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题型练:生物与环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非选择题题型练:生物与环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3-05 13:1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物与环境练习
1.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发现,在猫、田鼠、土蜂、三叶草四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关系:猫捕食田鼠,田鼠破坏土蜂的巢并偷吃土蜂的蜜,而土蜂在触及三叶草的蜜腺时可以给它授粉……这样,四种生物就会发生连锁反应。达尔文以此为例,认为整个动植物之间存在着生命的经纬,而这些经纬交织在一起,便结成了复杂的“生命之网”。
(1)达尔文所说的“生命之网”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长期           的结果。假如猫的数量减少了,短期内会使三叶草的数量  。
(2)猫捕食田鼠获得的能量除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外,还有的去向是          。
(3)调查某区域田鼠的密度,应采用的方法是     。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田鼠的雄性个体,使其种群数量下降,这一方法利用的原理是               ,该举措会导致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中      多样性降低。
(4)土蜂的幼虫可作为药材治疗蜘蛛咬伤,这体现了土蜂的    的价值。
2. “一网到底,大小全收”致使我国长江生物完整性指数降到最差的“无鱼”等级,更使长江江豚(长江生态食物链的顶级消费者)濒临灭绝。为保护长江渔业资源,我国于2020年元旦起实行《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请回答:
(1)长江禁渔属于对生物多样性的    保护措施。专家预测,通过十年禁渔,长江鱼类的种群数量可能呈现    增长;其中食草鱼类和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的种群数量会快速增长,而长江江豚的恢复则需更长时间,从食物链的角度考虑,其原因是                       
                       。
(2)若长江生态环境改善,十年禁渔期后可适时地开展捕捞。专家建议,捕捞时所使用的渔网网目不能过小,否则会影响来年鱼的产量。请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说明原因:                       
            。
(3)除了禁渔外,保护长江江豚你认为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至少写出两个方面)
3.自然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研究与保护自然环境意义重大。请根据以下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古诗中就记载较多与环境相关的内容:诗句一“维鹈在梁,不濡其翼”(诗经《侯人》),意思是说,鹈鹕停在鱼梁上,水没打湿它翅膀。其原因是羽毛上有油脂,具有防水作用。除此之外,脂肪的作用还有                   (至少三项作用);诗句二“无田甫田,维莠骄骄”(《齐风·甫田》),意思是说,大田荒废不耕,野草就会长的又高又密。该现象描述的是群落的    演替过程,试分析一个生态系统必要的条件                       
                       。
(2)世界范围内,蝗灾一直对农业、经济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康乐院士团队鉴定到一种由群居型蝗虫特异性挥发的气味分子4-乙烯基苯甲醚(4VA),并证明了该物质是引起飞蝗群居的原因。4-乙烯基苯甲醚(4VA)是一种存在于昆虫等生物体中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属于       。该研究提出的基于昆虫化学感受操控的4种防治策略,被认为是未来害虫绿色防控的新方向。
(3)某研究组研究发现,在热带东部北太平洋的缺氧带,海洋沉积颗粒物上的微生物能够还原硫酸盐并形成有机硫,这使得更多的碳被保留下来,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据此推断,硫化作用可以增强海洋缺氧带中沉积物对碳的固持能力,并在不断扩大的海洋缺氧带和大气CO2之间起到稳定的调节作用,试作出在此期间C的循环途径。
4.鲸落是鲸鱼死亡后沉入深海形成的一种特殊生态系统,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其演化分为四个阶段:鲨鱼、螃蟹等取食鲸鱼的柔软组织→海蜗牛、蠕虫等异养生物以残余鲸尸为食→鲸骨腐烂时产生硫化氢,化能自养细菌(如硫细菌等)从硫化氢中获取能量,较大的生物直接或间接以这些细菌为食→鲸骨的矿物遗骸作为礁岩成为生物的聚居地。回答下列问题:
(1)鲸落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吸引了大批科学家的关注和研究,并发现了多种只存在于鲸落中的新物种,这体现了鲸落具有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从种群数量特征的角度分析,新物种A在鲸落早期时的种群密度能迅速增加的直接原因是                       
                       。
(2)以硫细菌为食的生物在鲸落中的作用是          ,鲸落总能量来源于                       
                       。
(3)自然界中,具有同种食物来源的两种捕食者之间存在相互捕食对方的现象,称为集团内双向捕食。如图是鲸落中的部分食物网,天敌P和天敌Q的种间关系是        ,能量在两者之间能双向流动,这与能量的“单向流动”特点并不矛盾,原因是                                              
                       。
5.我国的生态环境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受到的损坏十分严重,加强生态恢复学的研究,是我国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滨湖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简称,是湖泊水生生态系统与湖泊流域陆地生态系统间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态过渡带。回答下列问题:
(1)滨湖带生态系统能通过物理沉降、生物吸收和分解等清除污水中的毒素,维持其正常的功能,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
(2)光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①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②                   。
(3)下表为该滨湖带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食虫鸟种群中的流动情况:
项目 摄入的能量 呼吸作用散 失的能量 以有机物形式 储存的能量
能量(×103kJ) 32 12 8
据表分析,该食虫鸟种群未被同化的能量占摄入的能量  %,以有机物形式储存的能量主要去向有           。
(4)滨湖带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与人类活动有重要的关系,如大面积的围湖造田、不合理的水利设施、水污染等,这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       。在恢复退化的滨湖带生态系统过程中当地居民使用农药防治害虫,害虫数量先减后增,导致害虫数量逐渐增多的原因可能是                       
                    (答两点即可)。
专家建议播放结群信号录音引来鸟类能有效控制害虫,这是利用    信息进行    防治。
6.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世界人口数量的增多,当前土壤退化问题逐渐突出。蚯蚓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在塑造土壤结构和促进养分循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称为“生态系统的工程师”。
(1)蚯蚓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可作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    ,进而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      功能。
(2)蚯蚓可通过分泌的信号分子提高植物抗逆性,机理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蚯蚓和土壤微生物产生了    信息(填信息种类)。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需要有信息产生的部位——信息源;有信息传播的媒介——信道;有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信息受体。图示过程中,作为信息受体的是       。
(3)蚯蚓会间接影响植物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镉(Cd)是土壤中最具毒性的污染物之一,进入生物体内能形成比较稳定的化合物,不易被排出,可通过        逐级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试分析,某物质在生物体内富集一般需满足的条件有                       
                  (至少答出两点)。
7. 2021年10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强调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如图是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简图,相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km-2·a-1)。请据图分析下列问题:
(1)湿地中从岸边到中央区域,生物分布也有明显差异,这体现了群落的    空间结构,湿地中生物有序分布的意义是                          。从生态系统成分的角度分析,湿地中浮游动物可以作为              。
(2)若该湿地在相同环境及养殖条件下,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小型鱼虾类的产量将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小型鱼的能量只有1.2%传递给食鱼性鱼类,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                       
                       。
由此可知,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        ,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中存在两类食物链,一种是通过生物间捕食关系形成的捕食食物链,还有一种是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使能量有效地被人们利用,其原因除了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外,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          ,二者同时存在,各有侧重。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    %(保留小数点后两位),这说明    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
答案:
1.解析:(1)“生命之网”中的生物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共同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猫捕食田鼠,田鼠破坏土蜂的巢并偷吃土蜂的蜜,而土蜂在触及三叶草的蜜腺时可以给它授粉”,假如猫的数量减少,则田鼠数量增多,土蜂减少,最终影响到三叶草授粉,因此短期内三叶草的数量减少。(2)猫捕食田鼠获得的能量除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外,另外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3)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因此调查田鼠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用性引诱剂诱杀田鼠的雄性个体,可破坏田鼠的性别比例使其出生率下降,导致该区域生物多样性中基因多样性降低。(4)土蜂的幼虫可作为药材治疗蜘蛛咬伤,这体现了土蜂的直接价值。
答案:(1)共同进化(自然选择) 减少 (2)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3)标志重捕法 破坏田鼠的性别比例使其出生率下降 基因(遗传) (4)直接
2.解析:(1)为了保护长江生态,实施了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由于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等,长江鱼类的种群数量可能呈现“S”型增长。在长江中,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就是生产者,以水生植物和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生物就是初级消费者,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就是二级消费者,食物链较短,江豚是顶级消费者,食物链较长,食物链越长,在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就越多,恢复则需时间更长。(2)渔网网目过小,许多幼鱼也会被捕捞上来,影响鱼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而影响鱼种群的出生率,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3)除了“十年禁渔”之外,拯救长江鱼类还需要建立珍稀鱼类保护区;禁止排污,或者是污水处理达标排放。改善长江水质:人工繁育并投放鱼苗,增加长江的渔业资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健全法律法规,采用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等保护环境。
答案:(1)就地 “S”型 长江江豚是顶级消费者,食物链较长,在能量流动中损失的能量较多,恢复需更长时间 (2)渔网网孔过小,会捕捞许多未成熟鱼,使出生率下降,所以来年产量下降 (3)建立珍稀鱼类保护区;禁止排污,改善水质;人工繁育投放鱼苗;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加强政府监督
3.解析:(1)鹈鹕的羽毛上有油脂,具有防水作用。此外,脂肪是良好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减压,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大田荒废不耕,野草就会长的又高又密,说明该群落中发生了“优势取代”,该现象描述的是群落的演替,根据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说明该演替方式为次生演替。生态系统的组成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营养结构。(2)由题意可知,4-乙烯基苯甲醚是生物体中能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3)根据“海洋沉积颗粒物上的微生物能够还原硫酸盐并形成有机硫,这使得更多的碳被保留下来,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说明该调节机制为反馈调节。C的循环途径见图解。
答案:(1)作为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减压,保护内脏器官 次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营养结构
(2)化学信息 
(3)

4.解析:(1)生物的直接价值包括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方面,因此,科学家的研究属于直接价值;由于还发现了新物种,新物种的出现,说明还存在着一定的潜在价值;影响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会导致种群数量增加。(2)鲸落生态系统中,硫细菌属于生产者,以生产者为食的生物属于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鲸落是鲸鱼死亡后形成的生态系统,其中的能量来源包括鲸尸有机物中的能量、化能合成细菌固定的能量。(3)根据图解,可以判断出天敌P和天敌Q的种间关系是捕食(相互捕食)和竞争(都捕食初级消费者M),当天敌P(或天敌Q)为捕食者时,仍处在较高的营养级地位,两者间的能量流动仍然只能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而不能逆转,这与能量的“单向流动”特点并不矛盾。
答案:(1)直接、潜在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迁入率大于迁出率 (2)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鲸尸有机物中的能量、化能自养细菌固定的能量 (3)捕食、竞争 当天敌P(或天敌Q)为捕食者时,仍处在较高的营养级地位,两者间的能量流动仍然遵循只能从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而不能逆转,即符合单向流动的特点
5.解析:(1)湿地生态系统能通过物理沉降、生物吸收和分解等清除污水中的毒素,维持其正常的功能,这体现了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2)光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①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②作为信息调节动植物的生命活动。(3)据表分析,该食虫鸟种群同化的能量为12×103+8×103=2×104 kJ,未被同化的能量=32×103-2×104=1.2×104 kJ,未被同化的能量占摄入的能量1.2×104÷(32×103)=37.5%;以有机物形式储存的能量主要去向有流向分解者和流向下一营养级。(4)围湖造田、退耕还湖、连通湖泊等,表明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当地居民使用农药防治害虫,害虫数量先减后增,导致害虫数量逐渐增多的原因可能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使抗药性个体不断积累增多;农药可能杀死了害虫的天敌;播放结群信号录音引来鸟类能有效控制害虫,利用声音属于物理信息,对害虫的控制属于生物防治。
答案:(1)抵抗力 (2)作为信息调节动植物的生命活动 (3)37.5 流向分解者和流向下一营养级(和未利用) (4)速度和方向 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使抗药性个体不断积累增多;农药可能杀死了害虫的天敌 物理 生物
6.解析:(1)营腐生生活的生物一定是分解者,蚯蚓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可作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分解者可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蚯蚓可通过分泌的信号分子属于化学信息。如图信号分子可以被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所识别,所以信息的受体是土壤微生物和植物。(3)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具有富集作用,营养级别越高,毒害越大。物质在生物体内富集一般需满足的条件有:①该物质比较容易被生物吸收;②其在生物体内降解、排出速率较慢;③该物质暂时未对生物造成致命伤害。
答案:(1)分解者 物质循环 (2)化学 土壤微生物和植物 (3)食物链(营养级) ①该物质比较容易被生物吸收;②其在生物体内降解、排出速率较慢;③该物质暂时未对生物造成致命伤害
7.解析:(1)从岸边到中央区域,是从水平方向上观察群落的生物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湿地中生物有序分布有利于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结合图示可知,浮游动物可以捕食植物,为消费者,也可以利用有机碎屑,故也可做分解者。(2)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整个生态系统流向小型鱼虾类的能量比流向食鱼性鱼类的能量多得多,因此能养活的小型鱼虾类的数量或产量也更高,若鱼虾总投放量不变,增加食鱼性鱼类的投放比例,则小型鱼虾类的产量将降低;小型鱼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因此被食鱼性鱼类捕食的小型鱼虾类就减少,小型鱼传递给食鱼性鱼类的能量也就不在10%~20%这一范围;由此可知,人们应适宜投放鱼类,且不应过分捕捞,否则容易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3)以死亡生物或有机碎屑为起点的腐生食物链,主要由分解者参与,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和热能,还能转变为可再生能源如生产沼气等,部分分解者还可以被人类食用,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植物直接流入浮游动物的能量仅占浮游动物总能量的2 200÷(2 200+14 300)=13.33%;浮游动物约87%的能量来自于有机碎屑,因此腐生食物链在湿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起更重要作用;由图示可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捕食关系为单向),逐级递减的特点。
答案:(1)水平 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 消费者和分解者 (2)降低 小型鱼中的能量流向还包括人类的捕捞活动 自我调节能力 (3)人类有益的部分 13.33 腐生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