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基础检测题
一、选择题
1.相同形状的 X、Y、Z三种金属分别投入到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Y无现象,X、Z表面冒气泡,且X比Z反应快。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X>Y>Z B.X>Z>Y C.Z>Y>X D.Y>Z>X
2.为鉴定一包混合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aCO3、CuO、Fe2O3、C中的几种,对该固体充分高温加热,设计以下流程(假设下列反应均恰好完全进行),并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可燃性气体W是氢气
②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CaCO3
③固体混合物肯定含有Fe2O3
④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O
⑤残余物Z中肯定含有C
⑥浅绿色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①③⑥
3.下列物品不是主要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
A.不锈钢盆 B.断桥铝门窗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人造骨
4.超硫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会沉积一层黑色物质(如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蜡烛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B.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
C.黑色物质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
5.为验证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红设计了以下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验①和②中均有气泡产生
B.实验③中固体质量减少,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
C.若X为Zn,Y为,可验证Zn比Fe活泼
D.利用以上实验无法验证Zn、Fe、Cu、Ag的活动性
6.“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四川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大量的金器、青铜器、玉石器、象牙等实证了古蜀文明,更惊艳了世界。古人制作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捶打黄金 B.湿法炼铜 C.雕刻玉石 D.打磨象牙
7.材料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下列物品所用的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钛合金人造骨 B.“马踏飞燕”
C.钻石 D.黄金饰品
8.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图书馆着火最适宜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煤、石油和沼气属于化石燃料——它们是由古代生物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形成的
C.生铁和钢都属于铁合金——它们的主要成分为铁,但钢的含碳量高于生铁
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可以调大灶具的进风口——燃料充分燃烧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9.近年昆明地铁发展迅速,修建地铁所用的钢材属于
A.天然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10.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图象
变化关系 高温煅烧石灰石 向一定量镁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11.对比使知识更加明晰,下列相关物质的对比分析不正确的是
A.冰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B.铜和黄铜的硬度不同
C.氧气和液氧都由氧分子构成 D.氧化铝和氧化镁中金属元素化合价不同
12.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黄铜和纯铜 相互刻画,观察现象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C 量取5.0mL水 向50mL量筒中加水至5mL刻度
D 分离铁粉和木炭粉的混合物 用磁铁吸
A.A B.B C.C D.D
二、填空与简答
1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硫在氧气中燃烧 。
(2)锌与稀硫酸反应 。
(3)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制取氧气 。
14.选择下列适当的物质填空(选填序号):
A 水;B 石灰石;C 酒精;D 金刚石;E 氢气;F 金属锌;G.二氧化碳;H 生铁
(1)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 ;
(2)可用于工业炼铁的是 ;
(3)自然界最硬物质的是 ;
(4)可用于图书、档案灭火的是 ;
(5)常用作电池负极的是 ;
(6)密度最小的气体是 。
15.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管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铜丝加热1~2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
(1)冷却后,他们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 ;
② .
(2)写出铜丝加热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6.在Mg(NO3)2、Cu(NO3)2和AgNO3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离子是 。上述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金属在生活生产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就已经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下面两幅图分别描述的是古人炼铁、炼铜的场景。
①图1中,古人将木炭与铁矿石堆入炉内,并鼓入空气,利用生成的CO将Fe2O3转化为铁单质。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图1中,为了保持炉内高温,需要不断拉动风箱使木炭充分燃烧。不断拉动风箱可以使木炭充分燃烧原因是 。
③图2中,古人将铁片放入富含硫酸铜的小溪中,获取铜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某汽修厂清洗汽车零件后的废液中常含有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A 滤渣中一定没有Fe
B 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和Cu(NO3)2
C 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
D 滤液中一定有Fe(NO3)2,一定没有AgNO3
18.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或溶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已知B可做气体肥料,C由两种元素组成。
(1)若A、D都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C是黑色固体,E是最常见的溶剂,请回答:
①写出A物质的化学式 。
②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是常用的钙片主要成分,D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E是浅绿色溶液,请回答:
①写出C物质(或溶质)的化学式 。
②B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 。E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19.C919大型客机在浦东机场成功起飞,它标志着我国航空事业又一次腾飞。铁、铜等金属材料在飞机上有广泛用途。已知工业上炼铁炼钢和轧制钢材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用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进行高炉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炉渣中含有硅酸钙(CaSiO3),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3)炼钢炉中通入纯氧的作用是 。
三、科学探究题
20.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a.
b.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c.S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可能有SO2
【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1)图甲中B、D装置作用分别是 、 。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
实验 A中硫酸浓度 实验现象 A中生成 气体成分
B中品红溶液 D中品红溶液 爆鸣实验
实验一 98% (2) 不褪色 E中无气体 只有SO2
实验二 45% 稍有褪色 不褪色 有爆鸣声 (3)
实验三 25% 不褪色 不褪色 有轻微爆鸣声 只有H2
【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溶液浓度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有二氧化硫。
【交流反思】(4)实验三中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拓展延伸】(5)小明又将A装置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改进,请写出一条改进后的优势 。
四、计算题
21.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取8.5g铁合金(只含铁和碳),放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完全反应后,最终得到9.3g固体。为测定所得固体中各成分的含量,同学们将5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到该固体中,得到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盐酸溶液质量/g 10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质量/g 8.6 7.9 a 6.5 6.5
请分析计算:
(1)表中a的值是 。
(2)9.3g固体中铁的质量是 g。
(3)求该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到0.1%)。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Y无现象,X、Z表面冒气泡,且X比Z反应快。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B. X>Z>Y。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金属活动性顺序。
2.A
【分析】气体X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白色沉淀,说明是二氧化碳,残余物和盐酸反应,结果残留物全部溶解且产生一种可燃性的气体,这种气体W为氢气,溶液为浅绿色,说明含有亚铁离子,说明残留物肯定含有铁,即说明混合物肯定含有氧化铁,混合物不可能有氧化铜,因为铜不会和盐酸反应,因为碳不和盐酸反应,故残余物Z不含碳,盐酸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化学反应房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由方程式可知5.6g的铁和7.3gHCl恰好完全反应,若铁少于5.6g,氧化钙也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y氧化钙和盐酸质量比为:56:73,故碳酸钙有可能存在,因为不影响题目的要求。
【详解】由分析可知气体W为氢气,①正确,固体混合物中可能含有碳酸钙,②正确,肯定含氧化铁,③正确,一定没有氧化铜,④不正确,残余物Z中一定不含碳,⑤不正确,绿色溶液中一定有氯化亚铁溶质,但可能含有氯化钙溶质,⑥不正确,故正确的是①②③。
故选A。
3.C
【详解】A、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B、断桥铝是铝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C、彩陶盆由无机非金属材料制成,符合题意;
D、人造骨一般由钛合金制成,钛合金属于合金,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B
【详解】A、蜡烛燃烧发光放热,则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该选项说法正确;
B、蜡烛中含有碳元素,不充分燃烧会生成炭黑,则黑色物质为炭黑,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炭黑能与氧气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隔绝氧气和水,从而防止其生锈,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5.D
【详解】A、锌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能够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实验①中有气泡产生,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实验②中没有气泡产生,选项错误;
B、实验③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参加反应的铁与生成的铜的质量比为56:64,则反应后固体的质量增加,同时观察到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选项错误;
C、锌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硫酸亚铁,没有单质生成,不能验证锌与铁的活动性关系,选项错误;
D、实验①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锌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实验②中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说明铜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后面,即锌的活动性比铜强,实验③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实验不能比较锌与铁的活动性的关系,且实验中没有出现银单质或银盐溶液,所以利用以上实验无法验证Zn、Fe、Cu、Ag的活动性,选项正确,故选D。
6.B
【详解】A、捶打黄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湿法炼铜,铁与铜的盐溶液反应生成铜,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雕刻玉石,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打磨象牙,形状改变,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C
【详解】试题分析:钻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元素,不属于金属材料。故选C.
考点:金属材料
8.D
【详解】A、图书馆着火,应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会因留下痕迹而损坏图书,不符合题意;
B、煤、石油和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不符合题意;
C、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它们的主要成分是铁,但是含碳量不同,钢的含碳量为0.03%-2%,生铁的含碳量为2%-4.3%,故生铁的含碳量高于钢的含碳量,不符合题意;
D、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是因为氧气不充足,碳不完全燃烧,可调大灶具的进风口,提供充足的氧气,使燃料充分燃烧,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钢材是铁的合金,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金属材料包括合金和纯金属,因此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选B。
10.D
【详解】A、高温煅烧石灰石,碳酸钙分解生成了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剩余固体的质量不为0,故A图象错误;
B、向一定量镁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氯化镁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当镁反应完全后不再增大,故B图象错误;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从开始加入时就有沉淀产生,故C图象错误。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放出了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小,当反应停止时,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11.A
【详解】A、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冰和干冰不是同一种物质,对比分析不正确;
B、黄铜是铜、锌合金,合金的硬度硬度比组成纯金属的硬度大,铜和黄铜的硬度不同,对比分析正确;
C、液氧和氧气是同一种物质,都是有氧分子构成,对比分析正确;
D、氧化铝(Al2O3)、氧化镁(MgO)化合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氧化铝(Al2O3)、氧化镁(MgO)化合物中铝、镁元素化合价分别为+3、+2价,金属元素化合价不同,对比分析正确;
答案:A。
12.C
【详解】A、合金硬度比纯金属大,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纯铜表面会有划痕,故A正确;
B、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故B正确;
C、量筒量取液体时,选取和液体体积接近的量程,50mL量筒误差比较大,故C不正确;
D、铁粉可以被磁铁吸引,木炭粉不能被吸引,可以用磁铁吸分离铁粉和木炭粉的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C。
13.
【详解】(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为水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 C B D G F E
【详解】(1)实验室常用的燃料是酒精;
(2)可用于工业炼铁的是石灰石;
(3)自然界最硬物质的是金刚石;
(4)可用于图书、档案灭火的是二氧化碳;
(5)常用作电池负极的是锌;
(6)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故填:C;B;D;G;F;E。
15. 左端(或被加热端)铜丝表面变黑 玻璃棒左端(或被加热端)下沉(或玻璃棒右端(或未加热端)上升)
【详解】(1)铜是红色固体,加热后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氧化铜是黑色固体,所以现象为红色固体变为黑色;铜丝原来的质量只是铜的质量,加热后变成了氧化铜,故左端的质量增加了,向左倾斜;故填:①左端(或被加热端)铜丝表面变黑;②玻璃棒左端(或被加热端)下沉或玻璃棒右端(或未加热端)上升;
(2)反应物为铜和氧气,生成物为氧化铜,反应条件是加热,化学方程式为:
16. Fe2+、Cu2+、Mg2+ Fe+2AgNO3=2Ag+Fe(NO3)2
【详解】镁、铁、铜、银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铁>铜>银,硝酸镁、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铁粉时,最先置换出最弱的金属Ag,然后再置换较强的金属Cu,因此置换出金属的情况为:一定有活动性最弱的银,其次是铜,铁有可能过量,但一定没有活动性最强的镁。
充分反应后过滤,发现滤液仍呈蓝色,说明硝酸铜有剩余,铁完全反应;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沉淀产生,说明硝酸银一定完全反应,滤渣一定含有银。滤液中含有没反应的硝酸镁、生成的硝酸亚铁和没被完全置换的硝酸铜。
综合以上情况,所以滤渣中一定有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硝酸铜、硝酸亚铁;
上述过程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铁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AgNO3=2Ag+Fe(NO3)2。
故填:Fe2+、Cu2+、Mg2+ Fe+2AgNO3=2Ag+Fe(NO3)2。
17. Fe2O3 + 3CO 2Fe + 3CO2 使木炭与充足的氧气充分接触 Fe + CuSO4 === Cu + FeSO4 C、D
【详解】(1)①由图可知,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2O3 + 3CO 2Fe + 3CO2。
②不断拉动风箱可以给炉内鼓入更多的氧气,使木炭与充足的氧气充分接触燃烧更旺,提高炉内的温度,故填使木炭与充足的氧气充分接触。
③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Fe + CuSO4 == Cu + FeSO4。
(3)A 由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废液中的AgNO3完全反应,但无法确定滤渣中一定没有Fe,选项错误;
B 由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废液中的AgNO3完全反应,无法判断Cu(NO3)2是否参加反应,选项错误;
C 由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废液中的AgNO3完全反应生成银,硝酸铜有可能参加反应生成铜,选项正确;
D 由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白色沉淀产生可知,废液中的AgNO3全部与铁粉反应生成银和Fe(NO3)2,滤液中一定有Fe(NO3)2,一定没有AgNO3,选项正确,故选CD。
18. CO HCl 置换反应
【详解】(1)B可做气体肥料,B是二氧化碳(CO2);A具有还原性的气体,A、B可以互相转化,则A是一氧化碳(CO),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D也是具有还原性的气体,则D是氢气(H2),E是最常见的溶剂,E是水(H2O),D、E可以互相转化,化学方程式是、;C是黑色固体,C可能是氧化铜或四氧化三铁;
①A是一氧化碳,化学式是CO;
故填:CO。
②E转化为D,也就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是;
故填:。
(2)B可做气体肥料,B是二氧化碳(CO2); A是常用的钙片主要成分,则A是碳酸钙(CaCO3),A、B可以互相转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D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则D是铁(Fe),E是浅绿色溶液,则E中含有Fe2+; C能与A(CaCO3)、D(Fe)反应,则C是稀盐酸(HCl);
①C物质是稀盐酸,溶质的化学式HCl;
故填:HCl。
②B转化为A,也就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是;E转化为D,可以是锌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铁和氯化锌,化学方程式是;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是置换反应;
故填:; (合理即可);置换反应。
19.(1)
(2)+4
(3)与生铁中的碳充分反应,将生铁中过量的碳转化为气体而除去
【详解】(1)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四氧化三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2)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4。
(3)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把生铁转化为钢的主要原理是将生铁中的碳氧化为二氧化碳,炼钢炉中通入纯氧可与生铁中的碳充分反应,将生铁中过量的碳转化为气体而除去。
【点睛】理解工业上炼铁炼钢的主要流程、原理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 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 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褪色 有SO2和H2(或有二氧化硫和氢气) Fe+H2SO4=FeSO4+H2↑ 铁丝可以控制反应进行;增加的导管可以平衡试管内外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详解】(1)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装置B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装置C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二氧化硫,装置D品红溶液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故填: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检验二氧化硫是否除尽;
(2)实验结论有二氧化硫气体生成,二氧化硫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故填:褪色;
(3)B中品红溶液稍有褪色,说明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爆鸣实验中有爆鸣声,说明有氢气产生,故填:有SO2和H2(或有二氧化硫和氢气)
交流反思:
(4)实验三中B中品红溶液不褪色,说明没有二氧化硫气体产生,所以实验三中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故填:Fe+H2SO4=FeSO4+H2↑;
拓展延伸:
(5)改进后,铁丝上下移动,可以控制反应进行;增加的导管可以平衡试管内外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故填:铁丝可以控制反应进行;增加的导管可以平衡试管内外压强,防止停止加热时液体倒吸(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1.(1)7.2
(2)2.8
(3)设和硫酸铜反应的铁的质量为x,则
解得x=5.6g
则8.5g铁合金中铁的质量为5.6g+2.8g=8.4g,其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答:铁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98.8%。
【详解】(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1次、第2次加入盐酸时,固体质量均减小0.7g,而7.9g-6.5g=1.4g>0.7g,则说明第3次固体质量也应减小0.7g,则a=7.9g-0.7g=7.2g。
(2)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则9.3g固体中含有铁、铜、碳,其中只有铁能和盐酸反应,则其中铁的质量为9.3g-6.5g=2.8g。
(3)见答案。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