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生物开学考试卷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一、选择题(20道,每道2.5分)
1. 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先生长期从事传染病及疫苗研究,是世界上首位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科学家。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原核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沙眼衣原体体内有多种细胞器
B. 支原体、衣原体等原核生物都含有细胞壁
C. 沙眼衣原体具有细胞膜、拟核、核糖体等结构
D. 沙眼衣原体和病毒具有相同的增殖方式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其体内没有多种细胞器,A错误;
B、支原体是原核生物,但没有细胞壁,B错误;
C、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拟核、核糖体等结构,C正确;
D、沙眼衣原体是原核细胞,其增殖方式为二分裂增殖,与病毒的增殖方式不同,D错误。
故选C。
2. 鱼香肉丝是一道特色名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鱼香肉丝中含有Ca、Fe、K等大量元素
B. 鱼香肉丝中的胡萝卜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C. 鱼香肉丝中的肉类和蔬菜(原材料)的细胞中,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相对含量不同
D. 鱼香肉丝已经煮熟,则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其是否含蛋白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1、蛋白质的每种特定的功能都取决于其特定的结构。蛋白质变性破坏的是空间结构,是不可逆的;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3、在组成细胞的元素中,根据其含量的多少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①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体总质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等;②微量元素:通常指生物生活所必需,但是需要量却很少的一些元素,如Fe、Mn、Zn、Cu、B、Mo等。
【详解】A、鱼香肉丝中Fe是微量元素,不是大量元素,A错误;
B、胡萝卜有颜色,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不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B错误;
C、鱼香肉丝的肉类和蔬菜细胞中的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相对含量不同,C正确;
D、高温导致的蛋白质变性改变的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变性后的蛋白质中肽键并没有断裂,因而还可以通过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D错误。
故选C。
3.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可以通过核孔
B. 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
C. RNA和核糖体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
D.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是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不同生物的核酸、核苷酸及碱基的情况
【详解】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RNA在细胞核中转录后可通过核孔到达细胞质中,A正确;
B、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B正确;
C、核糖体是由RNA和蛋白质构成,基本单位由20种氨基酸和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C错误;
D、生物的遗传物质大部分是DNA,还有少量的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故选C
4. 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这种手术缝合线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会破坏胶原蛋白的空间结构
B. 胶原蛋白可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
C.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胶原蛋白时需水浴加热
D. 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可以合成胶原蛋白
【答案】A
【解析】
【分析】氨基酸之间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连接在一起成为肽链,肽链经盘曲折叠变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
【详解】A、高温加热可破坏胶原蛋白空间结构,但不破坏肽键,A正确;
B、胶原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需要水解为氨基酸后才能被人体吸收,B错误;
C、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胶原蛋白时不需水浴加热,C错误;
D、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方式只能形成多肽,不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不能真正合成胶原蛋白,D错误。
故选A。
5.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 在电镜下观察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 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生物大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 一切生物的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结构有关
【答案】A
【解析】
【分析】细胞核的结构
1、核膜
(1)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
(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
(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4、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细胞核是细胞遗传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详解】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正确;
B、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裹的细胞核,也不含核膜、核仁和染色体,B错误;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允许部分mRNA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不允许DNA进入细胞质,C错误;
D、原核生物细胞中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
故选A。
6. 人体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它们在缩合的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 145和144 B. 145和145 C. 145和146 D. 146和145
【答案】D
【解析】
【分析】若有n个氨基酸分子缩合成m条肽链,则可形成(n-m)个肽键,脱去(n-m)个水分子。
【详解】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则氨基酸个数为145+1=146个,肽键的数目等于脱去的水分子数,即145,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 某蛋白质由3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下列关于蛋白质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了n个水分子
B. 该蛋白质中含有n个肽键
C. 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D. 合成该蛋白质至少需要21种氨基酸差别
【答案】C
【解析】
【分析】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详解】A、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了n-3个水分子,A错误;
B、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n-3个肽键,B错误;
C、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条数=3,C正确;
D、氨基酸的数目大约有21种,但是合成该蛋白质不一定是21种氨基酸,D错误。
故选C。
【点睛】
8. 下图为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中心体,只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B. ②表示线粒体,是所有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 ③表示叶绿体,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
D. ④表示粗面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①为中心体,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②为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③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④为内质网。
【详解】A、①是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内,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A错误;
B、②是线粒体,是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B错误;
C、③是叶绿体,植物根尖细胞没有叶绿体,C正确;
D、④上含有核糖体,为粗面内质网,附着于其上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D错误。
故选C。
9. 某植物能生长于盐碱地中,共根细胞液泡内的Na+浓度远高于细胞质基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植物根细胞液泡膜具有Na+载体
B. Na+进入根细胞的液泡需要消耗能量
C. 该植物根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高于环境土壤溶液的
D. Na+进入根细胞的液泡内不利于提高根细胞的吸水能力
【答案】D
【解析】
【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
【详解】A、该植物液泡内的Na+浓度远高于细胞质基质,据此可推测该细胞的液泡膜上有运输Na+的载体蛋白,A正确;
B、该细胞的液泡内的Na+浓度远高于细胞质基质,显然Na+进入根毛细胞的细胞液为逆浓度梯度转运,为主动运输过程,需要ATP提供能量,B正确;
C、某植物能在盐碱地中生活,说明该植物液泡溶液的渗透压高于环境土壤溶液,C正确;
D、Na+进入根细胞的液泡内可以提高液泡内的渗透压有利于提高根细胞的吸水能力,D错误。
故选D。
10. 葡萄糖和脂肪都可以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进行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的部分相关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酰CoA在线粒体内分解为CO2和H2O
B. 细胞呼吸是脂肪和糖类相互转化的枢纽
C. 脂肪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呼吸,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 细胞内ATP含量较多时脂肪酸的合成可能会增多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可知: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后,丙酮酸形成乙酰CoA,乙酰CoA可进一步分解为CO2和H2O,该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乙酰CoA可与脂肪酸相互转化,丙酮酸可与甘油相互转化,甘油和脂肪酸合成脂肪。
【详解】A、乙酰CoA分解为CO2和H2O为有氧呼吸的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A正确;
B、由图可知,细胞呼吸产生的乙酰CoA和丙酮酸可分别与脂肪酸和甘油相互转化,为脂肪的合成提供原料,而脂肪分解形成的甘油和脂肪酸也可分别转化为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因此细胞呼吸是脂肪和糖类相互转化的枢纽,B正确;
C、脂肪需要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并转化为糖类,才能参与细胞呼吸,糖类是细胞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C错误;
D、细胞内ATP含量较多时脂肪酸的合成可能会增多,从而使呼吸减弱,释放的能量减少,D正确。
故选C。
11. 如图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阶段A、B在线粒体中进行
B. 在阶段A,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C. 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催化利用NADH的酶
D. 缺氧情况下,阶段C受抑制,阶段A、B不受抑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阶段A为糖酵解过程,即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阶段B为柠檬酸循环,即有氧呼吸第二阶段;阶段C为电子传递链,即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图中物质①为二氧化碳,物质②为水。
【详解】A、阶段A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A错误;
B、在阶段A,葡萄糖中只有少量能量释放了出来,释放出的能量中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错误;
C、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催化利用NADH的酶,C正确;
D、缺氧情况下,有氧呼吸的阶段B、C受抑制,D错误。
故选C。
12. 下列关于 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过程不可能在人的红细胞中进行
B. ②过程可能不产生ATP
C. ②过程不可能消耗[H]
D. ②过程可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答案】C
【解析】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②过程为有氧呼吸或有酒精生成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人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也不会产生酒精,A正确;
B、②过程为有氧呼吸或有酒精生成的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如果是有氧呼吸则会产生ATP,但如果是无氧呼吸则不能产生ATP,B正确;
C、有氧呼吸的②过程可产生[H],而无氧呼吸的②过程却是消耗[H],C错误;
D、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他们的第一阶段均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如果②过程是有氧呼吸则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如果②过程是无氧呼吸则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D正确。
故选C。
13. 与有氧呼吸相比,下列关于无氧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在细胞内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B. 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物中可能有CO2
C. 有机物化学能转化ATP的效率高 D. 呼吸产物对生物自身生命活动有害
【答案】B
【解析】
【分析】1.有氧呼吸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
2.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
【详解】A、细胞在无氧或氧不足时,能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
B、无氧呼吸时,有机物不能彻底氧化分解,产物可能是乳酸或酒精和CO2,B正确;
C、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ATP的效率比有氧呼吸低,C错误;
D、无氧呼吸产物对生物自身生命活动不一定有害,如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对自身生命活动无伤害,D错误。
故选B。
14.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 )
A. NADPH 和ATP B. C 和C
C. 叶绿素和NADPH D. C 和多种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在暗反应阶段中,绿叶通过气孔从外界吸收进来的二氧化碳,不能直接被NADPH还原。它必须首先与植物体内的C5( 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这个过程叫做二氧化碳的固定。一个二氧化碳分子被一个C5分子固定以后,很快形成两个C3(一种三碳化合物)分子。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且被NADPH还原。随后,一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经过一系列变化,形成糖类;另些接受能量并被还原的C3则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变化,又形成C5从而使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持续地进行下去。
【详解】光合作用可以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的主要产物有氧气、NADPH和ATP,其中NADPH和ATP参与暗反应过程中的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5. 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①②表示相关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的发生需要在严格的黑暗条件下
B. CO2与①结合的过程需要特定酶的参与
C. CO2浓度增加在短时间内会加快②的生成
D. 从②到(CH2O)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
【答案】A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该图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该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ATP和[H],图中①为C5,②为C3。
【详解】A、暗反应在有光或无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A错误;
B、CO2与①C5的结合称为CO2的固定,该过程需要特定的酶参与,B正确;
C、CO2浓度增加在短时间内②的合成增加,而②的消耗不变,因此短时间内②的的含量会增多,C正确;
D、②C3的还原生成糖类有机物的过程中,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D正确。
故选A。
16. 如图是某同学画的有丝分裂后期的动物细胞图,图中共有几处明显的错误( )
A. 一处 B. 二处 C. 三处 D. 四处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同学画的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图,此时期的细胞有以下特点: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由于是动物细胞,动物细胞具有中心体,没有细胞壁,因此细胞膜会向内凹陷,而不会出现细胞板;细胞质在分裂时是均等分裂的。
【详解】根据有丝分裂后期特征可知图中共有四处错误,分别为:①未画出中心体,动物细胞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②不应画出细胞板,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向内凹陷一分为二;③有丝分裂细胞质应为均等分裂;④上下对应的染色体是由姐妹染色单体分裂形成的,故大小、形状应相同。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17. 若选用秋天发黄的叶子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则色素带变窄的是( )
A. 叶绿素a、叶绿素b B. 叶绿素b、叶黄素
C. 胡萝卜素、叶绿素a D. 胡萝卜素、叶黄素
【答案】A
【解析】
【分析】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分别是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色素(黄色)。
【详解】根据分析中4种色素的颜色可判断,秋天发黄的叶片中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应明显减少,因此在进行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色素带变窄的是叶绿素a、叶绿素b,A符合题意。
故选A。
18. 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于( )
A. ATP B. 葡萄糖 C. 淀粉 D. 脂肪
【答案】A
【解析】
【分析】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脂肪是良好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核酸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TP。
故选A。
19.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 Na+ B. 二氧化碳 C. RNA D. 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1.被动运输: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能量,被动运输又分为两种方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协助);2.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3.胞吞胞吐也需要能量。
【详解】一般Na+内流时属于协助扩散,Na+外流时属于主动运输,A错误;二氧化碳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B正确;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需要消耗能量,不是自由扩散,C错误;胰岛素是通过胞吐被分泌出细胞的,D错误,所以选B。
【点睛】RNA虽然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但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不属于自由扩散。
20. 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 蔗糖溶液通过细胞壁 B.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
C. Ca2+通过细胞膜 D. 蛋白质通过细胞膜
【答案】B
【解析】
【分析】渗透作用是指水分子等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条件是具备半透膜和浓度差。
【详解】A、细胞壁不属于半透膜,具有全透性,蔗糖溶液通过细胞壁属于扩散,A错误;
B、水分子是溶剂分子,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则水通过细胞膜是渗透作用,B正确;
C、Ca+不是溶剂分子,所以不属于渗透作用,C错误;
D、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且蛋白质不是溶剂分子,不能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膜,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10分)
21.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内普通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其局部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衰老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细胞的___________。细胞内由_________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型结构,_____________从杯口进入,杯型结构形成双膜的小泡。
(2)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菌的自噬作用会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退行性疾病是一类有突变蛋白质在神经细胞中堆积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失调症。研究发现,提高细胞的自噬能力能治疗该类疾病,这是因为细胞自噬能力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有氧呼吸(能量供应) ②. 内质网 ③. 衰老线粒体 ④. 排出细胞或者在细胞内被利用 ⑤. 增强 ⑥. 清除细胞内突变的蛋白质
【解析】
【分析】1、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
2、分析图解可知,细胞内由内质网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形结构,衰老的细胞器从杯口进入,杯形结构形成双膜的小泡,后其与溶酶体结合,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
【详解】(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衰老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细胞的有氧呼吸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细胞的能量供应。细胞内由内质网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型结构,衰老的线粒体从杯口进入,杯型结构形成双膜的小泡。
(2)由题图信息可知,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通过胞吐排出细胞或者在细胞内被再次利用。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为了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而增强自噬作用。
(3)细胞自噬能清除细胞内突变的蛋白质,提高细胞的自噬能力能治疗由与突变蛋白质在神经细胞中堆积而引起的退行性疾病。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自噬的知识点,要求考生理解细胞自噬的过程及其意义,结合所学的知识点能够正确识图判断图中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2. 为探究高浓度CO2对冷藏水果细胞呼吸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等量新鲜蓝莓分别置于两个密闭的冷藏箱中,一个冷藏箱中只有普通空气(未处理组),另一个加入等量的含高浓度CO2的空气(CO2处理组),两组都在4℃条件下贮藏。以后每10天(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mol)和O2吸收量(mol),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0~10d内蓝莓细胞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_________;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的产物除了CO2外,还有___________;20d后CO2处理组蓝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显示,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CO2/O2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高浓度CO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 ①. 线粒体内膜 ②. 水和酒精 ③. 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④. 密闭冷藏箱中,氧浓度逐渐降低,蓝莓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无氧呼吸逐渐增强 ⑤. 抑制
【解析】
【详解】分析曲线:0 10d内蓝莓细胞呼吸在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为1,说明蓝莓细胞内只发生了有氧呼吸。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在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该组蓝莓细胞内既发生了有氧呼吸,同时也发生了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的强度还较强;而处理组10 20d内的比值基本仍为1,说明处理组的蓝莓细胞呼吸基本也只有有氧呼吸,在20d后比值略大于1,说明开始出现无氧呼吸,但较未处理组弱。
(1)根据前面的分析,0 10d内蓝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既有有氧呼吸,其产物为CO2和水,还有无氧呼吸,其产物有CO2和酒精。20d后CO2处理组蓝莓细胞内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它们都产生CO2,所以场所有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2)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CO2/O2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密闭冷藏箱中O2浓度逐渐降低,蓝莓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无氧呼吸逐渐增强。根据前面的分析推测,高浓度CO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点睛】总结:当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时,根据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多少,推测细胞呼吸发生类型:
①CO2释放量=O2吸收量,则只发生了有氧呼吸;
②CO2释放量>O2吸收量,则既发生了有氧呼吸,也发生了无氧呼吸;其中多出的CO2释放量就是无氧呼吸释放的CO2。
23. 某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min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0~5min氧气量减少原因是___。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___。
(3)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___。这个结果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即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___。
(4)加入NaHCO3溶液后,植物光合作用平均每分钟产生___mol的氧气。
【答案】(1)植物处于黑暗条件下,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2)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氧气的释放量大于消耗量,容器中氧气量增加
(3) ①. CO2浓度增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增加 ②. 适当增加CO2的浓度
(4)7×10-8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0-5分钟,没有光照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氧气含量下降,5-20分钟,有光照,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20-30分钟,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小问1详解】
在0-5分钟之间,小球藻在暗室中进行呼吸作用,但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氧气量减少。
【小问2详解】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的过程,给予光照后,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大量氧气,但由于植物此时还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所以容器中氧气量增加,是因为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导致小球藻释放氧气。
【小问3详解】
碳酸氢钠的作用是提供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原料,所以在加入少量NaHCO3溶液后,光合作用增强,释放更多的氧气。这个结果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即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CO2浓度增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产氧量增加,可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
【小问4详解】
据图可知:加入NaHCO3溶液后,10分钟就释放了(12-7)=5×10-7摩尔的氧气,平均每分钟产生5×10-7÷10+(5-4)÷10=7×10-8摩尔的氧气。
24. 下图表示通过实验观察到的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图:丙图中有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数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
(2)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_期,该时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______。
【答案】(1) ①. 甲 ②. 0 ③. 甲、乙
(2) ①. 间 ②.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甲图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乙图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丙图处于有丝分裂的末期,丁图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
【小问1详解】
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丙图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单体变为染色体,有0条染色体;细胞中存在染色单体时,染色单体数目与DNA数目相等,因此图中甲和乙细胞中的染色单体数和DNA数目相等。
【小问2详解】
图中缺少间期细胞图,该时期细胞主要进行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合成。
25. 下图中A~D表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A表示人体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的方式主要是______。
(2)图中B可以表示______过程。a、b、c、d一般具有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遗传物质。若a能合成胰岛素,而 b、c、d不能合成,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3)老年人皱纹加深,这与C过程中的细胞内______含量降低有关。
【答案】(1)有丝分裂
(2) ①. 细胞分化 ②. 相同 ③. 基因选择性表达
(3)水分
【解析】
【分析】1、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产生不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细胞,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体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及维持内环境稳态所必须的,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积极意义。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由题图分析可知,A使细胞数目增加,种类不变,说明A表示有丝分裂;B使细胞种类增加,数目不变,说明B表示细胞分化。
【小问1详解】
若图中A表示人体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的方式是有丝分裂。
【小问2详解】
B使细胞种类增加,数目不变,说明B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过程遗传物质不变,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a、b、c、d一般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若a能合成胰岛素,则b、c、d都不能合成,其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小问3详解】
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含量降低,因此老年人皱纹加深。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生物开学考试卷
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
一、选择题(20道,每道2.5分)
1. 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先生长期从事传染病及疫苗研究,是世界上首位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科学家。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原核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沙眼衣原体体内有多种细胞器
B. 支原体、衣原体等原核生物都含有细胞壁
C. 沙眼衣原体具有细胞膜、拟核、核糖体等结构
D. 沙眼衣原体和病毒具有相同的增殖方式
2. 鱼香肉丝是一道特色名菜。下列叙述正确是( )
A. 鱼香肉丝中含有Ca、Fe、K等大量元素
B. 鱼香肉丝中的胡萝卜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C. 鱼香肉丝中的肉类和蔬菜(原材料)的细胞中,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但相对含量不同
D. 鱼香肉丝已经煮熟,则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其是否含蛋白质
3. 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因发现RNA干扰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可以通过核孔
B. 尿嘧啶是RNA特有的碱基,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碱基
C. RNA和核糖体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
D.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者是RNA
4. 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这种手术缝合线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会破坏胶原蛋白的空间结构
B. 胶原蛋白可直接被人体细胞吸收利用
C. 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胶原蛋白时需水浴加热
D. 氨基酸仅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就可以合成胶原蛋白
5. 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 在电镜下观察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 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生物大分子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D. 一切生物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结构有关
6. 人体血红蛋白的一条肽链有145个肽键,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以及它们在缩合的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A. 145和144 B. 145和145 C. 145和146 D. 146和145
7. 某蛋白质由3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下列关于蛋白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形成该蛋白质时产生了n个水分子
B. 该蛋白质中含有n个肽键
C. 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
D. 合成该蛋白质至少需要21种氨基酸差别
8. 下图为某些细胞器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表示中心体,只与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B. ②表示线粒体,是所有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C. ③表示叶绿体,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含有
D. ④表示粗面内质网,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9. 某植物能生长于盐碱地中,共根细胞液泡内的Na+浓度远高于细胞质基质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植物根细胞液泡膜具有Na+载体
B. Na+进入根细胞液泡需要消耗能量
C. 该植物根细胞的细胞液渗透压高于环境土壤溶液的
D. Na+进入根细胞的液泡内不利于提高根细胞的吸水能力
10. 葡萄糖和脂肪都可以作为细胞呼吸的底物进行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内的部分相关过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乙酰CoA在线粒体内分解为CO2和H2O
B. 细胞呼吸是脂肪和糖类相互转化的枢纽
C. 脂肪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呼吸,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 细胞内ATP含量较多时脂肪酸的合成可能会增多
11. 如图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有氧呼吸的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阶段A、B在线粒体中进行
B. 在阶段A,葡萄糖中的大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
C. 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催化利用NADH的酶
D 缺氧情况下,阶段C受抑制,阶段A、B不受抑制
12. 下列关于 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过程不可能在人的红细胞中进行
B. ②过程可能不产生ATP
C. ②过程不可能消耗[H]
D. ②过程可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13. 与有氧呼吸相比,下列关于无氧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在细胞内无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B. 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物中可能有CO2
C. 有机物化学能转化ATP的效率高 D. 呼吸产物对生物自身生命活动有害
14.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 )
A. NADPH 和ATP B. C 和C
C 叶绿素和NADPH D. C 和多种酶
15. 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示意图,①②表示相关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的发生需要在严格的黑暗条件下
B. CO2与①结合的过程需要特定酶的参与
C. CO2浓度增加在短时间内会加快②的生成
D. 从②到(CH2O)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
16. 如图是某同学画的有丝分裂后期的动物细胞图,图中共有几处明显的错误( )
A. 一处 B. 二处 C. 三处 D. 四处
17. 若选用秋天发黄的叶子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则色素带变窄的是( )
A. 叶绿素a、叶绿素b B. 叶绿素b、叶黄素
C. 胡萝卜素、叶绿素a D. 胡萝卜素、叶黄素
18. 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于( )
A. ATP B. 葡萄糖 C. 淀粉 D. 脂肪
19. 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保证了细胞内相对稳定的微环境。下列物质中,以自由扩散方式通过细胞膜的是
A. Na+ B. 二氧化碳 C. RNA D. 胰岛素
20. 下列现象中,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 蔗糖溶液通过细胞壁 B. 水分子通过细胞膜
C. Ca2+通过细胞膜 D. 蛋白质通过细胞膜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10分)
21. 细胞自噬是真核细胞内普通存在的一种自稳机制,它通过溶酶体途径对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细胞器或入侵的病原体等进行降解并回收利用,其局部过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衰老线粒体的功能逐渐退化,会直接影响细胞的___________。细胞内由_________形成一个双膜的杯型结构,_____________从杯口进入,杯型结构形成双膜的小泡。
(2)自噬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的去向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当环境中营养物质缺乏时,细菌的自噬作用会________(填“增强”“减弱”或“不变”)。
(3)退行性疾病是一类有突变蛋白质在神经细胞中堆积而引起的神经系统失调症。研究发现,提高细胞的自噬能力能治疗该类疾病,这是因为细胞自噬能力________________。
22. 为探究高浓度CO2对冷藏水果细胞呼吸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等量新鲜蓝莓分别置于两个密闭的冷藏箱中,一个冷藏箱中只有普通空气(未处理组),另一个加入等量的含高浓度CO2的空气(CO2处理组),两组都在4℃条件下贮藏。以后每10天(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mol)和O2吸收量(mol),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0~10d内蓝莓细胞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_________;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的产物除了CO2外,还有___________;20d后CO2处理组蓝莓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
(2)实验结果显示,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CO2/O2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高浓度CO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23. 某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小球藻放在一只玻璃容器内,使之处于密封状态。实验在保持适宜温度的暗室中进行,并从第5min起给予光照。实验中仪器记录了该容器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0~5min氧气量减少的原因是___。
(2)给予光照后氧气量马上增加的原因是___。
(3)加入少量的NaHCO3溶液后,氧气量呈直线上升,这是因为___。这个结果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即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___。
(4)加入NaHCO3溶液后,植物光合作用平均每分钟产生___mol的氧气。
24. 下图表示通过实验观察到的具有6条染色体的某生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的几个阶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图:丙图中有______条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数和核 DNA数相等的细胞是图中的______。
(2)作为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该图中缺少了细胞周期的______期,该时期细胞内的主要变化是______。
25. 下图中A~D表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中A表示人体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的方式主要是______。
(2)图中B可以表示______过程。a、b、c、d一般具有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遗传物质。若a能合成胰岛素,而 b、c、d不能合成,其根本原因是______。
(3)老年人皱纹加深,这与C过程中的细胞内______含量降低有关。