关键是要理解题意,母系氏族社会中,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妇女在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所以,只有C项符合题干要求。
点评:考查母系氏族社会
5、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认为现代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来的。现代人类学家认为人类可能是由哪一古猿进化来的( )
A.早期智人 B.晚期智人
C.南方古猿 D.北方古猿
答案:C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结合教材知识可知现代人类可能起源于非洲的南方古猿。因此选C项。
点评:考查南方古猿
6、古代希腊著名的大地女神该亚的传说,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到哪一阶段的情况 ( )
A.晚期智人 B.母系氏族
C.父系氏族 D.奴隶社会
答案:B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本题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女神该亚的传说透露出人类社会早期女性的崇高地位和当时的婚姻状况,由此判断当时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点评:考查母系氏族公社
7、世界上有三大人种,其划分的主要根据是
A.人的体貌特征 B.自然环境
C.人的肤色 D.语言的不同
答案:A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划分人种的根据是人的体貌特征,而自然环境是出现体貌差异的原因,单纯的肤色不能确定人属于哪一人种,语言不属于人的体貌特征,故正确答案应为A项。
点评:考查人种划分的根据
8、人类社会进入氏族社会后,经历的第一个阶段是( )
A.晚期智人 B.母系氏族
C.父系氏族 D.奴隶社会
答案:B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氏族分为两个阶段: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男子在社会中占据了支配地位,母系氏族被父系氏族所取代,故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
点评:考查氏族社会包括的阶段
9、目前所知,人类距今已有多少年历史了( )。
A.一百七十万年 B.三四百万年
C.二百万年 D.四百万年
答案:B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同学们首先学习了中国人类的起源,在刚接触世界史后,往往受已有知识的影响,不自觉地就会把人类的历史和中国人类的历史混为一谈,目前所知,人类距今的历史已有三四百万年的历史了。故选B。
点评:考查人类距今已有多少年历史
10、人类是由什么变来的( )
A.早期智人 B.猴子
C.南方古猿 D.北方古猿
答案:C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在社会上,往往流传着一种错误的说法:人是由猴子变来的。从科学的角度出发,
一观点是错误的,猴子和古猿不是同一个概念。人类是由南方古猿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
点评:考查南方古猿
11、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属于( )
A.早期智人 B.晚期猿人
C.南方古猿 D.北方古猿
答案:B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本课所学的“完全形成的人”的进化阶段的有关知识,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同学们把晚期智人和晚期猿人的概念混淆了。正解说法是元谋人和北京人属于晚期猿人。
点评:考查晚期猿人。
12、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的不同点的讨论,你认为哪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
学生甲:女子不从事生产劳动
学生乙:男子取代女子的支配地位
学生丙: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学生丁: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A.学生甲 B.学生乙 C.学生丙 D.学生丁
答案:A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无论母系氏族还是父系氏族公社,女子都从事生产劳动。故选A。
点评:考查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
13、下列关于母系氏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财产公有 B.出现了私有制
C.生产和分配都以集体为基础 D.妇女在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答案:B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母系氏族时,还没有私有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父系氏族公社时才有私有制。故选B。
点评:考查母系氏族
14、关于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你最同意下列哪一种看法
A.是否会使用天然工具 B.是否会制造工具
C.是否具有语言表达能力 D.是否能直立行走
答案:B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能制造复杂工具,而动物就不能了,猩猩用的树枝那只是利用现成的东西,没有进行多少加工改造。 故选B。
点评:考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15、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摩梭人所生子女皆属女方,血缘按母系计,财产按母系继承,男子只负责抚养自己姐妹的孩子,在每个家庭中由一个最能干、公正而且有威望的妇女安排生产、生活,保管财产,这种现象相当于古代( )
A.母系氏族B.父系氏族C.种姓制度D.君主专制
答案: A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按母系计算世系 ( http: / / baike. / doc / 6367216-6580858.html" \t "_blank ) 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是氏族社会 ( http: / / baike. / doc / 5838455-6051286.html" \t "_blank )的。第一阶段。从本题看我国云南省丽江地区的摩梭人的这种现象相当于古代母系氏族。故选A。
点评:考查母系氏族
16、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 )
A.黄种人 B.黑种人 .棕色人种 D.白种人
答案:C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世界“三大人种”指是我们常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听起来象是肤色不同,实际上是各个人种之间包括肤色在内的体貌特征都不同,因此本题选C。
点评:考查世界三大人种
17、人类进入原始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下列现象出现在母系氏族的有( )
①男子支配社会 ②“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③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④“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共产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先始。氏族成员“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氏族成员生前共同生活,死后葬于共同的氏族墓地。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故选C。
点评:考查母系氏族的特点
18、原始社会的一个小男孩,有时跟着母亲采果子,有时跟着父亲去打猎,这个小孩生活的时间最早应该在
A.母系氏族时期 B.“正在形成中的人”时期
C.父系氏族时期 D.“只知其母,不知其父”时期
答案:C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妇女的社会地位下降以及男子对妇女的奴役,便成为父系氏族制的特点。 原始氏族公社的第二个阶段,又称“父权制”。它是继母系氏族制之后产生的社会制度。小孩“既知其母、又知其父”故是父系氏族时期 。故选C。
点评:考查父系氏族时期特点
19、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剩余产品的出现 B.个体劳动的发展
C.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D.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答案:C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剩余产品出现的根本原因。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个体劳动成为可能;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贫富悬殊日益扩大,出现了私有财产,产生了阶级。而这一切都是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故正确答案是C项。
点评:考查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20、人类社会早期女人和男人的权力状况是( )
A.男人的权力位于女人之上 B.女人和男人权力平等
C.男人的权力外出时大于女人的权力 D.女人的权力位于男人的权力之上
答案:D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人类社会早期”即母系氏族社会。古代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该亚(Gaea)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女人的权力位于男人权力之上的状况。那时侯,由于人口稀少,妇女进行采集比较稳定,所具有的生育功能使她们在生活中拥有较高的地位。
点评:考查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
21、材料一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类逐渐定居下来,人类社会形成了氏族,两个或几个氏族又组成部落。因为当时婚姻情况使人们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同时妇女在食物采集和家务劳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适合男子的犁耕农业和畜牧业的不断发展,使男子在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婚姻制度的进步使人们“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请完成:
(1)材料一所述的社会形态是什么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怎样?为什么?
(2)材料二中所述的社会形态是什么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答案:(1)母系氏族社会。女人的权力位于男人之上。因为在男人狩猎和妇女采集的时代,由于工具落后,男人狩猎要看运气,而妇女进行采集比较稳定,再加之妇女的生育功能,所以她们拥有比较高的地位。
(2)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因为农业出现以后,男人天生的体力优势在劳动中显现出来,男人的权力开始超过女人。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该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从材料的关键词“只知道自己的母亲,而不知道自己的父亲”, “既知其母,又知其父”,来判断是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公社,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点评:考查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公社
22、“种族的产生比人类的产生要晚得多。种族出现的时候,除了上述三大人种之外,还有俾格米人、布希曼人和澳大利亚人。这些种族在后来的漫长演化进程中逐渐衰落了。”
请完成:
(1)通过查阅资料,你认为这些种族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2)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案:(1)可能是同其他种族隔绝,导致生产落后;也可能是自然灾害、同类之间的战争等原因; 主要原因应该是封闭的时间太久。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自已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吸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并加以创新,才能立于世界强大民族、国家之林。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该题考查种族在后来的漫长演化进程中逐渐衰落的原因。可能是同其他种族隔绝,导致生产落后;也可能是自然灾害、同类之间的战争等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封闭的时间太久。从中知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强大,不要封闭,要吸取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促进本国发展。
点评:考查种族衰落的原因
23、阅读下列材料:
在这个社会里,生产力低下,物资相当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才能生存。他们生活在几十个人组成的小集体中,为采集、狩猎、捕鱼四处奔波,居无定所。
请完成:
(1)材料中描写的是哪一社会的情况?
(2)材料中的“小集体”指的是什么社会组织?
(3)这一社会组织是如何发展变化的?
答案:(1)原始社会。(2)氏族社会。
(3)由母系氏族社会发展到父系氏族社会,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生产力低下”、“几十个人组成的小集体”、“居无定所”可以判断是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的群居生活逐渐发展到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公社又分为母系氏族社会和父系氏族社会。
点评:考查原始社会
24、为什么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答案: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一部分古猿为求生存被迫从树上下来去寻找新的食物,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与野兽及大自然进行搏斗,手足分工、直立行走使他们的视野逐渐开阔,经过长期的磨练、进化,从偶尔发现和使用天然工具,到经常使用天然工具,逐渐学会了制造和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劳动等。从自然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人类与动物有了根本的区别。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的直立行走使人从自然获得的信息越来越多,开阔了眼界,促进了脑的发育,最终使得人类完全从动物中脱离出来。所以人的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
点评:考查人的直立行走
25、据科学家研究证实,至今未在南极洲发现远古人类化石。结合下面的地图,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答案:原因之答案不唯一,学生的答案只要有道理都应当给予肯定。下面仅作为提示:答案一,南极洲气候非常恶劣,不适于人类居住;答案二,南极洲冰层太厚,深埋地下的原始人类遗址尚未被挖掘出来等等。
知识点:人类的形成
解析: 南极表面覆盖的冰层平均厚度为2000米,最厚处达4750米,如此厚的冰盖,使现在科学技术也无法深入挖掘。而且南极全洲年平均气温为-25℃,内陆高原平均气温为-56℃左右,极端最低气温曾达-89.8℃。全洲平均风速17.8米/秒,沿岸地面风速常达45米/秒,最大风速可达75米/秒以上,是世界上风力最强和最多风的地区。在如此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使得科考更加困难。
点评:考查人类生存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