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垃圾分类回收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及环境保护有重要意义.下列对垃圾的处理方法中不合理的是
A.将回收的废旧电池单独存放
B.将回收的废旧报纸制成铅笔杆
C.用电磁铁将金属制品分离出来
D.焚烧垃圾用来发电
2.已知下列反应:① ;② ;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 B.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
C.过氧化钠可用作供氧剂 D.可以用水扑灭钠燃烧引起的火灾
3.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B.把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C.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二氧化硫
D.木炭粉与氧化铜粉末混合高温加热,混合物中出现红色物质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生成红色固体,溶液变成浅绿色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
C.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并发出黄色火焰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5.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炼铁时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镁在空气中燃烧:
C.铁放入盐酸中反应: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氧化铜生成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7.金属锈蚀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钉在下列哪种情况下最容易生锈( )
A.干燥疏松的土壤中 B.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C.浸入植物油中 D.干燥致密的土壤中
8.工业上利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 Fe2O3,还含少量 SiO2等杂质)冶炼生铁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CaSiO3中硅元素显+4 价
B.高炉气体中 SO2会形成酸雨,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C.原料中焦炭的作用之一是生成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CO
D.高炉炼铁的产物是铁
9.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纳米催化剂,二氧化碳和水在其表面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C.该反应中和的质量比为
D.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10.下列有关金属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铝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钢就是铁
C.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D.镀锌的“白铁皮”不易生锈,说明锌没有铁活泼
11.习总书记指出,人类与自然是生命的共同体,人类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下列做法违背“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理念的是
A.分类回收垃圾 B.提倡用餐光盘行动
C.排放核废水入海 D.合理开发金属资源
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用等质量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不同金属
C.在密闭容器中用过量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水的电解
二、填空与简答
13.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高铁大国,“中国高铁”成为靓丽的名片。
(1)我国高铁采用石墨作为连接列车与电缆的电刷材料,是由于石墨具有 、耐高温、有润滑性等优良性能。
(2)高铁建设采用了大量的合金。这是由于与纯金属相比较,合金具有 、抗腐蚀性能更强的优点。
14.地铁工程车是地铁施工的重要机械。
(1)其主要结构由铁合金制成,它属于 (填序号);
A.合成材料 B.金属材料 C.复合材料
(2)它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 ;
(3)为清除工程车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一氧化氮,可利用氨气在400℃和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将其转化成空气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气体和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
15.C919是中国自主设计并且研制的国产大型客机,最大航程5 555千米,最大载客量为190座。
(1)图中标示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2)飞机机身大量使用铝合金。铝合金具有的优点有:密度小、抗腐蚀性强,硬度比纯铝 。
(3)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的金属材料。以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2)为原料生产钛的步骤有:
①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Cl2,得到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②在稀有气体环境和加热条件下,用Mg和TiCl4反应得到Ti和MgCl2。其中步骤①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农业上配制波尔多液(CuSO4溶液)时,不用铁桶盛装,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黄金是一种贵重金属,各种黄金首饰易于保存,具有收藏价值的主要原因是 。
17.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属。
(1)铜可以用于制作导线,说明铜具有的物理性质有 (答一点)。
(2)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 。
(3)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 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4)在空气中,铝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 。
(5)某同学取少量工厂废液【溶质是AgNO3、Cu(NO3)2、 Mg(NO3)2】,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据此推断,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18.A~J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E、H、J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气体C可用于灭火。它们相互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B的化学式: 。
(2)反应H→J的化学方程式: 。
(3)反应C→F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19.黄铁矿(主要成分为二硫化亚铁[FeS2])直接用于炼铁会产生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为了使黄铁矿得到综合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将黄铁矿用于炼铁的同时可生产硫酸,其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工艺流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黄铁矿的主要成分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补充完整“沸腾炉”内发生的主要反应:4FeS2+11O2 2 +8SO2
(3)写出“接触室”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三、科学探究题
2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填编号)___________。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D.镁带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图的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 。
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 。
(3)该小组按设计方案实验后,瓶内上方气体主要是氮气。但得到的氮气密度(假设要除去的气体均已除净)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 。
(4)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下列对这种现象解释合理的是_______
A.甲同学使用红磷的量太少,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甲同学实验过程中,弹簧夹没有夹紧中间的乳胶管
C.甲同学未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D.甲同学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5)乙同学用如下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等电子设备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已知相同条件下集气瓶中气体压强与气体所占体积成正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的多少对实验结果无影响
B.反应开始时集气瓶中压强瞬间变大均是由燃烧瞬间产生了大量气体引起的
C.图3中p'0是因为该实验装置漏气造成的
D.由图2中p0.790可推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总体的21%
【实验改进】
(6)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得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Ⅰ、铁生锈原理:铁与氧气、水作用生成铁锈。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下图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交流表达】
①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体积/ml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80.0 54.5 126.0
③从实验原理和操作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比(5)中的实验测量结果更准确的原因是:
① 。② 。
四、计算题
21.为了测定某黄铜(铜锌合金)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黄铜样品100克于烧杯中,加入100克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是199.2克。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该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是 克;
(3)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100g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x)的比例式为 ;
(4)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 ;
(5)用288吨含Cu2O 60%赤铜矿(杂质中不含铜)可炼得这种黄铜的质量为 吨。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废旧电池中含有汞等重金属,随便存放会污染水体和土壤,所以要单独存放;不合题意;
B、铅笔杆和报纸成份都是纤维,这样节省能源;不合题意;
C、金属制品并不是单一金属,并且并不是金属都有磁性,所以利用电磁铁分离金属制品不对;符合题意;
D、用垃圾产生的热量发电有利于节能环保;不合题意;
故选C。
2.C
【详解】A. 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过氧化钠中钠元素为+1价,所以氧元素为-1价。错误。
B. 反应②反应物都是化合物,没有单质,不是置换反应。错误。
C. 过氧化钠与水、二氧化碳反应均能放出氧气,可用作供氧剂,正确。
D. 钠受热可能生成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会放出氧气加剧燃烧,所以不能用水扑灭钠燃烧引起的火灾,错误。
故选:C。
3.C
【详解】A、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银白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伴有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故描述正确;
B、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物质,同时溶液变成浅绿色,只会看到红色物质,故描述正确;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但是不能说出二氧化硫,属于结论,故描述错误;
D、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粉末由黑变红,故描述正确。
故选C。
4.A
【详解】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变为浅绿色,符合题意;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不符合题意;
C、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不符合题意;
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A
【详解】A、该反应应用的原理正确,化学式符合客观事实,满足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
B、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镁在化合物中显+2价,正确的方程式为: ,故B错误,
C、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正确的方程式为 ,故C错误;
D、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正确的方程式为:,故D错误;
故选A。
6.C
【详解】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正确;
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C、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氧化铜生成是实验结论不是现象,错误;
D、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正确;
故选C。
7.B
【详解】A、铁钉置于干燥疏松的空气中,在干燥的空气中缺乏水蒸气,铁钉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B、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铁钉与水和氧气充分接触,容易生锈,故选项正确;C、铁钉浸没在植物油中,铁钉与氧气和水隔绝,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C、铁钉在干燥致密的土壤中,铁钉与氧气和水隔绝,不容易生锈,故选项错误。故选B。
8.D
【详解】A、CaSiO3中钙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x=+4,不符合题意;
B、高炉气体中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导致酸雨的发生,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不符合题意;
C、原料中的焦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放出大量的热,可为炼铁提供高温,同时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可为炼铁提供还原剂一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高炉炼铁的产物是生铁,不是铁,符合题意。
故选D。
9.B
【分析】由微观示意图知,CO2与H2O在纳米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H3OH和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详解】A、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A说法错误;
B、由图可知,生成物的化学式是 CH4O,故B说法正确;
C、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CO2和H2O的质量比为 (2×44):(4×18)=11:9 ,故C说法错误;
D、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两种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2:3,故D说法错误;
故选B。
10.C
【详解】A、金属铝有良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钢不是铁,钢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生成铜绿,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D、镀锌的“白铁皮”不易生锈,不能说明锌没有铁活泼,是因为锌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锌薄膜,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掌握金属锈蚀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钢的主要成分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C
【详解】A. 分类回收垃圾,促进资源再生,做法符合该理念;
B. 提倡用餐光盘行动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该理念;
C. 排放核废水入海会造成海水污染,危害人类健康,做法不符合该理念;
D. 合理开发金属资源可以节约资源,做法符合该理念。
故选:C。
12.B
【详解】A、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产生的氧气的质量,最终由于氯酸钾相等,生成氧气的质量相等,则曲线会重合,该图像不正确;
B、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不同金属,因为金属足量,所以生成氢气的质量只和酸的质量有关,故生成的氢气质量相同,金属活动性Mg>Al>Fe,所以反应速度:Mg>Al>Fe,该图像正确;
C、红磷燃烧放热,则开始时温度升高,压强变大,但随着氧气的消耗,红磷最终熄灭,温度下降则装置中压强减小,并小于原始气压,该图像不正确;
D、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该图像不正确。
故选B。
13.(1)导电
(2)硬度更大
【详解】(1)采用石墨作为连接列车与电缆的电刷材料,是由于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耐高温、有润滑性等优良性能。
(2)合金较成分金属的硬度更大、熔点更低、抗腐蚀性能更强的优点。
14. B 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2价、-3价、0价
【详解】(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铁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填:B;
(2)车辆需要燃料,燃料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3)氨气和一氧化氮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3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因此氮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N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因此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15. 合成橡胶 大 TiO2+2C+2Cl2TiCl4+2CO
【详解】(1)在图中标示的材料中,钛合金和铝合金都属于金属材料,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合金比组成它的金属硬度更大,铝合金具有的优点有:密度小、抗腐蚀性强,硬度比纯铝大。
(3)金红石的主要成分是TiO2,在高温下,向金红石与焦炭的混合物中通入Cl2,得到TiCl4和一种可燃性气体。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可推测出该可燃性气体为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TiO2+2C+2Cl2TiCl4+2CO。
16. Fe+CuSO4=Cu+FeSO4 强 金属活动性弱(或化学性质不活泼或性质稳定或难与其他物质反应等)
【详解】根据置换反应的特点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后面的金属置换出来,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化学方程式是:Fe+CuSO4═Cu+FeSO4,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金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最后的位置,它的金属活动性弱,也就是说黄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黄金易于保存,不易变质,故答案为:Fe+CuSO4═Cu+FeSO4;强;金属活动性弱(或化学性质不活泼或性质稳定或难与其他物质反应等)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记并理解金属的活动顺序表是解题的关键,排在前面的元素能把排在后面的元素置换出来,前面的元素的活动性大于后面的元素。
17. 导电性(或延展性) 含碳量不同 水蒸气和氧气 氧化铝 Cu(NO3)2、Zn(NO3)2、Mg(NO3)2
【详解】(1)铜可以用于制作导线,则说明铜具有的物理性质有导电性、延展性等;
(2)生铁是铁的合金含碳量为2%~4.3%,钢也是铁的合金,含碳量为0.03%~2%,则生铁和钢都是铁的合金,二者性能不同的原因是含碳量不同;
(3)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所以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4)铝与氧气的反应生成氧化铝,所以在空气中,铝的表面易生成致密的氧化膜,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
(5)锌与AgNO3、Cu(NO3)2、Mg(NO3)2的反应顺序是先与AgNO3反应,当与AgNO3反应完,再与Cu(NO3)2反应,不与Mg(NO3)2反应,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锌,反应结束后,发现溶液仍然是蓝色,说明锌与Cu(NO3)2没反应或没反应完,则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Cu(NO3)2、Zn(NO3)2、Mg(NO3)2。
18. O2 化合反应
【分析】A-J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E、H、J是单质,其余均为化合物,气体C可用于灭火,所以C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单质E高温会生成F,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所以E是碳,F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会转化成单质B,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光合作用时生成葡萄糖和氧气,氧气属于单质,所以B是氧气;氧气和H会生成黑色固体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所以H是铁,A是四氧化三铁,铁和I反应会生成红色固体J,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红色的铜,所以I可以是硫酸铜,J是铜。F能与G在高温下反应生成H,可推出G为氧化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1)B是氧气,化学式为:O2;
(2)H→J的反应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
(3)C→F的反应是二氧化碳和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点睛】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9.(1)-1
(2)Fe2O3
(3)2SO2+O2 2SO3
【详解】(1)二硫化亚铁FeS2中铁元素化合价为正二价,设硫元素化合价为x,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则(+2)+2x =0,x=-1;
(2)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相等;反应前铁、硫、氧原子数目分别为4、8、22,反应后铁、硫、氧原子数目分别为0、8、16,故缺少的物质化学式为Fe2O3;
(3)由流程可知,“接触室”内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硫和氧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2SO2+O2 2SO3。
20.(1)B
(2) 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得到的气体中还含有稀有气体
(4)AC
(5)BD
(6) 20.2% 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详解】(1)A、蜡烛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A不符合题意;
B、红磷燃烧只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故B符合题意;
C、硫粉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故C不符合题意;
D、镁带能和空气中的氧气、氮气等物质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故填:B。
(2)①装置A合理,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红磷在集气瓶中下部,更利于氧气完全反应,故填:A。
②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在装药品之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按设计方案实验后,得到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还含有稀有气体,所以得到的氮气密度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故填:得到的气体中还含有稀有气体。
(4)A、使用红磷的量太少,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故A符合题意;
B、实验过程中,弹簧夹没有夹紧中间的乳胶管,会导致实验过程中,装置内气体膨胀而逸出,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故B不符合题意;
C、未等到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故C符合题意;
D、甲同学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故D不符合题意;故填:AC。
(5)A、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或木炭过少,不能耗尽装置中的氧气,使测得的结果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反应开始时物质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集气瓶中的气体膨胀,使瓶中压强瞬间变大,故B符合题意;
C、图3中p'=ρ0是因为木炭燃烧消耗了氧气,生成了二氧化碳,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使瓶中的气体压强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相同条件下集气瓶中气体压强与气体所占体积成正比,由图2中p=0.79ρ0知,瓶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占空气体积的79%,瓶中气体的气压减少了0.21ρ0,可推出空气中的气体体积减少了0.21体积,即氧气的体积是21%,故D符合题意;故填:BD。
(6)①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②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故填:20.2%。
③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填: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④从操作角度分析,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故填: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21.(1)
(2)0.8
(3)
(4)74%
(5)208
【详解】(1)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故填:。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氢气的质量为:100g+100g﹣199.2g=0.8g;故填:0.8。
(3)设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
x=26g。
故填:。
(4)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故填:74%。
(5)设可炼得这种黄铜的质量为y。
y=208t
故填:208t。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