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盐 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
A.用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部分变质
B.除去硝酸钾溶液中少量硝酸钡:加入适量硫酸钾溶液,过滤
C.用碳酸钠溶液来鉴别氯化钡溶液和氯化钙溶液
D.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加水溶解、过滤
2.A~F是初中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F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F中,只有F属于氧化物 B.D一定是H2SO4
C.C与E反应会生成一种白色沉淀 D.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分解反应
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无色溶液中:K+、Na+、、Cu2+
B.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中:Mg2+、Na+、、OH-
C.pH=10 的溶液中:Ba2+、Ca2+、、Cl-
D.pH=0 的溶液中:Na+、K+、、Cl-
4.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了中和反应的是( )
①用稀硫酸除铁锈 ②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③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④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⑤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5.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Cl B.NH4NO3 C.KNO3 D.Ca3(PO4)2
6.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Cu(CuO):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B.NaCl 溶液(HCl):加入过量碳酸钠,充分反应后过滤
C.CO2 气体(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层后收集气体
D.NaCl(泥沙):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7.“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工业上生产尿素【CO(NH2)2】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分析正确的是
A.尿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4 B.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发生改变
C.四种物质中只有一种是有机物 D.尿素属于复合肥料
8.下列物质的转变,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KCl→KNO3 B.Fe(NO3)2→FeCl2
C.SO2→Na2SO3 D.H2→Cu
9.下列实验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A.分离MnO2和KCl两种固体:加水溶解、蒸发、结晶、烘干
B.检验CH4中混有H2: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观察现象
C.鉴别NH4Cl和NH4NO3两种固体: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洁净的铜丝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中,观察现象
10.分离与提纯是获得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将气体缓缓通过红热的木炭粉
B 除去氧化铜中的少量木炭 在空气中灼烧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将气体缓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
D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过滤
A.A B.B C.C D.D
11.做完“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后,废液缸中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不考虑其他杂质)某同学处理废液时做了如下实验:取废液缸中上层清液 40mL于烧杯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Na2CO3溶液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中纵坐标(y)表示生成 CO2 的质量
B.反应进行到B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 NaCl
C.OA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2CO3+CaCl2=2NaCl+CaCO3↓
D.C点溶液的 pH=7
1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CaO CaCO3 加水溶解,过滤
B NaOH Na2CO3 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体、蒸发结晶
C 氯化钾 碳酸钾 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蒸发结晶
D 铜粉 铁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解、过滤、洗涤
A.A B.B C.C D.D
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均正确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用拇指按住收集了甲烷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试管中甲烷纯净
B 往装有某固体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产生大量的气泡 该固体一定是碳酸氢钠
C 把燃着的木条插入无色气体中 木条熄灭 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 在燃烧匙放少量的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然后把它伸进充满氧气的瓶中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
14.用化学用语填空
(1)碘酒中的溶质是
(2)碳酸氢钠、氢氧化铁、氢氧化钡、氯化银中难溶于水的碱是
(3)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4)赤铁矿的主要成分
15.在“硫酸、熟石灰、食盐、烧碱”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1)用于食品调味和腌制的是 ;(2)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是 ;
(3)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4)用于去油污的是 .
16.碳酸钠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某同学为了学习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开展了如下探究活动。
【设计与实验】分别取适量的碳酸钠溶液于4支试管中,完成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一中,观察到溶液变为蓝色。
(2)实验二中,当观察到不再产生气泡时,溶液中存在的阴离子是 (填化学符号)。
(3)实验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实验四中,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得出结论】根据以上实验,得出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即:碳酸钠能与指示剂反应、能与酸反应、能与某些碱反应、能与某些 溶液反应。
17.一位同学取了一瓶井水进行实验,请和他一起完成实验报告:
(1)用烧杯分别取少量井水和蒸馏水,加入适量 ,搅拌。发现蒸馏水中的泡沫多,井水中的泡沫少。结论:井水是硬水。
(2)另取井水 ,发现有难溶于水的固体生成。
(3)过滤,把得到的难溶固体置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现象是 ,并有气泡生成;把生成的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为: 。
18.制笔行业中经常用到铂、钌(Ru)等贵金属。现有5种含钌元素的物质:Ru、RuO2、Ru2O3、RuCl3、K2RuO4。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看,K2RuO4属于 (填字母代号)。
A 单质 B 氧化物 C 碱 D 酸 E 盐
19.如图是小林复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后构建的网络图,同学们对他构建的网络进行了推理和判断。已知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溶液呈蓝色,E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图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物质之间存在转化关系)。请回答问题:
(1)D的化学式是 。(写一个)
(2)E的一种用途是 。
(3)A→B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20.硝酸钡Ba(NO3)2可用于生产信号弹、炸药等。利用钡泥(主要含有BaCO3、BaSO3、Fe2O3)可制取Ba(NO3)2,其部分流程如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是: 。
(2)Ba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写出生成Fe(OH)3的化学方程式: 。
三、科学探究题
21.小某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试验石灰水的导电性、观察到灯泡发光;有同学发现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石墨电极附近有气泡产生,且与正极相连的石墨附近产生大量白色浑浊。兴趣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1)灯泡发光,说明石灰水能导电。氢氧化钙在水中解离出的阳离子是 (写微粒符号)。
(2)与负极相连的石墨附近产生的气体是 。
(3)白色浑浊产生的原因。
猜想一:溶液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析出。
猜想二:水减少导致氢氧化钙析出。
猜想三:与正极相莲的石墨附近产生的气体与 反应,生成的气体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最后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另取三份相同的饱和石灰水,测定其温度和质量,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实验1】一份重复导电性实验。测定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浑浊时的温度和质量。
【实验2】一份加热升高且同温度,未观察到明显的白色浑浊。
【实验3】一份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观察到产生少量白色浑浊。
【实验4】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入实验1中的浑浊液,开启传感器,然后注入足量的稀盐酸。广口瓶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3所示。
(5)分析与结论:
①白色浑浊物中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析出的主要原因是 。
②图3曲线中,二氧化碳含量在开始阶段降低的原因是 ;根据图中曲线,说明白色浑浊物中 。
(6)实验拓展:若通电相同时间,减少白色浑浊物产生的措施有: (写一条)。
四、计算题
22.为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00g样品于烧杯中,将50g碳酸钠溶液分为5等份,分5次加入盛有样品的烧杯中,测出每次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g) 10 10 10 10 10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108.9 117.8 126.7 135.6 145.6
(1)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总质量为 g;
(2)第 次实验所加Na2CO3溶液与1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A、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均显碱性,均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现象相同,无法用酚酞溶液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部分变质,不符合题意;
B、加入适量硫酸钾溶液,硫酸钾和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钾,过滤,除去硫酸钡,可除去杂质,符合题意;
C、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和氯化钠,均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用碳酸钠溶液来鉴别氯化钡溶液和氯化钙溶液,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氯化钾溶液和二氧化锰,达不到分离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分析】根据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可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则C为碳酸钠,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则F为水;A和水可以相互转化,A能转化为B,B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则A为氧气,B为二氧化碳;水能转化成E,E能与碳酸钠反应,则E可以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碳酸钠都会与D反应,则D可以是硫酸或硝酸等,代入检验,验证合理;
【详解】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则A~F中,F(H2O)、B(CO2)为氧化物,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分析可知,D可以是硫酸或硝酸等,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C与E反应,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水通电生成氧气和氢气,属于分解反应,氧气和氢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属于化合反应,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所以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3.C
【详解】A.无色溶液不含有色离子,Cu2+呈蓝色,不符合无色条件,故A错误;
B.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呈酸性,含有H+,、OH-与H+能反应而不能共存,故B错误;
C.pH=10 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氧根离子,这几种离子之间不反应且和氢氧根离子不反应,所以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
D.pH=0 的溶液中含有大量氢离子,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能结合反应而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共存,D错误。
故选C。
4.A
【分析】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详解】①用稀硫酸除铁锈是利用酸和铁锈(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不是中和反应;
②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碱,酸性土壤显酸性(含有氢离子),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③碳酸氢钠属于盐类,胃酸中含有盐酸,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不属于中和反应;
④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是利用氢氧化钠和硫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⑤稀氨水是碱,蚁酸是酸,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是利用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中和反应;
综上所述,属于中和反应的有②④⑤,故选A。
5.C
【详解】A、氯化钾中只含钾一种营养元素,属于钾肥,不符合题意;
B、硝酸铵中只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不符合题意;
C、硝酸钾中含K、N两种营养元素,属于复合肥,符合题意;
D、磷酸钙中含磷一种营养元素,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铜位于氢之前,不与稀盐酸反应,氧化铜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加入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不符合题意;
B、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碳酸钠过量,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碳酸钠,符合题意;
C、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能与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收集气体可得纯净的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溶于水,泥沙不溶于水,加适量水充分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得氯化钠,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将原物质反应掉)、不繁(整个过程不繁琐)。
7.C
【详解】A、尿素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A错误。
B、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分子个数改变,B错误。
C、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尿素属于有机物,二氧化碳虽然含碳元素,但是性质和无机物非常接近,属于无机物,C正确。
D、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同时含有两种或以上的称为复合肥料 ,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D错误。
故选:C。
8.B
【分析】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钾,硝酸亚铁与氯化物反应时,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因此不能一步实现;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
【详解】A、氯化钾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钾,能一步实现,故A正确;
B、硝酸亚铁与氯化物反应时,FeCl2能溶于水,并且生成的硝酸盐都溶于水,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因此不能一步实现,故B不正确;
C、二氧化硫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能一步实现,故C正确;
D、氢气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水,能一步实现,故D正确。故选B。
【点睛】物质的制备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种是只能用题目给出的原料来制取;一种是自己选取原料来制备新物质;还有的是给你一部分药品,其它自选等。要掌握物质的性质,灵活解答。
9.D
【详解】A、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氯化钾溶于水,加水溶解后要过滤才能将两种物质分离,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氢气燃烧也生成水,故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的烧杯都会产生水雾,故不能检验甲烷中混有氢气,不符合题意;
C、氯化铵和硝酸铵都会和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都会产生刺激性气味,故该方法不能鉴别氯化铵和硝酸铵,不符合题意;
D、铜丝放入硝酸银中铜丝表面会生成白色的银,可知金属活动性铜比银活泼,铜丝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没有现象产生,说明金属活动性铜没有铁活泼,故该方法可以验证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0.A
【详解】A、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将气体缓缓通过红热的木炭粉,氮气不与红热的木炭粉反应,氧气与木炭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二氧化碳,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氧化铜中的少量木炭,在空气中灼烧,氧化铜灼烧不反应,木炭与氧气灼烧生成二氧化碳,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将气体缓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二氧化碳不参与反应,一氧化碳与氧化铜高温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D、除去氯化钙溶液中的少量盐酸,加入过量的碳酸钙,氯化钙不参与反应,盐酸与过量碳酸钙反应完全,过量碳酸钙过滤除去,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
答案:A。
11.B
【分析】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详解】A、碳酸钠与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的反应原理,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 Na2CO3溶液至过量,刚开始是稀盐酸的量多,而碳酸钠的量少,溶液中应先冒气泡,而不是先产生沉淀,图中纵坐标(y) 应该表示生成的沉淀质量,故A不正确;
B、当反应进行到 B 点时,表明反应完全结束,此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Cl,故B正确;
C、从 开 始 反 应 的 O 点 到 A 点 的 OA 段 , 发 生 了 的 化 学 反 应 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此时没有沉淀产生,等溶液中稀盐酸被消耗完了以后,才慢慢开始产生沉淀,Na2CO3+CaCl2 =CaCO3↓+2NaCl,故C不正确;
D、实验探究进行到C点时,反应早已经结束,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加入其中,溶液的pH大于7,故D不正确。故选B。
【点睛】向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 Na2CO3溶液至过量,刚开始是稀盐酸的量多,稀盐酸先碳酸钠的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溶液中应先冒气泡,反应完之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
12.D
【详解】A、氧化钙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反而会把原物质出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溶液均能与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出去,也会把原物质出去,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钾、碳酸钾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稀硫酸和碳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逸出空气中,水可以通过蒸发除去,但是引入新的物质硫酸钾,不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D、铜粉、铁粉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稀盐酸和铜粉不反应,过滤,洗涤得到铜粉,符合题意;
答案:D。
13.D
【详解】试题分析:A .收集的甲烷气体靠近酒精灯的火焰,若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证明甲烷不纯,结论和现象不相符合,错误。B .Na2CO3、NaHCO3或其它金属的碳酸盐都能和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实验现象和结论不符合,错误。C .CO2不支持燃烧,不支持燃烧的还可能是其它的气体如N2,因此结论和现象不符合,错误。D.通过硫粉在空气中和纯氧中的燃烧的火焰颜色深浅不一样,从而得出了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的结论,正确。
考点:考查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的正误判断的知识。
14. I2 Fe(OH)3 K2MnO4 Fe2O3
【详解】(1)碘酒中的溶质是I2;(2)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故碳酸氢钠、氢氧化铁、氢氧化钡、氯化银中难溶于水的碱是Fe(OH)3;(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表示为:;(4)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
15. 食盐 ; 硫酸 ; 熟石灰 ; 烧碱 .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根据常见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回答。
【详解】(1)食盐有咸味,可用于食品调味和腌制;(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能与稀硫酸反应书写硫酸铁和水,稀硫酸可用来去除铁锈;(3)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显碱性能与酸起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4)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能与油脂反应,用于去油污。
【点睛】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6. SO42- Ca(OH)2+Na2CO3=CaCO3↓+2NaOH 复分解反应 盐
【详解】(1)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会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当观察到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碳酸钠和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溶质为硫酸钠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符号为SO42-故填:SO42-
(2)实验三中,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会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故填:Ca(OH)2+Na2CO3=CaCO3↓+2NaOH;
(3)实验四中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钡会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属于复分解反应,故填;复分解反应;
(4)石蕊是指示剂,稀硫酸是酸,澄清石灰水是碱,氯化钡是盐,通过实验一二三四,可得出碳酸钠能与指示剂,酸、碱、盐反应,故填:盐
17.(1)肥皂水
(2)加热煮沸
(3) 固体溶解 石灰水变浑浊
【详解】(1)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故填:肥皂水;
(2)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另取井水加热煮沸,发现有难溶于水的固体生成;
(3)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主要是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难溶性固体主要为碳酸钙,加入过量稀盐酸,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现象为:固体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生成的气体为二氧化碳,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E
【详解】从物质分类角度看,K2RuO4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属于化合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故K2RuO4不属于氧化物;碱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组成的,K2RuO4中不含有氢氧根离子,故K2RuO4不属于碱;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故K2RuO4属于盐。
故选E。
19. CuO(或Fe2O3) 做燃料 CuSO4+2NaOH=Cu(OH)2↓+Na2SO4(或CuCl2 +2NaOH=Cu(OH)2↓+2NaCl)
【分析】E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则E是H2(单质),A的溶液呈蓝色,则A中一定含有Cu2+,A可以是CuSO4、CuCl2或Cu(NO3)2等。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C可转化为E和A,则C是酸,如稀盐酸或稀硫酸。D能与氢气和酸反应,则D是金属氧化物,如Fe2O3或CuO。B只能是碱,B与A又能互相转化,则B是Cu(OH)2。A→B的反应需要加入一种可溶性碱,如NaOH,由此分析。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D的化学式为Fe2O3(或CuO);
(2)根据分析可知E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
(3)根据分析,A可以是CuSO4、CuCl2或Cu(NO3)2等,B只能是碱,B与A又能互相转化,则B是Cu(OH)2,A→B的反应需要加入一种可溶性碱,如NaOH,则A→B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Na2SO4+Cu(OH)2↓或CuCl2+2NaOH=2NaCl+Cu(OH)2↓。
20. 过滤 +4 2Fe(NO3)3+3Ba(OH)2=2Fe(OH)3↓+3Ba(NO3)2
【详解】(1)操作1和操作2为分离固液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2)BaSO3中钡元素化合价是+2,氧元素化合价是﹣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
(3)硝酸铁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硝酸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Fe(NO3)3+3Ba(OH)2═2Fe(OH)3↓+3Ba(NO3)2。
21. Ca2+ 氢气/H2 石墨 部分水因为电解被消耗,导致氢氧化钙析出 广口瓶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
含有碳酸钙 更换石墨电极
【详解】(1)氢氧化钙在水中解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钙离子属于阳离子,表示为:Ca2+;
(2)通电时,水能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且“正氧负氢”,故与负极相连的石墨附近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3)猜想三:石墨属于碳单质,正极产生的是氧气,碳单质能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从而导致产生白色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①由实验可知,其中一份饱和石灰水,加热升高且同温度,未观察到明显的白色浑浊,说明不是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析出,一份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观察到产生少量白色浑浊,说明是因为部分水因为电解被消耗,导致氢氧化钙析出;
②浑浊液中含氢氧化钙,广口瓶中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二氧化碳含量在开始阶段降低的原因是:广口瓶中的部分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
由图可知,随着反应的进行,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升高,说明白色浑浊物中含碳酸钙,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6)由以上分析可知,产生白色浑浊物,主要是石墨和反应生成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故若通电相同时间,减少白色浑浊物产生的措施有:更换石墨电极。
22.(1)4.4
(2)四
(3)解:设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7.3%
答: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
【解析】(1)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生成二氧化碳质量100g+50g-145.6g=4.4g;
(2)
由表可知,第一次加入10g碳酸钠溶液,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100g-108.9g=1.1g;第二次加入10g碳酸钠溶液,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108.9g-117.8g=1.1g,第三次加入10g碳酸钠溶液,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117.8g-126.7g=1.1g,第四次加入10g碳酸钠溶液,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g+126.7g-135.6g=1.1g,第五次加入10g碳酸钠溶液,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5.6g+10g-145.6g=0,说明第四次实验所加Na2CO3溶液与100g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
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