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 第4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军神》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军神》第一课时作为一篇记叙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战争年代拒绝使用麻醉剂完成眼部手术的故事,展现了他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这篇课文旨在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向学生传递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引导他们学习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还要深入剖析课文背后的深层含义,让学生体会到刘伯承将军的精神品质对自己成长的启示和影响。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正在逐步成熟。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初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然而,对于深层次的主题思想和精神品质,他们可能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对于英雄人物和感人事迹往往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他们学习《军神》第一课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和体会刘伯承将军的精神品质。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
2.能够理解刘伯承将军在手术过程中拒绝使用麻醉剂所展现的坚强意志和英勇精神。 ★★★
3.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包括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精神的体现。
难点:深入体会刘伯承将军的精神品质。
核心问题 从文中找出对沃克医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他的心理变化。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学生自由交流。 生答:“军人在我心中是勇敢无畏的。他们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愿意随时挺身而出,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生答:“我认为军人是纪律严明的。他们严格遵守军队的规章制度,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战斗力,这让我非常敬佩。” 生答:“军人在我心中是充满荣誉感的。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种荣誉感和使命感让我深受感动。” 教师提问:在你们心中,军人是怎样的? 这个问题不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军人的品质、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拓宽了他们的视野。同时,这个问题为后续的课文内容教学做了铺垫,使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研读文本 1.生质疑:谁是军神?为什么称他为军神? 学生自由读课文 2.(1)生答:刘伯承; 沃克医生。 (2)生答:因为刘伯承不打麻醉剂做眼球割除手术,还数出了手术一共七十二刀。 (3)生答:这篇课文讲了刘伯承同志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进行眼球割除手术的事。在手术过程中,他因惊人的表现而被医生高度称赞为军神。 (1)生答:事情发展的顺序。 (2)生答:按照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顺序划分。 (3)生答:第一部分为课文的1-15段,第二部分为16-17段,第三部分为18-26段。 (1)生读词语,等教师纠正字音后全班齐读词语。 (2)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后学生再进行练写。 (1)学生边读边画。 (2)生读句子。 学生自由交流。 (4)师生总结: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知道:①刘伯承受重伤;②刘伯承做右眼眼球摘除手术,但拒绝使用麻醉剂;③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5)生质疑;刘伯承为什么要说自己叫刘大川? 生质疑: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刘伯承是川中名将,他一开始为什么说自己是邮局职员? 生质疑:刘伯承为什么说自己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6)生自由默读课件内容:1915年袁世凯称帝,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1915年12月25日,护国运动爆发。1916年3月中旬,为支持云南护国军在川南战斗,24岁的刘伯承率领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攻克丰都城。战斗中,刘伯承连中两弹,一弹擦伤颅顶,一弹从右太阳穴射入,透右眼而出。由于缺医少药,加上经此一役后各地都在悬赏追捕护国军将士,刘伯承在年底才几经辗转,来到重庆临江门外德国医生沃克开的诊所。 6.(1)生答:心中油然生出敬佩之情。 生分角色朗读。 7.学生边看边圏。 生答: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由开始的冷淡变成愣住、惊疑、目光柔和、生气、再一次愣住、口吃,还感受到刘伯承的从容镇定。 师:看到《军神》这个题目,你的脑海中有什么疑问?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答疑解惑。 (1)谁是军神呢?谁称他为军神? (2)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3)谁能用自己的话把刚刚的问题串起来,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1)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一般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把课文分为起因、经过、结果三部分。这篇课文是围绕沃克医生为刘伯承做眼球割除手术来写的,全文还可以怎么分? (3)请同学们按“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分法,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 4.(1)师:检查词语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指名学生读,教师相机正音,学生齐读。 (2)指导学生正确书写“龄”“衷”和“慈”三个字。 5.朗读对话,体会从容镇定。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对话。 (2)指名学生读画线的句子。 (3)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到了什么信息? (4)师生总结: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知道:①刘伯承受重伤;②刘伯承做右眼眼球摘除手术,但拒绝使用麻醉剂;③刘伯承拒绝使用麻醉剂的原因。 (5)师:这是大家通过对话读到的信息,有没有读不懂的地方?(指名学生说) (6)师:这些问题文中没有给答案,需要我们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去找到答案。 6.教师引导:因为当时护国军将士遭到追捕,刘伯承在不知道沃克医生是敌是友的情况下,只能隐瞒姓名和身份。 (1)此时此刻,你心中对军神刘伯承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2)请大家带着这种敬佩之情,同桌分角色读一读他们的对话。 7.教师引导:要想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除了语言描写,我们还要关注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第一部分(第1~15自然段),一边看一边圈出描写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动作和神态的句子。 指名学生读圈出的词语。 从对他们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 1.当教师引导学生针对《军神》这个题目提出疑问,并鼓励他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自由朗读课文时,这个教学环节发挥了多重作用。它首先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主动探索课文内容。其次,通过朗读,学生不仅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在专注于文本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从而增强朗读的流畅性和准确性。这个环节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促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主动和独立。 2.答疑解惑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还能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梳理文章的脉络。在《军神》一课的答疑解惑环节中,学生提出了关于“军神”身份的疑问,以及沃克医生为何如此称呼刘伯承的原因。通过教师的解答和引导,学生能够逐渐明确文章的主角是刘伯承,并且理解到他因为展现出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而被沃克医生赞誉为“军神”。此外,学生还被鼓励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整篇文章的内容,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核心要义。因此,答疑解惑环节的好处在于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升理解能力,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组织结构和写作顺序,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文章内容。首先,学生被要求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这鼓励他们主动分析文章结构,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课文按“起因、经过、结果”进行划分,并特别关注沃克医生为刘伯承做眼球割除手术这一核心事件,这有助于学生清晰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最后,学生被要求按照“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顺序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这种划分方式不仅符合文章的逻辑顺序,还有助于他们深入体会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和沃克医生的评价。 4.通过检查学生的词语预习情况,不仅确保了学生对新词语的掌握,还通过指名读和齐读的方式,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和发音准确性。同时,教师针对“龄”“衷”和“慈”等关键字的正确书写进行指导,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书写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和习惯。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更促进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互动交流,为后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6.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动与交流,还让他们通过朗读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刘伯承的英勇与智慧。整个环节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刘伯承的敬佩之情,还提升了他们的朗读技能和合作学习能力,实现了情感教育与语言技能培养的双赢。 7.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本,通过关注刘伯承和沃克医生的动作与神态描写,来感受他们的人物形象。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圈出关键描写,并在朗读中体会人物语言的语气和语调。随后,教师提问学生从这些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鼓励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体悟。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人物性格和情感的理解。
三、总结 生读课文。 教师:既然我们感受到沃克医生态度的变化,让我们再一次分角色朗读,读出态度来结束这堂课吧! 分角色朗读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声音的表达来进一步巩固对沃克医生态度变化的理解。这一环节不仅是对学生之前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他们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朗读中,能够更深入地感受沃克医生态度的转变,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人物性格和课文主旨。同时,这也是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在朗读中展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增强自信,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学习。
作业设计 1.书写本课生字;2.抄写本课词语;3.思考:(1)课文两次写沃克医生愣住了,他因什么而愣住了?(2)沃克医生蓝色的眼睛里闪出一丝惊疑,他惊疑什么?(3)沃克医生是怎么发现刘伯承是军人的?
板书设计 军神 身受重伤,急需手术 从容镇定,医生怀疑
教学反思 《军神》这篇课文,如同一部扣人心弦的史诗,向我们展示了刘伯承将军的坚韧不拔和钢铁般的意志。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沉浸在课文的情感之中,努力引导学生感受那份令人震撼的力量。 学习故事背景时,我像是一位导游,带着学生们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学生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渴望,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了解这位军神的故事。 在朗读环节中,我引导学生们深入文本,关注人物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他们分角色朗读着,仿佛成为了课文中的主人公,亲身经历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程。通过朗读,他们不仅体会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还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文的主旨和内涵。在同桌分角色朗读时,学生们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彼此之间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导致后续环节未能充分展开,这让我深感遗憾。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可能与我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有关,我需要进一步反思和改进。 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我决定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展开和深入。同时,我也会尝试引入更多的评价方式,如学生互评、学生自我评价等,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我相信,在不断的反思和改进中,我的教学水平会得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也会更加高效和愉快。 《军神》第一课时的教学虽然告一段落,但我的教学之路仍在继续。我将带着这份反思和收获,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而努力。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和我的学生们一定会在知识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共同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