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飞向蓝天的恐龙 表格式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飞向蓝天的恐龙 表格式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5 15:3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级 四年级下册 单元 第二单元 课时 第 3 课时 设计者
学习任务 恐龙飞翔的秘密
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1.通过默读课文写下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2.扮演解说员,通过抓关键语句的方法,简明扼要的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教学难点3.体会出课文准确的表达,学习用对比列举的方式介绍事物。
教学准备 PPT 学习单
情景导入: 同学们,提到“恐龙”,大家一定不会陌生。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移步到恐龙馆,探索恐龙和鸟的关系。
学习活动一: 认识恐龙家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谈恐龙认识 教师过渡语:恐龙是古代爬行动物。蜥龙类和鸟龙类动物的通称。种类繁多,体型各异。生活在陆地或沼泽附近。中生代极其繁盛,称霸一时,至中生代末期全部灭绝。让学生谈对恐龙的认识。 2.针对课题提出疑问。 继续追问引出课题。那你听说过“飞向蓝天的恐龙”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题目叫作《飞向蓝天的恐龙》。板书、齐读课题,并针对课题提出疑问。 1.学生谈对恐龙的了解:恐龙 恐龙出现在中生代时期的一类爬行动物的统称...... 2.学生思考,针对课题提出质疑。 预设: 恐龙为什么要飞向蓝天? 它和鸟类有什么关系? 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 …… 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入手,谈对恐龙的了解,能针对课题提出自己的疑惑。通过谈所知、质疑,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强烈欲望。
学习活动二:恐龙和鸟的渊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教师选取问题“恐龙与鸟儿有怎样的关系?” 展开教学。围绕第1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提出的这一假说。让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依据有哪些?” 2.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梳理并板书:注意相似——研究化石——提出假说——发现证据 3.借助课后的“资料袋”,让学生了解“科学界存在着多种解释鸟类起源的假说”。 学生汇报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依据: 预设1:在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说明是在骨骼结构上的相似为恐龙演化成鸟儿提供了证据。 预设2:在第2自然段“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1围绕提出的这一假说。在课文中找一找关于“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依据有哪些?” 2.借助课后的“资料袋”,了解“科学界存在着多种解释鸟类起源的假说”。
学习活动三:恐龙演化史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提出问题,梳理内容。让学生默读恐龙的一支向鸟类的演化过程(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2.假如现在你是馆内一名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的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让学生再读第4自然段,根据学习单上的提示完成梳理。如找出一些体现演化过程的关键语句,“世界上的第一种恐龙 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再用上一些能够体现条理的词句。 3.让学生汇报,组内试讲。 4.教师总结:学生除了借助反映恐龙演化阶段的关键语句外,再用上一些能够体现条理的词句,可让演化过程显得更清晰,让表达更有条理。 1.学生读过这部分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如, “恐龙都演化成鸟类了吗 ” “为什么猎食性恐龙会演化成鸟类 ” “恐龙飞向蓝天的看法哪种更合理 ”等。 2.学生依据学习单表格完成此次任务。 3.汇报找到的反映恐龙演化阶段的关键语句:如, “世界上的第一种恐龙 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 “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 “其中,-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 “最终能够主动飞行” “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 汇报体现条理的词句,比如, 表示次序、时间的“第一种” “数千万年后”。 表示范围的“有些......有些......”“其中”。 表示转折的“不过,另种看法是”等。 小组内试练后班内展示。 1.“在阅读中能多角度地提出问题,通过同学与老师的帮助解决问题。 2.作为解说员,学生能根据学习单提示,找出反映恐龙演化阶段的关键语句以及体现条理的词句,简明扼要地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
学习活动四:悟表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评价标准)
1.对比读,谈体会 表达准确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课后第三题以“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一句为例引导学生关注表达的准确。可先省略“全面”二字,使句子变成“科学家们希望能够揭示这历史进程”,让学生将前后两句进行揣摩、辨析。教师总结:加上“全面”能让表述更加准确、严谨。
文中体观表达准确的句子还有不少,组织学生自己到文中找一找,读一读,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2.寻方法、巧练笔 ①让孩子分析课后练习的“小练笔”结构形式。引导围绕“形态各异”,用总分的方式介绍了恐龙家族的庞大。 ②再引导学生关注句段中加点字的部分,发现分写部分,是从不同的方面对比着写的。
③指导学生仿写,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打开学生的思路,如“花坛里有各色各样的花”。让学生想一想,可以从哪些方面去介绍花。如,从形态看:有的大,有的小;从花期看,有的长,有的短;从色彩看,有的淡,有的浓:从习性看,有的喜阳,有的喜阴。先引导学生说一说要写的对象有哪些不同的方面,然后说一说这个方面又可以从哪个不同角度对比着写,再让学生动笔写。 1.学生通过两个句子对比读,阐述自己的发现:改后的句子意思变成了科学家希望揭示这一历史进程,说明还没能揭示,而课文表明对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已经有了大致的揭示,这样就矛盾了。用上“全面”二字表示科学家希望在大致揭示的基础上,对这一历史进程进行更加全面、更加深人的揭示,获取更多的证据。 2.学生汇报汇报: 如,课文第1自然段“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中的“支” ,明白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演化成了鸟类,只是恐龙中的一部分演化成了鸟类...... 3.学生通过加点自发现它的分写部很有特点。例如:第一组分写中“两足奔跑”与“四足行走”是从恐龙形态、行走的角度,对比着写的;第二组分写中“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与“身材小巧,体重只有几千克”是从恐龙身型、体重的角度,对比着写的;第三组分写中“凶猛异常、食肉动物”与“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是从恐龙性情、食性的角度,对比着写的。 4.学生汇报自己要写的对象是什么?有哪些不同的方面,然后说一说这个方面又可以从哪个不同角度对比着写,然后动笔写。 1.以课后第三题以“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一句为例分析“全面”一词的去与留,体会表达的准确。并能在文中找到这样的句子来谈一谈,从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准确、严谨。 2.能通过分析段落结构,以及加点的字,发现整段是总分结构,写部分是从不同方面对比照写的。练笔前,能根据教师举例,学生口头试说,打开写作思路,然后再动笔写。 评价标准自己评同桌评结构总分不同方面对比写
板书设计 飞向蓝天的恐龙 提出假说 —— 演化过程 —— 殷切希望 注意相似 关键语句、条理语句 研究化石 总分 不同方面对比写 提出假说 发现证据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