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小壁虎借尾巴 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小壁虎借尾巴 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05 16:33: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借尾之谜题,探科学之奥秘
——《小壁虎借尾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壁虎借尾巴》这一篇课文,选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课本。它的文体是一篇科普性质的童话作品,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借助形象化拟人的手法,分别描写了,小壁虎向小鱼、老牛、还有燕子等不同种类的动物借尾巴的故事。在文章当中还依次分别介绍了小鱼、老牛、燕子以及小壁虎,他们的尾巴的特点,从而揭示出来,“动物的尾巴都有作用”这样一个有关于动物生活的道理。整篇文章写得十分的有趣和生动,很符合一年级阶段的儿童的阅读欣赏口味。所以,本文是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不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以及朗读能力的好篇章。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阶段的特征,他们会对新事物产生极度的好奇。而且小鱼、老牛、燕子这些动物都是同学们在日常生活里非常熟知的动物,贴近于学生的实际,对于课文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一些。但同学们会对小壁虎可能感到陌生,在生活中不是特别的常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老师有针对性的从他们的认知特点出发,采取多样式教学方式。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学情,设置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使用工具书,和老师的讲解、教导,会认“壁、墙”等12个生字,会写“捉、条”等7个字。
2.能够在老师的积极引领下,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去认真朗读课文,能够读好课文,不同对话中的不同语气。
3.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一些动物的特点,包括不同动物,他们的尾巴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正确的识字、写字,读好文中的对话语气。
难点:试着去了解,文中提到的一些不同的动物,他们的尾巴的作用,还需要知道,壁虎的尾巴是可再生的。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本插图、小动物图片及头饰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在老师的积极引领下,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去认真朗读课文,能够读好课文中,不同对话中的不同语气。
2、通过引导学生逐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理解,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一些动物的特点,包括不同动物,他们的尾巴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读好对话语气。
难点:通过认真阅读文中,了解文中不同的几种动物,他们的尾巴的作用各不相同,还要知道,小壁虎的尾巴很特殊,是可再生的。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本插图、小动物图片及头饰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认读字词,导入新课
1.采用开火车的方法,来读本课包含的生字词。
2.看图说一说,小壁虎为什么需要借尾巴呢?(小壁虎的尾巴断了,他觉得很难看)从课文中看,小壁虎分别向哪些动物借尾巴?最后借到了尾巴没有?为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本次课程,继续学习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带领学生一起来复习复习前面已经认真学习过的生字,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仔细回顾本篇课文的相关内容,还要能够为接下来课程任务:仔细品读文章,深入理解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做好铺垫。
板块二 继续学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课文的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主学习,能够独立认真仔细看课本中p109的第二幅插图,并且按照:“课文中提到是谁,它在什么地方,在那里干什么”这样的顺序,总结归纳,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总结归纳所提出的问题,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已经通过看图弄清楚了的画面内容。(小壁虎十分艰难的爬到小河边,向小鱼借尾巴)
文中可以看到,小壁虎到底是怎样向小鱼借尾巴的呢?一起看看在课文中的第3自然段,究竟是怎么写的?
2.请用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想一想:小壁虎慢慢的爬到了什么地方?它看见小鱼在那里干什么?它们之间说了什么话?请用横线画出小壁虎说的内容,用浪线画出小鱼说的话。
3.交流出示对话。
4.比较句子。
小鱼,你把尾巴借给我!
小鱼姐姐,您把尾巴借给我行吗?
5.指导朗读对话。
6.从分析小壁虎和小鱼的对话中,你明白了什么?
出示:小鱼用尾巴拨水。
小结: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自己所了解的经验,思考:如果小鱼的尾巴借给了壁虎,小鱼还可以继续自由自在的在水里游泳吗 答案显而易见,小鱼如果失去了他的尾巴,它就不能继续在水里游泳了,所以小鱼是万万不能够把尾巴借给小壁虎的。
7.分角色朗读对话。
设计意图:这部分对应到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去阅读为主,指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意思,在阅读的过程中,去慢慢的理解文章内容。选用这种方式,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去贯穿以读为主的思想,感受文字的独特魅力,能通过图片想象出当时的场景,不断的探索和学习,慢慢的,语言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生成。
(二)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的第4、5自然段
1. 小结学法:
第一步:看图
第二步:读文
第三步:说小壁虎借尾巴的过程
小壁虎慢慢的爬到了什么地方呢?它看见谁在那里干什么?小壁虎和这位小动物之间,都说了些什么话? 请你用浪线,准确的画出,小壁虎和这位小动物之间交谈的内容,再选用直线,正确的画出,小壁虎和其他小动物们之间又说了哪些话。
第四步:分角色朗读课文
2. 用以上使用的学习方法对应来学习课文中第4、5自然段,学习完之后,小组内汇报学习成果。
3.仿照课本,说一说。
小壁虎爬呀爬,爬到 ( ) 。他看见的是什么呢( )。 小壁虎说了哪些话:“ ( )”,您可以把您的尾巴借给我吗? ”( )对方回答说:“ 不行啊!我要用尾巴( ) 。
设计意图:在这个地方,设置了一个延伸的练习,意在抓住课堂机会,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的设置不仅是读写相结合的简单的一次小练笔,还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三)学习文中第6、7自然段
师:小壁虎到处都借不到尾巴,他的心里怎么样?他应该怎么办呢?(师引读学生来读第6自然段。)
1.思考:“爬呀爬”这个词,一共在这篇文中出现过多少次?他的目的在于向同学们说明什么问题呢?(“爬呀爬〞这个词一共在文章中出现了四次,目的在告诉同学们,小壁虎在借尾巴的过程中爬的路程很遥远,需要花费掉很长的时间)
2. 小壁虎不论在哪个小动物那里,都借不到尾巴,它该怎么办呢?妈妈是怎么对它说的?小壁虎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高兴?你能够从这里看出,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呢?
3.指导朗读:学生自由读,男女生比赛读。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置,是希望通过想象小壁虎借尾巴时和其他动物的对话过程,来达到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的目的。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绝对充分的时间来做好相应的准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的时间一定要有弹性,学生能够说几句就让他说几句。在交流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他们说话时的语气,以及他们说话时的态度,关注到他们的表达是否清楚。针对学生的交流表现,教师要给予学生及时准确的评价,交流前和交流中都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展现自己的思维和才华。
板块三 课外延展,增长见识
1、文中所提到的小壁虎去借过尾巴的小动物,包括:小鱼、老黄牛、燕子,这些不同种类的动物,他们的尾巴的作用各不相同。延伸思考:在自然界中,很多动物都有尾巴,其它动物的尾巴是否也都有作用?用处是什么呢?可不可以借给小壁虎?
设计意图:在学生交流问题,探讨问题的基础上,由教师采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 引导学生去思考相应的问题,帮助学生去拓展科学常识,增长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去探究动物世界的兴致和好奇心。
板块四 情境表演,加深理解
1.分角色朗读全文,同学们喜欢谁,就读谁说的话。
2.选择指定几位学生上台来表演,全班评议同学们的表现。
设计意图:将文中不同的动物对话内容分角色朗读,目的是激发学生们的朗读兴趣,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会自然而然地将他们心中的情,与文中的人和事,紧密相融为一体,通过朗读读出不同人物的别样心情。读者绘声绘色,听者如临其境。除此之外,分角色表演,朗读,还能让学生借助人物的动作,通过对话,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板块五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1.小鱼的尾巴用来( ) , 老牛的尾巴用来( ),燕子的尾巴用来( ) ,小壁虎的尾巴用来( )。
2.这篇课文告诉我们( )。
板块六 指导观察,书写迁移
1.指导学生的书写问题。
(1)观察学生在书写时的表现,并即使给予帮助。
“条、您、草”这几个是上下结构的字;“捉、姐 ”是左右结构的字;“房、爬”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字中最宽的笔画即横向主笔。
(2)范写。
引导学生观察之后,范写讲解“房、爬”,注意半藏半露,重点指导“爪”和“户字头”的书写。.
(3)学生练写“房、爬”,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挣断尾巴
↗小鱼 拨水
21.小壁虎借尾巴 借尾巴→老牛 赶蝇子 各有
↘ 燕子 掌握方向 各的作用
长出新尾巴 (再生)
教学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从文章的体裁来看,主要是一篇运用图学文的童话故事。文章中,主要通过描写小壁虎为了借一条尾巴艰难的爬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讲述它向小鱼、老牛、燕子不同种类的动物借尾巴的经过,采用动物之间对话的方式,富有趣味的告诉同学们,如果小壁虎的尾巴不小心弄断了,是可以再生的。以及小鱼、老牛、燕子尾巴的各自用处是什么。整篇课文相对较为简单、易懂。在教学中,主要是采用朗读、角色扮演、主动交流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地让学生去朗读、去积极思考、去主动表达、去尝试表演。
本次课程,我虽然坚持学生为主体,但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不可能完全放手让他们自己学。所以,还需要老师的带领和指导。对于文中情节反复的部分,应该先扶后放。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如何去教,如何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来把控课堂走向,是非常关键的。对于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如何设置,需要在充分了解学情明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提出,使学生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中,结合已有的经验,多加思考能够够得到,学生才会有想要去主动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