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盐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B.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保护气
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 D.食盐味咸,可作调味品
2.下列各组物质加水充分搅拌,各反应物间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的是
A.CuSO4 、NaCl 、NaOH B.CuSO4 、Ag 、Fe
C.FeCl3 、KOH 、NaNO3 D.K2CO3 、NaOH 、HNO3
3.下列化肥分别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
A.碳酸氢铵 B.氯化钾 C.过磷酸钙 D.尿素
4.分类和推理是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以下有关的推理中正确的是
A.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故含氢元素的物质都是酸
B.生成气体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故在溶液中能生成气体的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C.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5.下列制备有关物质所设计的途径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液态空气液态氧气 B.石灰石生石灰氢氧化钙
C.CuCuOCuSO4溶液 D.FeFeC13溶液Fe(OH)3沉淀
6.去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这离不开各种化肥的合理使用。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A.K2CO3 B.K2SO4 C.Ca3(PO4)2 D.CO(NH2)2
7.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能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BaCl2 Na2CO3 B.KNO3 CaCl2
C.H2SO4 FeCl3 D.NaOH HNO3
8.尿素【CO(NH2)2】是一种常见化肥,还可用于车辆尾气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尿素属于氧化物 B.尿素属于化肥中的氮肥
C.尿素中含有CO和NH2分子 D.尿素与尾气中的NO2反应生成物是CO2和N2
9.下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A.汞、水银、Ag B.二氧化碳、可燃冰、CO2
C.乙醇、酒精、CH3COOH D.碳酸钠、纯碱、Na2CO3
10.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加入足量的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沉淀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A.肯定存在BaCl2 B.肯定存在NaNO3
C.可能存在Na2SO4 D.可能存在Na2CO3
11.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置换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所以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溶液一定具有均一性、稳定性,所以均一稳定的一定是溶液
C.铁能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所以铁比铜活泼
D.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一定是碱溶液
1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雨显酸性,所以酸性的雨水就是酸雨
B.镁与盐酸反应放热,所以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放热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纯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所以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二、填空与简答
13.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氦气、氧气、食盐、二氧化碳,请按下列要求填空:
(1)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 。
(2)烹饪时可作调味品的是 。
(3)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 。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 。
14.图体现了有关碱的化学性质,请回答问题: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溶液中,观察到溶液 ,得出结论:溶液呈碱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请写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方程式 。
(4)丙同学将碳酸钠溶液加入Ba(OH)2溶液中,发现溶液变浑浊,发生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
15.根据表中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S化合价 氢化物 单质 ① 酸 盐
+6 ﹣ ﹣ SO3 H2SO4 Na2SO4、Cu2SO4、FeSO4、(NH4)2SO4
② ﹣ ﹣ SO2 H2SO3 Na2SO3
0 ﹣ S ﹣ ﹣ ﹣
﹣2 H2S ﹣ ﹣ H2S Na2S
(1)填写表中内容:① ;② .
(2)物质类按照一定规律发生转化,请按要求各写出一个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置换反应 ;②复分解反应 .
(3)(NH4)3SO4是农业上常用的铵态氮肥,在实验室检验其为铵态氮肥的实验操作是 (写出一种即可)
(4)2H2S+SO2═2S+2H2O,反应前后硫元素化合价发生的变化是
(5)在实验室中,可用热的碱液除去试管内壁上附着的硫,请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S+ NaOH═ Na2SO4+ + H2O.
16.某食用盐是取自深埋地下千余米的岩盐为原料,用先进工艺精制而成.
(1)在实验室若将5.0g该岩盐溶解、过滤和 等步骤,初步提纯后,得到4.0g精盐,其产率为: %.
(2)每百克食用盐中还需添加亚铁氰化钾1mg,其作用是: .
(3)现有一批采用此岩盐精制所得的食用盐,其主要成分(按质量分数计)是氯化钠60.0%、氯化钾40.0%.请列式计算该批食用盐中钠元素质量分数比纯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低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7.请选择一种相应的物质序号填空。
A.硝酸铵 B.碘酸钾 C.干冰 D.酒精 E.镁 F.氯气
(1)用于制作照明弹的物质是 。
(2)用于人体补碘的物质是 。
(3)用于自来水消毒的物质是 。
(4)含两种原子团的物质是 。
(5)能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 。
(6)实验室常用作燃料的是 。
18.A-F 分别代表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物质,且它们都含有—种相同元素,该元素为 地壳中含量第一位的元素。同时,A 由一种元素组成,B、C、D 都由二种元素组成, E、F、G 都由三种元素组成。(图中的“—”表示相连两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 示一种物质可以一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A 的化学式: 。
(2)写出 B 与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9.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某化学学习小组利用海水制取纯碱和金属镁,设计的方案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Ⅰ为海水“晒盐”。由海水获得粗盐的方法是 。
(2)流程Ⅱ为粗盐精制。粗盐中通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 Ca2+、Mg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为除去上述可溶性杂质离子,将粗盐溶解并依次加入下列试剂: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氯化钡溶液→a→适量稀盐酸。上述除杂过程中 a 是 。小红用一种试剂代替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两种试剂也能达成实验目的,该试剂是 。
(3)流程Ⅲ为海水“制碱”。滤液 A 中碳酸氢钠是否饱和? (填“是”或“否”);写出流程Ⅲ生成小苏打的化学方程式 。
(4)流程Ⅳ为海水提镁。该流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三、科学探究题
20.20℃时,将镁条放入饱和的Na2C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为17.7%)中,观察到持续产生较多气泡,且有白色沉淀生成。实验小组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镁能与水缓慢反应生成氢气。
②Na2CO3、K2CO3溶液均显碱性,其溶液中除金属离子、外,还有OH-。
实验1:探究反应产生的气体
【猜想与假设】Ⅰ.气体是H2 Ⅱ.气体是CO2 Ⅲ.气体是
【进行实验】取适量镁条、100mL饱和Na2CO3溶液,按下图所示方案进行实验。
编号 1-1 1-2
装置
(1)依据实验1-1、1-2的现象为 ,可得出猜想Ⅰ正确。
实验2:探究持续产生较多气体的原因
【猜想与假设】Na2CO3溶液中的某一种离子促进了镁与水的反应,从而产生较多气体。
【进行实验】20°时,利用图示装置分别完成下列实验,记录如下:
装置 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2-1 向试管中加入2mL17.7%的Na2CO3溶液 持续产生较多气泡
2-2 向试管中加入2mL1%的Na2CO3溶液 有少量气泡
2-3 向试管中加入2mL17.7%的K2CO3溶液 持续产生较多气泡
2-4 向试管中加入2mL17.7%的X溶液 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2)实验2-4中加入的X是
(3)得出“Na2CO3溶液浓度越大,反应更剧烈”的结论,依据的实验是 (填编号)
(4)实验2的结论是 。
四、计算题
21.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某污水处理厂用含NaOH的碱性废水处理19.6t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废水(其它物质不参与反应),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碳酸钙粉末处理含的废水,在不用pH检测器和指示剂的情况下,判断废水呈中性的依据是 。
(2)计算处理后废水呈中性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3)若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是 。(填化学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A、氢氧化钠具有碱性,但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符合题意;
B、N2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因此常用作保护气,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正确,不符合题意;
D、食盐味咸,是重要的调味品,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B
【分析】同组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在滤纸上留下两种不溶物质,即生成了两种沉淀或得到了两种难溶于水的物质(如金属等),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A、组内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CuSO4、NaOH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B、组内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在滤纸上留下银、铜两种不溶物质,故选项正确。
C、组内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FeCl3、K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只能生成一种不溶物质,故选项错误。
D、组内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K2CO3、NaOH分别能与HNO3反应,生成硝酸钾、水和二氧化碳,以及硝酸钠和水,没有不溶物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A
【分析】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说明生成了氨气。
【详解】A、碳酸氢铵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和氨气,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A正确;
B、氯化钾和熟石灰研磨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B不正确;
C、过磷酸钙和熟石灰研磨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C不正确;
D、尿素和熟石灰研磨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故D不正确。故选A。
【点睛】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则化肥是氨态氮肥。
4.D
【详解】A、酸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H+,但含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氢氧化钠属于碱,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B、生成气体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但在溶液中能生成气体的反应不一定是复分解反应,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C、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CO2+2NaOH=Na2CO3+H2O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推理不正确;
D、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但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也可能液态纯净物,如水,故选项推理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空气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能压缩成液态空气,液态空气在较高温条件下能分离出液态氧气,故选项正确;
B、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和水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选项正确;
C、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选项正确;
D、铁和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不能直接生成氯化铁,氯化铁和氢氧化钠能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D。
6.C
【详解】A、K2CO3中没有磷元素,不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B、K2SO4中没有磷元素,不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C、Ca3(PO4)2中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符合题意;
D、CO(NH2)2中没有磷元素,不属于磷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分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详解】A、BaCl2、Na2CO3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两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符合题意;
C、两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FeCl3的水溶液显黄色,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NaOH、HNO3在溶液中能相互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8.B
【详解】A、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尿素含有碳、氧、氮、氢四种元素,不是氧化物,错误;
B、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尿素为氮肥,正确;
C、尿素是由尿素分子构成的,其中不含一氧化碳分子、NH2分子,错误;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还会生成含有氢元素的物质,错误;
故选B。
9.D
【详解】A、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其化学式为Hg,Ag是金属银的化学式,故A选项错误;
B、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合物,二氧化碳的固体俗称干冰,其化学式为CO2,故B选项错误;
C、乙醇俗称酒精,其化学式为CH3CH2OH,故C选项错误;
D、碳酸钠俗称苏打、纯碱,其化学式为Na2CO3,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10.A
【详解】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而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由图可知沉淀部分溶解,而碳酸钡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则说明沉淀为硫酸钡和碳酸钡,则白色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钡,但不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钠,故选A。
11.C
【详解】A、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则有单质生成的反应不一定属于置换反应,如电解水能生成单质氢气和氧气,但是电解水的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该选项错误;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水就是均一稳定的物质,但水属纯净物不属溶液,该说法错误;
C、铁能将铜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来,是因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该说法正确;
D、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因碱的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有些盐的溶液也显碱性(如碳酸钠是显碱性的盐),该说法错误。
故选C。
12.C
【详解】A、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雨水生成碳酸,所以正常雨水通常呈酸性,但我们把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选项说法不正确;
B、并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盐酸反应,如铜等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盐酸反应,选项说法不正确;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选项说法正确;
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但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杂质,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3. 氧气 食盐 氦气 二氧化碳
【详解】(1)可供给人类呼吸的气体是氧气;
(2)食盐具有咸味,烹任时可作调味品的是食盐;
(3)稀有气体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充入霓虹灯内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气体是氦气;
(4)光合作用,通常是指绿色植物(包括藻类)吸收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14. 变红 红色褪去变为无色
【详解】(1)甲同学将酚酞溶液滴入溶液中,氢氧化钙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溶液呈碱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氢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最终溶液显酸性,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3)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碳酸钠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5. 氧化物 +4 Fe+H2SO4═FeSO4+H2↑ 2NaOH+H2SO4=Na2SO4+2H2O 把少量硫酸铵放在试管内,加入3mL氢氧化钠溶液,在酒精灯上微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分别由-2价、+4价变为0价
4
8 1 3Na2S 4
【详解】(1)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①对应的SO3、SO2均是氧化物,所以①表示氧化物。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为-2价,氢元素、钠元素通常为+1价,所以SO2、H2SO3、Na2SO3中硫元素化合价都为+4价,故②表示+4。
(2)置换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如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
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反应交换成分生成新的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属于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
(3)铵态氮肥可用碱检验,可以碱反应放出氨气,氨气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所以可设计操作为:把少量硫酸铵放在试管内,加入3mL氢氧化钠溶液,在酒精灯上微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
(4)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化合物中氢元素通常为+1价,氧元素通常为-2价。单质中元素的化合物为0,所以H2S、SO2、S中硫元素化合价分别为-2,+4,0。所以反应前后硫元素化合价发生的变化是分别由-2价、+4价变为0价。
(5)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假设未知化合物中不含钠元素,设氢氧化钠化学计量数为2,则根据钠原子守恒,硫酸钠前化学计量数为1,氧原子数目不守恒,则未知化合物中含有钠元素。则未知物质为钠的化合物(钠会与水反应所以不可能为钠单质)。因NaOH中Na、O、H的个数比为1:1:1,则化合物不能为NaH(否则不会有氢原子形成H2O),也不可为Na2O(运用设1法配平会使Na2SO4前化学计量数为0)。所以推测未知化合物为Na2S。设Na2SO4前化学计量数为1,根据NaOH中氢氧比为1:1可确定H2O前化学计量数为4,则根据氢原子守恒确定NaOH前化学计量数为8,根据钠原子守恒确定Na2S前化学计量数为3,再根据硫原子守恒确定S前化学计量数为4。则化学方程式为4S+8NaOH=Na2SO4+3Na2S+4H2O。
16. 蒸发; 80 预防缺铁性贫血 15.7%
【详解】(1)若将5.0g该岩盐溶解、过滤和蒸发等步骤,初步提纯后,得到4.0g精盐,其产率为:;
(2)向食用盐中添加亚铁氰化钾的作用是:预防缺铁性贫血;
(3)该批食用盐中钠元素质量分数比纯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低:
故答案为(1)蒸发,80;(2)预防缺铁性贫血;(3)15.7%。
17. E B F A C D
【详解】(1)用于制作照明弹的物质是镁,因为镁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2)用于人体补碘的物质是碘酸钾。
(3)用于自来水消毒的物质是氯气,氯气可以杀菌消毒。
(4)含两种原子团的物质是硝酸铵,硝酸铵由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构成。
(5)能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是干冰,干冰升华使水蒸气变成小液滴,从而人工降雨。
(6)实验室常用作燃料的是酒精。
18. O2
【分析】地壳中含量第一位的元素为氧元素,A 由一种元素组成,则A为O2;B、C、D 都由二种元素组成,且A可以转化成B、C、D,B可以转化成C、D,D可以转化成C,则B为CuO;D为CO2;C为H2O;E、F、G 都由三种元素组成,且B与E可以发生反应,D可以转化为G,C可以转化为F,E、G可以反应,G、F可以反应,F、E可以反应,则E为H2SO4;F为Ca(OH)2;G为Na2CO3;代入转化关系图,验证正确。
【详解】(1)根据推断过程,A为氧气,故填:O2
(2)B与E反应是氧化铜和硫酸的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填:
19.(1)蒸发结晶
(2) 过量的 Na2CO3溶液 Ba(OH)2溶液
(3) 是
(4)
【分析】根据流程图,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详解】(1)根据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海水可以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得粗盐,故填:蒸发结晶。
(2)①要除去粗盐中Ca2+、Mg2+、 SO42- 等可溶性杂质离子,将粗盐溶解后,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除去Mg2+;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除去SO42-;再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除去Ca2+和剩余氯化钡中的Ba2+;最后加入适量稀盐酸,除去剩余氢氧化钠中的OH-和碳酸钠中的CO32-。所以a为过量碳酸钠溶液,故填:过量Na2CO3溶液。
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钡溶液,分别利用溶液中的OH-和Ba2+,分别与Mg2+和SO42-结合成沉淀,从而除去Mg2+和SO42-,小红用一种试剂代替氢氧化钠和氯化钡两种试剂也能达成实验目的,该试剂是:Ba(OH)2溶液,故填:Ba(OH)2溶液。
(3)①碳酸氢钠俗名是小苏打,由流程Ⅲ知,碳酸氢钠是从滤液A中析出的晶体,所以滤液A一定是碳酸氢钠的饱和溶液,故填:是。
②由流程Ⅲ知,碳酸氢钠灼烧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则气体X是二氧化碳;饱和食盐水、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4)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流程Ⅳ中发生中和反应的是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制备,正确解答的关键是读懂图、熟知粗盐提纯及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0. H2和CO2 1-1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1-2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雾 氢氧化钠 2-1、2-2 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促进镁和水的反应,从而产生较多气体
【详解】[猜想与假设] 20℃时,将镁条放入饱和的Na2CO3溶液,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气体:Ⅰ.气体是H2 Ⅱ.气体是CO2 Ⅲ.气体是H2和CO2;
[进行实验]
(1)猜想Ⅰ正确,说明气体是氢气,氢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依据实验1-1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1-2气体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雾;
[进行实验]
(2)反应后溶液中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需要排除两种离子的影响,确定是碳酸根的影响,因此加入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物质,两者现象明显不同,就可以证明是碳酸根离子的影响,因此加入X为氢氧化钠溶液;
(3)得出“Na2CO3溶液浓度越大,反应更剧烈”的实验变量是浓度,其它量必须相同,所以2-1、2-2的对照可以得出这一结论;
(4)由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总结出来实验结论: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促进镁和水的反应,从而产生较多气体。
21.(1)不再产生气泡
(2)解:设反应生成硫酸钠的质量为x
x=2.84g
反应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6%。
(3)Na2SO4和NaOH
【详解】(1)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故当不再产生气泡时,说明废水呈中性;
(2)见答案;
(3)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硫酸的质量比为:80:98,故若将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氢氧化钠剩余,则所得溶液的溶质是:NaOH、Na2SO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