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教学设计:奇妙的对联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一教学设计:奇妙的对联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8-25 19:4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
教材概述
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是一种特殊的艺 ( http: / / www.21cnjy.com )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联是非常有意思的,教师要教出兴趣,学生要学出兴趣。教学要注重在“奇妙”两字上,体味汉字的奇妙,中国人思维的灵性,不要把对联讲得干干巴巴、枯燥无味。本单元注重平时的积累,注重与经典古诗文的联系,尤其是在名联欣赏中,要求学生联系所学过的古诗文去理解,本单元教学强调搜集对联,尤其是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活”的对联。要求学生搜集对联,教师自己必须先搜集一些奇联妙对,对本单元中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可以要求学生背下来。学习的重点是积累有关对联知识,学习的难点是学习欣赏对联。
三维目标
1.了解对联的常识。
2.收集和积累对联。
3.学习欣赏对联。
4.尝试对简单的对子。
导语设计
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同学们从这副对联里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缺衣少食)——原来对联竟有如此神奇的妙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对联》。
文本解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的常识。
明确:①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②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③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1.师生共同赏析所学过的古诗文中的名联。(学生展示各自搜集的名联)如:
敏而好学;乐以忘忧。(联出《论语·公冶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联出杜甫《望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联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联出王之涣《登鹳雀楼》)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第37回)
2.学生自由赏析课本上的名联。(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赏析课外名联:
1.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童子和桐子读音相同,落与乐亦是)
2.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3.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
赏析:(一)每副对联都分上下联,上下两联字数相同,且断句也有规可循。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二)每副对联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平声字。如“海”为仄声字,“德”为仄声字;“江”为平声字,“缘”为平声字。因此,每副对联读起来都显得音调和谐,声律相对,平仄相协调。(三)两副对联相对的词语,不但位置相同,而且词性相对。第一联“生意兴隆”对“财源茂盛”,主谓短语对主谓短语;“通”对“达”,动词对动词,“四海”对“三江”,数词对数词,地理名词对地理名词。第二联“唐宋君王”对“琼崖人士”,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非寡德”与“有奇缘”,其中“非”对“有”,动词对动词,“寡德”对“奇缘”,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由此可知,对联是要讲究对仗的。对仗是对联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对联的审美所在。(四)对联除了“对”之外,还必须“联”。如果对联的上下联写的不是两个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应、贯通、呼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学生读出的这两副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形式上也相互联系。“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此联是祝颂吉祥语,企盼来年生意顺利,财源滚滚,日进万金。上下联内容相互照应,相互强调。“唐宋君王非寡德,琼崖人士有奇缘”。此联意思是:这些气节学识都很高的人杰被流放到海南岛,并不是唐代和宋代的统治者缺少德行,而是与海南岛的一种缘分,要不然我们怎么结交得了这样的大人物呢!同时,这两副对联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停顿换气的地方也很明显。
尝试写简单的对联:(明确写法:1.绝对,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般指只有一个好的出句或对句,而缺少另外和它对仗的一句。2.要注意对仗、平仄、词性等规律。3.注意逻辑)
①天——(地) 风——(雨) 海——(山) 新——(旧)
南北——(东西) 千山——(万水) 千山秀——(万水清)
庆贺——(恭喜) 枝头——(花丛)
②上联:处处风光好;(家家喜气浓)
上联:鸟儿枝头落;(蝴蝶花中飞)
上联: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课堂小结
在华夏五千年的文化中,对联是一种凝缩的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艺术品类。它发源于秦汉,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对联的种类很多,主要的有: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等。在众多的文学品类中,对联与格律诗有着极其相近的特征,那就是都以最精巧的语言和明显的节奏韵律,集中地反映人们的生活和抒发感情。其实,一副好的对联,就是一首好诗。
关于“对联欣赏”
1.欣赏以下名联:
(1)博学于文;行己有耻。(陈澧题钟山书院联)
(2)得英才而教育;以山水为性情。(信江书院联)
(3)学者当以天下国家为己任;我能拔尔抑塞磊落之奇才。(张百熙题京师大学堂联)
(4)何事关心,二月杏花八月桂;是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玉屏书院)
(5)汇人间群书博览者,何其好也;集天下英才教育之,不亦乐乎。(船山学社)
(6)理本精深,看阶前双水合流,寻到源头方悟澈;学无止境,想宇后孤峰独秀,登来巅顶莫辞劳。(桂山书院)
2.(1)韩潮学派百川会;公起文章八代衰。(衡阳韩文公祠联,韩愈)
(2)门前学种先生柳;岭上长留处士坟。(唐陶山题九江陶渊明祠联,陶渊明)
(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采石矶太白楼联,李白)
(4)枫叶四泣秋,枨触天涯千滴泪;浔阳千尺水,句留江上别离情。(九江白太傅祠联,白居易)
3.(1)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山西霍县韩信祠联,韩信)
(2)千秋冤案莫须有;百战忠魂归去来。(吴云樵题汤阴县岳飞墓,岳飞)
4.(1)白云黄鹤传千古;汉水长江会一楼。(贺捷题武昌黄鹤楼联)
(2)铁板铜琶,大江东去;月明星稀,乌鹊南飞。(黄州赤壁联)
(3)村舍俨然,笑渔人迷不得路;水源宛在,偕太守常来问津。(曾昭寅题桃花源联)
(4)江枫渔火,胜地重来,与国清寺并起宗风,依旧钟声闻夜半;木屐桦冠,仰天狂笑,有寒山集独参妙谛,长留诗句在吴中。(苏州寒山寺联)
关于“对联作法”
1.绝对,一般指只有一个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出句或对句,而缺少另外和它对仗的一句。绝对也必须存在着对应的逻辑事物,才能对出。纪昀曾煞费苦心也没能对出其妻所出的绝对“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后来有人为增加此联的难度和情趣,又在句首添一“明”字,遂使之成为历经二百余年而未获佳偶的名副其实的绝对。1984年两位澳门楹联学会会员联合悬奖六千港元,为绝对求偶,尽管应征踊跃,但未发现匹配的妙对。获“鼓励奖”的有:“直臣罹铁网,官官子直令狐绹”“德门传礼记,篇篇敬德尉迟恭”等。“今世进士,尽是近视”中“今世”“进士”“尽是”“近视”都为同音。沈善增对下联:“往时王室,枉使忘食。”意思是说过去时代的王室,白白地让他们耗费民脂民膏。
2.“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清代诗人宋湘所作,据说他在路过一个小镇时,在十字街的墙上题出上联:“一条大路通南北”。走后数日,仍无人能对,他便自己又对出了下联。作对联时,要注意对仗、平仄,书写与张贴时要按照传统和习惯去做。
关于“课外延伸”
古诗文妙联选:
敏而好学;乐以忘忧。(联出《论语·公冶长》)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联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联出杜甫《望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联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联出王之涣《登鹳雀楼》)
先生抱才终大用;男儿立身须自强。(上联出韩愈《寄卢仝》,下联出李颀《缓歌行》)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三国演义》第37回)
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水浒传》第29回)
关于对联的具体分类
《中国对联大辞典》把对联分为:白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文言联、短联、一字联、长联、名胜联、胜迹联、山水联、庙联、祠联、寺观联、庭宇联、廨宇联、衙署联、试院联、会馆联、学校联、戏台联、居室联、喜联、贺联、节日联、春联、婚联、寿联、祝联、自寿联、挽联、他挽联、自挽联、墓联、岁时联、干支联、元旦联、元宵联、端午联、七夕联、中秋联、重阳联、故事联、本事联、谐趣联、题赠联、格言联、行业联、商业联、杂题联、一般联、御题联、御联、应制联、时事联、文艺联、谜联、节气联、迎春联、述事联、抒情联、状景联、哲理联、评论联、装饰联、交际联、宣传联、会场联、广告联、游戏联、巧妙联、通用联、专用联等。
关于对联常识
楹 联
游览我国的名胜古迹,人们会在各种殿 ( http: / / www.21cnjy.com )堂庙宇和亭台楼阁的楹柱上看到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词句,这就是中国著名的楹联,又叫楹帖,俗称对联、对子。由于这些楹联写景状物生动贴切,抒情叙事寓意深远,往往给游客增添许多兴味。
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它起源于繁荣发达的唐诗之后,相传是由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首创的。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作“春联”。到了宋代,楹联已经盛行起来,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比如南宋学者朱熹不仅在自己的住所和读书处,而且在许多地方的府学、县学甚至个人住宅题联。他赠给漳州的一个读书人一副对联:
东墙倒,西墙倒,唯见家室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宋代还有个叫叶洪俞的文人,考中进士后,曾上书揭露官场腐败作风,上自宰相下至县官他都骂到了,文中句式相同,末尾都用“而已”二字,以表示他对腐败现象的鄙视,其中有“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宰相因此大怒,十年不肯提升他,为此他自题对联一副: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间。
明太祖朱元璋喜欢舞文弄墨,常常自作春联。一年除夕,他突然下令南京城家家户户门前必须挂一副春联,并且微服察访,看看有哪一户不挂。在他的带动下,明代题联之风更加盛行。清康熙、乾隆年间,这种风习达到极盛。凡遇大典,楹联如林。如康熙皇帝六十寿辰,从大内(今故宫)经西直门至西苑路,搭起许多牌楼坛宇,每座都挂着为他歌功颂德的楹联。
楹联内容大体分写景、言志、记事三类。一般来说,山水名胜之地,写景楹联居多;住宅书房之处,以言志楹联为主,目的是表达主人的某种志向或愿望;宫殿祠庙和牌楼坛宇之所,则以记事楹联为多,其中又多歌功颂德之词。焦山自然庵风光秀丽,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为之题联云:
山光扑面经新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明代东林党人曾在他们讲学的东林书院用一副对联表达其忧国忧民的心情: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至于记事楹联,或歌颂主人品格,或赞扬他的功绩,杭州岳飞庙前有一联云:
岳军振难撼威名,扫敌在指顾间,奉诏班师成遗恨;
秦贼施摧残毒计,加罪以莫须有,尽忠报国复何人!
楹联的写法,格式繁多,主要有叠字、集句、问答、变音等。叠字格如苏州网师园一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集句格是集前人诗词文赋之句成联,如扬州平山堂楹联:
衔远山,吞长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送夕阳,迎素月,当春夏之交草木际天。
上联前两句,为范仲淹《岳阳楼记》句,后一句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欧阳修《醉翁亭记》句;下联前两句,为王禹偁《黄冈竹楼记》句,后一句为苏轼《放鹤亭记》句。问答格或上联问下联答,或上下两联皆问,或上下两联中各有问答,湖南岳阳楼有一联甚妙: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变音格是利用汉字多音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一联中的音调变化,如秦皇岛市姜女庙对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上联三、六、八字读cháo,四、五、七、九字读zhāo;下联三、六、八字读zhǎng,四、五、七、九字读cháng。
楹联的字数,向无一定,从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字到几百字的都有。但以七字至十五字的居多。清代以来兴长联之风,最长的当数四川江津县城楼现存的一副长联,多达1 612字。现存著名长联是孙髯翁为昆明大观楼写的,共182字。
(选自《祖国文化》,人民日报出版社1984年版)
春晚灯谜
横批一:盛景争春
(1)三海九门京华迎奥运(北京)一江两岸世博靓申城(上海)
(2)朝天门喜迎天下客(重庆)塘沽港笑纳万国风(天津)
(3)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吉林)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辽宁)
(4)雪域春秋扎西德勒(西藏)天山南北乌鲁木齐(新疆)
横批二:世间同春
(5)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东)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广西)
(6)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东)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山西)
(7)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湖南)两千里赤壁览黄鹤风流(湖北)
(8)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北)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河南)
横批三:联袂贺春
(9)苗寨黔山黄果树酒香赤水(贵州)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四川)
(10)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浙江)登虎丘塔论天下园林(江苏)
(11)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内蒙古)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黑龙江)
(12)红黄蓝白黑五珍献瑞(宁夏)字史酒医诗诸圣流芳(陕西)
横批四:欢歌迎春
(13)水泽源流江河糊海(青海)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甘肃)
(14)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云南)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海南)
(15)黄山为九州增色(安徽)瓷器与中国同名(江西)
(16)荆花吐艳香江瑞(香港)莲蕊临风镜海清(澳门)
(17)品铁观音香飘两岸(福建)拜妈祖庙情系一家(台湾)
横批五:盛世大联欢
(18)上联:上下五千年太平盛世欣今日听钟乐和鸣八方共饮复兴酒
下联:纵横九万里锦绣中华创未来看龙狮劲舞四海同吟发展歌
电影《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对子
1.对穿肠:一乡二里共三夫子不识四书五经六义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胆
唐伯虎:十室九贫凑得八两七钱六分五毫四厘尤且三心两意一等下流
2.对穿肠:画图里,龙不吟虎不啸,小小书僮可笑可笑
唐伯虎:棋盘内,车无轮马无缰,叫声将军提防提防
3.对穿肠: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洽洽
唐伯虎:雨雨风风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
4.对穿肠: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
唐伯虎: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