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级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语文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一个被称为“辛普森悖论”的统计学问题:同样的数字可以传达两个完全不同的真相。
2000年到2012年,调整通胀因素后的美国工资中位数上升了0.9%。这似乎是一个好消息。不过,在同一时期,高中辍学生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7.9%,高中毕业生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4.7%,大学生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7.6%,至少拥有一个学位的群体的工资中位数下降了1.2%。简单地说,美国每个经济群体的工资都下降了,但总体平均数却出现了上升。这就是它被称为悖论的原因。
辛普森悖论的关键是识别群体和子群体的差异。
你是否认为这些子群体(高中辍学生、大学生等)在不同时期是固定的?事实并非如此:如今,美国工人中大学毕业生的比例提高了。换句话说,同2000年相比,工资最高的子群体相对于工资最低的子群体变大了。所以,虽然大学毕业生的工资中位数出现了下降,但是他们人数的增长拉高了整体工资。
大多数人从未听说过辛普森悖论,而且缺乏统计学培训,不知道两个如此矛盾的真相能够同时成立。因此,他们会相信他们听到的版本。如果他们同时听到两个版本,他们可能会完全失去对于统计量的信心。
在国家经济健康的理解上,没有比国内生产总值更加被人密切关注的指标了。在大众看来,如果国内生产总值上升,我们认为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也会上升。如果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我们会宣布经济衰退,并且削减重要支出。国内生产总值影响着我们所有人。
2015年,爱尔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6%。对于这个欧元区小国来说,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是7.6%,中国是6.9%。欧元区的平均增长率是微不足道的1.7%。爱尔兰是如何取得这个成绩的呢?
遗憾的是,国内生产总值的激增和爱尔兰人几乎没有关系。这不是他们创造的,他们也不会获得太大的利益。由于税收原因,一些国外公司宝贵的资产被转移到了爱尔兰。目前,超过700家美国公司的官方总部设在爱尔兰。2015年,3000亿欧元的生产资本流向了爱尔兰。官方出口数据从2200亿欧元增长到了2950亿欧元,但导致这种惊人增长的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不是在爱尔兰生产的。大多数爱尔兰公民的收入没有受到影响。爱尔兰仍然是世界上人均债务第二多的国家。
爱尔兰是国内生产总值失真的一个极端案例。不过,这个指标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问题的。当科罗拉多的摩托车手摔断一条腿时,这对他是坏消息,但对国内生产总值却是好消息:他或他的保险商需要为救护车、医学治疗、医院床位、物理治疗甚至律师和新的摩托车付款。他的不幸意味着经济活动的增长,这将提高国内生产总值。类似地,如果原始雨林被砍伐并被制成木材,或者地震导致新的建设,国内生产总值也会增长。如果汽车制造商发明了一款价格更低、更加高效的汽车,汽车和燃料支出可能都会下降,导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当科技改变我们的活动和我们重视的事情时,国内生产总值和人类福祉的差异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连续多年保持停滞。评论家认为,这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水平也处于停滞状态。不过,在这段时间里,我们的机器、沟通和医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我们获得了几乎无穷无尽的知识、音乐、电视、书籍、网络和游戏资源。我们在线听音乐,获取网络信息,寻找工作和伴侣,打造我们的人际网络,这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价值。不过,由于所有这些事情不需要花一分钱,因此这些价值大部分被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数字忽略了。共享汽车或共享育儿经历的应用程序可能会极大地提高你的生活质量,但它也可能减少打车和聘请保育员的支出,从而降低国内生产总值。
考虑到这个问题,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在2016年呼吁将免费服务纳入国内生产总值报告中。英国国家统计局被要求研究如何将共享经济纳入国内生产总值的估计之中。WhatsApp消息、谷歌地图和YouTube 视频真正价值的量化问题仍然有待解决。
对于统计量的操纵似乎很常见,如果政府部门的人拿出一组数字,我们谁会质疑它们呢?如果相互对立的智库向我们展示相互矛盾的数字,我们如何确定哪组数字代表了更大的真相呢?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取决于我们如何测量世界。我们一定不能失去对于数字的信任。我们需要更好地解读数字,并在误导者用数字真相对我们说谎时要求他们承担责任。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辛普森悖论”,一个国家各个群体平均工资都在下降,而这个国家整体的工资水平却有可能上升。
B.通过低税收政策吸引外国公司投资本国,可以快速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但不一定能真正提高公民的收入水平。
C.爱尔兰吸引了巨额的欧美资本投资本国,促进了本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巨额的债务。
D.政府部门操纵统计量,用真实的数字误导公众,往往不会被质疑且不需承担说谎的责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个看起来互相矛盾的统计结果有可能都是正确的,即使它的真实性连没学过统计学的大多数人也怀疑。
B.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发生了重大灾害或事故,这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一定会下降,反而有可能上升。
C.一个发达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没有增长,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也处于停滞状态。
D.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带来巨大的价值,会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提升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3.下列选项,不能用“辛普森悖论”来解释的一项是(3分)
A.当一个头发长度超过男性平均值的男人走进酒吧时,酒吧里的人的头发长度平均值却下降了。
B.某企业今年7月的营收总额同比增长了10%,利润额增长了8.6%,而利润率却下降了5.3%。
C.篮球比赛中,甲球员与乙球员相比,2分球和3分球的命中率都更高,但总命中率却比乙球员低。
D.田忌赛马:田忌的三匹马整体实力不如齐威王的三匹马,但在孙膑的指点下以二比一赢得了比赛。
4.请简要概括中国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呼吁“将免费服务纳入国内生产总值报告中”的理由。(4分)
5.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各类统计数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头刘满囤
秦兆阳
老头子刘满囤有个好儿子和好儿媳妇,儿子名叫刘大杠,媳妇名叫王兰英。两人结了婚,分得了十二亩好麦苗地。
开春过后,天气好像比往年暖和得更快。满囤老头子现在不在家里待着了,看着男女青壮年的拨工大队排成排在地里,唧唧嘎嘎说说笑笑,一个个都通红着脸……看着看着,老头儿就上了做活儿的瘾啦。
他瞅着儿子媳妇两口子单独在地里拾掇什么时,就忍不住背着家伙想去帮忙,老远的看见小两口干着活儿又说又笑,心里挺高兴,可是儿子一看见他来了,就楞声楞气地嚷道:“你来干吗 还用得着你干活吗 忙家去歇着吧!”他讨了个扫兴,把手里的家伙一扔,嘟囔几句,撅着胡子往回走。
麦收的时候,全村忙得像打仗似的,儿子媳妇更忙的连吃饭的空儿也没有,只有老头一个人闲着没事干。
这一天,儿子媳妇在门外场里头铡麦个儿,男的掌铡刀,女的递麦个,两人都要强,一个铡的快,一个递的快,累的媳妇那白布小褂儿都汗的贴了肉,还不住吃吃的笑。
这时老头正在院里闲的闷的慌,想起了十二亩地的麦子个儿什么时候铡的完 又怕天下雨把麦穗儿弄腐了,就又想起要帮他小两口的忙,不声不响的走出寨篱门来,从场边上抱起个麦子个儿就往儿子那边走去,因为被麦秸垛隔着的,谁也看不见谁,正好儿子媳妇跑着转了过来,跟他撞了个满怀,差点把老头碰倒,老头说:“你们这是干吗 ”儿子红着脸说:“忙活吆!”老头说:“俺帮帮你们。”儿子大声说:“你又上了做活的瘾啦 快去歇着你的吧!”这回老头子的气可再也忍不住了,把腰一叉,骂道:“我把你个没良心的! 这说的什么话呀 这日子就算你们挣下来的,可也有做老的一份呀,也兴老的插插手不 ”还是媳妇懂事,尽说好的,才把他哄的家去了。
当天吃晚饭时,老头想起白天的事,说道:“嗯,我是个好心,怕你俩累坏了,想去帮帮,你是那样对老的说话呀 ……”儿子又大声说:“你怕把俺们累坏了,俺们就不怕把你累坏了 这么个忙时候,把你累坏了怎么着哎 ”这几句话倒是好话,可是因为怕他听不见,说的嗓门粗一点。媳妇马上对丈夫瞪了一眼,小声说:“你别这么粗门大嗓的对他说话,叫他不痛快。”又转过脸来和善的对老头说:“爹! 你这么大年纪啦,还是待在家里看门吧。”老头听了儿子的话又不受听,心里就有气,又没听清媳妇跟儿子咕咕些什么,以为媳妇也嫌他了,撅着山羊胡子不声不响的吃完了饭,把碗一撂,到屋里去摸索着拿了一件破棉袄一床被,夹着走了出来。 儿子问他到哪里去 他叨叨道:“我到哪里去 我是生就的贱骨头,到场里挨冻去!”媳妇连忙站起来,抢过那床被子去,柔声说:“爹!别去看场啦!这年头谁家也有几亩麦子,自个还弄不过来,谁还偷咱的 并且这世道也不同往常啦!”可是老头一把又把被子夺了过去,撅着胡子,不言不语的就到场里去了。
出了寨篱门就是场,捆得一般大的麦个儿和已经铡了的麦茎子堆成了几座大金山,虽然天已黑了,老头子却还觉得满场子金光灿烂。
他爬到金山上,把棉袄被子放下,把鞋一脱,坐下抽起烟来,他心里又觉着喜欢,喜欢自己有这么几座金山;又觉着气闷,气闷儿子媳妇别扭;就不知不觉的自言自语起来,起先是在心里说,后来就叨叨出声音来了:“人老啦,不中用啦,讨人嫌啦! 光会吃闲饭啦,光会看场啦! 这场我要不看,你们就不管,你们就不心疼这麦子,要是叫人家偷了,看你……哼,俺家什么时候收过这些麦子呀!……这如今是你们的世界啦!该你们享福啦! 俺老废物是多余的啦!……”说着说着,就迷迷糊糊起来,不觉一头倒在金山上,睡着啦。
一觉醒来时,只见身上被子棉袄盖得好好的(也不想想是谁给盖上的),又见天已大明,回头一看,自家那寨篱门还是关着的。他就掀起了被子,去把寨篱门抬开了,看见大门还关得严严的,心里就火了,嘴里叨叨着:“什么时候了,两口子还睡懒觉 还不下地 ”三步两步冲到门跟前,“通”的一脚! 不想那门没插上,用力太猛,一跤摔进门里,半天爬不起来,就躺在地下哼哼起来。
过了一会,媳妇回来把他扶进屋里,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不好意思说,却问道:“你们什么时候下地的 ”媳妇高兴的说:“爹!对你说,俺们这个拨工组跟三元他们那个拨工组比赛割麦子,看谁割的多割的快,所以俺们半夜就起来了,到场里见你没盖被就睡着了,俺们给你盖上被,就下了地……这会俺是回来做饭的。”
老头躺下了,媳妇一面在外间屋里烧火,一面大着声音告诉他:大杠割麦子怎么壮,怎么跟人家打赌比赛,怎么全拨工组的人们都掉在后边了,怎么还割的干净,不丢麦穗子……一会,给他端进一大碗烫烫的面汤来,说:“爹! 趁热的吃吧! 吃了发发汗就舒服了。”满囤老头子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汤,一口气喝完了,觉得心里暖和,全身果然出了阵大汗,又轻松又痛快。媳妇又给他把被子盖的好好的,叫他再睡一觉,并且对他说:“今日你摔了跤的事回头别跟大杠说,叫他知道了,往后该连门也不叫你出了。这些日子他不叫你干活儿,是怕累着你,是向着你哩……”
老头子心想:“咳!真是,儿子是好儿子,媳妇是好媳妇,俺总算是有福的……” (有删改) [注]文本写于 1948年,反映解放区农村土改运动时期的新生活。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品开头交代“天气好像比往年暖和得更快”,一方面是写实,交代天气状况,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分到土地之后的心理感受。
B.老汉看到儿子媳妇在地里拾掇什么,为了过把瘾,想去帮忙,但是儿子不领情,老汉讨了个扫兴,只能悻悻离开,心有不甘。
C.老汉想起十二亩地的麦子个儿要铡,怕天下雨麦子腐了,主动来帮忙,一方面是担心累坏了儿子和媳妇,另一方面也是想过把瘾。
D.老汉抱着被子看场,看着金灿灿的麦子,爬到金山上,内心非常高兴,但是一想到儿子和媳妇就别扭,非常生气,并发起了牢骚。
7.下列对文本加点词语所反映的心理活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声说”反映了儿子小两口联手干活又把老头撞了之后的羞愧和不满。
B.“又大声说”反映了儿子怕父亲年纪大了听不清而故意提高音量的关爱心理。
C.“小声说”反映了媳妇怕父亲生气而责备丈夫,又怕丈夫生气的周全心理。
D.“柔声说”反映了媳妇害怕父亲因为生气而真去看场挨冻的孝顺心理。
8.误解是小说中常用的一种手法,请找出本文中的误解内容并分析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形象特点。 (4分)
9.刘满囤、儿子和媳妇在小说环境构成中有着怎样的作用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本题共5小题,共20分)
材料一: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或问:秦始皇帝焚诗书以愚天下,天下其可愚乎?对曰:天下不可愚也。始皇之愚天下,是自愚也,愚其子也,非愚天下也。其焚诗书,非焚诗书也,焚其国也。使始皇既焚诗书矣,则今六籍非诗书乎?彼散为寒灰者,特枯竹耳,至若经之所以为经,固有不因简策而存者矣。况夫出于屋壁,传于老生,杂出于名山。神物之所守护,固自若也。其有为秦焚亡者,几何语哉?诗书既焚矣,而秦之纪纲,日以隳败。天下豪俊,圜睨并起,皆知拟神器、逐走鹿,其有为焚书而愚者几何人哉?诗书不可焚也,始皇焚之,天下不可愚也,始皇愚之。徒使帝王之道不渐诸心,仁义之言不历诸耳,计能远筑长城以捍边鄙,而不知荆卿匕首接于肘腋,博浪之椎近起于属车之下,是非自愚乎?始皇既没,胡亥嗣世,自幽深宫,不分马鹿之异,阎乐之祸已侵肌骨,而犹不自知,是非愚其子乎?亥之愚,赵高劫之;高之奸,子婴诛之。秦君、秦臣内相吞噬而国随以亡,虽有咸阳宫室,曾不足以供楚人三月之火,是非焚其国乎?自愚其身,又愚其子,又焚其国,此始皇所以取讥万世而不已也。天下其可愚乎?问者悚然曰:子言然,吾今乃知天下之不可愚,又知诗书之不为秦焚亡矣! 【南宋】范浚《对秦问》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如此A弗禁B则主势降乎C上D党与成乎E下F禁之G便
11.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私学,既可指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也可指人们自己私下里所学的知识。文中指的是前者。
B.博士,文中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彼散为寒灰者,特枯竹耳”的“特”意为“只,只是”,与《答司马谏议书》中“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的“特”相同。
D.“虽有咸阳宫室,曾不足以供楚人三月之火,是非焚其国乎”的“曾”字,可译成“竟然”,与“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的“曾”相同。
12.下列表述中,与文意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
A.李斯认为秦始皇既然已经统一了天下,就必须从思想上实施专制,否则君主的势力就会下降。
B.秦始皇焚书,除了医学农业方面的书,其余都焚烧了,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可以以官吏为师。
C.范浚认为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但他愚昧地不分鹿马、不辨是非,这都是秦始皇焚书导致的后果。
D.范浚认为秦始皇焚书,本意是愚弱天下,但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说明这一行为是秦自取灭亡。
13.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4分)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4分)
14.文中说秦始皇“其焚诗书,非焚诗书也”,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哭李商隐(其二)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①踠(wǎn):屈曲、弯曲的意思。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总评诗人一生,“虚负”与“万丈才”,“未曾开”与“一生襟抱”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跌宕。
B.颔联描写花儿凋残、鸟儿悲啼、竹死桐枯的悲凉画面,寄情于景,以景言情,极为感人。
C.颈联写良马因腿脚屈曲而没有遇到好主人,来比喻友人不遇明主,无法施展才能。
D.尾联想象奇特,诗人以告慰的语气劝说亡友,也是作者悲哀无极的心情的曲折表达。
16.这是一首情辞并茂的悼友诗,“哭中有誉,哭中寓愤”,请结合诗歌分析“誉”“愤”体现在哪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⑴在《过秦论》中,写出了秦始皇强大的军事威慑力使得北方的“胡人”不敢南下,勇士不敢动武来报复仇怨的句子是“ , ”。
⑵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的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 , ”。
⑶《燕歌行》中,“ , ”两句古今对比,李广勇猛善战,作风朴实,能善待部将,与士卒同甘共苦。而唐将只知寻欢作乐,不思报效国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最近,一部名为《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短剧火上热搜,这部剧之所以能够出圈,首先依赖于自媒体平台传播的便捷,同时,短剧借助拟人化的手法,让玉壶开口,以一个可爱女孩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更容易被年轻人接受。而“逃出”大英博物馆,又给人以无限遐想,可以说未播先热,另外,剧作虽然教化意义,却并未流于苍白的说教,而是以文物之间传递家书的形式,将家国情怀渲染开来,层层递进,润物无声。
历史是一面镜子,文物更是。文物照见古人的智慧、技艺,照见了他们往昔的生活。对我们来说,文物是传递情感的纽带,时刻提醒着我们戒骄戒躁,发愤图强。因此,文物保护 ① 。诚如大家所见,我们的专家们也一直致力于此。数十年如一日做着这份“枯燥”且“烦琐”的工作,但他们 ② ,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文物保护的,不在少数,老师将一生所学教给徒弟,老师退休了,徒弟顶上来,就这样,前后接力, ③ 。师徒有情,手中的文物亦有情。
文物保护的前提是什么?故宫博物馆前院长单霁翔曾经这样说:“文物在原地保护,才最有尊严,否则像孤魂野鬼,没有家,也没有根。”也就是说,只有文物回家了,才谈得上文物保护。漂流在外的文物,就像漂流在外的游子,他们渴望吹一吹故土的风,晒一晒故土的阳光,哪怕静静的等待故土的尘埃一颗一颗落下来也感到心满意足。
约有2.3万件中国文物被“邀请”到大英博物馆,他们委托小玉壶带回的家书,字字句句惹人落泪……
世上道路千万条,最幸福的一条,就是回家路。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加点处的“逃出”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约有2.3万件中国文物被“邀请”到大英博物馆。
B.其中“龙娃子”让广大网友直呼心疼——累了困了,往头上浇一瓶水;中暑呕吐,又跨上摩托一溜烟骑走。
C.如果你是“未经登记”的陌生人,你是无法进入到我们实验室的。
D.“上得了国际舞台,入得了百姓生活。”冬奥场馆的赛后运营业态更为丰富,为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更多新路径。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他们想感受故土的风和阳光,哪怕静静地等待故土的尘埃落下来也心满意足”,语意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这趟开往太行山深处的绿皮慢火车,时速不到45公里,大约10分钟就停靠一次,貌似与追求高速度、高效率的“高铁时代”格格不入 。①但在山高路险的偏远山区,却是当地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这趟火车每逢村庄必作停靠,②又允许乘客先上车后买票,③所以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之为“铁公交”。村民只要花费很少的钱,就可以把大山里的蔬果、家禽等运到大山外的集市,④既开阔了眼界,又增加了收入。
慢火车所经之处山清水秀,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孔庄本是一座默默无闻的小村庄,以前很少人知道。慢火车开通后,乘车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⑤由于高涨的旅游热使得外出务工青年纷纷回乡创业,推广农家乐,推销农产品……日子越过越红火。孔庄的变化仅仅是个缩影,沿途的上党、后寨等村子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⑥昔日闭塞的小村庄如今成了游人如织的网红景点。
这一抹悠然前行的绿色,将继续把“人民铁路为人民”的不变情怀,书写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请找出来进行修改。可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义。(6分)
22.请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要求使用对偶或比喻的修辞手法。(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疏密有致”的布局与草书之美息息相关,是草书内在美学本质之一。书法家根据汉宇的笔画结构,在草书创作中恰当安排疏密关系,达到“疏”处可跑马、“密”处不透风的效果。只有在当“疏”处留白、简要,当“密”处紧凑、繁复,才能使草书作品具有奇妙的视觉张力与表现力。书法如此,万事亦然。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和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2级高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C (爱尔兰的巨额债务不是外国投资带来的)
2.D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错)
3.B (辛普森悖论的关键是识别群体和子群体的差异,B项没有群体和子群体之分,更谈不上之间的差异。A项酒吧里有男女两个子群体,C项是因为甲球员投了大量的3分球拉低了总命中率,D项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分三场比赛,即三个子群体。)
4.(4分)①科技进步(互联网、共享经济等)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价值,但其中一部分因不花钱而被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忽略。 ②互联网、共享经济减少了民众一些日常支出,从而降低了国内生产总值。(每点2分,大意对即可)
5.(6分)①当我们看到一组有利或不利的统计数字,要思考它是否代表了全部的真相;②两组或多组矛盾的统计数字(辛普森悖论)出现,它们可能传达了不同的真相,我们要分析悖论产生的原因,找出真相;③尽量掌握全面的数字——群体的和各子群体的,这样才能接近全部的真相,避免以偏概全;④既不能轻信和迷信数字,也不能失去对数字的信任,我们需要更好地解读数字。(每点2分,写出任意三点即可)
6.B(B.“儿子不领情”错,小说表现的是儿子对父亲的关爱,怕让父亲累坏了,并非不领情)
7.A(“羞愧和不满”错。儿子是怕父亲干活累坏了)
8.①儿子关心父亲,不让他下地,父亲帮儿子捧麦个儿,儿子让他回去,父亲误解;②老头误解了儿媳低声嘀咕,认为儿媳嫌弃他;③回家后误解儿子儿媳懒起床。④表现了父亲对儿子阻挠的不满,突出了父亲多疑、关心儿子、热爱劳动的特点。(每点1分,形象1分)
9.①刘满囤对土地有特殊的感情,因此分到了土地又唤醒了他对土地的热情,他代表了土改时期旧农民生存方式;②儿子儿媳是新时代的青年男女的代表,他们团结互助,热情奔放,热爱劳动,代表了青年一代在土改后的生活态度;③刘满囤和儿子儿媳之间的故事,又暗示着中国农民之间的特有的孝顺、敬老的家庭环境。(一点2分,共三点。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10.BDF
11.A(本文中的私学,指的是人们自己私下里所学的知识。)
12.B(秦始皇焚书,不包含医学、占卜、种植方面的书,选项表述不合文意。)
13(1)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百姓(民心)。(师:效法、学习;非:诽谤;黔首:百姓;句意1分)
(2)一个戍卒起事而宗庙毁灭,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作难:起事;隳:毁灭;为:被,句意1分)
14.(1)焚烧诗书,只能焚烧掉竹简,烧不掉其中的内容(知识、精神)。
(2)诗书有人珍藏传诵,受神灵守护,不可能消失。(一点2分,2点3分)
C(“因腿脚屈曲而没有遇到好主人”理解有误,颠倒了因果关系)
誉:①“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赞誉友人才华横溢且志向坚定;②以“凤鸟”“良马”“文曲星”为喻称颂友人品性高洁、富有才华;
愤:③“虚负”“未曾开”寓有深讽,通过写友人至死未能实现理想,表达作者对压制人才的黑暗现实的悲愤(谴责)(对世情的不平);④“良马足因无主踠”写朋友良才却未遇明主,表达作者对君主昏聩的愤怒。(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7.(1)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⑵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⑶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18.【答案】刻不容缓 甘之如饴 薪火相传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前文写文物具有记录历史、激励后人的重要作用,后文得出的结论应是文物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故可填“刻不容缓(至关重要/势在必行)”等。
刻不容缓: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至关重要:相当地重要,不可缺少。在要紧关头是不可缺少的,比喻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时的关键点。/势在必行:不能躲开或回避;从事情发展的趋势看,必须采取行动。
第二处,前文写文物保护工作“枯燥”“烦琐”,后文写专家们为文物修复奉献一生,中间内容应体现专家们的高尚精神,故可填“甘之如饴(无怨无悔)”等。
甘之如饴:指感到像吃糖那样甜。形容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无怨无悔:没有懊恼和怨恨。
第三处,前文写“老师退休了,徒弟顶上来”,此处对这种做法进行总结,故可填
代代相传(薪火相传)等。
代代相传:一代接一代地相继传下去。
薪火相传: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
19.【答案】C
【解析】文中“逃出”的引号表突出强调,提示读者短剧名称中的“逃出”二字引人遐想,是该剧广受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表示反语讽刺,大英博物馆内的众多文物本是被劫掠,倒卖过去的,此处却说“邀请”,表达了对强盗行径的讽刺、愤慨和对文物难以归来的痛心强调;
表示特定称谓,“龙娃子”是指句中人们关心的人;
C.表示强调,强调陌生人的情况是“未经登记”;
D.表示引用,“上得了国际舞台,入得了百姓生活”是引用的话,故选C。
20.【答案】①“渴望”,迫切地希望,殷切地盼望,比“想”更能表达文物对于归家的强烈期盼。②“吹一吹”“晒一晒”写出了文物归家后的具体行为动作,比“感受”更有画面感和温馨感。“一颗一颗”写出了故土的尘埃落下的画面,更能体现文物归家后内心的宁静与幸福。③原句为长句,语气舒缓,蕴含的感情更加深厚绵长,适合做段落的结尾。
(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21.③句式杂糅。去掉“之”(去掉“被”) ④语序不当。“开阔了眼界”与“增加了收入”互换位置 ⑤缺少主语。去掉“由于”。(每点2分)
22.示例1:搭乘绿皮慢火车,奔向红火新生活 示例2:“铁公交”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慢火车/铁公交1分,乡村振兴/乡村新生活1分,修辞1分,表达连贯1分)
审题说明:
【解读材料】整个材料围绕中国书法“疏密有致”的艺术之美展开。材料共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限制性)
①“疏密有致”的布局与草书之美息息相关,是草书内在美学本质之一。
首句点出布局与美是密不可分的,息息相关。强调是“内在美”。“内在美”就可以理解为精神美、意境美等更深层次的解读。
第二个层次(限制性)
②书法家根据汉宇的笔画结构,在草书创作中恰当安排疏密关系,达到“疏”处可跑马、”密”处不透风的效果。只有在当“疏”处留白、简要,当“密”处紧凑、繁复,才能使草书作品具有奇妙的视觉张力与表现力。
中间两个层次完成了核心概念解读。“疏”是留白、简要,“密”是紧凑、繁复。恰当安排疏密关系,达到“疏”处可跑马、”密”处不透风的效果,具有奇妙的视觉张力与表现力。分析得出这个层次再讲松紧的对立统一关系,也提醒考生要巧妙安排,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第三个层次(开放性)
③书法如此,万事亦然
这是提示句,也是我们获得的启示可拓展的方向。“疏密有致”的理论可以运用到书法以外的领域,提醒考生作文中要将书法“疏密有致”的艺术规律运用到人生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可以用“疏密有致”的理论探求艺术、生活、学习与为人处世的道理。例如我们写作中的详略得当,小说中的节奏安排,绘画中的虚实相生,苏州园林建筑中的疏密安排,工作中的劳逸结合,学习中快与慢的结合,与人交往关系亲疏的处理等。
第四个层次(文中有我)
④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和你的生活体验。
这是提醒考生,始终要抓住“疏密有致”的关系,举一反三,如何应对今天的快节奏生活,如何在繁多复杂的现实中游刃有余,如何将精力合理分配,有效使用,达到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效果。
参考立意
1.一张一弛,尽是艺术
2.疏密有致,从容人生
3.该紧就紧,该松就松
4.书法有疏密,人生当借鉴
5.紧要处需密,和缓处得疏
参考译文:
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丞相李斯冒死罪进言:古代天下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说话都是称引古人为害当今,矫饰虚言挠乱名实,人们只欣赏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指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当今皇帝已统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一切决定于至尊皇帝一人。可是私学却一起非议法令,教化人们一听说有命令下达,就各根据自己所学加以议论,入朝就在心里指责,出朝就去街巷谈议,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以求取名利,追求奇异说法以抬高自己,在民众当中带头制造谤言。象这样却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势就会下降,在下面朋党的势力就会形成。臣以为禁止这些是合适的。我请求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送到地方官那里去一起烧掉。有敢在一块儿谈议《诗》、《书》的处以死刑示众,借古非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以同罪论处。命令下达三十天仍不烧书的,处以脸上刺字的黥刑,处以城旦之刑四年,发配边疆,白天防寇,夜晚筑城。所不取缔的,是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诏说:“可以。”
有人问:秦始皇焚烧诗书来愚弱天下,天下怎么(难道)可以被愚弱呢?回答说:天下不可以被愚弱。秦始皇愚弱天下,这是愚弱自己,愚弱自己的儿子,不是愚弱天下。他焚烧诗书,不是焚烧诗书,是焚烧自己的国家。(假如)秦始皇焚烧了诗书,那么现在的六经就不是诗书了吗?那些散落成为寒灰的东西,只是枯毁的竹子罢了,至于经书之所以成为经书,本来就不是因为竹简而存在的。何况这些经书藏于孔壁之中,老儒生凭记忆诵录流传,藏在深山中。受神灵所守护的东西,本来就像这样。那些被秦焚烧的书,有多少呢?诗书被焚烧之后,秦的纲纪一天天毁坏。天下英雄豪杰,斜眼并起反抗,都想着争夺天下,那些因为焚书而被愚弱的人有多少呢?诗书不能够焚烧,秦始皇焚烧了,天下不可以被愚弱,秦始皇愚弱天下。假使帝王的道义不能在内心浸润,仁义的话不能在耳边响起,(却)计划在远处筑起长城来捍卫边境,却不知道荆轲的匕首已经接近了腋下,博浪的大椎已经在车下,这不是愚弱自己吗?秦始皇死了以后,胡亥继位,自幽于深宫之中,不能分辨马鹿的区别,阎乐之祸已经浸入骨髓,却还不自知,这不是愚弱自己的儿子吗?胡亥愚笨,赵高劫持他;赵高奸佞,子婴诛杀他。秦君、秦臣在内互相吞噬而国家灭亡,虽然有咸阳宫,却连让楚人火烧三个月都撑不够,这不是焚烧自己的国家吗?自己愚弱自己,又愚弱自己的儿子,又焚烧自己的国家,这是秦始皇被万世讥讽取笑而不停止的原因。天下难道可以被愚弱吗?问话的人惊悚地说:您说的对啊,我现在才知道天下是不可以被愚弱的,又知道了诗书是不能被秦焚烧的。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纸指定区域作答,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