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3章第四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8-25 18:3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重点:说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
2.重点:联系实际说明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的原因。
3.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生物与非生物 物质 、 能量 之间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对 平衡 的状态。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具有 一定 的自动调节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有限度 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这个 限度 时,生态系统就会失去自动调节能力,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
2.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调节能力的关系:
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食物网越 复杂 ,调节能力越 强 ;
生物种类越少,食物链、食物网越 简 单,调节能力越 弱 。
3.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因素:
自然因素: 火山爆发 、 地震 、泥石流、洪水泛滥等。
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对自然资源 不合理 的开发、利用。
4.外来物种入侵会 破坏 生态系统原有的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性:因为入侵物种的适应性强,引入新的区域缺乏 天敌 的制约,使其迅速繁殖、扩张,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认真阅读课文第一段的内容,回答问题。
(1)1906年以前凯巴森林是什么状态
  1906年以前,凯巴森林通过数量的变化可以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性,人与生物在这片森林中和谐地生活。
(2)1925年以后,森林中鹿的数量为什么不断减少
  由于没有天敌,黑尾鹿的数量剧增,但由于食物有限,致使一些鹿被饿死。
(3)通过凯巴森林曲线图的观察分析,整个凯巴森林生态系统在30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什么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呢
  黑尾鹿由多变少,凯巴森林的变化是由于人类不正确的干预,破坏了森林原有的稳定状态。
(4)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 生物 与 非生物物质 、 能量之间 、 生物 与 生物 之间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凯巴森林中生活着黑尾鹿 ( http: / / www.21cnjy.com )、狼等动物,为了发展野生黑尾鹿,1906年人们开始捕杀以黑尾鹿为食的狼,结果黑尾鹿种群数量变化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把上述生物所构成的食物链补充完整: 草 → 黑尾鹿 →狼。在这条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 草 ,数量最少的生物是 狼 。
(2)大肆捕杀之前,鹿生活在一个相对稳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 比例 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大肆捕杀狼之后,鹿群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因为狼群数量的骤减而 增多 ,后则因植被的 减少 而减少。
(3)通过上述事例,我们可以看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有一定的 自动调节 能力。人们要尊重生态规律,不能随意捕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 生态平衡 中有重要的作用。
3.请仔细阅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 限度 的,当外来干扰因素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 自动调节能力 ,导致稳定状态被破坏。
(2)联系实际说明破坏生态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一是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地震等;二是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三是不合理的引进外来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